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熱是青年社會生活的唯美映射

2020-12-07 光明數字報

    【觀察者】

    一場令人驚喜又值得深思的青年舞蹈熱潮掀起,它不僅引發舞蹈界藝術界的關注,也吸引來許多社會學研究者的目光。

    隨著一些舞蹈競技類電視節目的熱播,一批熱愛傳統舞蹈的青年舞蹈演員走進大眾視野。他們熱衷於古典舞、民族舞,在各舞種當中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深受青年人熱捧,甚至很多青年知識分子也加入粉絲群體。一時間,舞蹈這種「用肢體講話的藝術」以特有的情感敘事方式觸發了大眾心底的共同關切和情感共鳴。

    舞蹈是一種重要的社會符號,是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社會之間良性互動的重要橋梁。社會學家歐文·戈夫曼說:「人生是一場表演,社會是一個舞臺。」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試圖利用各類符號進行表演,並努力使表演獲得良好效果。每一個舞者都試圖以身體為媒介,集中反映社會關切,表達人類真實的情感狀態。

    青年粉絲群體對舞蹈的熱愛,對舞者的推崇和模仿,既是舞蹈社會屬性的集中展現,又是新時期青年社會心理的集中反映。一方面,青年群體在社會生活中的生命體驗,與藝術殿堂中的專業舞蹈同頻共振,激發出新的意義和溫度。青年人對舞蹈敘事背後的社會情懷的關切,對優秀舞者創新意識、敬業精神的禮讚,和他們親身加入舞者行列的行動,讓我們看到新時代的青年正以唯美的敘事方式,用心用情地講述著他們追求夢想的中國故事。

    另一方面,在信息爆炸、生活節奏加快、競爭日趨激烈的當下,青年人用「共情」的方式與舞蹈演員共享生活中「屬於自己的時光」。90後、00後的生存焦慮和發展需求已呈現為「集體表象」,他們從舞者的表演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每一個舞者的高光時刻就是他們嚮往的人生精彩瞬間。

    現代舞創始人伊莎多拉·鄧肯在《舞蹈家自我修養》中強調,舞蹈的「自然之美是靈魂和宇宙的律法」,這種自然之美體現在對日常生活的映射和關懷。青年舞者胡沈員以《遇見》獲得青年舞蹈競技秀《舞蹈風暴》第一季的冠軍,這支舞蹈讓觀眾享受到「大魚」化作「大鵬」展翅翱翔的意境。舞蹈既傳承了《莊子》的文化基因,又傳遞給年輕人忠於理想的情懷。正如胡沈員所言:「藝術不是天上觸不可及的繁星,它是種在我們所有人心中的一顆種子,靜待發芽。」

    在這場青年人掀起的舞蹈熱潮中,美麗的部分不僅包括精湛的舞蹈技藝,更重要的是舞蹈背後舞者的創新意識和敬業精神。當青年舞蹈演員劉迦與時年80歲的藝術家陳愛蓮用芭蕾舞再現話劇《雷雨》的風採時,當陳愛蓮老師面對鏡頭說出「生命不息,舞動不止」時,我們見證了新老兩代藝術人一場關於審美追求的「交接儀式」,感受到的是生命的無限生機和靈魂深處的風景。

    時代精神和社會情境賦予舞蹈無限的生命給養,專業舞者和愛好者通過舞蹈來表達日常生活的意義,他們用舞蹈藝術揮展想像的翅膀,同時也腳踩堅實的大地。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場舞蹈熱才剛剛開始,它將波及更多的青年人群,也將使審美追求和藝術表達輻射到更廣闊的領域。

    (本報記者彭景暉、晉浩天採訪整理)

