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年前的今天,曾經發生過一件事。
18世紀的中期的大不列顛、蘇格蘭、啟蒙運動,這些成分兌出了一場以閱讀為主的風。生活在愛丁堡的書商和印刷工人科林·麥克法卡爾、雕刻家安德魯·貝爾決定懷著新的科學精神,決定一起寫一套百科全書,以「蘇格蘭紳士協會」的名義發表。他們聘請了當時28歲的印刷工人、博物學家威廉·斯梅利來寫最初的三卷100章,以200英鎊為報酬。
於是1768年的今天,百科全書的第一卷終於面世,售價六便士。1771年,斯梅利完成了餘下的兩卷。這一套大部頭工具書共2391頁,包括160幅銅板雕刻。三卷篇幅相近,按字母排列,分為A-B、C-L和M-Z。這樣的一套書,價格自然非常高——每套售價12英鎊(當時的12鎊嗯是非常非常值錢的,在當時,魯濱遜用一百英鎊能買下一個島。)慢慢的,能買一套百科全書放在家裡,逐漸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徵。百科全書一上市就銷售一空,一共售出了3000套。
第一版百科全書的成功讓麥克法卡爾和貝爾堅定了繼續編輯的決心。1776年,他們決定出版一部更大更厚的第二版,並修正第一版中的錯誤。麥克法卡爾親自擔任編輯,藥學家詹姆斯·泰特勒成為主要編寫人。泰特勒的學術背景讓他在編書的時候加入很多科學條目。第二版百科全書從1777年到1784年接連出版了10卷,共有8595頁,銅板雕刻增加到了340幅。第二版標價10英鎊,一年之內就賣出1500多套。
1788年至1797年出版的第三版,《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終於達到了百科全書的標準。雖然,1793年去世的百科全書的奠基人之一麥克法卡爾沒能等到這一天。
從第四版到第六版中有許多知名的蘇格蘭和英格蘭作家學者寫的文章。當時的隨筆作家威廉·黑茲利特、哲學家和經濟學家約翰·斯圖爾特·密爾、人口學家和政治經濟學家託馬斯·羅伯特·馬爾薩斯、古典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小說家和詩人瓦爾特·司各特等都榜上有名。
1875年至1889年出版的第九版,加入了更多著名作者寫的深奧的學術文章,編寫者多達1100多人,直到這時才奠定了《不列顛百科全書》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工具書之一的基礎。長24卷的第九版也因此有了「學者版」的名號,甚至成為學術界的「聖經」,僅在英國就賣出了8500多套。
雖然愛丁堡是百科全書的誕生地,卻不是它最終的歸宿。200多年來,它幾度易主,從英國遷到美國。
1790年,《不列顛百科全書》第一次進入美國是以盜版的形式。儘管當時美國剛剛通過了版權法,但法律並不保護外國出版物。百科全書被出生在蘇格蘭的託馬斯·都布森以出版《都布森百科全書》的名義翻印到了美國,美國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盜版百科全書。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第三任總統託馬斯·傑弗遜及其副總統阿倫·伯爾等都是這個版本的擁有者。
說來也蠻可笑,盜版反而讓百科全書走出了當時英國的小圈子,走向了世界。1820年末,愛丁堡布萊克兄弟出版社收購了《不列顛百科全書》。1895年布萊克出版社遷到倫敦。雖然這個時間第九版仍在熱賣,但百科全書編纂時間過長,內容不免落後,成本過高、銷售手段單一讓經營陷入了財政困難。即使《泰晤士報》在背後贊助也沒有讓經濟狀況好轉。當時坊間流行一句笑談:「泰晤士報在《不列顛百科全書》背後,而《不列顛百科全書》在時代之後。」
