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訊|「嶺上白雲」2019劉少白國畫鑑賞實踐課——藤蔓類入門:葫蘆

2021-02-19 樂水劉少白


課程:藤蔓類入門(一):葫蘆


時間:2019.03.09


地點:喜馬拉雅城市服務商(廣州站)

2019年3月9日,由喜馬拉雅城市服務商(廣州站)和樂水山房聯合出品的「嶺上白雲」2019劉少白國畫鑑賞實踐課第二節——藤蔓類入門(一):葫蘆,在珠江南岸的肆拾院如期開課。

連日大雨如注,又冷又溼,會不會對今天的課堂造成影響?

事實證明,降溫不但沒影響正常的開課,反而拔高了課堂的熱情氛圍。這一次,劉少白老師帶來了葫蘆的畫法,大家紛紛表示獲益匪淺。

下午二時開課,不過,依然有好學者提前來到教室,相互交流學畫心得:臨摹、潑墨、畫筆的使用等。

不多時,劉少白老師到來,同學們紛紛拿出自己厚厚一沓的作業,等待大師指點。

上節課學的是芭蕉畫法,劉少白老師邊點評邊修改:芭蕉邊緣部分的處理很關鍵,溼——芭蕉葉水氣很足,幹——葉子邊緣變枯的顏色,特別需要自然過渡、銜接、融合。

芭蕉葉的梗和筋要長上、接上,這樣才能有勢,就像太陽的光芒一樣。

書法的點評也是趣味橫生。

我們都知道唐楷和漢隸,你要是把隸書寫出唐代的味道,那就過分了,只有孫子長得像爺爺的,哪兒見過爺爺長得像孫子的呀?


——少白老師講課筆記

批改完作業,接下來進入本節課的主題——葫蘆,音同「福祿」,在中國畫裡面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劉少白老師邊講邊示範葫蘆的畫法:藤蔓、葉、果。

▴劉少白老師為大家講解

葫蘆的畫法

這節課我們講藤蔓,如果說上節課我們畫線是為了造型的話,這節課所有的線不是為了造型,線是為了性情,由著性情而出,信筆而為。

葫蘆,從綠色到黃色,最後到赭紅色,一般畫成熟時期的,赭紅色給人很成熟的感覺,藤黃加赭石,調出來。

面、線、點,有空的地方,加一根線,每個空間都有一個小線條在裡面纏繞,這個畫就豐富,有主題、粗獷、有細膩的東西在裡面了。


——少白老師講課筆記

院子裡清雅、悠揚的曲調飄來,伴隨著淅淅瀝瀝的雨聲,好不愜意的學習氛圍。劉少白老師講解示範完畢,同學們要自己學著畫葫蘆啦。

很快,同學們就發現,看似簡單又隨意的藤蔓線條,自己竟然被「繞」進去啦!屋外雨聲滴答滴,看著自己怎麼也畫不好的線條,心裡也如同亂麻。

更有同學的初次下筆被老師比作「城鄉結合部的鐵藝」,在同學們開懷的笑聲中,少白老師娓娓道來。

藤蔓中包涵聚散關係,它的疏密、虛實、纏繞、展開,貌似隨手一畫,其實每一筆都有來處;藤蔓的每一筆都是寫出來的,所以它更需要對書法的理解的深入。


——少白老師講課筆記

▴劉少白老師為大家講解

藤蔓的畫法

現場指導過程中,劉少白老師多次強調認真。

先看懂,再下筆,要做到胸有成竹,先想再畫;每行一筆,每個轉折都需要頓一下,提筆再扎進去,勿猶豫。


——少白老師講課筆記


幾番練習之後,有同學悟出:藤蔓沒有那麼圓滑,它裡面有蒼、拙、樸的味道,以及其中飽含的生機和活力。

劉少白老師課堂現場更是金句頻頻。

自然界的藤蔓是亂長的,而我們畫的藤蔓是朝一個方向纏繞的——這就是『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為什麼我們一定要提煉呢?自然界的藤蔓無拘無束,就像一個沒教養的『野孩子』,那麼通過讀書、學習禮貌之後,也就懂得了世俗和規矩,而畫畫,就是把沒有教養的自然界變成有修養、有修為的人文藝術。