相關焦點

  • 一場引發深思的青年舞蹈風潮襲來|青年說
    舞蹈熱潮在90後、00後青年群體中湧起,古典舞、民族舞和含有國風元素的舞蹈持續升溫,帶有鮮明深刻的時代烙印。「這是文化自信在現代生活土壤中持續生長而盛開的燦爛花朵。」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中國文藝評論》雜誌編輯部主任胡一峰評價道。
  • 探尋青年舞蹈風潮背後的文化自信
    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與聖賢對話,打開高雅藝術的藩籬,讓青年走進舞蹈藝術,乃至中國文化。舞蹈熱潮在90後、00後青年群體中湧起,古典舞、民族舞和含有國風元素的舞蹈持續升溫,帶有鮮明深刻的時代烙印。「這是文化自信在現代生活土壤中持續生長而盛開的燦爛花朵。」
  • 《舞蹈風暴》第二季收穫好評滿滿 黎星張翰竟打成平局?
    12月12日,頂級青年舞者競技秀《舞蹈風暴》第二季於湖南衛視播出第九期節目,高燃團戰,舞者們同心合力放手一搏,不斷開拓自身邊界,在藝術融合和形式創新上深耕發力,用創作和編排帶給了觀眾更為新鮮的審美體驗。
  • 起舞吧,在中國這片文化沃野——探尋青年舞蹈風潮背後的文化自信
    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與聖賢對話,打開高雅藝術的藩籬,讓青年走進舞蹈藝術,乃至中國文化。  舞蹈熱潮在90後、00後青年群體中湧起,古典舞、民族舞和含有國風元素的舞蹈持續升溫,帶有鮮明深刻的時代烙印。「這是文化自信在現代生活土壤中持續生長而盛開的燦爛花朵。」中國文聯文藝評論中心《中國文藝評論》雜誌編輯部主任胡一峰評價道。
  • 《舞蹈風暴》獲專家好評:讓觀眾重新認識了舞蹈
    1月9日,湖南衛視頂級青年舞者競技秀《舞蹈風暴》在京舉辦專家研討會,研討會現場,各位領導、專家、學者從多維角度分析了節目成功的原因和對於影視和舞蹈行業的借鑑推廣意義,同時還對第二季節目的創新創優之路諫言獻策,提出諸多寶貴意見
  • 上海國際舞蹈中心「青年孵化平臺」面向全國廣發英雄帖
    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劇場「青年孵化平臺」已啟動2021年度公開招募,面向全國範圍內的青年舞蹈編導徵集原創作品。「青孵平臺」將通過提供資金、宣傳、技術、演出機會等方式,全方位扶持青年舞蹈編導們的藝術創作,激發青年編導創新活力。
  • 國家大劇院與北京舞蹈學院攜手 共建「國家大劇院BDA青年舞團」
    籤約儀式 攝影:牟可 主辦方供圖  在未來的合作中,國家大劇院與北京舞蹈學院將從諸多方面進行協同發展,包括:共同組建「國家大劇院BDA青年舞團」,雙方將以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優秀舞蹈藝術家為基礎,通過國家大劇院藝術生產渠道及資源,聯合北京舞蹈學院創演方面的專業優勢, 合作開展藝術活動,共同開展相關劇目生產、創作、演出、推廣、傳播等活動。
  • 藝術與社會:一周城市生活
    本次系列活動吸納南昌路居民、商戶等社會各界共同參與,通過開展人文徒步、學術對談、跨界會客廳、主題攝影展、秋日集市等活動,激活南昌路的多元生態,讓人們再次遇見活力如初的南昌路。11月20日下午,「遇見·南昌路」人文徒步從陝西南路地鐵站出發。
  • 當代社會思潮對青年群體的影響研究
    【摘要】隨著網際網路的迅速普及,當代青年能夠接觸到的各種思潮不斷增多,社會思潮對青年思想和行為的塑造也愈加深刻。當前,泛娛樂主義、新消費主義、新愛國主義和積極的民族主義是對青年群體影響較大的社會思潮。這些思潮有著明顯的時代特色,也存在著和資本、技術相互交融的特點,引導青年健康成長的關鍵在於準確把握青年思潮的影響。
  • 「佛系青年」是一種社會偶然現象
    「佛系青年」既指將「一切隨緣」作為精神行為指導準則的部分青年,也指當代青年群體中出現的「做什麼都無所謂,隨波逐流」的一種社會現象。看到「佛系」一詞,不免與佛教超然物外的處世態度聯繫起來。然而,它與佛教的教義大不相同。佛教中的淡然,是經歷過世俗生活的大徹大悟。
  • 2020年年會舞蹈跳什麼舞 適合2020年會舞蹈 簡單又帶動氣氛的舞蹈
    而舞蹈作為年會不可缺少的一種表演節目,那麼2020年年會公司在選擇舞蹈的時候,應該選擇哪種呢?這就來說一說2020年年會舞蹈跳什麼舞好,看下適合2020年會舞蹈,以及簡單又帶動氣氛的舞蹈都有哪些。一、2020年年會舞蹈跳什麼舞年會上舞蹈節目永遠是最帶動氣氛最受關注的一個節目,但是舞蹈那麼多,2020年年會舞蹈跳什麼舞,才能最受觀眾歡迎呢?
  • 煙臺市青年社會組織聯盟成立 共建「煙臺市青年發展共同體」