1901年,美國人霍勒斯·埃弗裡德·胡帕買下了版權擔任主編。美國人帶來了全新的賣書方式——直銷。百科全書從陽春白雪的書店的書架上,開始走街串巷挨家挨戶敲門推銷。不僅銷售方式發生了變化,內容和體裁也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與劍橋大學合作的第11版基本上被重寫。這一版的文章既保存了學術的嚴謹性,也提高了閱讀性。文章不像過去那麼長,但依然非常完整。英國生物學家託馬斯·亨利·赫胥黎、數學家和哲學家艾爾弗雷德·諾思·懷特黑德、詩人阿爾加儂·查爾斯·斯溫伯恩以及俄國革命家彼得·阿歷克塞維奇·克魯泡特金都加入了編纂者的行列。這個版本也是第一個所有卷同時出版的版本,它被看作是《不列顛百科全書》的經典版。
第一次世界大戰讓英國經濟急劇衰退,1920年,胡帕把《不列顛百科全書》出版權和商標賣給了美國喜爾斯百貨商店,營運重心隨之移到了美國。
美國人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邀集近140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多位學者專家參與撰述百科全書,大量收入歐洲以外地區的資料,完成了24卷的第14版。這一版終於由「國家地域性的百科全書」躍升為「世界性的百科全書」,確立了它在百科全書界最為崇高、最具權威的地位。
隨著第14版的問世,出版社總部也被搬遷到喜爾斯百貨商店的所在地——美國芝加哥。在此之前,百科全書每次完成一個新版本,就會遣散編輯人員,但到了美國之後,公司開始保留一個固定的編輯部。百科全書自此放棄了一直採用的十年一次的再版制,改為每年修訂十分之一條目的連續修訂製。1941年喜爾斯百貨商店將百科全書的版權贈送給了芝加哥大學。《不列顛百科全書》徹底在芝加哥長期安頓下來。
曾經,擁有這樣一套百科全書是許多人的夢想。《紐約時報》文章說,「上世紀50年代,書架上放套《不列顛百科全書》,與車庫裡停輛旅行車或房間裡擺臺名牌黑白電視機一樣,既實用又能彰顯中產階級身份。買套《不列顛百科全書》作為『家居裝飾』是頗有經濟壓力的,很多家庭不得不為此分期付款,而最近一版2010版1395美元的標價,讓它跟奢侈品一樣讓人難以負荷。」
不列顛百科全書的銷售額高峰出現在1990年,當時在美國一年售出了12萬套,總銷售額達到創紀錄的6.5億美元。但僅僅6年之後,到了1996年,這一數字便跌落至4萬。與高昂的印刷版相比,數字版訂閱費僅為每年70美元。紙質百科全書的收入不到公司收入的1%。
2002年發出停印通告後,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總裁豪爾赫·考斯在百科全書官網上說,「這個決定對百科全書意義重大,不是為了我們輝煌的過去,而是為了我們充滿活力的現在和未來。我們將繼續通過數字形式為所有人提供知識和借鑑。對我而言,印刷版本並不是唯一能成就《不列顛百科全書》的,最重要的是《不列顛百科全書》是實用的,盡力給知識探索者提供了專業的知識。」
《不列顛百科全書》編輯部在官網上說:「更重要的是:這套百科全書將會繼續存在——更大、更全面,也是以更有活力的虛擬化形式存在。在數字時代,服務知識與學習的方法已經遠不是傳統的參考。實際上,我們已經開始了新的方式。」(點今天的「閱讀原文」就可以看到網站版的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啦,大家惠存)
今天與你分享的,是一些在不同領域可以被稱為「百科全書」的書籍。是的,我們都生活在網絡時代,只要想要學習,它就提供了所有的便利。可是那些在集體智慧並不是唾手可得的年代,在胡鬧玩樂的童年時光裡因為想要弄明白什麼而去如饑似渴翻閱每一頁薄薄紙張的樣子,就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成長時刻啊。
《不列顛百科全書》
