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女生的衣櫃裡永遠都缺一件衣服,同樣,護膚清單裡,永遠都少不了面膜。但面對琳琅滿目的面膜,該怎麼選?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面膜」那些事!
在面膜界,有不少看上去很簡單的問題卻一直困擾著不少人,就比如「蠶絲面膜真的是蠶絲做的嗎?」,這一面膜小疑問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問題代表。
就跟老婆餅裡沒有老婆,
菠蘿包裡並沒有菠蘿一樣,
事實上,
蠶絲面膜中也並非真的含有蠶絲。
蠶絲面膜作為近幾年中國面膜市場上的主力熱銷產品,在市場上隨處可見。但由於面膜科普教育的缺失,不論是面膜品牌商,還是化妝品導購都說不出,蠶絲面膜究竟是什麼。大部分消費者都認為,只要比無紡布面膜更加輕薄透軟就一定是用蠶絲材料織成的。甚至還出現江湖傳言:只要能扯得出絲的面膜,就是真蠶絲面膜!
其實,蠶繭是由蠶絲組成的球體,蠶絲之間的連結物質就是活性蠶絲蛋白,比例大約為25%左右,如果說是真正的蠶絲面膜,那它主要的原材料就是蠶絲纖維和活性蠶絲蛋白。
市面上所謂的「蠶絲面膜」,絕大部分都是打著「蠶絲面膜」的概念而已,大部分都是採用100%的植物纖維,而不是採用100%的真蠶絲或者蠶絲纖維製成的。
相關實驗表明:一片真正的百分百純天然蠶絲面膜布,至少需要15個蠶繭才能製成。
然而「尺之木必有節目,寸之玉必有瑕疵」。真蠶絲面膜也一樣,難以完美,總會有很多缺陷:
1、真正的蠶絲面膜中蘊含豐富的活性蠶絲蛋白,儲存過程中容易發黃、變質;
2、真正的蠶絲面膜質地非常輕薄透軟、但是不耐拉伸,稍微用力一扯就破;
3、真正的蠶絲面膜製造成本極其昂貴、製作工藝較為複雜;
一看:純蠶絲面膜色澤本白弱黃,偶爾可看到黃點(該黃點為蠶皮,屬高蛋白物質,對皮膚有滋潤效果)。
二聞:純蠶絲面膜燃燒後有濃烈的毛髮味,因為蠶絲含有一定的絲膠蛋白,動物纖維有點此味道。
三燒:純蠶絲面膜點然後有濃烈的毛髮味,燃燒後變成黑色粉末。
四溶解:純蠶絲用84消毒液(漂白水)浸泡後會全部溶解,不是真蠶絲則不能溶解或有剩渣。
(原理:蠶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漂白水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鈉,具有強氧化性,能夠氧化破壞蛋白質的結構使之溶解。次氯酸鈉具有強氧化性,會使得蛋白質變性。)
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面膜大致分為:貼片式面膜、睡眠面膜、清潔面膜、塗抹式面膜四大類 。
一般貼片式面膜大概一個星期敷兩三次, 每次敷面膜的時間大概為15分鐘左右。 貼片式面膜一般敷完都要洗掉的(每種產品都不同,具體要不要清洗和敷面膜的時間,還是要看面膜的使用說明)。
貼片式面膜建議不要邊洗澡邊敷, 洗完澡或者洗完臉之後敷面膜是最好的。 皮膚偏幹的街坊在敷面膜之前,最好在臉上塗抹一點肌底液或者拍一點化妝水, 這樣可以幫助面膜更好的吸收。
貼片式面膜一般分為基礎保溼補水類和營養類。 基礎保護補水類的面膜適合任何肌膚。 但是營養類就不同了,營養類的面膜養分很多,不適合痘痘肌和油性皮膚,用了很容易就會出現悶痘的現象 。
除了乾性敏感肌和嚴重痘痘肌之外, 其他的膚質都應該定期用清潔面膜 。皮膚狀態差一點的建議一周一次, 肌膚狀態好一點的建議兩周一次。
塗抹式的面膜功效也有很多種 。比如說美白型、補水型、修復型等等 。塗抹式面膜和貼片式面膜相比,差別就在於敷面膜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塗抹式的面膜一般是罐裝或者是擠壓裝的。 將面膜均勻的塗抹在面部等待15分鐘左右,再用清水洗掉。
睡眠面膜絕對是懶人的大愛,敷著就能直接睡了。 乾性皮膚的肯定很喜歡用睡眠面膜,因為補水保溼滋潤的效果比較明顯。
但是對於油性皮膚和痘痘肌的來說, 因為毛孔分泌油脂太多,再加上一層睡眠面膜會不透氣,很容易出現悶痘的現象。
肌膚的水分會隨著時間不斷流失,使我們的肌膚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為其提供源源不斷的水分,因此,如果你還是不知道選擇什麼面膜的話,那就選擇補水面膜,肯定沒錯。
如果你有其他需求想選擇更多功能性的面膜,那也最好和補水面膜輪流配合使用,才能使面膜儘量發揮最大化的作用。
敷完面膜是否需要洗臉?其實因「膜」而已,各位小仙女只需參照面膜使用說明使用即可。如果需要清洗的話,可以按以下這個步驟洗臉哦~
方法:用溫水洗淨面部殘留物,再用冷毛巾敷面片刻,最後塗上保養品,以幫助鞏固營養成分的吸收。
面膜產品千千萬,大家在購買面膜的時候,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膚質和需求來選擇面膜。在購買面膜時,要檢查是否是「三無產品」,有無質量保證等。當然,如果你也覺得這樣特別心累的話,可以直接到正規的商店、超市等挑選品牌的產品,會有可靠的保障。
▶目前,佛山市已被納入全國第三批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試點,創建時間從2016年5月-2018年4月。
▶「放心肉菜」保障工程、「放心糧油」保障工程、農產品市場管理提升工程、食品安全示範化工程(「明廚亮灶」、「陽光廠房」等).佛山一直在行動!通過創建,將全面提升佛山市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確保人民群眾的「舌尖上的安全」!
來源|南海食安、貝豪集團、有品生活、南海發布
圖片來自網絡
佛山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微信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