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末期推出的百夫長坦克,如何成為英國戰後第一代主戰坦克?

2021-01-12 騰訊網

如果提起英國坦克,估計很多人想到的都是英國那些奇葩的坦克,比如說瑪蒂爾達步兵坦克、十字軍巡洋坦克、邱吉爾步兵坦克之類的存在。畢竟英國人在二戰中因為生產了太多奇形怪狀的坦克,所以說給人一個看法就是他們只能生產這樣的坦克。但實際上英國在二戰末期設計出了英國第一代主戰坦克——百夫長坦克,也是這款百夫長坦克,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輛挨了核爆後,還能繼續服役的主戰坦克。

一、英國的新坦克?

英國的坦克水準不行,這一點從戰爭之初就已經能看出來了,早期的瑪蒂爾達步兵坦克除了皮糙肉厚沒有任何優點,後面生產的瓦倫丁步兵坦克和十字軍巡洋坦克也是比較一般的,唯一的優點就是它們的數量足夠多。而最耐打的邱吉爾步兵坦克嘛,這是個移動的掩體,用於坦克戰顯然是不合適的。再往下就只有克倫威爾巡洋坦克、彗星巡洋坦克這些了,但它們大多出來的太晚,又沒什麼戰果可言,基本也就不算在內了。

一句話,對於英國陸軍的現狀就是,英國陸軍很長時間沒有優秀的坦克,大家最為依仗的還是美國生產的M4'謝爾曼'中型坦克。你完全可以想像一下,英國裝甲部隊裡滿是美國的M4'謝爾曼'中型坦克,知道的當你是英軍的人,不知道的還以為來的是美軍呢。就算是英國唯一能用來挑戰虎式重型坦克的'螢火蟲'坦克,實際上也是在M4'謝爾曼'中型坦克上加了一個QF-17磅坦克炮,本質上其實還是個美國坦克。

這一局面實在是讓英國人憂心,畢竟堂堂英國怎麼能老是依賴美國坦克呢?我英國也要有自己可堪一用的坦克才行!也是基於這個原因,英國人先後研發了多款巡洋坦克,前面說過的克倫威爾巡洋坦克和彗星巡洋坦克,其本質就是英國人為了製造可堪一用的國產坦克做出的努力。當然了,這些坦克在戰場上的表現也就那樣,很多時候等於是沒有表現可言,不是有極大的設計問題,就是趕不上合適的戰鬥。

不過,這可不是說這些巡洋坦克就沒有價值了,通過多款巡洋坦克的開發,英國方面積累出了相當多的經驗,被英國陸軍寄予厚望的A-41巡洋坦克項目也因此有了進展。不同於過去開發的英國巡洋坦克,A-41巡洋坦克將防禦和火力擺在了第一位,而非是過分的強調速度。在吸收了諸多巡洋坦克的失敗經驗後,由英國政府直屬的坦克設計局終於完成了他們心目中的'通用坦克'——百夫長坦克(另一翻譯為遜邱倫坦克)。

二、強大的百夫長

對於英國而言,百夫長坦克可謂是一個劃時代的存在,它在當時真正意義上的甩掉了英國舊有的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的劃分模式,讓英國坦克走上了坦克發展路線的正道之中。百夫長坦克的基礎數據如下:車體長度7.6米,車體寬度3.38米,高度3.01米,車組人員4人,早期戰鬥全重45噸,後期型號戰鬥全重51噸。得說這個體積在當年絕對屬於巨無霸級別的,蘇聯當時的新銳坦克T-54/55在體型和重量上都與百夫長沒有可比性,較大的體積和較重的噸位,都讓百夫長坦克有更為巨大的升級空間。

