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山水詩和田園詩,相比孟浩然有更多的禪味。他以畫家的眼光來看田園,將繪畫的技法運用到山水田園詩的創作中,寫出「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等句子。細緻的景物刻畫和溫馨的田家生活結合在一起,使我們在感受田園的安寧和快樂的同時,體驗審美的愉悅。也在不動聲色的山水描摹當中,身心寧靜,回歸本真,體驗大自然的鐘靈毓秀。我們來欣賞他一首完整的山水詩:
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這首詩是王維在友人皇甫嶽所居的雲溪別墅所寫。花開花落是大自然的正常現象,但我們忙於人世間的各種事情,有時會錯過了花開,有時會看不見花落。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種類,花瓣細小,我們總是被桂花濃鬱的香味吸引,而忽略了觀察小小桂花的外形。桂花落是什麼狀態?那嬌弱的小花瓣即將脫離花蒂,搖搖欲墜,微風一吹,飄零而下,與泥土親密為伴。這桂花落地的景觀只有悠閒且心靜的人才能發現,因此「人閒桂花落」一句使全詩籠罩在靜謐安詳的氛圍中,使讀詩的人也不由自主安靜下來。
「夜靜春山空」,這一句怎麼理解呢?我們在春天爬山時,會看見很多樹木,還能看到站在樹幹上休息的鳥兒,或者撲騰翅膀不停嘰嘰喳喳的鳥兒,也許還能看見活潑可愛的小猴子和小松鼠。山裡有水的話,流水潺潺,泉水叮咚,伴隨遊人行走說話的聲音,好熱鬧,我們會覺得這座山好大,大到草木魚蟲、奇松怪石、爬蟲走獸應有盡有。可是,一到晚上,小動物回到了自己的窩,遊客也回家了,萬籟俱寂,這時山裡好像空了一樣,像一座空山,所以說「夜靜春山空」。這一句和「人閒桂花落」都體現了一種靜,首句是人心靜,第二句是環境靜。
這時一輪明月從樹後悄悄地露出明亮的臉龐,只見那鳥兒,本是站在樹枝上打盹的,被這亮光一照,驚得撲騰翅膀,尖叫連連,飛走了。「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這兩句將靜寫到了極致,柔和的月光都能驚到鳥兒,那說明月亮出現之前,山裡面可能除了流水一點兒聲音都沒有。
最後這兩句雖然寫的是動景,但實際上是進一步襯託出了「靜」。有月光,這是視覺。有鳥叫,這是聽覺。首句有桂花落,就必然伴隨著桂花的香味,這是嗅覺,短短二十個字,嗅覺、視覺、聽覺,共同構成了「靜」的感覺,讓人沉浸在這詩的世界裡,在山的夢裡,不能甦醒。這就是王維的山水詩,充滿了禪意,讓人心嚮往之。此外還有《辛夷塢》《山居秋暝》《鹿柴》《山中》等作品,同樣是山水佳作。小夥伴們喜歡哪一首,不妨在下方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