人虐待筆一次,筆虐待人一年,你上次不將它洗乾淨,它下次一定給你顏色看看。筆墨伺候一定要做好。

——少白老師講課筆記

每一個同學都逐漸有了進步,纏繞在心裡的藤蔓原本像一座迷宮,在劉少白老師的指點下,藤蔓慢慢解開,一切仿佛清晰起來。

有的同學更是感覺來到了自己藝術生涯的高光時刻,難掩激動,恍然大悟——「好點沒有?」「好點了!」「有點意思,蘸水!」

雨聲漸小,同學們的眉頭似乎也舒展了不少,劉少白老師趁機拿出大招。

寫字尤其要注意乾濕濃淡,因為書法線條每一筆的起伏頓挫,都能轉移運用到繪畫協調上面——梅花樹枝、荷花杆、蘭花、荷花大花瓣、玉蘭……它們都是書法的線條。

為什麼讓大家寫字?一定要練字。練不了字,畫中國畫,基本上都是永遠畫不出來。

——少白老師講課筆記

可見,寫意畫絕對不是隨意的塗抹,每一筆都是數十年甚至幾十年的書法錘鍊。


▴劉少白老師為大家講解

書法線條在繪畫中的運用

臨下課前,劉少白老師總結了同學們普遍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兩點期望:

最後,劉少白老師講明了課程安排的初心:下節課學習牽牛花,用兩個課時來訓練藤蔓的畫法,三思再下筆,保持揮灑的勁頭,練習書寫感,才能慢慢領悟大寫意之妙,才能學得有模有樣。

「 課稿展示 」


樂水山房出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需轉載本文或商業合作,請聯繫工作微信:leshuixl

