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用這句《道德經》中的名言,形容剛剛卸任的一汽-大眾商務副總經理董修惠,恰如其分。
自2015年臨危受命執掌一汽-大眾銷售公司將印以來,這位曾被視為外來者的營銷人,以「天道酬勤」的管理風格,將懸崖邊緣的一汽-大眾拉回快車道。
更重要的是,在任職的5年時間中,一汽-大眾完成了由大眾模式到一汽-大眾模式的體系化升級。
臨危受命,地獄級難度開局
無論處於什麼立場,每一位懂營銷的經銷商投資人,都認為董修惠堪稱新合資時代第一營銷名將。
談這個話題前,先侃侃中國汽車營銷發展史的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80年代起至2000年,中國合資車企出現,並逐步從組裝廠向代工廠過渡,4s店模式進入中國,營銷概念處於萌芽階段。
那時候車市是典型的賣方市場,國外退役的產品都能賣大錢,營銷就是打廣告。
第二階段:2001年至2010年,加入世貿組織後,雨後春筍般湧現的合資車企春秋爭霸,自主品牌青春萌動。
這一時期營銷特點是「外來的和尚好念經」,上海通用奠定了2009至2014年的5年稱霸基礎。
第三階段:2011至2015年,奔馳推動豪華車價格重心下移,合資車企出現分化(日系車企戰略停滯),北京限購推動置換業務,自主品牌退守三線、四線地區。
日系車企的黑暗時代,東風日產、廣汽豐田體現出強大的整合營銷能力。
第四階段:2016至2020年,豪華車市場加速,中國品牌崛起,部分合資車企衰落甚至退出,中外車企合作進入新合資時代。
這一時期的特點是,合資車企品牌紅利還有,但已經不再明顯,營銷能力成為決定企業成敗的關鍵因素。
2015年7月的一汽-大眾,更是面臨堪稱史上最難的地獄級難度局勢:
1、前幾年積壓的大眾DSG投訴火藥桶爆發;
2、「斷軸門」牆倒眾人推;
3、兩個月後大眾集團深陷排放門危機。
除了三大導致德系品質神話破滅的「災難級」負面,產品端也不容樂觀。
不僅一大批車型處於產品生涯中後期,而且在中國車市最大的SUV紅利時代,一汽-大眾第一款小型SUV卻要等到2018年7月才能上市。
多重不利因素疊加,一汽-大眾大眾品牌2015年銷量同比下滑,經銷商信心嚴重不足,部分投資人開始運營上汽大眾品牌。
而以上這些,僅是破局困難的一部分。
天道酬勤,「兼容並蓄」實現全網繁榮
營銷如戰場,資歷最重要。
站在臺上發號施令,令行禁止那都是演義小說。
汽車營銷的現實場景是,面對新任銷售老大,經銷商們都會看其經歷,制定相關「談判策略」。
領導有能力可信任,就研讀政策,堅決跟隨。
亂彈琴瞎指揮,要政策,要補貼,各玩各的。
而對「一汽豐田系」的董修惠來說,執掌一汽-大眾銷售公司的最大外在挑戰,其實是如何獲得「一汽-大眾經銷商」們的認可。
這難度也是地獄級。
在中國諸多汽車品牌經銷商中,上汽通用、東風日產、廣汽豐田、一汽-大眾均屬於各自企業的強勢網絡,投資人和品牌乃至集團之間,有非常深厚的情感和聯繫。
但歷史吧,不僅成就了良好的革命友誼,遺留問題也是存在一些的。
大部分都是小事,中國這麼大,一二線到五六線地區經濟代差明顯,近千家經銷商,大集團和個體投資人誰還沒點兒各自想法呢?
麻煩的是,一汽-大眾經銷商們普遍輕視一汽豐田,連帶著一汽豐田的管理者們。
理由很簡單,雖然豐田全球很強勢,但在中國市場,德國製造就是壓著日本製造打。
捷達時代崛起的一汽-大眾經銷商眼中,對手只有上汽大眾,連上汽通用都排不上,更何況不在一個銷售體量的一汽豐田。
平心而論,這正是2015年一汽-大眾陷入困局的關鍵,產品已經沒有絕對優勢,心態則沒有擺正。
這種矛盾狀態在順勢不明顯,逆勢如何平衡產品投放、政策調整、任務分配就成了難題。
董修惠的解題思路很簡單:不說空話,勤走一線,因地制宜訂策略,兼容並蓄訂政策。
「效率提升了一個時代。」多位經銷商表示,董修惠在一線交流會議中,非常強調實時解決,即談及問題,當時規劃解決思路,之後追蹤效果或加以改進。
提升管理效率僅是開始,董修惠時期一汽大眾中高層周末加班開會是常態,不加班開會反而成了偶然。
值得注意的是,傳言中的周末會議是「累並快樂著」,加班肯定是累的,但因為效率高,能實時解決問題,與會者都獲得了成長和成就感。
以產品營銷為例,2016年的全新寶來強調中國設計,差異化營銷突出本土特色;在沒有SUV的時期,憑藉蔚領旅行車概念吸引客流進店帶動人氣;探嶽上市遭遇途觀降價阻擊,通過不同地區差異化消費,調整車型供應實現平穩過渡。
更重要的是,在經銷商行業兼併重組,主機廠傾向核心經銷商的背景下,董修惠以強大的包容性,實現不同地區、不同體量經銷商的差異化管理。
「小經銷商的活力提升,成為一汽-大眾實現網絡整體繁榮,問鼎銷量冠軍的關鍵。」
人才體系進階:由大眾模式到一汽-大眾模式
聚是一團火,散成滿天星。
中國汽車市場發展近20年時間,每一個時代均有諸多營銷悍將,但營銷名將卻屈指可數。
上汽通用、東風日產珠玉在前,告訴每一位營銷人,想成為引領時代的營銷名將,個人能力、乃至小團隊是基礎,更重要的是塑造人才體系。
董修惠的另一項重要成就是,在合資過程中將外方經驗融會貫通,形成新時代中國合資車企又一個管理模式樣本——一汽-大眾模式。
一汽-大眾模式的重要意義是,在大眾集團陷入排放門危機後,重新在中國樹立了本土化特色的品牌形象,夯實了一汽-大眾30年來的全產業鏈優勢,並成為大眾品牌全球市場的年輕化、數位化、新能源探索先鋒。
更引人矚目的是,是一汽-大眾塑造的新時期汽車人才價值體系。
目前,眾多一汽-大眾年輕一代管理層活躍在一汽紅旗、一汽奔騰、一汽豐田、一汽奧迪的重要崗位,成為一汽集團的中堅力量。
如今,董修惠功成身退之際,一位經銷商投資人的話很具有代表性:
「在主機廠繁重的任務目標壓力下,董總能提出為經銷商減任務,增補貼的,這種向下換位思考的關懷,是經銷商信任他的根本原因,應該也是一汽-大眾上下一心的根本原因。」
人不寐,可憐白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