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問」第120期
「每周一問」是人民教育微信公眾號的編讀互動欄目,意在與教師和家長共同交流教育經驗、教學技巧心得,討論教育熱點話題,實現共同成長。
每期話題展示結束後,下期主題將在文末提出,歡迎積極留言討論。每期幸運微友將獲贈最新《人民教育》雜誌,連續5期「打卡」留言,還有專業教育書籍相送哦!
學生之間有時發生矛盾並產生糾紛,這是人之常情。作為教師,應該及時了解矛盾糾紛產生的原因,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學生心理和情緒,並在此基礎上耐心化解,在處理糾紛時,既要充分尊重學生,又要引導學生認識自身問題,積極解決矛盾,真正做到讓學生經一事長一智!
上周的【每周一問】中,許多老師與我們分享了在處理學生間糾紛時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快來看看吧!
每周一問
處理學生之間糾紛時,您有哪些小妙招呢?
@山東臨沂第一實驗小學 王紅:望聞問切,化解糾紛四步走
當學生陷入爭吵或打鬧時,教師需恰當介入,以望聞問切來化解糾紛。一望,及時制止。看到學生產生糾紛或者矛盾激化,教師要及時制止,儘快讓矛盾雙方從非理智狀態中抽離出來,防止矛盾升級或者擴大。二聞,疏導情緒。教師傾聽矛盾的雙方各自陳述事情的經過,要求當一方陳述的時候,另一方不得打斷,讓學生在各自的訴說中化解怨怒情緒。三問,質疑辯駁。要求學生針對對方的陳述,提出自己的質疑,並就對方的回答進行辯駁。這雖然啟動了再次「爭吵」,但卻是通往事實本身的質疑辯駁之路。四切,啟發點撥。在疏導情緒、質疑辯駁之後,學生基本能從較為客觀的角度冷靜看待發生的問題,這時教師再對矛盾衝突給予啟發點撥,引導學生自我反思並嘗試自行解決問題。
@河北省邢臺市內丘縣新西關小學 李宏英:充當「垃圾桶」,當好「和事佬」
第一步不動聲色,耐心傾聽。讓學生單獨講清事情發生的經過,儘管「倒」情緒,我會耐心傾聽。學生傾訴的過程就是情緒緩解的過程。第二步拋出問題,分析錯因。讓學生分別說出對方錯在哪?學生往往會把責任推給對方,我會不動聲色,等學生分析完,緊接著拋出第一個問題:「如果你是對方,你會怎樣處理此事?」此時此刻,學生會站在對方立場思考問題,對自己行為進行反思。第三步換位思考,握手言和。緊接著我拋出第二個問題:「如果他是你,他該怎麼辦?」讓學生換位思考,理解或諒解對方過激行為。最後一個問題:「如果你是老師,遇到此事該如何解決?」這時候,雙方一定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此時,我趁機教育學生寬以待人,嚴以律己,遇到問題先冷靜、不衝動、多溝通,最後讓學生握手言和。
@武漢市光谷第一小學 曾旭:學生當「法官」 公道自在人心
當學生之間發生糾紛時,他們一般都會站在自己的角度想維護自己的「權益」。此時我會請兩位當事人冷靜下來,同時,積極尋找整個事件的「目擊證人」,讓「目擊證人」舉證自己看到的真相,再請當事人雙方補充。在「目擊證人」的見證下,當事人一般不敢隱瞞或捏造,只會和盤託出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誰對誰錯,交由「目擊證人」及班上同學來分析裁定。雙方聽完後自會知曉自己錯在哪裡,該怎麼彌補,當場解決,當面道歉,當面和解,不留糾紛過夜。
@湖北省棗陽市七方鎮中心小學 劉坤:順勢而為 有的放矢
