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佛」王維的禪意人生

2020-12-21 騰訊網

中國人都有濃厚的鄉土情結,每逢佳節,身在他鄉的人總會觸景生情,思念家鄉和親人,這時候,許多人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詩句。

一千多年前的盛唐時期,一位少年詩人去土離鄉,追求夢想,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隨口吟出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讓無數思鄉懷親的人們感同身受。

這首詩的作者叫王維,寫這首詩時,年僅十七歲。

王維,字摩詰,年少有名,二十一歲便考取進士,而且還是狀元,要知道,唐代考取進士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要求應試的人必須具備綜合條件和策對能力,僅有聰明沒有苦功不行,僅有書本知識,不了解時政也不行,這樣的綜合考量,使得當時一些很有名氣的詩人始終被排斥在進士榜之外,杜甫、賈島、羅隱等著名詩人都為此遺恨終生,賈島甚至在落榜後一度出家當了和尚。許多讀書人多年參加科舉考試都無功而返,民間有「五十少進士」之說,有的人甚至到七十多歲才中進士,更有甚者終其一生與進士無緣。「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說的就是這種社會狀態。

有了進士身份,也就有了做官的資格。但是,朝廷只給王維一個太樂丞的小官,主要負責禮樂方面的事情,後來因故被貶謫濟州,直到張九齡任中書令時,才返回長安被提拔為右拾遺,之後做過幾年的監察御史,也不是有什麼實權的官,在當時的人們看來,幹的都是得罪人的事。

後因李林甫進讒,張九齡被罷相,次年被貶為荊州長史,恩師的遭遇讓王維看到了官場的殘酷和醜惡,他感到失落和沮喪,也漸漸地對官場感到厭倦。但他卻沒有離開,而是繼續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並且有討好李林甫的嫌疑,也正是在這一點上,後世有人質疑王維的人品不夠好,竟然和李林甫之流同朝共事,但是仔細想想,當奸臣當道時,連皇帝都無能為力,沒有辦法改變時局,何況其他人,對王維求全責備其實是有失公允的。

唐朝佛教盛行,王維的母親是個虔誠的佛教徒,王維的名字就取自《維摩詰經》,從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王維的思想深受佛教影響,這也直接影響了王維的生活方式。

或許是長期修心念佛的原因,王維清心寡欲,志趣高潔,對愛情忠貞專一,歷來為文人士大夫推崇敬重。王維三十一歲時 ,妻子病逝,以他的聲望和條件,再找個漂亮媳婦應該不是難事,但他卻執意不再續弦,把對亡妻的思念深深地埋在心裡,以至於我們幾乎看不到王維寫給妻子的詩。他應該是看透人生了!

這一切都還算不錯,一切盡在掌握,王維的生活總體來看還是很舒適的。但天有不測風雲,"安史之亂」來了,戰亂中王維被叛軍俘獲,因為名望高,不管王維答應不答應,被安祿山硬委以偽職,可是,戰亂平息之後,王維卻無法自證清白,最後還是自己寫的詩救了自己。原來,王維被拘期間,他寫了一首《凝碧詩》,"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僚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深宮裡,凝碧池頭奏管弦。」倖免於難的王維之後官至尚書右丞,官不算小但是虛職,這也是王維一輩子當的最大的官了,因此,許多人又稱王維「王右丞」。

王維之所以被當世及後世的人們記起,不是因為他當過什麼官,而是因為他寫的那些詩。王維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對詩、書、畫、樂都有很深造詣,尤其是他的山水田園詩,既繼承和發展了東晉謝靈運開創的山水詩的傳統,又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清新自然有所借鑑和吸取,使山水田園詩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與另一個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並稱「王孟」,是唐代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山居秋暝》是王維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這首詩描繪了秋雨初晴傍晚時分山村的美麗風光和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

王維在仕途上還是比較成功的,雖然中年之後遭遇了坎坷,但總體而言,此生無憾。早年的王維對於功名還是挺在意的,中年經歷了一番波折之後開始真正看淡,並身體力行,當什麼官已經不是他的追求,他也不再有什麼遠大的抱負,他只求安適地生活,這從他的詩裡都能反映出來。《終南別業》集中體現了王維渴望遠離塵俗、盡享山水的理想,歷來為人們稱頌。「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其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常常被一些人掛在牆上,彰顯自己追求的一種境界。

