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很多人都說,今年不順。
春天來沒來,新冠就來了,一直到現在都沒有過去。封城、閉店;接著就是失業、裁員;再加上網上隔三差五的天的天災人禍。
這個2020,有太多人以各種形式離開了,有些人,再也沒有回來......
見慣世事無常的老人們說,人嘛生老病死,都算正常。
對於人死後去了哪裡,似乎沒有確切的答案,人們或把它描述得陰森恐怖,或描述得金碧輝煌。
但有一種描述,卻最溫暖,最容易被人接受。
那就是小說《天藍色的彼岸》中,對於死後世界的描寫:明朗而又溫暖,有序又有些浪漫。
小說的作者是英國著名小說家亞歷克斯·希勒。小說用一個孩子的視角,帶我們了解人死後的世界,也通過文字,告誡人們學會珍惜和愛。
1、
小說的主人公是個名叫哈裡的小男孩。
他和姐姐因為一點小事吵架後,騎著自行車衝出了門,卻遭遇車禍身亡。
然後哈裡就發現自己在一個隊伍裡排隊登記,很快有人給了他一張寫著「他鄉入口」的卡片,上面還寫有幾個大字:「通往天藍色的彼岸」。
這裡,就是「他鄉」,而在這裡的人,都已在現實中失去生命,離開了「故鄉」。
和故鄉相比,這裡並不可怕:有花有樹,有田野也有小巷,太陽絢爛而輝煌,卻永遠也不會落下。
他鄉聚焦了各個時代的人,他們都向著一個目標,就是「天藍色的彼岸」。
但是哈裡還不想去,因為他在車禍前,曾對著姐姐大吼:我恨你們所有人,我不想看到你們所有人!
衝出門之前,他還放出狠話:如果我死了,你一定會後悔的。
但是現在,哈裡特別想再看到姐姐,想對姐姐說抱歉,希望她不要自責,同時告訴她自己很愛她,一點也沒有恨過她。
2、
哈裡和另外一個孩子一起,找了個空子返回了人間。
但是這時候,爸爸媽媽還沒有下班,姐姐也還沒有放學。哈裡決定去學校看看,他想知道,沒有了自己,同學和老師們是怎麼過的。
他看到了死對頭傑利·唐金,竟然與自己最好的朋友在一起玩,還玩得相當開心;接著,又看到其他同學又跑又跳地在操場上玩,像他在時一樣。
上課了,哈裡又跟著同學們到了教室。
他以為同學們會很傷心,會在他的課桌上放滿鮮花,記滿紀念他的文字。但是沒有,一切都一如往常,就像他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
唯一讓他感動的,是教室後面的公告欄裡,同學們為他寫的文章。無論是好朋友,還是死對頭,或者是平時沒有多少交流的普通同學,都認真地記錄了和他相處的點點滴滴。
哈裡明白了,這世界並不會為誰的離去而改變,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軌跡,並不會為誰改變。
能在相遇的日子,為別人留下些美好的回憶,就算是最好的紀念了。
3、
哈裡回到了家。
爸爸顯得蒼老而頹廢,媽媽時不時地流淚哭泣,而姐姐則完全不敢想到、提到弟弟,他們甚至不能一起好好吃頓飯。
哈裡跟著姐姐去了臥室。
看到姐姐桌子上自己的照片,還有姐姐為他寫的紀念性的文字,哈裡更覺得有必要告訴她自己的心聲。
他叫姐姐的名字,希望她感覺到自己的存在,但是姐姐沒有反應。
他又用意念使鉛筆動起來。姐姐明顯被嚇壞了,激動地向著空氣問:
哈裡,是你嗎?
哈裡使勁讓鉛筆在紙上寫下:是。
姐姐馬上哭了起來,不停地對哈裡道歉,她說自己不應該說那些話,如果可以收回,她願意做任何事。
哈裡也用筆寫道:我知道,我也很抱歉。
接著,他用了全部的力氣,又寫下:姐姐,我愛你!
他該離開了,終於說出了心裡的話,終於告訴姐姐,他不恨他們所有人,他愛他們。
《聖經》上說:永遠不要在憤怒中等待日落。
意思是,不要帶著恨和憤怒去睡覺,特別是不要傷害你愛的人,因為沒有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哈裡沒有了牽掛,向著天藍色的彼岸而去。
那裡有燦爛的太陽,還有遼闊、蔚藍的海洋,但是海洋裡卻沒有水,有的是藍色的、生命的力量。
他會再回到故鄉,成為新生命的一部分。
就像落葉,從樹上掉落,最後變成泥土,滋養著樹,而樹又長出新的葉子。
人終有一天,會離開這個世界。
如果帶著來不及說出的愛,來不及表達的關心,和來不及的擁抱離開,任誰都會不甘的吧?小哈裡回來了,他告訴他姐姐自己的愛。
可是,這只是個小說。現實當中,又怎麼可能呢?
那麼,就現在吧!這一刻,我們還在一起,還能說,還能表達,還能擁抱......
不要猶豫,也不要遲疑,把誤會化解開,把愛說出來。
因為,沒有人知道,明天,還能不能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