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中鐵信託∙明道系列慈善信託(以下簡稱「明道慈善信託」)籤約儀式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舉行,四川省慈善總會會長苟興元、中鐵信託總經理陳赤、武侯祠博物館館長謝輝、成都博物館協會會長朱樹喜、成都中港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明君等嘉賓出席儀式, 標誌著中鐵信託首單以弘揚「三國文化」為主題的慈善信託正式啟動。
明道慈善信託是國內第一單以弘揚「三國文化」為主題的慈善信託,也是中鐵信託與成都武侯祠堂博物館第一次聯手開展慈善活動。該系列慈善信託是由四川省慈善總會作為委託人、中鐵信託作為受託人發起設立,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與成都博物館協會共同擔任慈善項目的執行人。該系列慈善信託目的在於弘揚武侯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義精神,推廣和傳播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有利於打通中國優秀傳統受託精神與現代信託文化的聯繫,為現代受託人提供借鑑學習的榜樣,從而實現信託從業人員自我要求和精神境界的全面提升。
中鐵信託總經理陳赤博士認為,武侯諸葛亮乃受託人人格之典範。三國時期,蜀漢先帝劉備作為委託人,基於對孔明的信任,將蜀漢的軍政大權以及一國之命運,交付給受託人諸葛亮,並指定後主劉禪為受益人。諸葛亮承諾受託之後,詮釋了受託人品格之最高境界。
首先,當然是忠信。在彼可取而代之的巨大誘惑下,作為受託人的諸葛亮,仍然選擇忠於委託人——先主劉備所託,為了受益人後主劉禪的最大利益,一心一意、殫精竭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管理好信託財產——蜀漢江山,並且從未有過竊取國祚、把信託財產轉化為固有財產的念頭。雖然阿鬥不爭氣,枉費了孔明的一番心血,但卻不能減損諸葛亮不負信任、忠貞不渝的高貴品格。
其次,則是謹慎勤勉。對待受託事務「臨事而懼」,「諸葛一生唯謹慎」。在三國鼎立的格局下,相對於地處中原大地的魏國和江南富庶之地的吳國,蜀漢雖有成都平原為支撐,但實力仍相對較弱。諸葛亮面對的巨大風險是被滅國的風險,難以把握的是充滿不確定性的「天意」,他選擇的態度是倍加勤勉,謹慎小心,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從來不肯冒險走捷徑,更不肯一賭博天下。
第三,是投資義務。受託人不能夠僅僅為了規避投資風險而拒絕投資,讓信託財產處於閒置狀態,躺在那裡睡大覺,這樣的話自然不可能產生任何收益。因此,受託人不光是要執行謹慎義務而「臨事而懼」,還必須「好謀而成」,運用專業知識對信託財產進行生產性地管理和運用。諸葛亮六出祁山、復興漢室的進取心,也詮釋了這一義務。
第四,是親自管理。對劉備交付的如此重要的「信託財產」,諸葛亮宵衣旰食、夙夜在公,事無巨細,親自處理,唯恐別人不如他那樣盡心盡力。作為一個管理者,過於親力親為不一定是好事,但對於受託人來說,親自管理卻是應盡的義務之一。
最後,無酬主義。手握大權的諸葛亮,一點兒也沒有利用受託人的有利地位為自己家族謀利益,如諸葛亮臨終所言:「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孫衣食,自有餘饒。臣身在外,別無調度,隨時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盈財,以負陛下也。」
陳赤博士介紹,在今年7月上海證券報主辦的第十三屆「誠信託」評選活動中,中鐵信託連續第四年獲得份量最重的「誠信託--卓越公司獎」。今年以來,面對疫情衝擊等多重挑戰,中鐵信託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以「穩中求進,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工作基調,以監管政策為導向,以「項目管理質量年」為主線,抓實「穩增長、調結構、強管理」三大經營主題,科學防疫與復工達產兩手抓、兩手硬、兩不誤,保持了穩健的經營發展定力,主要經營指標超時間進度完成。上半年,公司信託項目新籤合同創公司歷年同期最高水平,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較上年增長18%、16%,關鍵財務指標均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陳赤表示,2020年恰逢中鐵信託成立四十周年,為感恩和回饋社會,公司將與慈善組織、愛心企業和文化教育機構通力合作,陸續籌備發起設立弘文系列、明道系列、致遠系列、大同系列等多支慈善信託,用於支持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傳播和精準扶貧,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傳統文化通過創造性轉化,信託文化通過梳理和新構,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
千重雲山待飛躍,萬壑爭流豈退卻。陳赤表示,面對經濟壓力日益增大的形勢、強監管從嚴從緊的態勢、行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的趨勢,奮進中的中鐵信託,將主動順應政策方向、監管導向、產業投向,秉承「勇於跨越、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積極打造「資產管理+信託融資」雙主業模式,促進業務轉型升級,全面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塑造「允執其中,守信如鐵」的信託品牌,打造讓財富健康生長的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機構,不斷創新公益慈善信託模式和參與領域,勇擔社會責任,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