王維的另一首詩《酬張少府》,「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寫出了他對官場的失望和隱居山林之樂,表現了詩人恬靜淡泊、樂山樂水的情懷。晚年的王維面對日趨黑暗的官場,不願同流合汙卻又無能為力,理想破滅只好歸隱,這首詩反映了他思想的矛盾苦悶和內心的隱痛感慨,只有山水田園才能讓他忘卻所有的煩惱。

王維一生信佛,可是佛也無法改變他的命運,佛教於他只是階段性地解除苦悶和傷痛。王維開創了水墨山水畫派,現代著名學者、文學家錢鍾書先生稱其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其山水田園詩開一代新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東坡評價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詩中有畫,詩中有禪,王維用它的山水田園詩給我們提供了溝通自然的橋,搭建了通往自己內心的路。

(文中所用圖片來自網絡,致謝。)

本文原創|褚延鋒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詩歌賞析:詩佛王維的灑脫人生——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對,他就是人稱「詩佛」的王維!後人稱王維為「詩佛」,不僅是指他詩歌中的禪味深厚和他的信仰傾向,更是後人對他在詩壇上的突出貢獻與重大的成就。王維所寫的詩,不僅是寓情於景,更是借詩言志、借文明理02 點評:要了解這首詩所蘊含的哲理思想,需要先了解詩人王維的人生經歷、思想觀念。王維早年狀元及第,是一個大才子。得到朝廷的重要,仕途節節攀升,所以此時的詩人思想積極、人生得意。
  • 詩佛王維寧靜致遠,詩畫相融得天獨厚,為唐詩開拓山水風光
    盛世李唐仙氣,締造了不少才華斐然,流傳千古的文人志士,世稱李白為天才,杜甫是地才,而王維是人才。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寧靜致遠,淡泊名利,這位奇才為唐詩增添了山水之樂,禪意悠揚,後世更將他奉為詩佛。在此期間,他做了不少山水詩畫,後人讀其詩文,慢慢品讀,清新淡遠,自然脫俗,還有些許佛家禪意,讓人心境平和,似乎也看到了那俊秀田園,嫋嫋仙境,流連忘返,後人也稱他為南宗山水之祖。
  • 王維為啥稱為詩佛?王維五首帶有空字的古詩詞賞析王摩詰的空觀!
    這也驚豔了玉真公主,玉真公主深情地對王維說「哇,這詩是你寫的呀?我早就會背了。我還以為是古人所作呢?」。王維與母親的佛系人生:詩佛王維五首關空古詩詞賞析摩詰的空觀!但是,這期間王維還是遵從母親的意願和家鄉的崔氏結婚了。
  • 唐朝詩人王維被尊稱為詩佛,他的哪一首詩最有禪宗的味道?
    王維是唐朝最著名的山水派大師,由於他中年以後篤信佛教,在藍田的別墅,在終南山的美麗山水中,寫下了很多富有佛教色彩的詩歌,這些詩歌具有濃厚的禪意,所以,王維又被譽為詩佛。佛教是外來的宗教,而建立在佛教的基礎上的禪宗,才是中國人真正的佛教。
  • 詩佛王維:人生的態度就要千江有水千江月,萬裡無雲萬裡空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他出生於書香門第,祖父教他音樂,父親教他詩文,母親是個佛教徒,懂佛經,教他畫畫,有如此高端優良的家庭教育,王維九歲就會寫文章,22歲便中了進士,能寫一手好詩,工於書畫,而且還有音樂天賦,所以王維成了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
  • 詩佛王維的一首詩,短短幾句,包含人生的4境,迷茫時值得一讀
    說到王維,他身上有這樣幾個獨特的標籤「顏值高」「詩佛」、「基佬」接下來一一為大家揭曉標籤的緣由。關於顏值高這一點,在《新唐書》中告訴我們了,王維儀表堂堂、並且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可謂是大唐好男人!關於詩佛這一名號的由來,顧名思義就是他寫詩的風格比較「佛」。
  • 【藝海拾貝】詩佛王維筆下的清河縣
    【藝海拾貝】詩佛王維筆下的清河縣 2020-05-20 02: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悠遠空靈-「詩佛」王維的20首五言詩
    王維,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籍貫山西祁縣,唐代詩人、美術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唐肅宗乾元年裡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崇信佛家,早前王維積極主動用世,是至情至性的人,用詩筆寫感情,如《紅豆》,寫真情和友誼,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晚年時期處於藍田輞川別墅。
  • 從古詩,看有顏有才的「詩佛」——王維的一生柔情
    書接上回,今天我們來講一講王維的故事。首先王維很帥,雙眸善睞,鼻梁高聳,秒年潔白,風姿鬱美,嘴角時常掛著微笑,簡直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無雙」的人間再現。如果只是出身好也就罷了,偏偏他還起點特別高,21歲的王維就高中狀元,少年意氣,一時無兩。那時候李白還在四川吃火鍋,杜甫還是個調皮的熊孩子。如果只是起點高也就罷了,偏偏他還特別有實力,王維是中國山水田園派的宗師級人物。其實上面說的這些都不是重點,完全可以直接跳過,不看都行。
  •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佛」王維給後世留下了什麼?
