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農村俗語都是老一輩從日常生活常識裡總結出來的經驗,我國自古是農耕社會,農民都是靠天吃飯,但是當時受知識技術的限制,沒有像現在的天氣預報,他們為了更好的收穫糧食作物,往往寄託老天恩賜,那老農說的『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六人分餅』,到底啥意思呢?
我們知道,古代人為了計算日期,發明了天幹地支法,分為十天幹、十二地支,而十二地支就是十二生肖,並且對應十二個時辰,這些紀年法在一些老的黃曆上還是可以看見的,60年一甲子,天幹地支合起來才能確定具體日子,紀年法是從正月開始計算日期的。
這句俗語的『二』、『十一』、『六』都是地支對應的正月第一次出現的日期,生肖龍對應的是辰,正月初幾辰時是幾龍,龍傳說是呼風喚雨的神獸,人們為了風調雨順,往往寄托在龍的身上;生肖醜對應的是牛,表示正月丑時第一次出現的日子就是幾牛。牛是農民耕種的好朋友,農耕社會裡牛就是家庭的一份子;餅對應的是正月裡的丙時出現的日子,因為諧音,餅充足人就餓不死。
那俗語『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六人分餅』,到底啥意思呢?我們看下老黃曆,大家就知道了,2月13號,正月初二,是壬辰日;2月17號,正月初六,是丙申日;2月22號,正月十一,辛丑日;由此我們看出正月第一次出現辰時是初二,所以二龍;正月第一次出現丑時是十一,所以十一牛,而正月第一次出現丙時是初六,所以六人分餅。
這句俗語主要是以前農民為了獲得風調雨順的天氣,盼望老天爺風調雨順,藉助老天達到豐衣足食,而現在科學技術發達,人工降雨說下就下,所以現在已經沒有意義了,不過對於古代人們還是有一定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