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憑藉什麼掌權朝政大權47年?主要是因為有這三張王牌

2020-12-22 煮酒君

鹹豐十一年(1861),鹹豐帝在承德避暑山莊駕崩後,鹹豐帝唯一的兒子載淳繼承皇位,而作為生母的慈禧和皇后慈安並尊為皇太后,同年12月2日,改年號為"同治",兩宮太后御養心殿,垂簾聽政。

為了穩固同治帝的絕對權力,保全自己的後宮地位,慈禧太后聯合了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並成功奪得了最高統治權。

慈禧自26歲發動"辛酉政變"奪得最高統治權,成為了晚清實際最高統治者後,一直到光緒三十四年(1908)11月15日於中南海儀鸞殿病逝,慈禧實際掌握晚清朝政大權長達47年。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不乏有太后掌權並長期統治國家的先例,但事實上,真正成功掌控政權的太后並不多。

反之,很多太后因為自身的能力問題,強行弄權,最終都不得善終。

比如在北魏末年,胡太后強行掌控北魏朝廷,最終導致北魏帝國陷入崩潰,胡太后自身也沒落到好下場。那麼,在這個多是以男子掌權的社會,加上風雨飄搖、內憂外患的大清王朝的惡劣環境,慈禧到底有何過人之處,又有何手段能夠在如此複雜的晚清時期緊握手中權力長達47年呢?

爐火純青的馭人本領

慈禧在最初掌握朝政大權時,雖然代行了皇帝職權,但實際上慈安太后對慈禧有著絕對制約,根據《清宮遺聞》的記載,慈安太后"優於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慈禧太后在她面前也只能"懾於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禮"。

凡涉及朝政舉措的大事,慈禧太后明知道慈安太后沒有異議,依然也先要請示,而這些都是因為慈安太后的權力、地位和影響力都在慈禧太后之上。而且,當時的朝廷內政和外交大權幾乎全部都掌握在恭親王奕訢手中。

為了改變自己的不利處境,慈禧私底下暗自培養和擴大著自己的黨羽勢力,就連其身邊的太監——安德海、李蓮英成為了她集權的工具。

因為恭親王奕訢雖支持洋務運動,但其一直主張削弱和打壓地方勢力,引起了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的不滿。

借著這個機會,慈禧太后以高官厚祿以及宏圖景願,將湘軍、淮軍集團拉到了自己的陣營,這一操作無疑讓慈禧的地位更加穩固,握在手中的砝碼也越來越大。

之後,慈禧太后力挺朝中的"頑固派"向恭親王奕訢施壓,使得奕訢一度失信於西方列強,對其逐漸失望。不僅如此,慈禧太后還對惇親王奕誴、醇郡王奕譞屢屢提拔和重用,以分化恭親王奕訢在皇室宗親中的影響力和支持力。

就這樣,慈禧一步步地擴大著自己的黨羽勢力,並且逐漸架空和分離了恭親王的勢力,靠著自己的馭人能力和雷霆手段,逐漸在朝中站穩腳跟,無人可以動搖。

利用"垂簾聽政"的方式掌權

恭親王、慈禧合力扳倒了"贊襄政務八大臣"以後,在恭親王的授意下,朝中向兩宮太后奏請建立"皇太后親理大政,並簡親王輔政"的政治格局。目的非常明顯,這就是為了將恭親王奕訢推到權力中樞,但這個"兩宮皇太后親理大政"的提議最後卻成就了慈禧太后的一人獨大。

慈禧緊緊地抓住了這次機會,讓自己成為了掌控者而不是被控制的人。她以"垂簾聽政"的方式,代行皇帝職權,這是諸王公大臣、滿洲勳貴們的共識,以至於無人敢提出異議,在如此優越的條件下,慈禧太后想要建立自己的政治勢力集團,易如反掌。因此,慈禧利用著"垂簾聽政"的掌權方式成功壓制住恭親王,獨掌大權,恭親王也萬萬沒想到他的一番苦心最後都為慈禧做了嫁衣。也是因為"垂簾聽政"的政治格局讓慈禧延續了自己對朝政大權的掌控。

