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線以南「換」北海道?美蘇遠東首次較量,史達林為何懊惱不已

2020-12-13 田瑞安

早在二戰後期,美英和蘇聯之間已然有了嫌隙,礙於當時還同屬反法西斯陣營,雙方仍保持面和心不和的同盟關係。1945年2月的雅爾達會議上,羅斯福極力說服史達林參加對日作戰,為此向蘇聯做出大量讓步,當然主要是犧牲中國的利益。

德國投降後,美英蘇三國又在波茨坦舉行了會晤,鑑於美英的首腦相繼更換了,史達林對半年前籤訂的雅爾達協定能否落實產生憂慮。會後,蘇聯加緊部署對日作戰,準備在遠東搶佔勝利果實。

8月6日,美國人將一枚「小男孩」投向日本廣島,隨著巨大的蘑菇雲騰空而起,日本人幾近崩潰的神經再度遭受重創。

兩天後,150萬蘇聯紅軍兵分三路向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起猛烈進攻,到日本正式投降時的1945年8月15日,蘇聯發起的「八月風暴」已經進行了一周,隨著偽滿的日本關東軍灰飛煙滅,蘇軍在東亞大陸上迅速擴大佔領區。

在朝鮮半島,蘇聯紅軍更是以驚人的速度向南推進,先頭部隊一度逼近漢城。這個時候,美軍主力還在千裡之外西太平洋諸島,不久前,美軍付出慘重傷亡足足用了82天才打下小小的衝繩島,美國人正為下一步如何進攻日本本土而發愁。蘇軍此時在朝鮮半島縱橫馳騁,美國人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為此,美國新任總統杜魯門不停抱怨前任總統羅斯福,當時真不該邀請蘇聯出兵對日作戰。其實,性格魯莽的杜魯門與羅斯福玩政治的水平差遠了,不管美國是否邀請,蘇聯都要出兵打日本,這不僅要為40年前的日俄戰爭報仇,還關係到蘇聯在遠東的切身利益。

為此,蘇聯早在上一年就開始籌劃對日作戰,尤其是最近幾個月,在橫貫西伯利亞的大鐵路上,滿載兵員和武器裝備的列車夜日繼日向東進發。在一紙雅爾達協定製約下,蘇聯至少不敢在遠東肆意妄為,分配利益時還得和美國人商量。

畢竟,在大連港、南庫頁島、千島群島等遠東一系列問題上,蘇聯還是擔心美國不認帳。於是,讓杜魯門意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當美國向蘇聯提出以三八線劃分受降區域時,史達林竟痛快地答應了。

我們知道,這條所謂的分界線是馬歇爾倉促之間安排下屬制定的,而且是一名從沒去過朝鮮的美軍上校在地圖上隨手畫的,與幾年後從沒去過印度的英國人畫的那條線如出一轍。

就這樣,一條沒有考慮任何地理、人文、經濟因素的分界線劃定了美蘇兩國在朝鮮半島的「勢力範圍」。那麼,彼時明顯佔據優勢的蘇聯為何欣然答應?其實,在史達林看來,蘇聯在遠東得到的利益已經不少了,足夠消化一段時間。

還有一點很重要,日本的北海道位於三八線以北,蘇聯能把三八線以南的朝鮮半島南部讓給美國,不管是作為交易還是「法理依據」,美國總該把北海道讓給蘇聯吧

況且,在美國當時提出的四國分區佔領日本方案中,蘇聯「分到」的佔領區就是北海道。然而,讓史達林沒想到的是,9月初美軍在釜山、仁川地區登陸後,盟軍司令麥克阿瑟居然嚴詞拒絕了蘇聯人提出的要求。

不僅如此,麥帥還一字一句對蘇聯使者道:「貴國軍隊膽敢登陸日本,我將把他們一一消滅在海灘,當然也包括閣下您在內。」

被美國人擺了一道,史達林那叫一個怒,真後悔當時命令進入三八線以南的蘇軍退了回來。但又能怎樣?戰後的蘇聯太需要休養生息了,自己的戰略重心畢竟在歐洲,為了位置偏遠、資源貧乏的朝鮮半島,難道現在就跟擁有原子彈的美國幹起來嗎?