首先請同學們「判案」。如果糾紛存在共性特點,就當著全班同學現場辦案。先請目擊者闡述糾紛的起因、經過、結果;再請全班同學扮演「包青天」,評論孰是孰非;最後老師由點及面,推己及人,適時給全班同學說理,以後若和同學遇到此類糾紛,應當如何合理解決。然後老師私下解決。如果糾紛涉及到孩子們的隱私,老師一定要尊重學生,保護隱私,並順勢引導他們健康成長。最後請家長參與解決。有些嚴重的糾紛,涉及到人身安全,還需要請家長出面,配合老師共同解決。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碧波實驗小學 王燕:隨機應變化糾紛
武力爭鬥時,擺「擂臺」化解。男孩子們因為一時衝動揮拳頭時,我就索性把他們拉到全班同學面前,給他們「擺擂臺」,讓他們一決高下。通常情況下,打架雙方都會因為我的「一拉一擺」而暫時冷靜下來,再加上「眾目睽睽」而不再打了。我再順勢引導,告知他們,用拳頭來解決矛盾是最不明智的做法,進而引導用正確的方式來解決糾紛。
發生口角時,引「角色」互換。有時孩子們會因為一言不和而爭吵,這時我就找雙方單獨談話,了解事情原委,然後引導角色互換,讓他們各自從對方的立場看問題,體會心情,感受自己的言語給對方造成的傷害。然後引導互相道歉,化解糾紛。
出現誤會時,促「書信」溝通。孩子們也會因為一些誤會而發生糾紛,這時候我就會引導他們平復心情,多方收集信息讓他們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明白誤會是如何產生的;然後啟發他們通過書信訴說自己的心路歷程,化解彼此的矛盾。
@龍港市新城第二小學 吳萍萍:孩子是解決問題的專家
當孩子產生衝突,我一般都會把解決權交給孩子,只有他們自己的解決方案才是他們最容易接受的。情況說明——孩子緩和情緒的神器。每當有孩子氣衝衝地來到我面前,我先簡單安撫,然後讓他們把事情經過簡單寫一寫。在寫的過程中,事情的來龍去脈理清楚了,孩子情緒也得到了舒緩。我也能通過紙質材料從當事人角度了解事情的經過,從而做出更好的判斷。啟發式提問——孩子解決問題的助力。當孩子情緒緩和後,我會問問孩子,既然問題已經發生了,那我們下次怎麼才能避免這種情況?孩子都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他們會想出很多的妙招,而我要做的,僅僅是把它們都記錄下來,讓他們跟著說一遍,貼到班級宣傳欄中,讓更多的孩子學習,同時補充解決問題的方法。
@常州市教育局 王建強:學會「望聞問切」妥善處理學生矛盾糾紛
學生之間發生矛盾糾紛,原因多樣,表現各異,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對教師而言,「望聞問切」或許是基本方法。望,就是要看清當時的情形,判斷學生矛盾糾紛的性質和程度,不能馬虎大意,導致矛盾升級,也不能簡單「各打五十大板」,不解決根本。聞,可以根據當時的情形先做點冷處理,然後尋找時機,從其他同學那裡聽一聽事情發生的前因後果,避免誤聽誤判。問,必須抓住學生矛盾糾紛的關鍵處和疑惑處,不冤枉一方,也不偏袒另一方。切,就是在「事實清楚,原因清晰、情緒穩定」的前提下,發揮老師的教育智慧,切中學生矛盾糾紛的要害,依紀依規解決矛盾糾紛,並藉機引導學生理性看待關係衝突和利益差異。
@陝西省寶雞高新第一中學 秦超:處理學生糾紛的「一二三」原則
一杯水。當學生之間發生矛盾糾紛時,我不會像剛做班主任那會不管青紅皂白就批評學生,而是給矛盾的學生雙方各倒一杯水,讓學生先冷靜一下,心態平和一些,然後再談事情的經過。兩句話。處理學生矛盾糾紛,再給學生講道理前,我會先對學生說兩句話:老師願意聽你們內心真正的想法;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很多種,同學之間要和睦相處。想通過兩句話,讓學生明確老師是公平公正的,是有原則的。三方交談。發生嚴重糾紛時,我會適時和學生、家長深入交談,以糾紛為點,向家長詳細說明學生在校表現,進而與家長達成共識,形成家校成長共同體,解決好問題,從而幫助學生成長。