對下一任皇帝的機智選擇

慈禧要想延續統治時間,要考慮的必然是在同治皇帝駕崩以後要如何維持自己"垂簾聽政"的掌權方式,因此,這時候沒有比找一個傀儡皇帝更好的方法了。

但是,這個皇帝也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個是可以保住自己太后的身份,第二個就是要保證皇帝年幼無法親政。因為如果選擇同治皇帝的子侄輩,慈禧便會自動升級為太皇太后,"垂簾聽政"的權力也會自動消失;如果選擇同治皇帝的同輩,但卻是成年的嗣皇帝,慈禧太后更會被立刻剝奪理政之權。

因此,慈禧太后在同治皇帝駕崩以後的御前會議上做出了"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湉,承繼文宗顯皇帝為子,入承大統為嗣皇帝"的決定。

所以,不得不說慈禧在選擇嗣皇帝上做的這個決定非常的明智。當時的載湉年僅4歲,而且是同治皇帝的同輩,充分滿足慈禧太后繼續"垂簾聽政"的所有要求。

這一次嗣皇帝的選擇也就更加確定了慈禧接下來長達數十年的權力的延續。

慈禧她一生經歷了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四朝,在這期間,她兩次決定皇儲,三度垂簾聽政,乾綱獨斷,運大清國脈於她的股掌之上。