    共青團煙臺市委副書記王傑、中國律師協會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張行進、中國監獄協會理論研究帶頭人王長徵、山東工商學院社會工作教研組主任楊曉龍、魯東大學教科院副教授滕洪昌出席,見證青年社會組織聯盟正式成立。來自山東工商學院、魯東大學的專家學者以及來自煙臺市各縣市區的14家青年社會組織參加活動。
  • 國家大劇院與北京舞蹈學院共建青年舞團
    已經擁有自己的管弦樂團、合唱隊、話劇隊的國家大劇院,又增添了一支藝術家隊伍——國家大劇院BDA青年舞團。12月1日,大劇院與北京舞蹈學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舞團。該團匯聚了包括青年舞蹈家王亞彬在內的30位演員,幾乎每一位演員身後都有多塊專業大獎的金牌,其中一部分還是舞院的老師,可謂群星薈萃。國家大劇院BDA青年舞團是在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現有的演職人員基礎上整合學院專業師生資源成立的。用北京舞蹈學院黨委書記巴圖的話來說,就是「採用兩塊牌子、一套班底的運行模式。」
  • 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劇場「青年孵化平臺」等你來
    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劇場「青年孵化平臺」正式啟動2021年度公開招募,面向全國範圍18-40歲的青年編導徵集原創作品。據了解,2021年度「青年孵化平臺」提供了更完善的扶持措施,通過提供資金、宣傳、技術、演出機會等方式,全方位扶持青年編導的藝術創作,激發他們的創新活力。「青年孵化平臺」2018年成立,2019年12月首次啟動首輪公開招募,2020迎來集中爆發之年。招募發出後,得到全國青年編導的積極響應。
  • 中國傳統戲曲文化,取得成果,及關於舞蹈藝術問題
    還有五名中青年演員獲得了全國梅花獎;通過綜合治理,提高了劇目質量,吸引與培養了一批新的觀眾,特別是青年觀眾。我們有不少劇目,深受廣大青年觀眾的歡迎;通過綜合治理促進了戲曲藝術團體的體制改革和藝術改革。近幾年來出人、出戲、出經驗的劇團,多是青年實驗劇團或以青年為主體的劇團。這些劇團,一般都注意把體制改革與藝術改革很好地結合起來,積累了思想建設和業務建設,行政管理和藝術管理的經驗,劇團越辦越有生氣。
  • 《舞蹈風暴》升級 舞蹈家李豔超演繹「花樣年華」
    其中青年舞蹈家李豔超的張曼玉經典旗袍造型更是驚豔全場,在跳躍起舞間帶給觀眾極大的共鳴感,呈現王家衛經典電影的另一種視覺體驗。黎星李豔超再度「經典合作」 舞蹈版《花樣年華》驚豔全場作為中國舞劇最搶手的男一號和女一號,青年舞蹈家黎星與李豔超互相見證了各自的成長與輝煌。
  • 87.5%受訪青年表示「文化消費」升級了
    原標題:87.5%受訪青年表示「文化消費」升級了 受訪青年最常觀看的表演是舞蹈和音樂會作為一檔專業舞蹈創編競技綜藝,《舞蹈風暴》第一季和正在播出的第二季,豆瓣評分分別高達9.2分、9.4分,以豐富的舞蹈元素、專業的舞蹈技術深受年輕人的喜愛。近些年,年輕人在線下觀看舞蹈演出、舞劇、音樂會等的熱情也有了很大提高。
  • 黎星晉級舞蹈風暴決賽 為自閉症發聲哽咽落淚
    青年舞蹈家黎星憑藉自編自演舞蹈作品《星星的世界》,以94.8分的高分,完成三強守擂,成功晉級總決賽。    在《舞蹈風暴》的舞臺上,黎星全部的作品都由自己參與編導製作,除了極高的藝術性和觀賞價值,黎星的作品更多體現出的是對於一些亟待關注的社會現象的剖析與解讀。
  • 做美好生活的設計師「——碧桂園「未來契約」青年社會設計大賽巔峰在即
    同濟大學代表作品《東鄉馬鈴薯 富鋅新經濟》這些作品,都是來自青年設計師群體的奇思妙想,那麼在社會發展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類似的情況,結合創意腦洞、美學設計、科學技術,去發現社會中的問題,從而解決問題,這就是社會設計的意義所在
  • 漢代樂舞陶俑:表達社會流行風尚,體現政治、經濟生活的國寶
    漢代是封建社會發展的一個高峰, 隨著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上層社會追求享樂的風氣也愈演愈烈,上至皇室貴族、下至地主階級都以奢靡為榮。他們日日宴飲,歌舞相伴,不但活著時生活奢侈,也將奢靡之風帶到他們的墓葬之中。漢代厚葬風氣極濃,陪葬俑的盛行是便是這一社會風氣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