這套百科全書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上最知名、最權威的百科全書。1771年,它在蘇格蘭愛丁堡出版,共三卷,此後不斷修訂出版。1941年,版權歸美國芝加哥大學所有,現由總部設在美國芝加哥的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出版。
《不列顛百科全書》是蘇格蘭啟蒙運動的產物,一問世就大獲成功。一開始,它只是一部為學術和啟蒙服務的書目,直到第三版才真正達到了百科全書的標準。經過了十多版的變革後,《不列顛百科全書》不斷創新豐富,首個光碟版發行於1989年,1994年有了網絡版,其印刷產品線也不斷擴大,包括《不列顛版康普頓百科全書》《我的第一套不列顛百科全書》《發現美國》和《幼兒啟蒙百科全書》等。
它的銷量最高峰是1990年,賣出12萬套,總銷售額達到創紀錄的6.5億美元。但到1996年,這一數字下降至4萬套。隨著免費快捷的搜尋引擎和維基百科相繼推出,紙質版《不列顛百科全書》銷售便一落千丈。2012年3月13日,不列顛百科全書公司宣布,將停印已有244年歷史的紙質版《不列顛百科全書》,今後將只提供電子版。這源於網絡百科興起而形成的挑戰。作為百科全書世界的「龍頭老大」,《大不列顛百科全書》此次由線下走到線上,被認為預示著紙質大部頭辭書將逐漸成為歷史。
《永樂大典》
在《不列顛百科全書》的「百科全書」條目中,可以看到記載的「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就是《永樂大典》。《永樂大典》全書總共22937卷,其中僅目錄就多達60卷,總共分裝成11095冊,據統計總字數約為3.7億。
自古以來,中國即有「盛世修書」的傳統。洪武年間,朱元璋即欲修纂類書,但最終也未能實施。燕王朱棣奪權後,是為了實現其父遺志也好,為了藉機消除「靖難之役」的影響也好,總之是完成了這部可謂空前絕後的超級文化典籍。
《永樂大典》「用韻以統字,用字以系事」,單個字分列在韻目之下,每個單字下詳註音韻訓釋,備錄篆、隸、草字體,然後分類彙編同這個字有關的天文、地理、認識、名物資料,以及歷史上發生過的奇聞逸事和有關的詩文詞曲。這部書大約採擇保存了古代典籍七八千種之多,所徵引的資料,採取原文抄錄的辦法,往往整段、整篇甚至整部書照抄下來。清代以來的學者從這部「大典」中分析出來的在當時已經失傳的圖書,就達到了590種。
由於部頭太大,《永樂大典》編定以後從來沒有刊刻過,3.7億字全由人手一字一句抄成,因此它也是世界上部頭最大的手抄本。但《永樂大典》問世後,多次遭遇火災和動亂, 目前,《永樂大典》正本不知所蹤,副本在世界各地尚存800餘卷、400冊左右,不到原書的4%,沒有刊刻實在是留下了太大的遺憾。
《山海經》
《永樂大典》是古時中國的「最大最正統」,而《山海經》則是「最古老」,也可能是「最荒誕不經」。它的定位是「志怪」,主要內容是民間傳說中的地理知識,古今學者們認為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它大體是戰國中後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可能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雜錄《莊》、《列》、《離騷》、《周書》、《晉乘》以成者,」具體已無從考證。
《山海經》自然分為《山經》和《海經》,《海經》中又分為《海外經》《海內經》和《大荒經》。《山經》主要記述古史、草木、鳥獸、神話、宗教等,《海外經》記載海外各國的奇異風貌,《海內經》記載海內的神奇事物,《大荒經》則記載了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膾炙人口的遠古神話。