縱然她有著許多被後世詬病的不足之處甚至是歷史罪過,但就憑這過人的能力,在以男子為尊的古代社會中掌握了大清王朝47年,也算是一代傳奇女子了。

相關焦點

  • 慈禧把持朝政47年那麼久,原因到底是什麼?來看看她的過人之處
    慈禧在世的時候,曾經把持清朝朝政長達四十多年之久。可她跟我國歷史上出現過的女皇武則天還不一樣,因為同樣是掌握了國家統治大權,但武則天則是將國家治理得越來越強大;而慈禧太后,則為了滿足自己的各種私慾,愣是將一個好好的大清帝國給推到了深淵之中。
  • 慈禧太后一生最忌憚的人是誰?此人若不早死,慈禧無法獨掌大權!
    慈安本為鹹豐正宮皇后,嗣君繼位後,她必然會被尊為皇太后。慈禧也能夠成為皇太后,不僅是因為她是同治帝生母,更是因為慈安對慈禧特別倚重。在同治初年,兩宮雖然並立,實際掌權者卻是慈安太后。慈安太后之所以能掌握朝政,一方面是因為她是鹹豐皇后,有關法統優勢,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她連續作出幾項決定,贏得了朝廷內外共同尊重。慈安的第一項舉措是斬殺肅順等託孤大臣。鹹豐皇帝臨終時,任命肅順為託孤大臣。不料肅順心懷不軌,把持朝政,屢次欺凌慈安慈禧,無視小皇帝的存在。慈安慈禧遂密謀除掉肅順。
  • 手握大權的慈禧太后,一生無所畏懼,一輩子只有對他忌憚三分!
    如果說在慈禧太后掌權時期晚清時期的朝政開始走向末路的話,其實在鹹豐帝在位的時候就已經初見端倪,而慈禧太后就是斷送清朝的最後一個推手。 她就是後來的慈禧太后,慈禧在剛剛入宮的時候其實並不受重視,雖然在鹹豐帝眼中慈禧確實有幾分姿色,但是後宮中比慈禧優秀的女子是數不勝數的,因此即便鹹豐帝對慈禧稍有動心也並沒有將她放在心裡
  • 孀居47年的慈禧太后,如何度過漫漫長夜?陪葬品「玉藕」揭開謎底
    在這一點上古代的任何女人都不例外,包括清朝末年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劇照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於清文宗鹹豐二年(公元1852年)入宮,成為當時鹹豐皇帝的妃嬪,可是短短9年之後鹹豐皇帝便去世了,所幸葉赫那拉氏此前曾誕下了皇長子愛新覺羅·載淳,也就是後來的清同治皇帝,她才得以母憑子貴成為了慈禧太后。
  • 世稱「文明太后」真的文明嗎?既為祖母,為何要獨攬朝政大權
    中國歷史上,太后掌權,垂簾聽政的有很多位。最出名的,非慈禧老佛爺莫屬了。可是,由太皇太后臨朝聽政,執掌國家大權的,大家知道嗎?她是誰?這位太皇太后就是北魏的馮太后。這位馮太后到底是位怎樣的人,已經是太皇太后了,為什麼還要執掌國家大權呢?她既然是後宮專權,為什麼世人要尊稱她為「文明太后」呢?
  • 慈禧太后身為一介女流,也沒什麼文化,為何能掌控清朝47年?
    鹹豐十一年(1861),鹹豐帝駕崩於承德避暑山莊,鹹豐帝獨子載淳繼位,慈禧、皇后、生母慈安並尊為皇太后,同年十二月二日,改年號為「同治」,兩宮太后御養心殿,簾幕下聽政。為鞏固同治帝的絕對權力,保住後宮地位,慈禧太后聯合恭親王奕欣發動「辛酉政變」,成功地奪取政權。
  • 慈禧太后的肚子變大了,還一直嘔吐,宮裡的御醫為何都諱莫如深
    事實上歷朝歷代都是禁止後宮的女人幹涉朝政的,不過這個現象卻屢禁不止,中國近代最厲害的女強人無疑就要數慈禧太后了。她曾經獨掌棄暗投明清政府的大權幾十年,他身上也有著很多十分傳奇的故事。慈禧是在鹹豐皇帝的時候被選秀進入皇宮的,鋼筋皇宮的時候僅僅是一個貴人。不過慈禧的命運確實非常的好,在四年之後,他為鹹豐皇帝生下了皇長子,這個皇子就是載淳,即後來的同治皇帝。
  • 孀居47年的慈禧,如何度過孤寂長夜?這支「玉藕」或許能給出答案
    而寡居了47年的清朝慈禧太后又是如何度過孤寂長夜的呢?對於這個疑問,我們或許能夠從一支「玉藕」中找到答案。後來慈禧太后經歷了光緒、溥儀兩帝當上了太皇太后,更是成為了當時大清帝國說一不二的掌權人。不過這些言論雖然傳得神乎其神,可太監畢竟是太監,就算他們三人與慈禧太后有任何曖昧,那也不過是心靈上的慰藉。那麼孀居47年的慈禧太后,如何度過孤寂的漫漫長夜?陪葬品「玉藕」為我們揭開謎底。
  • 慈禧太后交代後事,臨終前說了什麼話,為何李蓮英瑟瑟發抖?
    慈禧太后是晚清時期的實際統治者,她先後輔佐兩位皇帝,分別是同治皇帝和光緒皇帝,這兩位皇帝登基的時候都還只是個幼童,哪懂什麼天下大事,所以這兩位小皇帝登基時,慈禧太后都是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掌權期間,讓清王朝的發展直線下滑,籤訂眾多喪國辱權的條約,在很大程度上破壞了中國的主權,使國力衰退,多次惡化了近代中國的前途。光緒皇帝4歲登基,慈安太后崩逝後由慈禧太后一人垂簾聽政,這也意味著光緒皇帝從此成為了傀儡皇帝,可是光緒皇帝在38歲的時候駕崩,這令慈禧太后傷心欲絕。
  • 慈安太后之死真的是因為慈禧嗎?一山能不能容二虎
    在1881年發生了一件令清朝大臣們都非常震驚事情,那就是慈安太后的突然崩逝,可能大家對慈安太后並沒有過深的印象,慈安太后是在同治時期和慈禧太后一起掌握政權的一個強權人物,那麼為什麼會說是令朝野震驚的一件大事呢?
  • 寡居47年的慈禧每晚都離不開「玉藕」,它的作用到底是啥?
