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心靈捕手》:孩子,那都不是你的錯

2020-12-13 辰時計劃

「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護色……」—五月天《你不是真正的快樂》

周末無事,無聊的刷著豆瓣的口碑電影排行榜,映入眼帘的是一個老電影,單看名字是很容易就讓人記住的:《心靈捕手》,一番觀影下來,跌宕起伏的劇情讓我沉迷其中無法自拔。

影片主要講述了一個叫威爾的麻省理工學院的清潔工的故事。他在數學方面有著過人的天賦,卻是一個叛逆的問題少年,在數學教授、心理學家和朋友的幫助下,打開了心靈,消除了人際隔閡,並找回了自我和愛情。

教授的一個數學難題,讓我們看到了男主的數學天賦,心理學家的堅持讓我們看到了男主的心理,朋友的一番談論,讓我們看到了友情的真誠可貴

相當動人的故事,看著威爾的成長經歷,慢慢被學者解開了心中的結,把威爾從自以為是而構築的小世界裡解救出來,誰說家庭是避風港,是安全的最想回歸的地方?從小受到的傷害卻是我們無法自己和解的。世人只是說讓我們自己解決,卻不告訴你方法,卻不知道聆聽也是一次救贖。

影片最讓人感動的是朋友對威爾說的一句話:「我每天到你家接你,我們出去喝酒笑鬧,那很棒是我一天中最棒的時刻,只有十秒,從停車到你家門口,每次我敲門,都希望你不在了,不說再見,什麼都沒有,你就走了,我懂得不多,但我很清楚。」其實男人的友情就是這麼簡單,會在你需要方向時告訴你,而不是酒肉朋友的恭維與寒暄。

這部電影給我們講了三件事

1、 什麼是真正的愛情

2、 什麼是真正的朋友

3、 在成功的路上,是否找到了自我

最後,讓我們用電影的一句臺詞做一個總結吧:.I'm proud of what i do. It was a conscious choice.(我為我做的事感到自豪.我是故意那麼做的。)希望大家都在友情、事業和愛情上收穫自己的成功。