《山海經》原共22篇,而現僅存18篇,全書不過三萬兩千字,卻記載了約40個邦國,550座山,300條水道,100多位歷史人物,400多個神怪畏獸,囊括了山川、道裡、民族、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古代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高度文獻價值。
司馬遷直言《山海經》內容過於荒誕無稽,作史時不敢以為參考,但《山海經》的一大魅力就在於此吧。「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一腳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沒有頭而『以乳為目,以臍為口』,還要『執幹戚而舞』的刑天。」提起它,奇異神往的心情應該會在許多人心裡隱隱約約地亮起來。
《圖說日本妖怪大全》
[日]水木茂
中國有志怪,日本也有「怪談」。日本的民間怪異傳說廣納中國、朝鮮半島的傳說,如著名的九尾狐狸,據說便是自中國遠渡日本列島的大妖。而日本民間對各種怪異的分類延用至今,在現代語彙中仍可見到,如おばけ是指物怪,おに則是指類似於桃太郎中的鬼王,ゆうれい則是指靈魂類的幽靈。明治時期以來,日籍作家的小泉八雲、民俗學者柳田國男等,都對日本傳統的怪談、妖怪等從民俗的角度作了不少資料搜集和研究徑路的開拓,甚至今日有「妖怪學」之稱。
日本著名動漫《鬼太郎》的作者水木茂先生是日本當代妖怪漫畫鼻祖,也被稱為「妖怪博士」,是日本漫畫界及妖怪研究的國寶級大師、世界妖怪協會會長。《圖說日本妖怪大全》便是出自他筆下,另外還有《圖說日本妖怪大鑑》,可算作是前者的續集,共有718種妖怪,每種妖怪都有水木茂的繪製的圖解,堪稱日本妖怪的百科全書。
書中有以割破蚊帳為樂的妖怪,有特意降雨好讓狐狸趁雨嫁女兒的雨降小僧,還有有專門抓懶人來填腹的剝繭怪和暖痱小割,它們一個愛剝懶人腳踝的繭,一個愛割下成天躺著取暖的人燙出的痱子,用它們來嚇唬小孩再好不過了。
水木茂先生今年11月30日以93歲高齡去世,感謝這位只有一隻手,卻創作出了神奇世界的漫畫家。
《日本四大推理奇書》
再講講日本推理小說界的「百科全書」,它們本身只是四本小說,並不是目錄式的文獻整理,卻因為奇特而被冠以盛名:日本文學之「黑色水脈」,異端文學的四大高峰。
夢野久作,自幼生活經歷坎坷,曾經出家避世。他的筆名是取自福岡博多地區的方言,指精神恍惚、經常尋找夢幻的人,他的作品就是尋找夢幻的世界,充滿了幻想、傳奇、思考和批判。1926年1月開始傾盡畢生心血撰寫《腦髓地獄》,1935年出版,被譽為「日本四大推理奇書之首」:1926年11月20日,住院在九州帝國大學精神病科的第七號病房樓的某一呆子青年,突然隨著病房中的掛鐘的「嘀嗒嘀嗒聲」的節奏而恢復了意識。不過,他自己的姓名和經歷一切都回想不起來。然而從鄰近的病房中傳來了一位少女的悲痛喊叫聲……正木博士提出「人類都是瘋子」觀點,建議進行精神病研究治療辦法,接著又提出「偵探小說絕不是用腦子想出來的」,「頭腦不是來思考問題的,而是交換的介質人的全身每個細胞,才是思考問題的來源」。接下來又提出了「胎兒的夢」,胎兒在母親胎內是從單細胞式微生物進化到人的形態。當形成人的形態時,都是直接從父母那兒得到的各種複雜的罪孽,遺傳給自己而所做的惡夢……
小慄蟲太郎,具有超人的學識,他的作品如同百科全書,如同一座座錯綜複雜、既像地獄又像天堂的迷宮,令人沉迷其中難以自拔。《黑死館殺人事件》1934年在《新青年》雜誌開始連載:降矢木,一個神秘、充滿謎團的家族,居住在神奈川縣一棟滿溢妖異氛圍、被稱為「黑死館」的西式城堡中。該家族多年前便發生過幾起令人不解的命案,最後皆不了了之。這次,悲劇再度發生,黑死館中的丹尼伯格夫人不幸遇害,屍體竟然還綻放出聖潔光芒,恰似被一層光霧包裹。然而,這只是開始……難道兇手真的是水、風、火、土四隻精靈?