相關焦點

  • 嶺上多白雲 何時到永嘉
    如同山中宰相陶弘景隱居大若巖天下第十二福地陶公洞(紀念陶弘景)之後回答齊高帝蕭道成詔書所問而寫的一首詩《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齊高帝勸其出山,而詩人則平平淡淡地回答:「嶺上多白雲」。是的,山中能有什麼呢?只有那輕輕淡淡、飄飄渺渺的白雲。但在詩人心目中卻是一種超塵出世的生活境界。
  • 鳴蟲葫蘆中的「愛馬仕」,到底叫「三河劉」還是「沙河劉」?
    相傳,清鹹豐年間,京城內使用葫蘆養蟲已經蔚然成風。一日,同仁堂內走進一位衣著樸素的老鄉,不為看病抓藥,卻從隨身布包中取出幾件鳴蟲葫蘆,與店家言明這是他本人範制的葫蘆,看到堂內人來人往十分熱鬧,所以進來看看有無人喜愛葫蘆,打算將它們賣掉換錢。但見這幾隻葫蘆,全身上下光素無花紋、顏色發白而無照人光澤,賣相頗為普通。
  • 我省高校全力打造五大類「金課」
    《巧克畢業論文》《熱處理原理及工藝》《影視鑑賞》《資料庫系統原理》《孫子兵法與企業運營》《中藥藥劑學》《急危重症護理學》……日前教育部公布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名單,我省18所高校66門課程上榜,五大類「金課」均有入選。其中,線上一流課程13門、線下一流課程16門、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24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一流課程6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7門。
  • 老農種葫蘆經驗漫談,控制掐尖打蔓,嚴格健果和坐果
    農村人最喜秋季,那是收穫的季節,作為稚嫩的孩童也是一樣,至今我的腦海裡仍保留著那一片片綠油油的葫蘆架記憶。葫蘆價值的多樣性現在種植葫蘆的少了,筆者小時候的前門後院都曾種過葫蘆。那時候的農家人種植葫蘆不為玩,而是實用加餬口。嫩嫩的葫蘆可以去皮炒菜,長熟的葫蘆可以切開做瓢。葫蘆瓢既可以舀水,也可以搲糧食,幾乎隨處可見。
  • 寫意藤蔓植物畫法教程 藤蔓,葉的組合畫法,牽牛花扁豆紫藤凌霄葫蘆絲瓜葡萄南瓜的寫意畫法
    常入畫的藤蔓類植物有牽牛花、扁豆、紫藤、凌霄、葫蘆、絲瓜、葡萄、南瓜等,可先畫藤、葉,後添加花或果實,也可先畫好花、果,再補充藤和葉。先介紹一下基礎畫法,熟練掌握後,在創作時可根據構圖變化,靈活運用。藤蔓的基礎畫法藤蔓梢部的畫法:中鋒用筆先略寫老藤,再逐步添加柔蔓,行筆貴有節奏,有節奏則蘊涵意趣。
  • 超級飛花令 | 主題字是:白雲
    ——王維《終南山》 07、白雲滿鄣來,黃塵暗天起。 ——劉昶《斷句》 08、白雲千裡萬裡,明月前溪後溪。、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 舌尖上的民勤 | 民勤的葫蘆
    葫   蘆作者:崔永智家鄉把南瓜叫葫蘆。葫蘆大的可一個大人抱呢,大約在二三十斤。葫蘆和瓜類是我等農家孩子最早認識的藤蔓類植物。葫蘆皮有橙裡泛青的,也有黃裡透紅的,更有幾種顏色混搭的。葫蘆條(藤)能扯十多米長呢,中空。
  • 藤蔓植物是根據什麼找到竿子往上爬的?
    藤蔓植物在學術上叫攀援植物,具體指的是一類莖細長不能直立,需要攀附支撐物才能向上生長的植物。藤蔓植物具有充分利用空間、佔地面積小、觀賞價值高、需要支架才能向上生長等特點。藤蔓植物為什麼要向上和周圍攀爬呢?
  • 藝術高校「戰疫」,上戲推出表演課臺詞課等網上公開課
    其中,表演課、臺詞課、藝術理論課······這些受到廣泛關注和歡迎的課程都可以在線上學習。這其中,《影響力從語言開始——上戲臺詞課》由上戲臺詞教研室專門製作,是上戲表演系幾十年歷史的精品課程。《表演片段訓練》則由上戲表演系副教授楊佳開課,畢業於中戲表演系、並曾經在日本四季劇團主演過眾多音樂劇的楊佳,將從多個層面和大家分享和學習表演知識與技巧。
  • 葫蘆藝術
    史載入藥以苦葫蘆為主:藤蔓、卷鬚、葉、花、果瓤及膜、種仁、幹殼等甚至用舊的破瓢片,概有性能、效用和單方或配方記載。      葫蘆的吃法很多。元代王禎《農書》說:「匏之為用甚廣,大者可煮作素羹,可和肉煮作葷羹,可蜜前煎作果,可削條作幹……」又說:「瓠之為物也,累然而生,食之無窮,烹飪鹹宜,最為佳蔬。」
  • 葫蘆吉祥圖像藝術
    由於葫蘆是藤蔓生植物,果實纍纍、籽粒飽滿,自然令人產生興旺、繁茂的聯想,故賦予了它「多子」的寓意。聞一多先生認為瓜類多子,是子孫繁衍的最好象徵。早在春秋時期,《詩經》中因瓜田裡遍布著大瓜、小瓜,彼此又有瓜蔓相連,就以「瓜瓞綿綿」來代表子孫綿延、越來越繁盛。另外,葫蘆藤蔓枝莖蜿蜒纏繞,還被稱為「蔓帶」,諧音「萬代」,故葫蘆與它的藤蔓一起又被稱為「福祿萬代」「子孫萬代」。
  • 為什麼要在手捻葫蘆的龍頭上纏紅繩?
