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經濟面臨復甦與收斂 A股中長期繼續看好消費、醫藥和科技

2020-12-14 騰訊網

時至年終,金融機構紛紛推出2021年投資策略展望,金輦投資指出,2021年作為A股「三十而立」後的第一年,市場面臨一上一下兩股力量,向上是疫情散去後的經濟持續復甦,向下則是寬鬆的貨幣政策邊際收緊。在這兩股力量的交互影響下,未來一年A股的走勢會較為複雜,市場的投資機會將主要是受益於經濟復甦的順周期和消費、科技、醫藥等持續成長性行業。

基本面

經濟復甦向好,盈利成為A股向上決定性因素

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了巨大挑戰,根據IMF的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僅為-4.4%,是二戰以來最為嚴重的衰退。如今隨著中美歐疫苗三期臨床試驗接近尾聲,加上疫情檢測能力、死亡率均在改善,我們認為明年疫情影響將逐步淡去,全球經濟增長有望迎來確定性改善,復甦在即。

中國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疫情防控最為到位的,經濟率先觸底反彈,企業補庫存和投資擴張的意願都比較強烈。數據上看,A股單季度盈利增速在2020年Q3已實現由負轉正,全年增速有望升至正區間;與此同時,領先指標社融增速今年以來持續走高也指向未來盈利修復繼續保持強勁。

A股市場在經過19、20年流動性政策持續加力,估值水位不斷抬升。從分位數上看,絕大多數已處於70-80%區間,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不大。反而是經濟復甦帶來的企業基本面恢復、盈利加速有望成為接替「估值」的股市新驅動力。

超常規政策漸進式退出,流動性邊際收緊

就宏觀政策而言,整體呈現海外繼續寬鬆、國內穩中趨緊的格局。鑑於海外經濟活動還未完全恢復,歐美等發達國家已表示會在明年繼續維持較為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為此美聯儲在今年8月份修改了貨幣政策框架,放鬆了對通脹水平2%的要求,給之後保持更長時間的寬鬆政策創造了條件。與海外政策導向不同,國內政策會逐步從疫情時期的「超常規」狀態向常態轉變,寬鬆程度較今年肯定會有所收斂,但收緊節奏一定是漸進式的。目前來看,長端利率已上行至3.3%,基本回歸到中樞水平。

從微觀層面上看,A股流動性好於社會宏觀流動性,居民配置、機構配置都是中國權益時代的重要助推器,資金流入A股的趨勢仍在繼續。1)資管新規落地後,信託非標轉標和銀行理財子的成立為權益投資打開了新的通道,居民理財需求持續旺盛;2)各類長錢在低利率時代中,將逐步加配權益資產,獲取收益。

從全球資本市場的比較來看,在資本市場持續開放、經濟增速領先、海內外利率差較大和匯率穩中有升的大背景下,中國仍然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新興市場,外資會繼續流入A股,中國在全球配置中的權重才5%左右,未來會持續提升,最終將與中國在全球GDP的份額相匹配。

三條投資主線:中長期繼續看好消費、醫藥和科技

01| 消費 :政策加碼 亮點紛呈

一直以來,消費行業都是A股投資的絕佳賽道之一,這不僅取決於中國龐大的消費基群和不斷增長的人均收入水平,更重要的是,國內消費市場一直保持著活力。在今年上半年疫情影響較重時,必選消費受益其高確定性表現強勢;下半年疫情基本控制後,可選消費開始明顯復甦,部分可選子行業有望迎來報復性需求反彈比如旅遊、酒店、影視等。而明年,消費又有了新政策加碼,十四五規劃提出的「雙循環」新格局將內需和消費放到了新的高度,強調消費品牌建設,鼓勵新業態的發展。未來隨著中國交通網絡與移動化聯網繼續滲透升級,我們有望看到在「衣食住行康樂」多領域的新產品和新發展模式,其中蘊藏的機會值得我們去挖掘跟蹤。

02| 醫藥 :提前布局 著眼長期成長性

2020年,疫情催生了醫藥領域多個細分板塊的戴維斯雙擊,如疫苗、檢測等,如今隨著疫情影響漸遠,我們建議用更長期的投資邏輯去看待醫藥行業。從未來成長性切入,我們會更加關注兩個領域:

一是研發投入高、研發能力強的創新藥及產業鏈,其中大市值公司在全產業鏈上的優勢正逐步顯現,而新興的生物創新公司也有望在細分賽道上做出業績;

二是高利潤率、高成長性的醫療服務與醫療消費,板塊本身屬於醫保免疫板塊,同時又符合醫藥消費升級的大趨勢,預計龍頭企業將持續受益,繼續保持業績高增長。

03| 科技 : 集中精力 重點關注5G、半導體和新能源

展望明年,科技依舊是重頭戲,原因是政策紅利、技術紅利下盈利將進一步加速,比如5G、半導體和新能源行業。

具體來看,對於5G,明年至少又有兩大利好。一是疫情退去加快5G在國內和全球的發展進程,二是拜登上臺後有望打破或緩解之前的各種限制,從而以更市場化的方式構建產業鏈。

半導體行業之前雖然市場預期比較高,但從今年三季報看,相關上市公司業績表現仍全面超預期,反映出了業高景氣周期與國產替代效應正形成協同效應,我們認為這種好勢頭有望在2021年延續,值得看好。

受益於全球碳減排大趨勢、國內「綠色發展」新政策,新能源行業的中長期發展空間被成功打開。美國拜登政府上臺後,將會積極踐行選舉時提出的「氣候計劃」,大力發展清潔能源,配套刺激計劃金額總計2萬億,涵蓋電力、建築和新能源汽車產業,要求2050年實現碳中和,而日本、韓國和歐盟也相繼宣布了碳減排計劃,制定了氣候目標。國內則是提出了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並在十四五規劃中著重強調綠色發展。面對能源領域這次新革命,保守估計清潔能源供給主力——光伏新增裝機年複合增長率兩位數增長,而新能源車若能在規定時間完成全部替換,長期空間更是巨大。

策略總結

總體來看,復甦與收斂下的2021年的A股市場,結構性機會依舊值得期待,能否深入研究鎖定優勢賽道是決定未來投資受益的關鍵,在這一點上我們堅定看好消費、醫藥和科技三大行業,聚焦業績增長確定性高的細分行業龍頭。與此同時,面對明年可能出現在基本面、資金面以及情緒面上的擾動因素,我們也會憑藉多年豐富的二級市場經驗審時度勢,以不變應萬變,恪守價值與成長兩條準繩,繼續為廣大投資者們實現長期穩健的超額收益。

