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好朋友四月get了很多新知識。
比如野胡蘿蔔的花是蕾絲花,榴槤開花一點兒也不臭,桂花結果是紫黑色的,並不好吃。
一種常見的植物(shicai)背後,總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前半生或後半生。
今天要說的茴香就是這樣:很多人只知道它是一種香料,但其實它的嫩葉用來做餃子可香了!
第一次聽說北方人用茴香包餃子的時候,驚訝得下巴都快掉下來,心想:到底是有多重口味,才會用茴香包餃子?
在我的眼中,茴香=八角,是長這個樣子的!
然鵝,北方人用來包餃子的茴香,卻是一種葉子像文竹的蔬菜。
(聽說雲南、廣西、四川等西南地區也吃很多,花姐作為一個浙江人,表示這種菜,不熟~)
其實,用來包餃子的茴香,才是「茴香本香」。而八角,跟茴香沒有半毛錢關係,不過是因為氣味相近,又同是香料,就被安上了茴香的名字。
茴香又名小茴香、小懷香、香絲菜,老北京人都叫它渾香,顧名思義,渾身香香~
茴香原產地中海地區,漢朝時期,隨著絲綢之路傳入我國,是一種備受追捧的進口香草,如今在我國西北、內蒙古、陝西、北京、山西等地都有廣泛種植。
茴香是一種多年生草本,高40~200釐米,靠近它便能聞見強烈的香氣。
我國本土的茴香根部類似芹菜,但在國外,大多是這種球莖茴香,根部像一枚肥碩的大蒜。
茴香的葉片輪廓為闊三角形,呈羽狀全裂,青蔥的樣子有幾分像文竹。
此時,只見嫩葉的茴香,還是個水靈靈的少女,做餃子用的便是這嫩葉。
每年5~6月,是茴香開花的時節,復傘形花序頂生與側生,黃色的小花盛開似傘。
乍一看,茴香的花是與蕾絲花有幾分像,兩者確實是親戚,同屬傘形科。不過,茴香的傘是黃色,小花更為稀疏。
茴香花 蕾絲花
茴香枝條細長,且天生就有曲折感。黃色小花細碎輕盈,枝條柔美,用來插花也是很好的點綴。
比起開花,勞(吃)動(貨)人民更關注的是茴香結籽。
每年8~9月,茴香花謝結果,綠色的莖慢慢棕黃色,如芝麻粒般的茴香就簇在了枝頭,嗯~那是十三香的味道~
將茴香的果實採集曬乾,就成了香料。
茴香最初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的,正是茴香籽。陶弘景說:「煮臭肉,下少許,無臭氣,臭醬入末亦香,故曰茴香。」可見當時人們就學會了用茴香去腥去味。
這都不算什麼,最妙的是將茴香撒在烤串上,吃起來微甜之中又帶著辛辣味,美滋滋~假如沒有茴香,烤羊肉串還有什麼意義!
不過,對於北方人來說,茴香嫩葉才是茴香的靈魂啊~北京人之中流傳著一句俗語,在北京,豆汁兒不是人人愛喝的,但茴香餃子沒人不愛。
茴香的嫩葉相比茴香籽的味道沒有那麼重,帶著一點胡蘿蔔的甜香,但味道比胡蘿蔔又溫柔得多。
買一捆茴香嫩葉切碎,拌入碎肉中,茴香特有的香味讓肉腥消失,茴香包裹著肉香,綠葉的纖維與肉融合得剛剛好,每一口都很滿足。
▲ 圖片來自下廚房用戶@蠶豆炒大蒜
無論是蒸、煮、煎,茴香餡的餃子都能完美作到。如果你強行在餡料中加入洋蔥、芹菜、韭菜,都無異於是對茴香的侮辱!
北方人過年或是團聚都會吃茴香餃子,因為茴香諧音回鄉,它不但抓住了北方人的胃,還輕而易舉俘獲了他們的心。
南方人第一次吃茴香餃子,很少有喜歡的。這東西就像香菜,愛的人非它不可,討厭的人避之不及。南方的胖友如果不確定自己可以接受茴香味,不如先學學歪果仁人的吃法。
將茴香嫩葉切碎,拌入沙拉中,或是撒在食物上,作為食用的點綴。從細微的香味開始,慢慢體會茴香的美味。
榨果汁或是喝酒時,加一點茴香葉,不但在味道上多了一分層次感,還有健胃理氣的功效,冬天喝可解油膩、驅寒。
如果這些吃法你都不抗拒,反而有一咪咪喜歡,膽子就可以肥起來了~
將茴香葉作為煮麵的配料,或是炒義大利麵時拌入,可以完全替代其他蔬菜。
《夏洛特煩惱》中,馬冬梅就是用一碗茴香打滷面收了夏洛的心,她說:「一碗茴香打滷面,讓他在厭倦我的時候想起我的好。」
▲ 圖片來自愛奇藝電影截圖
炒雞蛋加入茴香葉,或是做成茴香雞蛋餅,韭菜、番茄等雞蛋最佳拍檔也要退居二線。
▲ 圖片來自下廚房用戶@迪弟
茴香葉的甜與肉、魚、蛋等帶有腥味的食材混在一起,都能產生意想不到的美味,如果買了茴香葉不知道怎麼吃,炒這些就不會出錯。
如果你愛死了茴香的味道,可以直接將茴香葉榨汁,作為蘸料,但最好購買國外的球莖茴香,這種茴香更為清淡鮮甜。
買到了球莖茴香,像大蒜一樣的根部千萬不要丟,切下來,與肉類海鮮一起炒,或是直接煎食也不賴~
茴香是北方的土著,出了華北就難見蹤跡,南方的胖友想要吃茴香只能求助某寶,或者先去海底撈嘗嘗「茴香小油條」。
對於離家在外的北方人來說,吃下這口茴香味的餃子就當回鄉解鄉愁啦~
你對茴香的了解有多深呢?歡迎留言分享~
長按二維碼 點擊關注
花吃姐姐是個有原則的吃貨,
轉發?當然是舉雙手歡迎啦✔
轉載?請回復「轉載」看須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