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山水詩,相比孟浩然有更多的禪味,讓人心嚮往之

2021-01-20 古今三千事

王維的山水詩和田園詩,相比孟浩然有更多的禪味。他以畫家的眼光來看田園,將繪畫的技法運用到山水田園詩的創作中,寫出「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等句子。細緻的景物刻畫和溫馨的田家生活結合在一起,使我們在感受田園的安寧和快樂的同時,體驗審美的愉悅。也在不動聲色的山水描摹當中,身心寧靜,回歸本真,體驗大自然的鐘靈毓秀。我們來欣賞他一首完整的山水詩:

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這首詩是王維在友人皇甫嶽所居的雲溪別墅所寫。花開花落是大自然的正常現象,但我們忙於人世間的各種事情,有時會錯過了花開,有時會看不見花落。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種類,花瓣細小,我們總是被桂花濃鬱的香味吸引,而忽略了觀察小小桂花的外形。桂花落是什麼狀態?那嬌弱的小花瓣即將脫離花蒂,搖搖欲墜,微風一吹,飄零而下,與泥土親密為伴。這桂花落地的景觀只有悠閒且心靜的人才能發現,因此「人閒桂花落」一句使全詩籠罩在靜謐安詳的氛圍中,使讀詩的人也不由自主安靜下來。

「夜靜春山空」,這一句怎麼理解呢?我們在春天爬山時,會看見很多樹木,還能看到站在樹幹上休息的鳥兒,或者撲騰翅膀不停嘰嘰喳喳的鳥兒,也許還能看見活潑可愛的小猴子和小松鼠。山裡有水的話,流水潺潺,泉水叮咚,伴隨遊人行走說話的聲音,好熱鬧,我們會覺得這座山好大,大到草木魚蟲、奇松怪石、爬蟲走獸應有盡有。可是,一到晚上,小動物回到了自己的窩,遊客也回家了,萬籟俱寂,這時山裡好像空了一樣,像一座空山,所以說「夜靜春山空」。這一句和「人閒桂花落」都體現了一種靜,首句是人心靜,第二句是環境靜。

這時一輪明月從樹後悄悄地露出明亮的臉龐,只見那鳥兒,本是站在樹枝上打盹的,被這亮光一照,驚得撲騰翅膀,尖叫連連,飛走了。「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這兩句將靜寫到了極致,柔和的月光都能驚到鳥兒,那說明月亮出現之前,山裡面可能除了流水一點兒聲音都沒有。