相關焦點

  • 解碼首批公募2021投資策略:看好消費科技新能源
    值得一提的是,首批發布2021年策略報告的5家基金公司,明年集體看好消費(主要集中在家電、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此外,看好科技、新能源各有4家基金公司,而看好順周期、金融、新基建、醫藥的各有3家基金公司。魔幻2020年公募基金沒有料到反常的2020年會賺得缽滿盆滿。
  • 解碼首批公募2021年投資策略:賺盈利增長的錢 看好消費、科技、新...
    值得一提的是,首批發布2021年策略報告的5家基金公司,明年集體看好消費(主要集中在家電、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此外,看好科技、新能源各有4家基金公司,而看好順周期、金融、新基建、醫藥的各有3家基金公司。  魔幻2020年  公募基金沒有料到反常的2020年會賺得缽滿盆滿。
  • 新年預言:2021年A股是一頭什麼牛?
    但在眾機構紛紛看好2021年A股市場,以及對牛市的預期中,也有招商證券、中金公司、申萬宏源、廣發證券等多家券商保持冷靜,看法相對謹慎,認為2021年需要降低預期收益率。最後,建議配置上堅守順周期主線,重點關注工業板塊的基本金屬和能源金屬,可選消費板塊的家電、汽車、家居等品種;跨年後建議布局十四五「五個安全」戰略背景前期相對滯漲、具備長期空間的高性價比品種,主要包括軍工、半導體、消費電子、種植鏈和種子等;局部抱團瓦解後,借調整繼續配置前期快速輪動的新能源、醫藥和食品飲料中的龍頭。
  • ...2021年要怎麼投?七大買方研判明年市場策略,這些主線可重點關注
    曾文宏:展望2021年,待美國新一任總統拜登上任後,中美關係在未來會如何發展是大家關注的,美國的財政刺激退坡,貨幣依舊寬鬆甚至有加碼的可能,而歐洲,可能大概率繼續寬貨幣政策刺激財政。預計2021年新冠疫苗推出之後,疫情將得到控制,全球經濟復甦亦將逐步開啟,這些因素影響下,我國出口大概率不會出現「斷崖式」下跌。同時,我國貨幣政策繼續靈活適度,經濟明年一致預期看好。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中國經濟展望
    展望2021年,中國經濟雖仍有可能受到疫情擾動,但由於我國在疫情防控方面已積累較多經驗,足以避免類似於歐美的二次暴發情形,在相對正常的社會環境下,內外需將會同步向好,從而推動經濟繼續沿著復甦路徑回升,不過,在基數作用下,全年將呈現前高后低局面。
  • 30家頭部券商把脈A股2021年大趨勢:樂觀派滬指看4800點,中性派保持...
    多數券商預計,隨著新冠疫苗問世,2021年全球經濟將迎來復甦,上半年迎來階段性盈利高點。同時,認為「十四五」規劃是明年最大的主題機會。配置方向上,科技和消費仍有望成為中長期主線,此外順周期板塊也有相當配置價值。不過,對於預期點位、投資策略、配置主線等,各家券商也是見解獨到,分歧明顯。市場走勢總是變幻莫測,充滿不確定性,怎麼在不確定性中,提高自己的收益?
  • 上投摩根發布2021年投資展望:看好全球復甦共振下的中國機會
    2021年全球經濟共振式復甦的背景下,如何把握中國市場投資機遇? "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A股投資機會在哪裡?對此,上投摩根率先發布2021年投資策略報告,其中指出,疫苗進展助力2021年全球經濟共振式復甦,基數效應推動中國經濟在一季度迎來高點,全年增速有望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貨幣政策漸趨中性。A股企業盈利加速,順周期板塊配置價值上升,政策仍相對友好的一季度或是較好的做多窗口。利率債配置價值逐漸顯現但尚待利空出盡,違約事件衝擊下信用債仍需甄別,轉債估值較高配置價值不如正股。
  • 科技、消費、醫藥都在調整,還能買嗎?
    長期來看,科技、消費、醫藥是最符合社會發展和經濟轉型的三大黃金賽道,也誕生了一大批優秀的上市公司。但短期市場難免有所波動,特別是最近板塊輪動加速,順周期行情火熱,而科技、消費、醫藥卻有些「偃旗息鼓」。科技、消費、醫藥還值得買嗎?怎麼看帶量採購對醫藥板塊的影響?估值調整到位了嗎?
  • 劉格菘看好高端製造睿遠調研農業建材,爆款基金2021亮劍
    在2021年即將到來的當下,已經站上C位的爆款基金將如何建倉、調倉?近兩年屢試不爽的抱團科技、醫藥、消費的投資邏輯還能否在新的一年中延續?又有哪些行業板塊或個股會成為爆款明星們的新寵?在接受《紅周刊》記者採訪時,2019年的公募狀元劉格菘就明確表示:「2021年看好高端製造。
  • 金牛基金大咖謝治宇:A股一直是結構性牛市,看好科技...
    金牛基金大咖謝治宇:A股一直是結構性牛市 看好科技板塊競爭力】興證全球基金總經理助理、投資總監、多屆金牛獎得主謝治宇表示,市場進入到上漲相對平緩階段,需要花時間尋找接下來的主要方向。價格的變化,由於行業有較強的同質性,布局時需反向操作,行業好的時候,遠離它,行業低谷時則關注它;對於消費行業,要關注公司的壁壘,更多地關注消費者、消費行為和渠道相關的因素