在坦克的防禦能力上,百夫長坦克也有著自己獨特的設計。在總體設計上百夫長坦克參考了德國的黑豹中型坦克,正面採用了傾斜裝甲和與主炮相連的大型炮盾,炮塔也採用了鑄造炮塔,車體上也是純焊接工藝製造,再也看不到那些鉚釘了。早期型號的百夫長其正面裝甲厚度為76毫米,後期型增加到118毫米,而炮塔厚度則一直沒有變化,始終152毫米的厚度,足以抵抗當時的反坦克火力。值得一提得是,百夫長坦克無論哪個型號,其實都沒有應對核打擊的三防設備。

在坦克的動力系統上,百夫長坦克使用了流星汽油發動機,這種發動機能為坦克提供高達650馬力。傳動裝置則採用了梅利特—布朗變速箱,能為百夫長坦克提供5個前進檔和2個倒退檔。懸掛裝置上側採用了獨特的雙輪連鎖式螺旋彈簧平衡懸掛側各6個負重輪子,前部兩組懸掛都配比餓了液壓減振器,整個履帶都是錳鋼鑄造。而百夫長坦克的公路速度可以達到34.6公裡每小時,算不上是速度最快的坦克,但也不是不可接受。

而百夫長坦克最大的亮點,就是它不斷升級的反坦克火力,早期型號的百夫長坦克MK1都配備了英國的QF-17磅反坦克炮,這種76.2毫米口徑的55倍徑坦克炮是英軍在二戰裡的最強坦克炮。但在戰後QF-17磅反坦克炮無力應對蘇聯的IS-3重型坦克和T-54/55主戰坦克,所以又換成了過度用的QF-20磅反坦克炮,這種84毫米口徑的66.7倍徑坦克炮也只能算勉強夠用。但其最終換上的就是大名鼎鼎的L7型105毫米線膛炮,這種52倍徑的坦克炮在當時是最先進的坦克炮,能夠摧毀當時的任何一種坦克。可以說,發展到這一步的百夫長坦克已經是當時最優秀的主戰坦克了。(很長一段時間裡,L7線膛炮都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坦克炮)

三、百夫長服役史

很可惜的是,這種在1945年就被製造出來的百夫長坦克,沒能趕上二戰末期的任何一場戰鬥。雖然有6輛原型車抵達了前線,但因為此時的德軍已經是瀕臨失敗,所以它沒能和任何一款德軍坦克交手,只能趕到柏林參加了勝利閱兵。閱兵結束後,百夫長坦克展開了用於實地測試的'哨兵行動',在測試中百夫長坦克表現良好,除了火力略顯不足之外沒什麼需要改進之處。故此,在1945年8月百夫長坦克開始大規模量產,首批生產了足足800輛。

不過,百夫長坦克很長時間裡都表現不佳,鬧出的笑話也是不少。比如說設計之初沒有考慮過在低溫環境作戰,以至於百夫長坦克在低溫環境下陷入各種機械故障,光是想要發動坦克就得花上半個小時熱車。這些不大不小的問題給百夫長坦克帶來了許多麻煩,也讓百夫長坦克的可靠性頗為受人質疑。乍一看,好像百夫長坦克就要成為又一款失敗的英國坦克了,幾乎全世界人都等著看百夫長坦克的笑話。

只不過,當時的人們可能沒想到,百夫長坦克很快就打破了一個世界紀錄——在近距離吃了一次核爆之後,不僅自己沒被核爆拆成零件狀態,而且修復之後還能夠開出去。在1953年的圖騰行動裡,一輛編號169041的百夫長坦克被英軍開到位於澳大利亞的核試驗場吃核爆。彼時169041號在位於一枚萬噸TNT當量的核彈爆點500碼外,結結實實吃了核爆的威力。可等到爆炸的煙塵散去後,人們驚奇的發現這輛百夫長坦克雖然傷痕累累,但整體上已經運作完好,其關閉的發動機是因為油料耗盡,並不是因為核爆的威力而被摧毀。

事實上,這一結論簡直是震驚了所有人,因為沒人想到百夫長坦克竟然能在核爆裡硬扛下來。更讓人詫異的是,這輛百夫長坦克在經過了三天的放射性物質清理和大修之後,就正常回歸了服役行列。此事讓百夫長坦克一躍成為了當時的明星武器,是英國對外軍火銷售中的搶手貨。以色列就是百夫長坦克的訂購大戶,累計購買了1100輛各型百夫長坦克,並在歷次戰爭裡運用百夫長坦克取得了勝利,讓百夫長坦克聲名大振。