    「手捻葫蘆」其實只是一種俗稱,手捻葫蘆對應的葫蘆品種分類名稱是微型亞腰葫蘆。葫蘆雖種類繁多,但葫蘆的品相卻是大家都關注的東西,為了讓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手捻葫蘆,我將為大家分享一些判斷手捻葫蘆品相好壞的方法。總結我所掌握到的關於手捻葫蘆品相好壞的判斷依據,概括成五個字:形、皮、籽、臍、頭。
  • 武漢紡織大學探索思政實踐、社會實踐、專業實踐「三合一」育人...
    早在幾年前,武漢紡織大學就邁開了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探索步伐。2019年,學校進一步加強思政課實踐環節的頂層設計,專門成立思政課實踐教學課部,同時淘汰實踐「水課」,努力打造實踐「金課」,致力於構建綜合性、開放性、社會性的實踐課程體系,進一步規範思政課實踐教學。
  • 哪些藤蔓植物適合在院子裡種植?有院子的不妨看一看
    哪些藤蔓植物適合在院子裡種植?你會選擇種什麼樣的植物?文/農夫也瘋狂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也是最適合種植農作物的季節。清明節已過,馬上就要到穀雨節氣了。哪些藤蔓植物適合在院子裡種植?你會選擇種什麼樣的植物?有院子的不妨看一看!先來說一下水果類的植物吧,說到在院子裡栽種爬藤類的植物,農夫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葡萄了。以前老房子後面也有一個小院子,當時就栽種了兩株葡萄,然後搭建了一個簡易但是結實的葡萄架。葡萄樹的葉子很茂盛,藤蔓生長也比較快。當它爬滿了葡萄樹架的時候,在夏天的時候,葡萄樹架下面乘涼是非常不錯的。葡萄樹的種植很簡單,扦插就能活。
  • 一條文明線串起「和美」白雲
    一條文明線串起「和美」白雲發布時間:2020-12-07 17:00:00 作者:「走啊桂芳,剪紙課馬上開始了!」11月26日,白雲街道界牌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人頭攢動,這裡正在進行一場公益剪紙活動。今年59歲的徐杏仙一邊入座,一邊笑著告訴記者,「平時社區會經常組織文娛休閒活動,本來我們大家都不認識的,通過參加活動,現在都成了朋友……」剪紙課豐富居民幸福生活構建鄰裡和睦關係,促進社區和諧建設,這僅僅是白雲街道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一個縮影。
  • 葫蘆人生
    「葫蘆都是偷著長,晚上使勁,過立秋,沾了露水,長得更快。」去年我偶然跟她提起我想弄個大葫蘆,曬乾了,刷上油,擺在家裡好看。曾經我在陽臺的花盆裡種過葫蘆,可是沒有了厚土的滋養,葫蘆沒長到開花就枯萎了。後來她收集了很多葫蘆,待我回家一看,曼妙小腰的,四平八穩大肚子的,一排齊刷刷的站在門口曬太陽,真是喜人。
  • 最適合農民在院子種的5種藤蔓植物,美觀又實用,鄰居看了都羨慕
    除此之外,很多人也會在圍牆邊上種上一些攀援類的植物,除了裝飾作用之外,還具有遮擋隱私的好處。那麼今天小編要介紹的,就是4種最適合農民在院子裡種的藤蔓植物,美觀又實用,鄰居看了都會羨慕,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究竟是哪四種吧!凌霄花這是一種名字和寓意都非常美好的花,它的外形非常豔麗,花朵呈喇叭狀,顏色多為橙紅色,且花期長,經常能在牆頭上看到它「搖曳」著身姿。
  • HNONG | iPad珠寶設計初級課程【設計入門】
    技法學習/製圖訓練/設計實踐隨著電子技術發展,珠寶設計行業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iPad繪圖便是近年來興起並迅速發展的數位化繪圖代表之一。珠寶首飾表現技法為設計初學者的第一課,主要內容涵蓋刻面寶石畫法、弧面寶石畫法、金屬畫法、鑲嵌畫法、泛材料及工藝畫法等。如果說表現技法是「點」,首飾製圖便是將一個個獨立的「點」聯繫起來的「線」。首飾製圖板塊包含首飾三視圖表達、首飾生產指引圖標註、各品類首飾結構特徵、首飾設計展示圖繪圖表達等,從更加專業的角度表達與輸出設計。
  • 【鄉土臨朐】葫蘆秧啊,冬瓜藤
    一天下午,我坐在辦公室處理著一些手頭的工作,不經意間,發現悄然爬滿整個窗戶、碧綠而又充滿生機的葫蘆秧和冬瓜藤,可喜的是,在蜘蛛網似的織滿了辦公室南窗的藤蔓上,竟然結出了幾個豐碩的葫蘆和冬瓜。它們就像幾個頑皮的孩子,趴在窗欞上嬉鬧似的,宛然一道靚麗的風景,煞是喜人。就連它們的藤莖、葉子也驚人地相似,如果不是「專業」人士,僅憑藤蔓和葉子,恐怕很難分辨出哪個是葫蘆、哪個是冬瓜。
  • 彩繪葫蘆的工藝製作方法
    2 上底色  顏色調好後,在準備好的葫蘆上均勻的塗上一層底色,要注意的是在給葫蘆上底色的時候,毛筆不要來回的在一個地方反覆的塗抹,要一邊轉動葫蘆一邊塗,儘量一遍就過去,這樣葫蘆上塗的顏色才能均勻。底色塗好後,將葫蘆放置5分鐘左右,等底色幹透後再進行下一步繪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