最後這兩句雖然寫的是動景,但實際上是進一步襯託出了「靜」。有月光,這是視覺。有鳥叫,這是聽覺。首句有桂花落,就必然伴隨著桂花的香味,這是嗅覺,短短二十個字,嗅覺、視覺、聽覺,共同構成了「靜」的感覺,讓人沉浸在這詩的世界裡,在山的夢裡,不能甦醒。這就是王維的山水詩,充滿了禪意,讓人心嚮往之。此外還有《辛夷塢》《山居秋暝》《鹿柴》《山中》等作品,同樣是山水佳作。小夥伴們喜歡哪一首,不妨在下方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山水詩,有哪些大詩人?
    山水詩,是指描寫山水風景的詩。一般認為真正開創山水詩的詩人是東晉的謝靈運。為什麼《詩經》、《楚辭》裡面不乏山水的描寫內容,卻不被認為是山水詩呢?詩歌的發展從春秋戰國一直到東漢,雖然在體裁上有一些小的變化,但是內容和功用上並沒有大的進步,而且也不講究修辭。一直到了曹植出來,文採一說才開始真正在文人中流行起來。
  • 孟浩然:尋一處山水田園,伴一生松雲晚鐘
    孟浩然,唐代詩人,本名不詳,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王孟」,是田園詩派的代表,以山水田園風光和隱逸生活為主要題材,風格衝淡自然。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創作山水詩的詩人,是王維的先行者。他的旅遊詩描寫逼真,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
  • 悠遠空靈-「詩佛」王維的20首五言詩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14 《送別》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 白居易很經典的一首山水詩,字字珠璣,美的不可方物
    所謂山水詩,就是指描寫山水風景的詩。它是我國古典詩歌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一些經典的山水詩往往都具有「詩中有畫」的特徵,即用畫筆把山水風景中精深微妙的蘊涵點染出來,使讀者能夠獲得最直接的審美感受。如李白《望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暮江吟》,便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筆下很經典的一首山水詩。它就完全符合「詩中有畫」的特徵,可以說是字字珠璣,美的不可方物。正如清高宗《唐宋詩醇》中的評價:「寫景奇麗,是一幅著色秋江圖」。
  • 詩歌賞析:詩佛王維的灑脫人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後人稱王維為「詩佛」,不僅是指他詩歌中的禪味深厚和他的信仰傾向,更是後人對他在詩壇上的突出貢獻與重大的成就。王維的詩,以五言為長,詩歌內容多以田園山水為主,與孟浩然合稱「王孟」,可見王維詩歌的成就之高。
  • 品讀唐詩:除山水詩外,王維的這首愛情佳作更有名!
    王維也喜好音樂,兩人詩樂相和,互引為知己。這首詩是經過李龜年的傳唱才流傳下來的,並不能確定王維寫詩的對象就是李龜年,讀起來倒更像一首愛情詩。如果是愛情詩,那就是王維所寫極少愛情詩中難得的一篇。王維妻子早亡,之後再沒有續娶,他修道信佛,詩歌之中更多的是山水禪意之作。
  • 【藝海拾貝】詩佛王維筆下的清河縣
    作為清河人當看到與清河有關的詩歌時更加倍感親切,感到格外引人矚目。《渡河到清河作》是詩佛王維所作,與清河有關的一首山水詩。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他的詩以清新淡遠,自然脫俗的風格,創造出一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禪」的意境,在詩壇樹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幟。
  • 《唐詩三百首》中一首經典山水詩,意境如畫,值得一讀再讀
    王維,亦是寫山水詩的一大高手,與眾不同的是,山水美景在他的筆下,總是那麼別具一格,最恰當的說法,莫過於「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西北風光,曾讓他興奮不已,一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便畫出了一幅美景;閒遊山中,詩意又在心中縱橫,一句「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不知陶醉了多少人。那麼,當秋雨初晴,遇上鄉村黃昏,又會在王維心中醞釀出怎樣的山水名篇呢?
  • 「詩佛」王維的禪意人生
    中國人都有濃厚的鄉土情結,每逢佳節,身在他鄉的人總會觸景生情,思念家鄉和親人,這時候,許多人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詩句。許多讀書人多年參加科舉考試都無功而返,民間有「五十少進士」之說,有的人甚至到七十多歲才中進士,更有甚者終其一生與進士無緣。「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說的就是這種社會狀態。 有了進士身份,也就有了做官的資格。