中井英夫,1922年生於東京田端市,東京大學在讀期間創辦《新思潮》雜誌。1964年發表《獻給虛無的供物》,僅僅以最初的兩章參選江戶川亂步獎,竟然獲得了第二名,成為「日本四大推理奇書」中優美較具文學性的作品:昭和二十九年,「洞爺丸」號沉沒,冰沼家的蒼司、紅司因此失去了雙親。然而,詛咒並沒有結束,恐怖再次侵襲冰沼家……紅司在密室狀態下的浴室中死去,叔父橙二郎因煤氣中毒失去生命,這些是殺人事件還是意外事故?新出道的法國香頌歌手奈奈村久生能否解開冰沼家周而復始的詛咒?
竹本健治,1954年生於兵庫縣相生市,其神秘小說、科幻小說、怪談小說多部,均受到無上讚譽。1977年創作的處女作《匣中失樂》得到諸多名家推薦,連載於日本推理雜誌《幻影城》,被媒體和讀者評價為「日本四大推理奇書收官之作」,對後來新本格派推理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影響:被稱為「黑魔術師」的曳間被神秘殺害,他是一群推理小說狂熱者中的一員。這起離奇的命案,竟然和曳間的朋友奈爾茲創作的推理小說中的情節一模一樣!密室,謀殺,謀殺,密室……這是死亡的預言,還是神明的啟示?
《傳家:中國人的生活智慧》
姚任祥
這本書被稱為「美的百科全書」,堪稱中華文化和東方生活智慧的集大成者,特別是涉及中國人倫親情、衣食住行方面,既循循善導又琳琅滿目,既有趣味性又有可操作性,足以成為代代相襲的傳家心得。事實上姚任祥女士創作這套書的動機,只是為了「傳家」——向自己的三個孩子傳遞中國人的文化基因。
全書分春、夏、秋、冬四卷呈現中國人的生活智慧,每本內容都以「氣氛生活」、「歲時節慶」、「以食為天」、「匠心手藝」、「齊家心語」、「生活札記」六個單元,用文字、圖像與生活結合的方式展現日常生活的中國文化精粹,集中國傳統文化和生活藝術之大成。
「氣氛生活」是運用每個季節不同的光影來讚美這個季節;「歲時節慶」介紹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介紹慶典的由來、怎麼吃、怎麼玩等等;「以食為天」是全書所佔分量最重,分主食、文化食物和零食三個單元來介紹,包括了米、面、蔬菜、肉類的製作手法,以及茶、酒的分類等等;「匠心手藝」部分則著眼於生活四周任何跟生活有關的手藝,以現代的手法介紹傳統藝術的特質,如插花、女紅、服飾等等;「齊家心語」以動情的文字挖掘家族秘密,再現中國人的歷史悲情,並與家庭成員分享生活哲學、相處之道與愛意傳達;同時搜集整理了中國人的詩詞、成語諺語、戲曲列表、格言妙語等,很有實用價值。「生活札記」部分主要介紹現在的生活,包括了種菜買菜、飲食、家計等。
《塞拉菲尼抄本》
[意]鹿易吉·塞拉菲尼
原版名為Codex Seraphinianus,1981年面世,堪稱世上最奇怪的百科全書。它最大的特點是:煞有介事,卻完全如同天書。
書名中的Seraphinianus便是作者塞拉菲尼名字的拉丁語,這本書也完全以作者本人的想像為中心。裡面的文字是作者自創,沒有人能看懂,據他說「也許一段無法解讀的外星人文字,能讓我們隨心所欲地重新體驗童年時那似懂非懂的感覺」,因此他創造了全新的字母表,「讓我的手喜歡的文字」。