    慈禧太后,一位清朝末期的風雲人物,在歷史上的爭議也是極大的。縱觀慈禧的一生,可以看出她也是有一些手段和心機,畢竟從宮鬥中脫穎而出的都不是凡人。慈禧,1852年進了清宮。這個還是懵懂少女的慈禧還是對未來充滿了無限希望,初入宮的慈禧被封為蘭貴人,地位並不是很高,但偏偏被皇帝寵愛,自己也有一些心機,第二年就越升成了懿嬪。因為得到皇帝的寵愛,在四年之後慈禧順利生下皇長子,在同年慈谿被賜封為貴妃。貴妃,是後宮的主要掌權者,母憑子貴的慈禧初嘗到了權力的甜頭在後宮越發順風順水。後來,同治皇帝駕崩,新上位的光緒帝軟弱無能。
  • 令妃的兒媳婦,是清朝後宮掌權最久的女人,整整掌權52年之久
    在清朝的後宮中,有不少太后都非常的出名,有名的孝莊太后,還有慈禧太后,都是後來當上了太后,並且垂簾聽政做了不少的事情,尤其是慈禧太后,晚清時期整個朝廷,都牢牢的掌握在她的手裡。雖然這些人都很有名氣,但是在清朝的後宮中,她們還不算是掌權最久的,孝莊皇后是在福臨登基的時候,她才成為了太后,在這之前她也只是皇太極的莊妃,在她之前有不少妃嬪,比她的身份都高。
  • 慈禧28歲就守寡,如何度過47年孤寂長夜?這支「玉藕」或能給出答案
    慈禧是晚清最受爭議的女人,我們看她光鮮亮麗,權力在手,似乎很是幸福,但是即便強大如慈禧,也有著自己的無可奈何。1.長達47年的寂寞生活慈禧太后28歲喪夫寡居,往後47年都一人孤單生活,在那些數不清的黑夜之中,慈禧太后究竟是如何去排解自己心中的寂寞呢?
  • 慈禧一生中有三次恥辱事件,不準任何人提起,結果一件比一件奇葩
    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其中利害,那麼作為如此「威名赫赫」的慈禧太后,一生中也有三次恥辱事件,這三件事她不準任何人提起,結果是什麼樣呢?這些事一件比一件奇葩,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慈禧太后的恥辱三件事吧。我們都知道,自從鹹豐駕崩後,慈禧就開始垂簾聽政了,她憑藉著各種手段,統治了大清王朝幾十年,據悉,這段時間長達47年。
  • 清朝兩個巔峰級別的女人,孝莊太后和慈禧太后,相比有什麼差別?
    清朝兩個巔峰級別的女人,孝莊太后和慈禧太后,相比有什麼差別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女權的地位普遍較低,在古代的女性當官的非常少,能夠從政的更是罕見。而在清朝就有兩個女人,地位達到了巔峰,那就是孝莊太后和慈禧太后,兩個人對於清朝都產生了很深的影響,如果把這兩個人作為比較對象的話,誰更厲害一些。兩個人雖然都參與政事,但是兩人站的位置確實不一樣,孝莊一直作為幕後人物輔助順治和康熙,而慈禧卻打著垂簾聽政的幌子,明目張胆的結黨專權。
  • 朱祁鎮為何殺張太后?
    先後使用正統(1436年-1449年)、天順(1457年-1464年)兩個年號。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宣宗崩,時年9歲的朱祁鎮即位,是為英宗,改次年為正統元年,英宗在位初期由太皇太后張氏輔政,內閣由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主持,仁宣之治得以延續。正統七年(1442年),張太后卒,三楊以年老淡出政壇,宦官王振開始專權,其黨羽遍天下,百官為之側目。
  • 慈禧獨霸大清?如果慈安不死,壓根兒就沒有慈禧的事兒!
    以上就是慈禧早年的經歷,十七歲入宮時還是個普通秀女,五年後就被封為貴妃,是不是覺得慈禧很厲害?其實這不算什麼,因為有個人比她更厲害,這就是慈安。慈安是滿洲鑲黃旗鈕鈷祿氏,比慈禧小兩歲,同樣是出生於官宦世家,性格溫婉,賢淑良德。1852年,慈安和慈禧一樣,也是以秀女身份入宮,當時年僅15歲。
  • 垂簾聽政的太后都是來禍亂朝政的?
    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皇宮中的女性作為帝王的陪襯,都安居於後宮的小天地裡,但在權欲的驅使下,還是有一部分女性衝破束縛,走向權利的塔尖。她們以太后的身份,臨朝聽政,影響著一個皇朝的興衰。西漢呂太后:名雉,字娥姁。劉邦稱帝後,立呂雉為皇后,她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后。在劉邦剪除異姓諸王侯中,呂后起了很大作用。劉邦死後,惠帝登基,尊呂后為皇太后。
  • 慈禧太后的最後一天是怎麼過的?最後的遺言打了自己的臉
    慈禧在1908年11月15日駕崩的,這一天她原本是和平常一樣的度過,起床之後就開始用膳,保養自己。等到慈禧自己全部收拾好了,就召見當時的軍機大臣、隆裕皇后,以及載灃一起洽談國事。當時光緒帝剛死,這場會議無疑是為了確定新皇帝,以及慈禧的地位。
  • 清朝這兩個姓氏的皇后最多,沒有慈禧太后的葉赫那拉氏
    清朝皇帝的后妃們,雖然都是通過選秀進宮的,由皇帝欽定是走是留,但是為了保證愛新覺羅家族的血脈純正,這些秀女都是從八旗子弟中挑選出來的,都是清朝最有權勢的名門望族之女。那麼,清朝各個姓氏中,哪個姓氏出的皇后最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