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廣東南粵銀行發布2019年業績報告。
財報指出,2019年該行營業收入56.48億元,與2018年同期相比增長6.23%;全年淨利潤為16.44億元,同比增長14.37%;資產規模達2062.68億元,同比僅增長0.66%。
與廣東南粵銀行資產規模旗鼓相當的四川天府銀行,2019年資產規模為2036.06億元,營業收入為44.63億元,淨利潤為14.08億元;雖然這兩項數據不及廣東南粵銀行,但其資產規模增長速度卻為1.29%,遠超廣東南粵銀行0.66%的資產增速。
01
股東方頻頻出現債務危機
在本次財報中,披露了2019年12月31日,廣東南粵銀行獲得廣東銀保監局核准批覆湛江晨鳴漿紙有限公司認購和受讓本行股權。
2020年5月9日,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完成了股權公示,湛江晨鳴漿紙有限公司持有廣東南粵銀行130949.56萬股,佔比16.62%,為該行第一大股東。
此前,廣東南粵銀行第一、第二大股東分別為新光集團和金立集團。
新光集團在2018年9月發生債務危機,此後新光集團公開表示,公司已兌付各項債務本息約90億元,但兌付導致壓力徒增,所以集團目前正面臨著流動性不足這一最大困境。
新光集團還表示,在違約發生前,新光集團就已緊急啟動了應急預案,尋求解決方案;包括與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積極溝通,積極籌措資金、處置資產。
目前,新光集團仍持有廣東南粵銀行13億股,位居第二大股東。
而之前曾任廣東南粵銀行第二股東的金立集團,早在2017年就進入了經營危機。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底,金立集團有4次成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累計3.2億。
金立集團的危機始於2017年年底,當時金立被爆因拖欠供應商貨款而資金鍊斷裂。
2018年12月17日,法院正式裁定金立破產。金立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劉立榮稱,金立破產的根本原因是公司長久以來一直在虧錢。據悉,金立集團總負債超200億元。
但有業內人士則表示,金立倒下的導火索是劉立榮賭博,加快了資金鍊斷裂和破產速度。而劉立榮也親口承認賭博輸掉了十幾億。
目前,金立仍持有廣東南粵銀行7億股。
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財報中顯示,廣東南粵銀行還持有金立及其子公司貸款6.97億元,債券投資2億元。
02
冒險的違規操作
複利頻道此前曾報導,廣東南粵銀行與消費金融平臺「即分期」合作醫美貸遭大量投訴。
有用戶曾在醫美機構進行消費,醫美機構推薦用戶使用「即分期」進行分期付款,用戶每月需向「即分期」進行還款。
在用戶結束分期帳單後,卻收到來自廣東南粵銀行的逾期簡訊,提示用戶在該行的貸款未還清,根據要求已上報徵信系統。
有用戶向複利頻道提供了一份與廣東南粵銀行的電話錄音,錄音中該行工作人員表示「即分期」作為資金歸結方,並未將資金上交至廣東南粵銀行才導致了用戶逾期。
但早在2017年,網際網路金融整治辦就曾下發過相關政策: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為無放貸業務資質的機構提供資金發放貸款,不得與無放貸業務資質的機構共同出資發放貸款。銀行業金融機構與第三方機構合作開展貸款業務的,不得將授信審查、風險控制等核心業務外包。
顯然,廣東南粵銀行已觸碰了監管這一底線。
除此以外,銀行與「即分期」的合作,充分暴露了其提供給助貸機構私設資金池的可能。
用戶將資金給到「即分期」後,「即分期」再向銀行報送,這其中存在的隱藏風險可想而知,而助貸機構一旦因經營困難跑路,那麼銀行與用戶無疑將會是最大受害者。
銀行在急需通過獲客來增加其資產規模的同時,難免會降低合作的準入門檻,但過多的降低門檻或無視門檻這一舉動,可能會招致來更多的不可控風險。
5月9日,銀保監會發布《商業銀行網際網路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其中再次強調,商業銀行不得以任何形式為無放貸業務資質的合作機構提供資金用於發放貸款,不得與無放貸業務資質的合作機構共同出資發放貸款。
商業銀行應當按照適度分散的原則審慎選擇合作機構,制定因合作機構導致業務中斷的應急與恢復預案,避免對單一合作機構過於依賴而產生的風險。
同時,商業銀行不得接受無擔保資質和不符合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經營資質監管要求的合作機構提供的直接或變相增信服務,不得委託有暴力催收等違法違規記錄的第三方機構進行貸款清收。
商業銀行發現合作機構存在暴力催收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應當立即終止合作,並將違法違規線索及時移交相關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