@克拉瑪依市第一小學 李爽:「無為而治」解糾紛
我是一名小學低年級的班主任,孩子們之間發生矛盾糾紛時往往第一時間會來找我「告狀」,而我是他們最好的傾聽者,我會耐心聽兩個孩子你一言我一語的傾訴,講著講著,兩個孩子有時就會相視一笑「泯恩仇」,接下來我會真誠建議他們雙方互道「對不起」「沒關係」,雖然這兩句話很簡單,但其實蘊含著一個道理——就是允許孩子們犯錯誤,對孩子們的有些錯誤可以「無為而治」,這樣可以保護孩子原本脆弱而敏感的自尊心。當然,小孩子的事有些馬虎不得,比如品德教育;但小孩子的事,有些也認真不得,比如雞毛蒜皮的事情,而這大概就是班主任工作的藝術所在吧!
@武漢市光谷第一小學 譚餘芳:做一名會傾聽的教育者
作為一名教師,要想處理好學生之間的糾紛,首先,做好傾聽。在糾紛發生之後,第一時間靜下心來傾聽孩子的心聲,真正理解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解決糾紛,讓學生得到情感上的尊重和安慰。其次,適時教育。每一次糾紛都是一次教育契機,糾紛發生之後,不僅要積極引導當事人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學會處理人際關係,還可藉此機會給全班學生上一次「人際交往課」,讓學生學會寬容他人,團結同學,感受友誼的美好。
@江蘇省常熟市石梅小學 王晴時:讓每個「故事」都有圓滿結局
兼聽則明。任何小糾紛,老師不能只聽一方的闡述就下定論,要把雙方或多方的表述綜合分析,理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協調安撫,穩定情緒。各自反思。在處理時,我會引導雙方先反思自己在這件事中的問題,如果有不對的地方,主動向對方道歉;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學會寬容。持續關注。每次處理完小糾紛,我會持續關注,跟蹤觀察,看看孩子們是否又恢復了以往的快樂純真,活潑友善;而他們燦爛的笑容,歡快的笑聲,手牽手的暖心畫面,就是最好的答案。
@溫州市嘯秋中學 胡繼東:化解糾紛的錦囊妙計
數一數,幫助情緒快平復。學生糾紛先分開,如果情緒激動,可以讓孩子深呼吸,倒計時10秒,或者數數房間顏色。議一議,仲裁小組評評理。選一些正直的大家信賴的學生,成立仲裁小組,解決糾紛過程中,同伴說服,並自我教育。演一演,換位思考消誤會。學生情緒平復後,可以交換角色扮演,把糾紛表演出來,換位思考理解對方,從而消除誤會。說一說,主題班會學包容。可以召開系列主題班會,通過情景劇場、小辯論、團隊遊戲等活動,談談如何包容相處等。總之,學生糾紛不可避免,老師要平常心看待,把問題轉化為教育的契機。
@太原市成成中學校 孟川:認真聆聽 正向反饋
學生之間的矛盾糾紛通常是由於意見不和或者缺乏有效溝通而引起的,因而老師在處理時就要注意心理學中反饋效應的應用。首先認真聆聽矛盾雙方對矛盾的認識,接著根據學生的表現,有針對的進行正向反饋,讓學生意識到對方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同理心,也讓學生感受到處理矛盾時老師對自己的肯定,並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進而進行改進。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揭示矛盾癥結所在,引發學生思索,也是處理矛盾很重要的「售後服務」。