    而唐朝開元十九年,一個名叫王維的才子金榜題名,中了狀元。王維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傑出代表之一,其詩歌藝術被認為「自李(白)杜(甫)而下,當為第一」;其繪畫被推為「南宗繪畫之祖」。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其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
  • 這位不怎麼出名的詩人,竟然是詩佛王維與詩聖杜甫是鐵桿酒友
    王維的知己好友,他們之前的交情好到什麼程度?說是一生只愛一人的王維,在他妻子病逝後的十年裡,沒有寫一首追憶愛妻的詩詞,卻給裴迪寫了差不多三十幾首贈別詩。或許,同頻的人,才能惺惺相惜。王維,人稱「詩佛」,蘇軾曾評價他的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 王維的這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卻禪意深厚,空靈雋永,值得拜讀
    王維,字摩詰,太原祁人。721年中進士第,為太樂丞,官終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王維的一生篤志奉佛,一直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他創作的詩歌題材也十分廣泛,尤其擅長山水田園之作。蘇軾在他的《書摩詰藍田煙雨圖》中說道:「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 一起讀古詩丨從意蘊悠遠的「空」字,看詩佛王維的高深造詣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01.源於禪宗的一個「空」字,在王維的詩中經常出現。
  • 王維詩詞中出現最多的一個字,完美契合了「詩佛」稱號!
    王維,字摩詰,唐朝山水田園派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作為盛唐詩人的代表人物,流傳下來的詩篇有四百多首。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的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
  • 王維:人生,其實是一個不斷失去的過程
    有人說,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還有人說,人生有四大悲事:幼年喪母,少年喪父,中年喪妻,老年喪子。王維雖未留下隻言片語,卻用餘生踐行著對亡妻的忠貞:孤居三十年,終生不娶。往後餘生,王維孤居終老,再未提及婚配之事。漸漸的,王維變了,他的詩畫少了性情,多了禪意;他的人生少了固執,多了佛系……
  • 你知道「詩佛」是誰嗎?
    那麼詩佛是誰呢?我來告訴你,詩佛就是詩人王維。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我國唐朝著名詩人、畫家。王維出身河東王氏,他少年才志,聰明過人。十五歲那年,他去京城應試,他不僅寫一手好詩,工於書畫,還有音樂天賦,因此,王維少年時便在京城小有名氣。開元十九年(731年)王維狀元及第。後來又歷任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等。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 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有何禪意,蘊含什麼哲理?
    王維是盛唐的三大詩人之一,提起他可謂是老少皆知,王維現存的詩作有400多首,並且有很多都列入教科書作為必背詩歌,其中《終南別業》是王維最著名的詩歌之一,這首詩的禪意體現得非常充分,其背後的道理更加令人深思,僅僅「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這句便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學。
  • 詩聖和詩佛:一樣的清涼界,不一樣的悟道心
    眾所周知,王維和杜甫都是唐朝著名的詩人。一個被稱為詩佛,一個被稱為詩聖。那麼,佛性如何,聖心又如何,讀一讀兩首拜佛詩也許可以管中窺豹,稍見一斑。1王維 過香積寺不知香積寺,數裡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 唐朝王維描寫春天的唯美詩句有哪些?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佛教自西漢末年(或東漢初年)傳入中國,南北朝盛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王維的母親篤信佛教。維摩詰,是早期佛教著名居士、在家菩薩。到底是王維的母親給起的名字,還是王維後來自己改的名字,說法不一,無從考證。王維,詩、畫、音樂兼工,是唐代山水詩派的代表人物,與孟浩然並稱「王孟」,詩中充滿禪意和處世哲學,世稱「詩佛」。蘇東坡在《書詰藍田煙雨圖》中評價:「味(品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 詩意,禪意,瞭然於心
    與大家分享10首經典禪詩——人生如禪,禪中有心境,詩中有人生,讓我們細細體味……《修行偈頌》【宋】神秀大師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終南別業》【唐】王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王維的詩與畫極富禪機禪意,文學史上尊他為「詩佛」。「水窮處」指的是什麼?登山時溯流而上,走到最後溪流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