結語

值得一提的是,百夫長坦克的使用客戶非常廣泛,除去以色列之外,如埃及、以色列、約旦、澳大利亞、印度等國家均採購過百夫長坦克。而這些百夫長坦克本身體積較大,改裝升級空間就十分巨大,以色列就是把百夫長坦克用到現代的典範,即便不能擔任主戰坦克的位置了,一樣也可以改為運兵車使用。時至今日,這些百夫長的改裝車型都還在以色列服役,足以證明百夫長坦克的優秀了。

相關焦點

  • 寧為百夫長!《坦克世界》還原英國第一款主戰坦克的升級之路
    1943年8月,英國戰爭辦公室為研製A-41坦克擬訂了主要性能指標,由英國坦克設計局負責研製,AEC公司負責生產。1945年4月開始,A41原型車駛下生產線,取名"百夫長",同年5月,首批6輛"百夫長"原型車被派往德國進行測試,測試中"百夫長"的性能在幾乎所有方面都完爆了A43"黑太子",成為了壓死A43計劃的最後一根稻草。百夫長坦克早期MK1型和MK2型安裝1門76.2毫米火炮,第一次改進MK3型為提高火力換裝83.4毫米火炮,83.4毫米火炮裝有抽氣裝置。
  • 日本戰後第一種主戰坦克「61式」,曾想用其對抗蘇聯10萬輛T55!
    日本戰後為何要研製「61式」主戰坦克【每點新防務(626期) 12月17日】:昨天《每點新防務》介紹了德國在戰後研製的第一種主戰坦克——豹1,今天來看看同為戰敗國的日本在戰後研製的第一種主戰坦克「61式」到底如何,是否可以很好的擔負起為美國頂在第一線的、與蘇聯T-54正面衝突的「
  • 1977年荷蘭陸軍戰術演習「百夫長」主戰坦克正春風得意
    1977年秋,荷蘭陸軍第59坦克營正在參加戰術演習,該部隊裝備的是英國「百夫長」Mk.5-2主戰坦克。「百夫長」坦克可以算是英國第一種「全能坦克」。二戰結束後,英國軍方認識到當時的「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已經不能滿足實際作戰的需要,於是研製了「百夫長」系列坦克。「百夫長」坦克首次亮相就是在朝鮮戰場,結果卻被志願軍打得灰頭土臉。印巴戰爭期間,印度陸軍的「百夫長」坦克大顯身手,曾經一次就擊毀了巴基斯坦100多輛M48「巴頓」坦克。
  • 好坦克竟然是改出來的?來看以色列對主戰坦克的改裝
    第一、第二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裝甲部隊單靠改裝謝爾曼坦克和從購買法國AMX13輕型坦克,已不足以與阿拉伯軍隊大批主戰坦克抗衡了。於是,以色列決定購買和改裝新一代的坦克,以增強以色列裝甲部隊的實力。改裝英制坦克——肖特系列坦克以色列裝甲部隊的作戰十分注重坦克的防護性能,所以,裝甲較厚的百夫長坦克就成被受以色列軍方的青睞,百夫長坦克也因此成為以色列軍方使用數量最多的坦克。以色列最早從英國採購百夫長坦克385輛,第三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擁有的百夫長系列坦克就超過1000輛,是其坦克總數的一半。
  • 全球十大最強主戰坦克
    美國陸軍現階段最終的目標是將所有的M1系列坦克改進成為M1A2SEP型。 SEP是系統組件的英文縮寫,涉及觀瞄、火控、武器、動力、通信、防護和車輛管理等多個方面。在火力方面在火炮防盾上加裝了1挺12.7毫米機槍,配備M829E3加強型穿甲彈,主要武器為120毫米滑膛炮,最大速度68公裡/小時。 3、中國99A主戰坦克