@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第三小學 李豔:先共情再調解 調解完要善後
小學生發生矛盾找老師告狀,往往不是要解決事情,而是需要得到安慰。因此,面對學生的矛盾,我往往是與他們共情:「你很難過吧?」「慢慢說說經過,好嗎?」在學生說的過程中,要及時體會學生的心情,判斷事情的真實情況。學生得到了老師的理解,原本激動的情緒就淡化了,接著再處理矛盾就容易多了。調解完矛盾並不是事情的終結。老師要細心觀察,及時捕捉情緒變化的苗頭,因勢利導;即使沒有變化,也要做好善後溝通,讓矛盾雙方能真正友好起來。
@湖北省武漢市光谷第四小學 陳莎莎:站在你的立場 傾聽他人心聲
面紅耳赤急跳腳,指指點點唾沫飛,應該是小學生產生糾紛時的常見畫面,此時各執一詞,點火即噴,都覺得自己吃了大虧,如果老師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順勢幫他除憂解乏,那麼他會覺得老師心中有他,於是會念念叨叨一股腦吐出鬱悶委屈,火氣即可滅掉一半,這個時候再讓對方講述事實,指導他傾聽對方的心聲,那麼老師就能了解前因後果了,對方通過陳述詳情,也可達到消除鬱悶的作用,老師在此期間既為雙方打抱不平,又要安慰雙方,氣消了,兩人握手言和的機率就大大提高。耐心能滅火,暖心化前嫌!
@江蘇省常熟市實驗中學 平蘭芳:讓孩子發現成長的「線索」
孩子之間發生糾紛往往就是其思維成長的「節點」和行為成長的「線索」。教師此時的處理態度與策略尤為重要。理解傾聽,引導理性思維。教師的理解與傾聽不僅可以化解孩子之間的糾紛,而且可以幫助孩子培養理性的辯證思維,幫助孩子學會怎樣面對日常糾紛,並在解決過程中不斷成長。內省激勵,強化積極思維。教師要善於引導孩子在糾紛中及時進行自我調節、自我決策,激發同理心和凝聚力,真正實現讓孩子成為自己行為的主人,從而不斷強化積極思維。
@大連市甘井子區利民小學 於丹:學會傾聽,共情溝通
當兩個學生出現糾紛時,教師不能急於解決矛盾,而是需要耐心地傾聽,讓學生傾訴心中的難過與委屈。不僅傾聽學生的需要口頭語言表達,還要注意觀察學生非語言的行為,如動作、表情、聲響語音語調。然後,教師再通過講述與之類似的小故事,引導學生故事中的孩子是如何解決糾紛並成為好朋友,讓學生從認知、觀念、情緒上,建立「連結」,達成共鳴,從而化幹戈為玉帛。
@武漢市光谷第一小學 袁馨:自省共評相結合
學生間的糾紛可以採用「自省」和「共評」相結合的方式,讓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每個人都有申訴的權利,別人說的時候,你要認真聽,不能只在意自己的需求和委屈,不聽別人的觀點。作為旁觀者,你的正義之聲很重要,集體規則需要大家一起維護,公平公正的評價就是維護渠道之一。鬧矛盾沒關係,以後還會遇到各種糾紛,學會正確的處理方式,心平氣和地說自己的觀點,就能把糾紛解決好。
@江蘇省常熟外國語學校 嵇怡:巧化幹戈為玉帛
學生之間的糾紛不可避免,我們要讓這些糾紛即使得到處理和解決,避免蔓延出更嚴重的問題。冷卻學生情緒,心平氣和了解事實。老師要心平氣和地了解事實,摸清來龍去脈,在此基礎上不急於否定雙方學生的做法,可以嘗試先肯定事件中雙方的閃光點,得到他們情感上的認同。引導學生思考,恰到好處溝通雙方。事件處理過程中教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學會包容、學會道歉,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尋找策略,認識到自身的問題。邀請學生化解,水到渠成分享教訓。邀請班級裡有威信、明事理的學生充當和事佬,出面共同解決,並在事後利用班會等形式進行經驗教訓的分享和總結。
