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學校簡介: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是山東省重點建設的大學,也是山東省醫學科學研究機構,是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山東特色名校工程立項建設單位。
學校歷史:校(院)是2018年11月經教育部批准由泰山醫學院、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山東省立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等資源整合組建而成的。泰山醫學院的前身是山東醫學院樓德分院,自1974年起獨立辦學,1980年由樓德遷至泰安,1981年定名為泰山醫學院;山東省醫學科學院成立於1958年;山東省立醫院起源於1897年德國天主教會創辦萬國締盟博愛恤兵會醫院,先後被日本、國民政府、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更名為山東省立第一醫院、山東省人民醫院、山東省立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成立於1960年,為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臨床學院、山東省慈善醫院。
學校規模:截至2020年4月,校(院)在濟南、泰安設有校區,在濟南、青島、濟寧等地建有研究機構,總佔地面積6000餘畝;設有32個教學機構,5個科研機構和5個教輔機構;擁有45個本科專業,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9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共6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在校全日制學生24000餘人,其中,本專科在校生22111人、研究生在校生1265人、留學生在校生723人;有教職工15000餘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雙聘2人);擁有直屬附屬醫院13家,非隸屬附屬醫院23家,其中三級甲等綜合醫院12家、三級甲等專科醫院8家。
合併發展:2018年11月30日,教育部同意整合泰山醫學院、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山東省立醫院等資源組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
2019年2月,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正式成立,同時掛山東省醫學科學院牌子;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劃歸山東第一醫科大學,作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原泰山醫學院附屬醫院更名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山東省立醫院加掛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牌子;濟南市中心醫院加掛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牌子。
師資力量:截至2020年4月,校(院)有教職工15000餘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含雙聘院士2人),副高及以上專業技術人員2966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人員6031人,有省級教學團隊6 個。
截至2019年12月,校(院)有國家萬人計劃專家、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青年學者、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國家級人才42人,泰山學者攀登計劃專家、省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省部級人才76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全職):寧光、於金明、謝立信
中國工程院院士(雙聘):盧世璧、陳香美
學科建設:截至2020年4月,校(院)有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9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共67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6個山東省重點學科、16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生物與生物化學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教學建設:截至2020年4月,校(院)擁有3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5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8個省級特色專業,9個省級高水平應用型建設專業,8個省級高水平應用型專業,1個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對接產業專業群,3個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訓計劃試點專業。
據《山東第一醫科大學2018-2019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校(院)建有省級精品課程43 門,其中包括7個省級精品課程群,2門省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有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附屬醫院:截至2020年4月,校(院)擁有直屬附屬醫院13家,非隸屬附屬醫院23家,其中三級甲等綜合醫院12家、三級甲等專科醫院8家。
科研機構:截至2020年4月,校(院)擁有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衛生健康委重點實驗室、省重點實驗室等省級以上高水平創新平臺40餘個,有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7個。
科研成果:據《山東第一醫科大學2018-2019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顯示,近五年,校(院)共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28項。
截至2020年4月,近五年,校(院)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項,山東省科學技術最高獎2項,山東省科技獎勵一等獎8項。校(院)曾在全國率先實現以省為單位基本消滅黑熱病、絲蟲病、瘧疾、麻風病。
合作交流:截至2020年4月,校(院)是首批頒發山東省政府外國留學生獎學金院校,自2004年起招收來自美國、韓國、加拿大、印度、尼泊爾等2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本科和碩士留學生,先後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俄羅斯、日本等30餘個國家及港澳臺地區的高校和醫療、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