  • 平安證券2021年投資策略展望:改革政策醞釀產業機遇 布局兩大行業
    展望2021年,市場整體預期收益率預計收斂,市場機會更多在於結構性;其中,謹慎在於流動性收斂制約市場估值,樂觀源於盈利景氣修復和產業政策加持醞釀機遇,建議中期布局製造和消費板塊。  2021年市場環境變化:流動性收斂是最大變量。
  • 長牛,循環牛,A股仍在牛背上?27家券商「策論」A股,最高看至4800點...
    西南證券表示,中國的經濟與市場有望在2021年一枝獨秀,經濟先於全球復甦,市場延續科技牛。華泰證券則表示,基於經濟長、中、短周期的位置判斷和A股盈利、估值、供需的預測,我們認為2021年A股仍在「牛背」上,自上而下投資主線為「全球再通脹和製造業投資周期回升」。
  • 兩大國際機構更新預測,全球經濟復甦恐推遲至2021年後
    匯通網10月7日訊—— 全球經濟從疫情中復甦可能要延續到2021年以後。WTO預測2020年世界商品貿易將下降9.2%,而IMF為,從中期來看,世界產出將低於疫情爆發前的水平。10月6日(周二),市場分析師 Bryce Baschuk和Eric Martin聯合撰文稱,全球經濟從疫情中復甦可能要延續到2021年以後。
  • 金元順安基金閔杭:食品飲料和科技是A股長期優質賽道
    下半年或演繹結構性行情  「下半年海外需求有望得到一定修復,國內刺激需求的政策逐步見效,經濟將會好於上半年,但海外不確定事件的演繹也會持續影響市場風險偏好。」閔杭稱。  展望下半年市場,閔杭認為,隨著流動性邊際收斂,市場提估值行情或許已經結束,而業績復甦仍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預計市場仍將維持震蕩行情。
  • ...消費……熱門板塊明年怎麼買?銀河證券分析師:這些機會值得關注!
    中國證券報消息,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三十而立」的中國資本市場迎來了註冊制改革,宏觀經濟經受新冠疫情衝擊後率先復甦。展望2021年,「十四五規劃」即將開啟,「雙循環」發展新格局下,投資者如何進行資產配置?
  • 全球經濟2021年下半年才能進入實質性復甦
    陳衛東:2021年全球經濟將進入弱復甦,儘管當前全球經濟部分領域呈現改善跡象,但疫情對經濟的衝擊還在持續,短期回暖並不代表實質性復甦。我們分析認為,全球經濟復甦將面臨三大制約。一是就業狀況不容樂觀。疫情對就業的影響是廣泛且持久的。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如何影響A股?
    ,經濟復甦和流動性寬鬆支持下,A股跨年的輪動慢漲仍將繼續。  映射到資本市場,在未來一個月左右,順經濟周期相關板塊如金融周期可選消費仍有一定的機會,指數在這些行業帶領下有望在年初迎來突破。  但是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定調,科技創新成為2021年更加重要的工作,A股投資也可以考慮順勢向科技領域偏移。科技領域受到全球需求和供應鏈的影響,隨著明年上半年全球經濟逐步恢復,需求和供給也有望回到擴張。
  • 已經兩年上漲的A股未來機會在哪?景順長城2021年投資策略來了!
    不平凡的2020年即將過去,中國經濟明年往何處去,已經兩年上漲的A股未來機會又在哪?景順長城投研團隊最新發布的2021年經濟展望及投資策略認為,明年上半年中國經濟恢復仍有慣性,政策面將回歸常態,股市流動性預計仍然充裕。股市方向上,把握結構性投資機會,市場風格再平衡仍在延續,低估值+盈利改善將是配置核心思路。
  • 2021年,券商看好哪些行業?
    展望2021年,券商預計經濟將出現周期性復甦,銀行、食品飲料、家電等行業將受益於經濟回暖。我們梳理了部分券商的研報,具體投資策略分析如下: 中信建投:2021年一季度,銀行股受益於經濟周期復甦 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央行認為經濟改善好於預期,而且9月貸款利率開始環比回升。
  • 明年展望:2021年的A股會怎麼樣?
    但選基金,擇時和看行業方向其實蠻重要的。比如今年上半年比較火的醫藥生物和科技,到了下半年就跌跌不休。而下半年重新回到了白酒消費類的行情,如果一直拿著上半年的科技基金,其實下半年回撤會很大的。第二,經濟開始結構性復甦:2016年10月,PMI在連續兩年水位以下後,正式站上51,2017年全年,PMI一直在51以上運行。類似的,2020年7月份以後,官方PMI開始站穩51以上。官方表述是,目前疫情過後的經濟復甦已然確認,但考慮到疫情的複雜性,還需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