@江蘇省崑山市花橋中學 周春紅:「四字」處理學生矛盾
聽。教師首先需要做的是傾聽雙方,不要急著判讀事情的對錯。在學生訴說前因後果時,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這樣學生才有可能願意接受老師的處理方法。勸。單獨勸導學生,探究每個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找到問題的癥結,一邊安慰,一邊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說。讓學生面對面交流,把心裡的不舒服全部當面說清楚,開誠布公的交流往往能帶來好的效果。授。從人生哲理的角度給學生講授同學們之間的相處之道,講授胸懷、寬容、為人處事的道理。
@江蘇省崑山國際學校小學部 戚文霞:多傾聽 多了解
耐心傾聽,安撫情緒。當學生之間發生糾紛時,每個孩子都會站在自己的立場去指責他人的不是,都會希望在老師這裡討個公道。老師在處理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傾聽,傾聽孩子的訴說,安撫好孩子的情緒,使其能在相對平復的情緒下,進一步解決問題。多方詢問,還原真相。除了詢問當事人,還需要在班裡尋找更多的「目擊者」,儘可能地還原事實,只有了解真相,才能秉公處理。公平處理,調解矛盾。老師處理時要公平公正,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贏得威信。事後,我會讓學生互相為自己做得不對的地方,向對方道歉,握手言和,修補友誼。學生做得好的地方,我還會進行表揚、強化。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寶帶實驗小學 張華:準定位 巧協調 引自悟
做引導者,而不是決斷者。面對學生間的矛盾,我不是一味責怪孩子,而是引導孩子慢慢學會自己處理自己能處理的矛盾,不強壓,不控制。引導孩子們在衝突中慢慢理解對錯,如何對待別人的錯誤,老師自己則著眼於預防和處理真正的傷害。做傾聽者,而不是訓斥者。當孩子來告狀,他們內心都有自己充足的理由,我們先做一個傾聽者。可將孩子雙方分開,讓他們把自己心中的理由或者委屈之情表達出來。老師要表現出對孩子的理解。
@江蘇省太倉市沙溪第一中學 陳玲:榜樣示範 給學生學會成長的機會
學生之間產生了矛盾,我們應該有的第一個想法是:太好了,現在正是引導學生自主成長的良好機會!而不是一個負面的暗示:太糟糕了,他們又犯錯了!這樣,在處理問題的情緒上也會理性平和很多,而這樣的表現,也在無形中給了學生一個榜樣示範,告訴他們需要用怎樣的態度去處理小矛盾小糾紛。其次,我們需要用一系列的撫慰方式或冷處理,來讓學生的情緒平靜下來。最後,拋出一個問題:「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還會這樣做嗎?」來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與糾錯,從而實現自我認知的提升,實現自我成長。
@武漢市光谷第一小學 雷鳴:控制事態情緒 「冷卻」學生情緒
