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忽略那些火腿腸、方火腿之類混淆視聽的小龍套,各地的火腿派別,依然涇渭分明,各有千秋。
雲南宣威火腿也是出身名門的武林高手,與金華火腿一東一西,隱然有分庭抗禮之勢。其製作工藝與金華火腿近似,只不過它僅在農曆霜降後至立春前一段時間製作,醃製時間需18-25天,直到次年端午方能熟成。雲南氣候適宜,火腿能長時間發酵而不變質,因此與一年熟的金華火腿不同,宣威火腿最高可以有三年熟的成品。年份越長,火腿的滋味自然也越濃鬱。
宣威火腿形似琵琶,只大骨小,皮薄肉厚,肥厚適中,切開斷面,香氣濃鬱,色澤鮮豔,瘦肉呈鮮紅色或玫瑰色,肥肉呈乳白色,骨頭略顯桃紅。而它經久不衰,
主要是取決於其色香味美,營養豐富,風味獨特。這是因為宣威獨特的地理氣候環境所賦予的。晝夜強烈的溫差對比,致使火腿帶有不可複製的獨特味道。正是大自然,給予了宣威火腿肉香馥鬱,口感純美的魅力。鄰近宣威的其它地區用與宣威相同的豬種,
相同的飼養方法,相同的醃製工藝,製作出來的火腿其味道與宣威火腿相差甚遠。宣威火腿一般選用當地散養土豬,當地農戶很多都把豬像羊一樣放養,豬的生長比較緩慢,聽松濤看浮雲閱四季,喝山泉吃野果拱菌子刨螞蟻,櫛風沐雨,無憂無慮。這樣一隻自由自在健康幸福的土豬,製成火腿,
發達後腿上的白色肌間脂肪如大理石花紋一般,在紅色的肌肉間穿梭遊動,不是一般的可口。做火腿原料,採用豬後腿醃製。切割、醃製、貯藏技術幾近爐火純青。呈現出上乘的農家火腿,
外形端正,落落大方;切開來看,個大骨小,肥瘦適中:瘦則鮮紅邊緣玫紅,肥而乳白略顯透明。贏得了食客的好評無數。
宣威火腿最經典的打開方式莫過於雲腿月餅,火腿月餅乃雲南特有,始自民國時代。將火腿切塊蒸熟,再改刀切成肉丁,與蜂蜜、白糖、熟面拌勻,再包入豬油酥皮 中,耐心烤出香味,一咬開就是滿口鮮甜。舊時一隻重老秤四兩,故稱「四兩坨」。火腿月餅在自然的風野之味裡,增添了鮮鹹與肉香的別種口感,曾是雲南人中秋送禮首選。一支火腿,從腳部開始,趾骨、掌骨和腳脖子,稱做火爪。脛骨、腓骨部位,稱為火踵。再往上,分別是肥瘦各半的上方、瘦三肥七的中方,以及又肥又鹹的「滴油」。因其又肥又鹹,正好與骨多筋多皮多的火爪一起,拿來燉湯。
一顆鹽也不用放,湯色奶白,最宜舀來煮素菜。鹹鮮中帶著蔬菜的脆嫩,吃兩碗飯喝半碗湯,方才能飽足!滇省地處西南,卻有撒尼族、白族人民,用牛、羊奶製成乳扇、乳餅等奶酪類食品。乳餅通常的吃法是切成方片,煎至兩面金黃,也可以夾火腿片來蒸。將乳餅片、火腿片得切得大小一致,長條盤上依次鋪排起來才好看。上鍋蒸製十餘二十分鐘,
火腿的鹹香與乳餅的厚重結合得巧妙,實乃下飯神菜。
正宗的火腿燜飯,必須用青蠶豆米,你也可以對美食自由發揮,只要有火腿,火腿蠶豆燜飯,火腿豌豆燜飯,火腿洋芋燜飯,火腿胡蘿蔔燜飯,統統都來,反正零失敗率。
將所有食材在鍋內炒至斷生,加水煮開後倒入洗好的大米燜熟,火腿的香味和豆米、洋芋的清香與米飯完全融合,味道剛剛好。
葷素搭配不膩人,吃完齒留香。按雲南人的經驗,三年左右的老腿局部如肘把的肌肉部分,才適合「生吃」,
新鮮切開的火腿鮮香不鹹,口感化而無渣。在室溫裡解凍至25度左右後,待氣味分子充分釋放,脂肪融化,形成一層亮晶晶的油膜。你大可扯著鮮甜滋味的肉片直接生吃,也可以佐以茶、蜜瓜、紅酒品嘗,享受雲石紋理的脂肪在溫熱口腔慢慢融化的滋味。這時候火腿肥瘦鮮明,瘦肉呈玫瑰色,其味道鹹中帶甜、肥而不膩,可以直接用刀片著吃,是逢年過節招待賓客之佳品。
來源:雲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