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檔來了,各大電影開始票房之爭,首先是9月25日上映的《奪冠》,原名《中國女排》上映3天,近達2億,給國慶檔期的電影給了開門紅。儘管《我和我的家鄉》、《急先鋒》、《姜子牙》等蠢蠢欲動,但《奪冠》已經全然調動了全民的熱情。
在迎接國慶長假來臨之際,《奪冠》燃爆了大熒幕,中國女排的精神火了。
《奪冠》是陳可辛導演的,歷時3年,由鞏俐,黃渤,吳剛,白浪,彭昱暢以及中國女排的姑娘們銜接主演。3影片主要講述了中國女排在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9年拿下第十個世界冠軍的歷史,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
01 面對困難,不放棄不妥協,是女排精神
中國曾在歷史上被西方國家稱為「東亞病夫」,被西方國家瞧不起的不只是國家的力量,還有體育,也是他們任意嘲笑的話柄。
《奪冠》也正是節選了1981年在日本的比賽,也是在那一次,開啟了中國女排的精神之光。
郎平18歲被招進國家女子排球隊,儘管身高等條件還可以,但是僅僅是隊員助手,別人在練手,而她只能聯繫舉重,一次又一次,直到練得能夠舉起200斤,才可以練球。
為了能早點爭取到練球的機會,郎平常常在大家都去休息的時候,一個人在訓練場練球,她把美國的海曼最為偶像,海曼可以彈跳高達3米,她對陪練說:有一天,我一定能跳到3米高。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訓練,憑藉自己的努力和拼搏,她成為女排的主攻手之一,在第三屆世界盃中,與日本的比賽中,一連拿下五連冠的她,由此也得了「鐵榔頭」的稱呼。
特別是在與日本的比賽中,中國女排前期打的並不理想,頻頻失分,被日本隊牽著鼻子走。
在最後的關鍵時刻,姑娘們開始反擊,郎平給隊員說,有球儘管給我,言下之意,只要大家努力配合,她會全力以赴地對抗日本隊。
果然,不出所料,郎平爆發了,女排姑娘們的鬥志重新被激起。
最終讓國人驕傲,讓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02 互相成全,團結一致是女排精神
鞏俐飾演的郎平,擔任教練,在接到女排這個團隊時,是一盤散沙,運動員參差不齊,青黃不接。
開組委會時,長篇大論的文件讓郎平聽的窩火,她鏗鏘有力地發言:
既然是開會,我聽了你們說的,那你們也得聽我的。
我要做的就是對中國女排開始改革。
她列舉一,二,三,條理清楚地指出自己要改革的項目。結果那些老領導阻力重重,但郎平不是別人,她是說了就會做,是動真格的人而不是裝的人。
我正是在她大刀闊斧的改革下,女排開始大量吸收新鮮血液,有規律有計劃的訓練,抽選優秀隊員,很快,她組建了一支新的女排。
朱婷,惠若琪,袁心玥,張常寧等也是在這一時間成長起來的。
郎平打破舊的訓練體制,採取大數據化,把每一個人都訓練成隨時可以替補的人員,每個人都可以承擔一傳。
特別是在裡約奧運會,就在女排被別人嘲笑,被喊go home,go out的時候,女排姑娘們奮起反抗,一路過關斬將,最終站上了奧運會的冠軍獎臺。
有人形容中國女排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準確無誤。
正因為姑娘們之間相互信任,默契配合,才會拿下一個又一個冠軍,才會成為中國的驕傲,成為世界的風向標。
排球本就是一個講究團隊與協作的運動,不管是一傳還是二傳,不管是主攻手還是副攻手,都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協作的能力,沒有一個人是多餘的,也沒有一個人的作用是可以忽略的。
中國女排能挺立在世界排球的巔峰,除了韌勁和毅力,還有默契的配合和團隊精神。
話說一個人走的再快,也不及一群人走的遠。
正如電影中的臺詞:中國女排,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
03 有怎樣的領導,就有怎樣的團隊
2013年郎平出任為中國女排的主教練,她是女排的領路人,也是奠基人。
她的出現,讓女排的精神得以延續,她在戰場上永不服輸,頑強拼搏的精神,激勵著一代又女排隊員。
鞏俐飾演的郎平,簡直是郎平的複製粘貼,她把郎平的堅定,有力的一面飾演的淋漓盡致。
她的那句:我從來不裝,我是動真格,引起來眾多網友的點讚和表揚。
她是鐵榔頭,也是扭轉女排局面的領路人。她是我國的女英雄,正是因為她的付出,才讓中國女排成為世界的亮點。
《奪冠》票房大賣,中國女排的精神再次被很多人印證,火的有理有據,沒有哪一種成功是輕而易舉的,堅持不懈,頑強拼搏,不放棄是女排精神,團結一致,互相成全也是女排精神,眼裡有光,心中有祖國,也是女排精神。
中國女排,加油!你們是全國人民的驕傲!
今日互動:你是從什麼時間關注女排的,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