第一,當學生之間爆發矛盾時,教師首先考慮的是,要控制事態進一步蔓延的趨勢,讓問題收縮在最小範圍內,這既是對當事人的保護,也是對整個班集體的保護;第二,教師應該將精力分配在疏導工作上,藉機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並積極主動尋找解決之策;第三,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開闊視野,以更加樂觀、積極的態度來看待學生糾紛,並採取較為合理、貼切的方式來緩和、解決彼此之間的矛盾;第四,教師應該淡化和隱藏自己教育力的存在:不妨讓一些明理、有威信的學生充當「和事佬」,教師只充當「指導員」和「旁觀者」,讓學生學會面對和思考自己的問題。
@湖南省桃源縣太平橋鄉中學 蔡徠:價值引導 關愛無聲
公正。處理學生矛盾是最需要公正的,越是低年級的學生越是如此。學生之間的矛盾往往都是一些小事引起的,就事論事,公平公正地處理對錯,學生才會心服口服地認錯低頭。引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還沒有形成,而正確的引導是減少學生犯同樣錯誤的最好辦法;樹立同學之間互助互友的思想,有助於減少學生之間的矛盾。關愛。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得失,幫助學生解決矛盾,最大限度體現人文關懷,讓學生認為老師是在幫助自己,愛護自己。
@江蘇省崑山高新區漢浦中學 俞豔君:及時處理,公平公正
及時處理,留下記錄。處理學生矛盾,一定要及時。矛盾發生後,我會先讓矛盾雙方冷靜下來,然後給他們紙筆,分別寫出事情的經過。這樣可以避免孩子們你說一句我說一句,影響教師對事情的判斷。而且,留下記錄,也讓日後有跡可循。公平公正,有理有據。處理學生矛盾,一定要公正。要做到「對事不對人」,不能因為其中一方成績更優異而偏袒;還要有一套處理矛盾問題的準則,平時就向學生表明自己處理問題的態度,這樣遇到問題時,學生也更容易接受老師的處理結果。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吳中實驗小學 宋雪琴:有法律的「底線」,也有道德的「溫情」
從「法律」的角度去解決「小矛盾」。一般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切忌使用「道德綁架」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你不應該生氣;你不應該動手;你不應該大喊大叫……空洞的說教無法真正讓學生信服,學會處理矛盾。要學會正確分解「糾紛」,回到事件本身。做錯了事應該道歉,弄壞了東西理應賠償,如果被侵犯了權益協商不了可以告訴老師和家長去處理……
用「道德」的溫情去溫暖「同學情」。如果同學之間只是一些無傷大雅的小問題,換個角度看,也是學生生活中的「小插曲」,寬容能讓同學之間更加溫情。同學不小心撞到我了,和我道歉了,就沒關係了!借給他的橡皮被他弄丟了,他要賠我一塊,我還有,就算了……
@武漢市光谷第一小學 曹逢嬌:平靜引導 換位化解
面對學生之間的摩擦,教師不著急不發火,要冷靜地讓學生先平靜情緒。告訴學生找老師不是告狀,是來解決問題,所以指責同學錯誤沒有用。讓學生明白小矛盾不要斤斤計較,相信人是善良的好的多,要學會寬容,要多將心比心。站在學生角度說話,讓他們知道不是老師批評他們,而是教會他們怎樣處事,要仔細考慮老師的話。要先反思自己的問題,想明白再說。處理完了認識清楚了以後,關係要更好,同學間要以和為貴,和平共處,友誼珍貴!
每周幸運微友
上期的【每周一問】,有三名留言微友獲得我們贈送的最新一期《人民教育》雜誌,分別是@王紅、@李宏英、@張華。恭喜這三位老師,雜誌會在近期寄出,請以上老師注意查收!(也請這幾位老師將郵寄地址與郵政編碼在留言告知,感謝!)
歡迎大家積極參與我們的話題討論,下一次幸運微友可能就是您哦!(留言主要討論文末下一期的問題,標題醒目、語言精練更佳,請留下您的工作單位和姓名,以便小編與您聯繫噢!)
