浦城路上的Bremplete有一整面臨街的大窗,映著綠幽幽的梧桐樹。一開業,我就懷抱著「浦東終於出了家好麵包店「的滿心嚮往,興致勃勃跑去吃brunch。坐在寬大的木頭窗臺上啃了他們招牌的裸麥黑加侖秋慄--的確是很有想法的搭配,但是離我心目中「第一流的麵包「不知道哪裡差了口氣。於是我把這家店放入「可以默默觀察」的單子。
到了今年夏天,這家店突然出現在我家美團外賣範圍內。我可有可無的下了一單,沒想到超級挑剔的母后大人居然一臉驚喜宣布說這是她吃過最香脆的橄欖葉子麵包。要知道,其中競品包括little bean, 楽河,sun flour(這麼一想,大概上海出橄欖葉子的店我也都一一買了個遍)。我頓時覺得是時候重新檢閱這家店了。果然,每次都有驚喜。
官方名稱普羅旺斯,其實就是一種橄欖福卡夏
那麼,來說說dodo的top picks @ Bremplete
鄉村核桃
對,dodo推薦的麵包店裡一定會有一隻出色的核桃麵包,而bremplete家的核桃能上榜,卻是因為麵包裡最不起眼的兩樣材料:鹽和水。
鄉村核桃這個品種嘛,幾乎做硬歐的正經麵包店家家都做。然而按照常規做法,大塊頭鄉村核桃最容易做成皮厚肉硬的老頭麵包,麵包皮還常常烤得相當焦苦。所以就算是核桃控dodo也已經很久沒買過這個品種。
Bremplete的鄉村核桃明顯比傳統配方增加了含水量,於是麵包心微微的溼潤讓人感到很新鮮,但又不會水分多到變成一隻恰巴塔。更妙的是恰到好處的鹽味,我一直覺得,麵包裡鹽放足夠非常重要,不是為了鹹,而是能凸顯出鮮。
所以,就是在傳統配方上稍作調整,Bremplete讓我重新把鄉村核桃放入我的採購單,還常常白口都吃得停不下嘴。
自製醬之油漬番茄橄欖醬
必須一提的是Bremplete自製的「酸甜苦鹹」幾款醬料,「鹹」的是油漬番茄橄欖, 「苦」的是葡萄柚紅蘋果醬,「甜」系列有香草梨子和橙醬,酸是覆盆子。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搭配,一看就是麵包絕配。
不過迄今我只買到過鹹醬油漬番茄橄欖,可以負責的推薦這款。比起來高級超市現成的番茄幹醬,它家口味約輕一點兒,雖然是款鹹醬,倒是能明顯吃到番茄天然的甜味。最重要的是,把它家的番茄芝士福卡夏對半切開再抹上這個醬,雙重日曬番茄香氣的衝擊力太滿足了。
福卡夏三重奏
Bremplete出三種福卡夏,從左到右依次是羅勒奶酪,番茄芝士,和原味海鹽。三隻都香草氣息濃烈, 其實很難分出高下,可以憑自己口味隨意挑。
如果第一次嘗試福卡夏,可以從原味這隻開始,在福卡夏這個品種當中,他家算是油用得很克制的,用鹽粒和幹香草突出鹹鮮。(用大量橄欖油其實是福卡夏特點,我心中的福卡夏第一名麵包店fournil,做最標準的意式番茄福卡夏,香是極香的,但到了夏天就有點吃不動)
恰巴塔及三明治
估計到這裡細心的同學都能看出來,這家一個問題就是...有點兒貴。當時在美團上看到一隻原味恰巴塔買20塊的時候我也默默沉吟了一下,憑啥?
等到手,這哪裡是扁扁拖鞋麵包 (點擊見恰巴塔科普),簡直是一隻法棍吧?沉甸甸的確有一般恰巴塔兩倍長。相比大部分原味恰巴塔,它家的出品含水量超高,韌勁兒十足。所以20塊豈止不虧,簡直是他們家最划算的產品。我每次捎上它就覺得拉低了這單均價。
Bremplete作為麵包店周邊產品非常豐富,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恰巴塔打底做的各種三明治。有個長長的菜單。反正一家有好麵包和好醬的店,三明治怎麼做都不會錯。
***
在把硬歐麵包部分的單子完整的滾了一遍後(丹麥系那半壁江山不在我的範圍內),我可以有理有據的說:浦城路的Bremplete,濱江的La Parisienne,和陸家嘴的璞締,就是浦東的麵包鐵三角了。其中呢,
La Parisienne出現在浦東時簡直像荒漠中的綠洲,氣氛最熱烈最像歐洲街邊小店,以一隻麥香十足教科書版的法棍獨步江東,可惜其他麵包都隨意發揮。現在開了幾家分店但氣氛遠不如濱江店;
璞締的店和老闆娘一樣有種溫柔氣質,他家的芋泥核桃是極少數有誠意的中式軟歐包,中式餡料又保留了天然香氣,兼之性價比最高,可惜(對我來說)大部分出品根據亞洲市場作了調整;
而Bremplete,簡單粗暴的說,就是麵包品質最好,最有高級感。也許因為開在最貴的社區,所以可以不太考慮大眾口味和成本,做各種很純粹,甚至有點前沿的硬歐系麵包。目前看來,這個定位成功了,這家有一扇大窗和種種有質感的小物件的麵包店,已經一天天成為周邊社區的據點。
*所有推薦,自掏腰包,時常回購,獨立評價 *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