  • 冷戰時期德國另類的坦克設計,雙主炮無炮塔的VT坦克
    坦克,一種起源於英國的地面武器,但它的威力發揮和戰術應用卻是由德國人開發出來的。以坦克和飛機配合的「閃電戰」曾經橫掃整個歐洲,虎式坦克更是讓對手聞風喪膽,一段時間內德國的坦克成為了世界的「夢魘」!
  • 鋼鐵洪流威脅下誕生的「迅捷戰士」,英軍「御夫座」中型坦克
    克倫威爾坦克是英軍二戰時期所有巡洋坦克中綜合性能最為出色的一款,其各方面設計都十分成熟,威力也是英國人以往研發的其他坦克無法比擬的。不過任何武器裝備都有過時的那一天,隨著二戰的結束,英國開始研製符合新時代戰爭需求的百夫長坦克,克倫威爾坦克徹底退出歷史舞臺的那一天似乎馬上就要到來。
  • 奧索裡約啟示錄:巴西EE-T1主戰坦克成敗得失談
    那麼這輛巴西主戰坦克的處女作究竟達到了一個什麼樣的水準,也就是很多人非常關心的。EE-T1」奧索裡約」的如何進行劃代其實是個非常值得商榷的問題。1960年代開始,各國將原來的輕、中、重型坦克重新分類。一些原來被劃分為中型或是重型的型號被統一重新劃定為主戰坦克。
  • 世界十大坦克 T80主戰坦克實力超強,我國兩個上榜
    世界十大坦克 T80主戰坦克實力超強,我國兩個上榜一、T90主戰坦克在世界十大坦克中T90主戰坦克由俄羅斯研製,據說該坦克主要是為了北約曾經對俄羅斯的威脅而打造的,它重46.5噸,同時配有很先進的火控系統,最高時速為65/公裡每小時。
  • 再也不是豆戰車了 二戰後日本第一代國產坦克
    61式坦克戰後初期,日本陸上自衛隊的裝甲力量主要由美國提供的M24、M41和M4A3坦克組成,這些坦克的性能都已經比較落後,為了替換這些老舊的坦克,提高日本陸自的作戰能力,日本開始尋求研製國產坦克。而日本研製的第一代國產坦克就是今天要介紹的61式坦克。
  • 如何做一輛逼真的坦克模型?這些步驟必不可少,連餐巾紙都有奇效
    在網上瀏覽軍事網站圖片時,看到一輛體型碩大的重型坦克在一群國產坦克裝甲車輛中猶如鶴立雞群,硬朗的外形和超長的炮管顯示了他的不凡。後來我才知道,這是英國戰後第二代主戰坦克「酋長」。幾年前我又在北京201槐樹嶺的家屬區看到了真的「酋長」坦克,算是見到了名車啊!
  • 戰後法國對坦克的研發,大膽創新之下,搖擺式炮塔幾乎成為了主流
    法國坦克在二戰時期的表現其實並不是很好,不管是在法國人手中還是德國人手中,戴高樂重返巴黎之後,為了早日恢復大國的地位,又將目光放在了當時流行的坦克研發上面。但法國剛剛經歷過戰火的洗禮,想要完成這一項舉動並不是很容易的。
  • 淺談國之裝甲重器——99式主戰坦克
    面對CCCP的鋼鐵洪流和更可怕的新型主戰坦克T-72、T-80系列,全上下國為了可以擊穿這些巨獸的前裝甲而努力,多方多管齊下,步兵裝備研製出紅箭8和後來的紅箭9,空軍更是製造「狂飆一號」戰術氫彈,用當時最快的空軍載具—強5擔起「西伯利亞單程快車」的任務。
  • 德國軍工測試130毫米口徑坦克火炮 或成未來北約坦克「標配」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徐璐明】據「防務世界」網站7月31日報導,德國萊茵金屬公司近日展示了該公司進行130毫米口徑新型坦克火炮測試的畫面。報導稱,這是萊茵金屬新型主戰坦克先進技術能力演示的一部分,可能預示著未來地面作戰武器系統的特點。
  • 回顧俄羅斯第三代坦克「阿瑪塔」的成長史