本周,我們特別邀請周麗娜老師給大家帶來經驗分享:
(周麗娜,江蘇省常熟市石梅小學教師,「於潔沙龍」核心成員。)
情境演繹,柔化處理
學生是不同的個體,其性格特徵、處事方式都存在差異,因為「不同」,相互之間難免會產生矛盾,進而引發糾紛。每每這時,老師的態度和處理方式尤為重要,比起嚴厲處罰,柔性化的引導,更能獲得學生的認同。
主體抽離:變主觀臆斷為客觀評價
發生矛盾後,學生經常會比較情緒化,讓其冷靜下來是處理問題的第一步。
情緒抽離,保持冷靜。「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是處事的一般原則。同樣,在學生情緒不穩定的時候先要冷處理,讓他們坐下來,深呼吸,喝杯水或是幫老師跑個腿,去教室發個本子,催個作業。在「壞情緒」抽離出去學生冷靜下來之後,再處理問題。
角色抽離,客觀評價。用第三隻眼看事情能給予較為客觀的評價。試著讓學生轉變角色,成為事情的第三方,換個角度來旁觀矛盾的產生和演變過程,試著從中找出問題所在,對後續進一步解決問題能起到較為關鍵的作用。
鏡頭倒帶:變處理事情為解決問題
在處理學生事情的時候,要聚焦於問題的解決,明確「接下來怎麼做」,少糾結於「為什麼會這樣」。
情景回顧,還原真相。在遇到事情的時候,我會讓學生分別把事情回憶下來,最好要像寫劇本一樣,把語言、動作都一一寫明,如果有旁觀者的「側面描寫」來證實則更有說服力。這樣,就可以把事情始末弄明白,不會遺漏關鍵細節。
情境再現,學會方法。等事情弄清楚之後,我會把之前的事情情境再現,請矛盾雙方回到事情初始階段重新演繹,試著用更為恰當的方式解決問題。這樣,就可以變處理事情為解決問題,真正教會學生現實交往中的處事方式。
義工在線:變消極懲罰為積極彌補
很多時候,學生之間的矛盾並未上升到原則問題,可用志願活動來替代懲戒,讓學生自主反省,懂得彌補過錯。
公益活動,彌補過失。可以根據情況的嚴重程度,請學生選擇義工崗位,在相應的情境中承擔相關責任。比如,因為課間玩耍造成的矛盾,可以申請課間管理小義工,進行執勤。在晨會課上,先把自己遇到的問題跟同學們交流,告訴大家恰當的處理方式。在執勤過程中,繼續就此進行相關提醒。
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學生之所以發生矛盾的一個很重要因素是他們願意在一塊兒,很多時候只是不會交往造成的矛盾衝突。這時候,老師可以助推一把,讓他們結成互助夥伴。目標一致了,雙方自然會相互幫扶,一起進步。
總之,我們要本著「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的意識,公正、客觀、智慧地化解學生矛盾,在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深度體驗,從而認識錯誤,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處理學生矛盾糾紛,幾乎是每個老師都會遇到的日常問題。它說大不大,學生們孩子心性,很少上升矛盾,可它說小又不小,如果能正確引導,它往往會成為學生成長的重要節點。留言中,老師們都非常注重學生情緒的調控與自我的自覺反省,重視教會學生正確處理矛盾糾紛的方法,尤其是引導學生從對方和老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從心出發,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充分理解和體諒他人的心理和處境。這些做法不僅有利於矛盾糾紛的化解,也定能讓孩子們在其中收穫思考與感悟。
感謝周麗娜老師和參與此次話題的所有老師!期待更多的老師參與到我們【每周一問】的回答中,貢獻您的育人智慧,小編在後臺等著您哦!
【每周一問】等您來答!下面我們進入下周的話題:
今年的畢業季格外特別。鳳凰花開的路口,學生和老師們無法痛快傳達離愁別緒,許多原計劃的畢業儀式也無法順利進行。但這個畢業季,又註定是最難忘的,師生共同經歷的考驗,必將成為彼此心中永恆的回憶。作為畢業班的老師,您一定也有許多話想說,有許多事想做吧!今年,您為孩子們準備了什麼樣的畢業禮物呢?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每周一問
特殊的畢業季,您為孩子們準備了什麼樣的禮物?
(本期「每周一問」話題由陝西省寶雞高新第一中學秦超老師提供)
參與每周一問,請在文後直接留言,
亦可留言「推薦問題+你想推薦給我們的問題」
(如果您推薦的問題被採用,我們將為您寄出一本《人民教育》雜誌)
微信編輯 | 孫粉林
責任編輯 | 魏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