五年後,韓戰爆發,有了史達林默許和蘇聯撐腰,金日成雄心勃勃發動「統一」戰爭,很難說這裡面有沒有蘇聯報復美國人的成分。但不管怎麼說,在這場圍繞朝鮮半島和日本的美蘇爭奪戰中,作為戰敗方的日本竟然成了受益方。

若不是美國當時阻止蘇聯介入,日本很可能像後來的朝鮮、越南一樣南北分裂。雖然美國主觀上不是為了保全日本,卻在客觀上維護了日本統一。這麼說,日本人還真應該感激美國人,從後來親如父子的美日關係看,日本人也確實做到了。

文/田瑞安 水平有限,請多指正 ; 原創不易,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朝韓邊境的三八線當年是如何劃定的
    三八線,即北緯38度線,原本只是一種地理概念,後來卻演變成一道鴻溝,將統一的朝鮮半島切割成兩個國家,即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三八線成了朝鮮和韓國的分界線。追溯三八線如何變成了分界線,不能不追溯朝鮮的近代史。十九世紀末中日甲午戰爭之前,朝鮮本為大清國的「保護國」。1895年,甲午戰爭中國失敗後,日本逐步控制了朝鮮半島的政治、經濟大權。
  • 抗美援朝是如何打碎史達林精明算計的?
    而馬立克之所以敢於「尸位素餐」,不在聯合國給蘇聯爭利益,根本原因在於當時的史達林,正在遠東尤其是東北亞下一盤大棋。作為二戰期間傷亡最為慘重的國家,蘇聯也同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利益,並一躍成為和美國並駕齊驅的超級大國。
  • 二戰後,美國的遠東防禦線從哪到哪?為何其中沒有朝鮮
    美蘇兩國軍隊以北緯38°線為界,先後佔領了朝鮮的南部和北部,以接受日本的投降,從而使統一的朝鮮民族又陷入了南北分裂狀態。由於美、蘇兩國在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的根本對立,並在各自佔領區推行不同的政策,從而造成了南北雙方的尖銳對立。
  • 青櫻隨手推開朧月為何甄嬛沒有生氣,反而宜修懊惱不已,太現實了
    青櫻隨手推開朧月為何甄嬛沒有生氣,反而宜修懊惱不已,太現實了甄嬛傳這部電視劇我們已經看到了很多遍了,並且劇情也是非常的精彩,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劇中的這個人物那就是青櫻,青櫻這個人起初也是沒有心機的,也是因為皇后的原因讓她成了三阿哥待選的媳婦
  • 二戰初期史達林為何看不起德國軍隊,原來是蘇聯真的太強大!
    凌晨3點,睡夢中的蘇聯領導人史達林被秘書叫醒,蘇軍將領通過電話向他報告說:「德國轟炸機正在轟炸我們的城市。」史達林被驚醒了。難道史達林對德國人的進攻之前毫無察覺嗎?不是的。史達林並沒有低估德國,一直在積極進行戰爭準備。經常內部會議上提醒大家提高對德國的警惕。
  • 遠東共和國佔蘇聯國土七分之一,為啥沒成為加盟共和國?答案來了
    遠東共和國我們先看看遠東共和國的歷史。列寧考慮到了,如果兩線作戰,很難勝利。不過,通過對東西線的全盤考慮,認為還是要先解決西線的事情。咋整呢?列寧考慮到應該在東方找一個緩衝地帶,建立一個國家。讓這個國家與日本周旋,從而是俄羅斯聯邦進可攻,退可守。在這種背景下,遠東共和國建立了。當列寧用遠東共和國對付日本,為西線作戰贏得了時間。西線勝利後,列寧集中精力經營東線,對付日本。
  • 蘇聯人單槍匹馬進攻柏林,以死傷30萬人的代價,最終換來什麼?
    那麼,蘇軍為何寧願付出傷亡30萬人的代價也要單槍匹馬佔領柏林,蘇軍打下柏林的背後到底換來了什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柏林戰役背後的事情。第一, 徹底奪取反法西斯歐洲戰場的絕對話語權。說得簡單點,這就是美蘇兩個大國奪取歐洲戰場絕對話語權的鬥爭!而拿下德國首都柏林就是奪取二戰歐洲戰場話語權的最直接標誌。對於當時的蘇聯紅軍而言,其抗擊了60%的德軍主力,蘇軍在反對德國法西斯的正義鬥爭中處於主角地位,這無可厚非。