    它不只是一輛坦克,一窺未來:俄羅斯的尖端「阿瑪塔」它的名字又叫Т-14坦克。T-14阿瑪塔坦克是世界上唯一的戰後第三代坦克。這種裝甲車輛是基於阿瑪塔重型統一作戰平臺創造的。工程設計研究和發展從根本上新的主戰坦克,在T-14 Armata(148)在設計階段是代號為對象,用來取代t - 72及其後繼者(包括t - 90)首次推出在烏拉爾設計的運輸機械製造(KBTM),然後在Uralvagonzavod (UVZ)公司早在1980年代開始。
  • 中國99A式主戰坦克,西方人眼中的陸地之王
    如果將1915年英國生產的小威利號定義為人類的第一臺坦克,至今為止坦克已經走過了一百多年的歷程,這段時間裡坦克經歷了多次升級與優化,最終在最近十幾年裡全世界的坦克幾乎統一成了一個樣式。在世界上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中國,真正意義上全面自產坦克的時間卻短短不過二十餘年。
  • 印度有意購買俄制「阿爾瑪塔」主戰坦克 狂撒1300億購買1770輛
    在日前傳出印度要求俄羅斯加速12架蘇-30(SU-30)和21架米格-29(MiG-29)戰鬥機的交付進度之後,現在又傳出有意向俄羅斯購買1770輛的T-14「阿爾瑪塔「(Armata)主戰坦克。據俄羅斯「紅星「電視臺援引軍工聯合體系消息人士指出,印度有意購買「阿爾瑪塔「主戰坦克,現在正在籌備出口工作,內部也在研議,保留或去除那些裝備,成為最終的出口版本。印度《經濟時報》於2018年10月就有報導指出,印度可能購買1770輛「未來高機動戰車「(FRCV),以更換老舊的T-72主戰坦克。該項交易價值45億美元。
  • 瑞典在二戰前後所研發的坦克,雖說沒派上用場,但充滿了大膽創新
    二戰時瑞典保持了中立,因潛在的威脅,他們還是保有了一定數量的坦克,而且還多為自行研製。數量和實力自然沒有辦法和蘇德等國相比,但就獨樹一幟這一點來看,瑞典坦克還是佔上了的。 戰後瑞典對於坦克的研發與創新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瑞典並沒有放棄對新坦克的研發,在此期間,他們也曾引進英國的百夫長坦克
  • 130mm炮即將到來,豹二坦克威力將成世界第一?
    拿99式主戰坦克的ZPT-98坦克炮為例,雖然北約方面一直認為自己120毫米滑膛炮的性能能夠勝過咱們的125,但99式主戰坦克畢竟口徑大,125毫米的大口徑坦克炮在裝藥量、炮彈初速等方面有先天的優勢。(我軍99式主戰坦克搭載的是125毫米的ZPT-98滑膛炮)隨著我國逐漸掌握了電渣重熔、身管自緊、內膛鍍鉻等先進的鑄炮工藝,國產的坦克炮炮管壽命不斷延長,精度和膛壓也越來越高,萊茵金屬引以為傲的鑄炮技術正在逐漸喪失領先地位,所以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我軍主戰坦克憑藉125毫米滑膛炮,能夠取得比豹二和M1坦克的Rh-120滑膛炮更加強大的火力輸出能力
  • A7V戰鬥坦克,18人操作的裝甲怪物,德國人對坦克的初次嘗試
    一說起坦克,德國無疑是這一領域的代表,從縱橫歐羅巴大陸的虎豹坦克到戰後暢銷各國的豹一、豹二坦克,德國人製造的陸戰王者總是引領著世界主戰坦克發展的潮流,然而將時光追溯到坦克的誕生之初,德國人對坦克的態度卻十分的微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