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一位非常有名的浮世繪畫家,叫做葛飾北齋,他是江戶時代的人,可能我們國內很少有人聽說過,但是其實這個人非常有名的,是"千禧年影響世界的一百位名人"中的唯一的一位日本人,其繪畫風格影響了後世很多大畫家,其中就有梵谷、馬奈等等印象派繪畫大師,這次我來到的地方就是葛飾北齋晚年進行創作活動的小布施町。下面就跟著我一起來發現小布施町的魅力吧。
小布施町北齋館
江戶時代後期的畫師葛飾北齋(1760~1849年)第一次來到小布施町是在1842年,等到了其83歲的時候,北齋拜訪了小布施町的維新先驅高井鴻山(1806~1883年)的住宅。 其中有很多種說法,比如在江戶進行維新文化活動的高井鴻山認識了北齋,邀請他到小布施町,或者是由於當時的改革而被禁止奢侈,讓葛飾北齋在江戶的創作活動變得困難等。契機姑且不論,據說北齋一生4次訪問小布施町,根據高井鴻山的要求完成了很多作品。
據說葛飾北齋一生修改了30次雅號。 在小布施町度過的雅號是「畫狂老人」。 當時85歲的北齋,在小布施町東町祭屋臺天花板畫出了《龍》和《八方睨鳳凰》,第二年在町祭屋臺天花板畫出了《男浪》和《女浪》兩幅圖組成的怒濤圖。
《怒濤圖》怒濤圖中描繪的浪花,讓人聯想到以《富嶽三十六景》聞名的《神奈川海浪裡》,充滿了親筆畫特有的力量,讓人感受到了掛在「為畫瘋狂的老人」畫上的氣魄,裡面還充滿著中國畫的特色,據說是學自南宋四家之一的馬遠的繪畫風格。
葛飾北齋在小布施町逗留期間畫的這些親筆畫被稱為「小布施物」,其作品群可以在從小布施站步行12分鐘的美術館「信州小布施北齋館」看到。 在北齋館,除此之外,還可以看到葛飾北齋晚年的傑作《富士越龍》,其是畫的一條在富士高嶺升天的龍,描繪兩個遊女柔軟姿態的《二美人》等等。北齋館會按時間更換展出,還有介紹北齋軌跡的年表等,用來介紹北齋的人生。作為能夠了解北齋一生的珍貴美術館,北齋館至今仍有很多外國人到訪。 從令梵谷和塞尚等世界畫家也為之傾倒的北齋的畫作中,感受一下日本人細膩的審美意識吧。
高井鴻山紀念館
與晚年的葛飾北齋共度時光的高井鴻山,經常會邀請學者和藝術家們開沙龍。 葛飾北齋第一次訪問小布施町時,高井鴻山年僅37歲,對突然來訪的葛飾北齋感到非常驚訝,但還是提供了資金援助,營造了能夠集中精力進行創作活動的畫室,並給予了款待。 2人超越了年齡的差距,互相尊敬,加深了友誼,甚至互相稱呼為「老師」。 而且,愛好畫畫的高井鴻山把葛飾北齋尊為老師,共同完成了很多作品,其後面高井鴻山的大多數作品都受到了葛飾北齋的巨大影響。
從北齋館步行3分鐘,就能在「高井鴻山紀念館」中看到其真跡。 這裡還保留著當時高井鴻山居住的住宅和倉庫,以及藏祭典小攤的「小攤庫」和「谷藏」,在作為書庫使用的「文庫藏」」中,高井鴻山以葛飾北齋的畫稿為基礎完成的《象與唐人圖》。

另外,鴻山紀念館的看點是鴻山與幕末思想家佐久間象山等文人墨客交談的書房兼沙龍「表然樓」。 在這裡不僅可以近距離觀賞鴻山的遺物,還可以一覽北齋和鴻山眺望的「雁田山」。 去鴻山和文化人交談的空間,回想一下他們眼中的小布施町的美麗怎麼樣? 從北齋和鴻山相談的一個房間「表然樓」眺望雁田山。
圍繞北齋的小布施町散步,從「北齋館」乘車7分鐘左右的寺院「巖松院」的正殿一定要去。 在這裡可以看到北齋去世的前一年,88歲的時候,在小布施町花費1年時間畫的傑作《八方睨鳳凰圖》。 用榻榻米21張、150兩顏料完成的《八方睨鳳凰圖》是鳳凰在天花板上飛舞的超大型作品。 到現在為止的約170年間,一次也沒有被更換過,說明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所釀造的親筆畫的力量。

1472年開山的巖松院,是北齋最喜歡的地方之一,巖松院位於從北齋館乘車5分鐘左右的山間,到古寺的路程中有慄林,蘋果地,葡萄地,是能夠充分享受小布施町自然的散步道。邊感受著北齋和小林一茶到訪的巖松院的風情,一邊去小布施町旅行吧。
小布施町現在雖然從市中心乘車3小時左右即可到達,但當時過去要步行越過山,越過山谷,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旅途。北齋在83~88歲之間,多次往返於距離江戶約240km的小布施町,這種體力實在是令人吃驚。不知道是因為「為了畫畫」的目的,還是因為小布施町獨特的魅力呢?!追尋大畫家葛飾北齋的足跡,探尋其折服梵谷的獨特魅力,重新發現小布施町這個獨特景點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