  • 南韓北朝各自充當了美蘇爭霸的急先鋒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時,日本侵佔的朝鮮半島被美蘇兩國軍隊解放,兩國軍隊以三八線為界,臨時管理南北朝鮮。由於意識形態不同,加上失去了德國、日本這些共同矛盾,美蘇兩個大國地緣上的矛盾開始凸顯,冷戰開始。於是美蘇軍隊撤離朝鮮半島後,兩國在南北朝鮮分別扶植己方的勢力,如同西歐和東歐的對峙,美國陣營和蘇聯陣營已經全面在世界範圍內展開爭奪。兩國口頭上大談意識形態社會模式的不同,冠冕堂皇之下,實質都是經濟、軍事擴張,企圖一家獨大的利益衝突。而金日成和李承晚兩位正好各自趕上時機,踏上了美蘇兩巨頭的大船。
  • 實力懸殊的較量,10w萬蘇軍再次折戟芬蘭,史達林為何服了軟?
    因為芬蘭曾參與德國對蘇聯的進攻,所以史達林將矛頭直指芬蘭,塔裡-伊漢塔拉之戰由此爆發。曼納海姆與希特勒貌合神離史達林是當年發動冬季戰爭的主要領導人,可以說與曼納海姆是對手。然而對於曼納海姆的政治立場,史達林心知肚明,也沒有把芬蘭與法西斯陣營劃上等號,這也是芬蘭最終沒有被消算的主要原因。曼納海姆的明智在冬季戰爭爆發前,蘇聯曾提出用摩爾曼斯克與維堡進行交換,曼納海姆就認同這一方案,雖然看起來有點吃虧,但芬蘭只是一個300萬人口的小國,而此時蘇聯已經崛起。
  • 史達林下場為什麼那麼慘?
    大清洗運動,鞏固了史達林在黨內的地位,保證了部下對史達林的絕對服從。不過,大清選運動中這麼多人被殺,其後人、親戚朋友對史達林能不痛恨嗎?德國突襲波蘭後,史達林出兵波蘭東部,俘虜了約二十五萬波蘭人,把普通士兵全部予以釋放,將其中的2萬名軍官、教授、教師、醫生、建築師等精英戰俘秘密關押並殺害,隨後埋在卡廷森林。卡廷慘案也體現了史達林性格殘忍的一面。波蘭人對史達林可以說非常痛恨。
  • 1950年蘇聯空軍秘密入朝,美軍不僅不揭穿反而為其保密38年
    1988年,距離韓戰已經走過了38個年頭,美國人卻突然披露了一個關於朝戰的重大機密:「蘇聯空軍參加了韓戰」消息一出,國際媒體一片譁然,面對媒體的驚訝,美國前總統艾森豪的高級智囊人物赫伯特對媒體透露:「我們必須保守住這個秘密。
  • 同樣是二戰戰敗國,為何德國可以有國防軍,而日本只有自衛隊
    同為戰敗國,同樣接受締約諸多限制,為何日本只能擁有守衛本土的自衛隊,而德國卻能組建國防軍,還能加入北約的對外軍事行動呢? (東德人民軍) 一、美蘇冷戰的產物。
  • 三八線:只存在於世界地圖上的一條線,如何成為朝鮮南北的分界線
    北緯38度線,本是一條自然和地理用途的劃線,存在於世界地圖和地球儀上,但是這樣一條在軍事上和政治上沒有實際意義的劃線,為何卻成為朝鮮半島南北分裂的基礎界線?朝鮮半島在近代歷史上,命運一直不太好,要麼面臨被瓜分的危機,要麼被殖民統治。而對於想要瓜分朝鮮的那些人來說,不約而同的看準了這條把朝鮮半島大致等分為南北兩部分的北緯38度線,或許真的只是巧合。
  • 印度為何吞併中國的鄰國錫金,竟然得到了美蘇的默許
    但是也有一個例外,竟然得到了美蘇兩個大國的默許,這就是印度在1975年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韙吞併錫金。先說說印度為何要吞併印度?印度自英國手中獨立後,一直以南亞次大陸的主人自居,總想著稱霸印度洋地區。70年代,美蘇爭霸正是熱火朝天,美國陷入越南戰爭,在爭霸中落於下風,因此1972年尼克森訪華,中美關係改善。蘇聯正處勃列日涅夫當政時期,處處針對美國,不斷的擴張,美蘇之間劍拔弩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