  • 「山水田園派」大師的任性——孟浩然
    作為唐代一流的大詩人,孟浩然的才華自不必說。有才華的人,有點性格也不稀罕,不過任性到孟浩然這個份上,就已經不是「灑脫」能形容的了。上面說過,孟浩然有句著名的詩,叫作「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表面看是謙虛,其實是發牢騷,意思是我沒什麼本事,自然不招皇帝待見,身體又不好,總生病,給別人添麻煩,朋友們也躲著我。
  • 孟浩然:但凡有一點辦法,誰願意淡泊名利?
    我一個農村人在老家沒啥朋友,朝裡也沒人,誰能為楊雄一樣的我做個推薦呢?有人給他出主意,說你別傻等著呀,毛遂自薦啊,直接給領導寫信。孟浩然說對呀對呀,我怎麼沒想到。馬上提筆給當朝丞相張九齡寫了一首詩——《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 李白、杜甫、孟浩然曾在天台山吟誦這些詩篇
    浙東唐詩之路上的山水詩,以深情之意,寫清麗之章,興玲瓏之象,與其他山水詩一起,共同促成山水詩在唐代的成熟。浙江之聲主持人唐克、楚河,浙江教科影視頻道主持人傅琰合作的一段《唐詩串燒》表演,讓我們想像一下李白、杜甫、孟浩然著名唐代詩人聚會天台山,吟誦詩篇的盛景。
  • 王維很優美的一首詩,從開篇美到結尾,讀後讓人回味無窮!
    眾所周知,在王維的詩歌創作中,山水詩的成就最高。而王維山水詩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個特點是優美。具體來說的話,就是不僅在形式上加入了繪畫、聲樂的特色,能夠給人以極大的審美享受,而且在內容上還包蘊著深厚的人文內涵,以及王維獨特的審美理想。其中最為典型的,便是王維對「靜」美的刻意追求。
  • 因為這首詩,孟浩然得罪了唐玄宗,一生都不得志,不得已隱居山林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光明史冊,詩詞能提高人的文化素養和知識情懷,而書法能增進人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感悟。在這裡有朗朗上口的詩詞和飽含氣韻的名碑名貼,趕快來看今天的文化鑑賞吧!說起王維和孟浩然這兩個人,大家肯定不陌生,他們都是唐代最著名的山水詩人。其中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園詩的第一人,而王維的山水詩被稱為「詩中有畫」,他們各自都有各自的特色。
  • 李白和王維是情敵嗎?我只說事實,你來做判斷
    李白和王維的關係圖如下:李白和王維都是仙宗十友的成員仙宗十友包括李白,王維,孟浩然,賀知章,陳子昂,司馬承禎等人,基本上都和道教有關係。其中的司馬承禎,是當時道教的掌門人。跟他倆關係最近的應該是大唐文化屆朋友圈第一人孟浩然。孟浩然是出了名的好人緣。李白寫給孟浩然的千古名篇有兩首。《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 把人生失意寫得如此詩意的詩人,恐怕也只有寫出這首詩的孟浩然了
    孟浩然和王維並稱為盛唐山水田園詩的代表詩人,但是他的仕途經歷和王維是沒辦法相比的。王維的仕途雖然也是坎坷的,才讓他一心想著歸隱山林,但至少還做到了右丞相的位置,已經算是非常不錯了。而可憐的孟浩然,雖然在當時寫詩的名氣非常之大,但是科舉考到了40多歲,卻依然沒有能夠中進士。而這個時候的孟浩然心態已經完全失衡了,他有點不相信自己命中就沒有當官這個選項,但血淋淋的現實告訴他,這就是他的命。即便是人生遭遇如此的不順利,但畢竟孟浩然還是盡力挖掘存在於其中的詩意。
  • 李白、杜甫、孟浩然聚會天台山,《還有詩和遠方》線上讀詩會帶你...
    浙東唐詩之路上的山水詩,以深情之意,寫清麗之章,興玲瓏之象,與其他山水詩一起,共同促成山水詩在唐代的成熟。浙江之聲主持人唐克、楚河,浙江教科影視頻道主持人傅琰合作的一段《唐詩串燒》表演,讓我們想像一下李白、杜甫、孟浩然著名唐代詩人聚會天台山,吟誦詩篇的盛景。
  •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從送別詩看王維有多克制,就有多深情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說王維是一個三觀很正,道德上非常自律的人。不管是對父母兄弟、大唐王朝、還是朋友妻兒都是有情有義,至真至純。別說是在古代,就算是放到現在,也絕對是一個稀有的五好男人。相對於李白送別詩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如大江東去的大開大闔、豪情萬丈、誇張浪漫,王維的送別詩往往是從眼前的小景取材,來構建一幅最為真實、貼切、符合當時心境的畫面,然後再將自己複雜的情感寄托在一杯酒、一片雲、一隻鳥、一方青草、一抹春色之中,更多的是像月光下的涓涓小河般綿長溫婉,不急不緩,既通透又深沉。
  • 孟浩然的社交尷尬症:蹭不上名人的熱點,關鍵時候還總掉鏈子
    要說孟浩然的人生經歷,或多或少和李白有些許的相似,從小就喜歡樂善好施,行俠仗義,是個典型的江湖哥們兒式人物。既然孟浩然嚮往大俠情節,自然在內心中也會有一些歸隱山林的之類的想法,在二十三歲的時候,孟浩然毅然決然選擇了歸隱鹿門山,提前進入自己的隱士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