這本書的插圖天馬行空,彩色鉛筆繪製,細節生動、「嚴謹」,都是作者異想世界裡的植物、動物、食物、解剖學甚至時尚,卻分分鐘讓人信以為真。從樹上長出來的紅瓢蟲、由情侶化成的鱷魚、能直接長成木椅子的植物,與鋼筆尖、手槍車輪合而為一的人類肢體,還有神秘的紙牌玩法……直觀又詭譎的插圖讓你半懂不懂,再加上旁邊天書一樣的文字,似乎在很認真地告訴你屬於另一個世界的常識。你會覺得自己一定是撿到了外星人留下的百科全書。
《世界動植物指南》
[新加坡]趙仁輝
在過去的很多年裡,趙仁輝常常隨「國際批判動物學家協會(ICZ)」去許多地方拍攝與動物有關的照片,考察當地生態環境和自然特徵。但其實,這個協會只有他一個成員;又其實,這個協會是他2008年自己虛構的。
看書名,甚至翻看內頁裝幀,這都給人一種似乎是博物館或研究所專門讀物的感覺。但趙仁輝的這本「指南」,讀起來可能會有點怪異,甚至讓人不適。
這本書裡有被皮下注射器打入顏料、染成綠色的小魚,由於吸食飲料工廠含色素食品而肚皮血紅的蜜蜂,狩獵器變短、只能努力儲存脂肪的胖北極熊,沒有角的犀牛、沒有牙的大象,還有103種從燈罩中收集的昆蟲屍體,趙仁輝把這一小堆焦黑的粉末叫做「月球塵埃」。
這些影像作品看上去很難分辨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虛構的,趙仁輝以博物學家的姿態,借用科學的語言和方法,創造了一個「虛構」世界,雖說「虛構」,卻與現實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一如博爾赫斯小說中「世界的混沌性和文學的非現實感」,以圖像和文本的方式,來說明人類在這個星球上的所作所為帶來了哪些改變。
《昆蟲漫話》
陶秉珍
全世界七十萬種的動物內,昆蟲佔了六十萬種。種類既這樣繁多,對於我們的影響更屬巨大:試看振翅枝頭的蛺蝶,高唱柳梢的新蟬,好像都是和平的舞手、歌人,誰知它們曾有過攔阻火車,大毀森林的成績。至於像瘧蚊的布毒,竟促成羅馬衰亡的一個因素,跳蚤的傳播鼠疫,竟使歐洲人口減少四分之一,更是大家都知道的。
而且,當我們未發明木材造紙的方法之前,胡蜂早已應用朽木製造馬糞紙似的巢了,混凝土是最近幾年才發明的建築材料,但泥蜂造巢時,早已能調製使用了,蜜蜂又能應用六角形的自然法則,造面積和材料最經濟的巢。可見昆蟲也頗有奇妙的才能。
《昆蟲漫話》,一部中國人寫的《昆蟲記》。1935年,我國現代著名生物學家陶秉珍教授精心創作於東京帝國大學,整整80年後又再版。110幅手繪插圖,一個妙趣橫生的昆蟲世界,記錄了蜜蜂、蝴蝶、螢火蟲、蚊蠅、蟋蟀、蝗蟲、螳螂等14種昆蟲的習性與生活,以及關於它們的寓言、傳說、詩歌和歷史。
我們在微博和微信送出的每一份小禮物,都會有一封親筆感謝信,都是午休時間三人埋頭苦幹刷刷刷寫的。我們決定在微信玩一個好玩的,如果你身邊的朋友因為你而關注了我們的微信,把他們的id告訴我,小編核實無誤的話將會送出我們的好書一本,10個id一本書,20個id兩本,以此類推。
希望更多的人獲得更美妙的閱讀體驗。
——感謝你把百無聊賴的黑夜給了我。
喜歡請分享到朋友圈:)
點擊題目下方的新星出版社,即可關注
點擊「查看歷史消息」可查看往期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