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最影響顏值的事情是什麼,長痘一定榜上有名。對於很多人而言,痘痘是一個曾經伴隨了整個青春的詞語。
可是有人已經過了青春期,痘痘依然在臉龐「肆虐」,仿佛從未離開。
你可能沒有意識到,長痘跟吃錯了東西也有關。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專家,給愛長痘的人提個醒,這幾種食物少吃為好。
受訪專家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 範志紅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皮膚科博士 董正邦
愛長痘的人,少吃3種食物
臉上的痘痘,在醫學上叫做痤瘡,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膚病。不良飲食的確會導致痤瘡,也會加重過敏症狀。
但除了辛辣刺激類食物,愛長痘的人群還要當心三種食物。
糖類和高血糖反應的碳水化合物食品
糖類攝入過多,會促進痤瘡炎症反應。
痤瘡患者在整體膳食上要注意少吃甜食,尤其是要控制精製糖的攝入,麵包、蛋糕等超高血糖反應的食品最好不要吃了。
日常主食可以適量搭配粗糧、雜豆等升血糖指數較低的食物,比重最好能佔到一半。
牛奶和乳製品
奶類是常見的慢性過敏原,雖然其營養價值很高,但並不適合每一個人,其中的乳清蛋白會促進皮脂腺分泌油類物質,對此過敏的人食用後易導致痤瘡增多。
飲奶後是否易長痘是因人而異的,建議痤瘡患者先去醫院做檢測,找醫生確認自己長痘是否和食用乳製品有關。
如果確認有關,需注意減少乳製品的攝入,可以用豆製品來代替補充身體所需的蛋白質。
高油脂食品
高油脂食品有大量飽和脂肪,易刺激皮膚分泌更多油脂。建議長痘人群少吃油脂高的肉類以及油炸類食品。
此外,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等食用油中歐米伽6所佔比例較高,過多食用也會使痤瘡加重。
一些比較優質的花生油,歐米伽3的比重高,歐米伽6的比重低,對減輕皮膚長痘症狀,可起一定作用。
為什麼長痘的總是你?
除了吃錯東西,以下幾個因素也會讓你長痘。
1
內分泌紊亂
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體內都有雄激素。雄激素過多,刺激皮脂腺分泌太多油脂,就會給痤瘡的生長創造條件。
青春期皮脂腺分泌增多,為毛囊內寄生菌的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更容易長痘,因此痤瘡也叫「青春痘」。
女性月經期或經前,臉上冒出的痤瘡,也跟激素分泌有關,一般月經後不再繼續長。
焦慮、緊張、睡眠不足,也可能影響內分泌,從而刺激痤瘡生長。
2
角質太厚
過厚的角質堵塞了毛孔,導致皮脂不能順暢排出來,也會形成痤瘡。
3
炎症
持續大量的皮脂分泌和油脂排出障礙,引起局部細菌增殖,引發炎症反應,會讓皮膚狀況越來越糟。
4
高血糖
血糖偏高會使皮膚組織裡的糖分含量增高,為病菌的繁殖生長提供充足的「養料」。中老年人反覆長痤瘡,需要提高警惕,最好測測血糖。
5
睡眠不足
缺覺會引起新陳代謝失調,皮膚也由健康的弱酸性變成鹼性,失去殺菌作用。
6
遺傳因素
大多數痘痘是基因決定的,具有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容易長痘痘,那么子女通常也是這樣。
另外,免疫因素、護膚品使用不當、環境汙染等,都可能導致痤瘡。
治痘痘前,先分類型
對付不同類型的痘,方法也不同。
炎症型
有炎症的痤瘡,通常顏色發紅,擠壓或碰觸的時候會疼痛,有黃白色分泌物或膿頭。
對付這類痤瘡,可以遵醫囑用抗菌的莫匹羅星軟膏,抑制毛囊口細菌繁殖,減輕炎症。
閉合型
閉合性粉刺,顏色大多跟膚色相似,壓著不疼,一般為米粒大小,頂端尖尖的,中央可能有黑頭。
對付這類痤瘡,可遵醫囑使用阿達帕林凝膠或者維A酸乳膏,緩解毛囊口過度角化,打通堵塞毛孔,淡化色斑,減少痘印。
這幾種藥是處方藥,在醫院才能開到。這種藥膏塗完後不宜「見光」,最好睡前點凃在痘痘上,備孕以及懷孕的女性不宜使用。
上面的治療方法適合輕中度痤瘡,男女都可以用。
如果是面部、頸部、胸背部都有痤瘡,且炎症比較重、反覆發作的重度患者,需要口服藥物且男女治療方法不同,必須看醫生。
一份高階「戰痘」計劃
1
注意飲食
如果你是愛長痘的人,最好這樣吃:
戒掉所有加糖食物,如糖果、甜食、餅乾、蛋糕等。
減少白米、白麵食物的比例。少吃白饅頭、白麵包、白米飯、麵條,可以換成全谷雜糧,如無糖燕麥粥、紅豆粥、八寶粥。
少吃紅肉。牛羊肉、牛肉乾、肉鬆等少吃,可以換成豆製品。
多吃蔬菜尤其是綠葉菜。它們含有多種抗氧化物質,有利降低炎症反應。
吃辛辣食物、酒類要節制;少吃鹽,降低食物鹹度。
每天要保證喝7~8杯水,加快體內代謝廢物排出。
2
正確護膚
平時用溫水洗臉,每日一到兩次,保持面部清潔。避免質量低劣、油性強的化妝品,忌用鹼性大的肥皂洗臉。
3
調整作息
保證睡眠時間,晚上洗個熱水澡早早上床。出門時注意避免日光曝曬,可打傘或戴遮陽帽,或者擦防曬霜。
4
心理調節
學會自我調節心情,避免經常焦慮緊張,通過社交、運動等方式充分放鬆身心。
痘痘消了後,可能會留下痘印,想要消痘印可以從兩個方面下手。
長痘期間別用手摳,否則易留下痘印;平時做好防曬,能減少色素沉積,縮短痘印消退的時間。
如果痘印比較嚴重,也可諮詢醫生後,塗積雪苷軟膏、複方肝素鈉尿囊素凝膠等。
最後,給每個愛擠痘痘的人提個醒,頻繁地擠痘會對皮膚造成損傷,導致炎症擴散,容易留下痘印。
另外,鼻子到兩側嘴角的區域稱為「危險三角區」,擠壓這個區域的痤瘡,細菌可能進入顱內,引起顱內感染,嚴重時可能危及生命。
本期編輯:王曉晴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