相關焦點

  • 不是你的錯——《心靈捕手》影評
    那時候我還讀不懂威爾眼裡的寂寞。他戲弄了好幾位心理醫生,讓藍勃教授無可奈何,最後只好求助於曾經的大學同窗心理醫生尚恩。直到影片的後四分之一,我才隨著尚恩的開導慢慢了解威爾,了解他童年被虐待和拋棄的受傷心靈。
  • 解構《心靈捕手》,面對家庭暴力,孩子該拿什麼自救?
    《心靈捕手》是1997上上映的勵志劇情電影,電影講述的麻省理工清潔工威爾是如何通過專業心理治療師的幫助,從一個劣跡斑斑的叛逆少年絕境重生的故事。個人成長題材向來為電影市場青睞,佳作頻出同時也深陷套路既定化的泥沼,可在這種情況下,《心靈捕手》依舊能脫穎而出,備受喜愛,自有獨到之處,今天我們繼續重回經典,將視角聚焦於《心靈捕手》淺嘗輒止的暗線——原生家庭暴力,一同分析當面對家庭暴力時,作為孩子該如何自救。
  • 經典中的經典《心靈捕手》,每一次都會帶給你感動
    如今在影視圈,已經很少見到這樣的作品。國內影視作品幾乎淪為了圈錢的遊戲,演員的片酬甚至比電影本身的投資更加昂貴。這樣的環境下,又如何能夠誕生優秀的作品?與此同時千篇一律的劇情,也備受吐槽。與之前的經典作品相比,差距一目了然。1997年的時候,曾經上映過一部特別的電影,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心靈捕手》,人生必看100部電影中的一部。
  • 《心靈捕手》:如果沒有西恩·馬奎爾,天才威爾將會怎樣?
    一、馬特·達蒙與《心靈捕手》1970年,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市達蒙家,一個嬰兒出生了,取名馬特,他是家裡的第二個兒子。或許是因為父親工作變動的關係,一家人搬到康乃狄克州的紐頓鎮,馬特在這裡長到八歲,父親母親離婚,馬特就跟著哥哥、母親,搬回麻薩諸塞州劍橋市生活。
  • 經典電影推薦:《心靈捕手》
    威爾在數學方面有著過人天賦,卻是個叛逆的問題少年,在心理學家桑恩和朋友查克的幫助下,威爾最終把心靈打開,消除了人際隔閡,並找回了自我和愛情。推薦理由:一.關於親情劇中桑恩曾對威爾說過「你只是個孩子,你根本不曉得你在說什麼,問你藝術,你可能會提出藝術書籍中的粗淺論調,有關米開朗基羅,你知道很多,他的滿腔政治熱情,他與教皇相交莫逆,和他的耽於性愛,你對他很清楚吧?但你知道西斯汀教堂的氣味嗎?你沒試過站在那兒,昂首眺望天花板上的名畫吧?你肯定未見過吧?
  • 《心靈捕手》:這部電影竟然不是犯罪懸疑片
    一開始我以為這是一部講述警察或者是有著特殊心靈能力的故事,看完才發現這是一部自我和解救贖的劇情片,看完會有溫暖的感受,隨著故事開心和難過,當然看到故事結尾我也沒能明白為何翻譯叫《心靈捕手》。;如果你沒去過首都北京,你只知道北京故宮金碧輝煌,卻不知霧霾天氣對身體的傷害極大……這些都需要親身體驗,書中的感受只是作者的所見所聞,那些你以為了解的故事背後有著更驚天的秘密。
  • 《心靈捕手》:願你能撫平原生家庭的創傷,迎接自我的重生
    影片《心靈捕手》PART1 他是天才,也是懦夫。他是影片《心靈捕手》裡可媲美愛因斯坦的天才,在數學方面有著極高的天賦,卻因為童年陰影而止步不前。時常尋釁滋事,被法院傳喚,生活裡除了三兩好友,當他獨自一人時,竟找不到與之情感共鳴的心靈伴侶,唯有那些早已死去的尼採、莎士比亞、康德......,他們的書籍陪伴著他。
  • 書訊︱國際安徒生獎得主經典作品溫暖上市:做孩子的「心靈捕手」
    這個問題,國際安徒生獎、林格倫文學獎雙料作家克裡斯蒂娜·涅斯特林格用她一部部直抵兒童心靈的優秀作品給出了回答。近日,涅斯特林格經典作品集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1936年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的涅斯特林格,成長於二戰時期,父親是鐘錶匠,母親是幼兒園老師。
  • 《心靈捕手》|如何「尋找真我」,是心理學中自我實現的關鍵
    再看《心靈捕手》,內心依舊充滿震撼。1997年上映的《心靈捕手》絕對是當年電影市場的大贏家,狂攬2億2千5百萬美元,並且獲得第70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男/女配角、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等9項提名。人們驚訝於電影帶給自己的感動,卻很少有人知道《心靈捕手》是馬特·達蒙操刀的原創劇本,而靈感來源於他在哈佛念書時的一次英文課作業。
  • 豆瓣8.9《心靈捕手》:直面人生慘澹,成就最好的自己
    在尚恩教授看來,威爾他只是一個被嚇傻的狂妄孩子,從他身上並沒看到聰明和自信。確實如此,表面看似對什麼都無所畏懼的威爾,實則嚴重缺乏安全感。為了保護自己弱小的心靈不再受到傷害,威爾在其內心築起了重重的心理防線。殊不知這也因此封閉了自己的心,別人走不進來,自己也走不出去。那麼,是什麼造就了威爾的性格扭曲呢?
  • 《心靈捕手》帶你了解宅女
    近期,馬思純錄製了由「電影界主持一姐」經緯主持的全新「說話綜藝」——《心靈捕手》。7月14日播出的特別節目是電影《阿修羅》劇組,請來了劉嘉玲、明道和吳磊。那骨灰級宅女在家都幹啥?「在家保養保養皮膚,泡泡腳,我就能弄一晚上......馬思純你厲害了。「我每天早上起來都要喝紅糖生薑水,因為女孩子的身體要暖。每天睡覺要穿襪子,腳一定不能受涼。晚餐的時候儘量少吃蔬菜,蔬菜是寒的,肉類是暖的。」骨灰級宅女講起自己的「養生經」,真是頭頭是道。「宅」一般會與黑白顛倒、晝夜不分劃等號,但「養生宅」的馬思純卻從沒「刷過夜」。
  • 《心靈捕手》:清潔工數學天才驚現,跟隨內心選擇,打破命運枷鎖
    今天小覽給大家推薦的是馬特·達蒙的《心靈捕手》,馬特·達蒙和小李子還是有幾分相似的,顏值也比較高了,下面來看一下吧。其實「心靈捕手」就是指捕捉到自己的心靈,將人最柔軟最不願被提及的一面打撈起來。那些內心聰慧而敏感的人,他們的心靈善於創作,也同樣善於堆積。威爾的心裡就埋藏著好多不願啟齒的苦澀,從小被父母拋棄,後來又四次被送人寄養,其中的三次還被嚴重虐待,就這樣殘破的童年徹底改變了威爾。
  • 《心靈捕手》:如果我不會愛,你會對我耐心一點嗎
    剛認真讀完這個電影名字的時候,覺得哇好厲害的感覺,因為「捕手」就像是一個打獵的人,TA準確知道你的心臟紋路,TA能走進你的內心,但不是為了了解你打敗你,而是看到你柔弱的一面,反而呵護你懂你,就像你的心靈伴侶,要知道這很難得的。
  • 一部23年老電影《心靈捕手》,用選擇解答了現代人的迷茫和困擾
    那是一種只有在青春時才能體會到的成長與突破。如果說《死亡詩社》給年輕的孩子心中種下了自由的種子,那麼多年以後由羅賓·威廉士主演的電影《心靈捕手》則把更加複雜的人生課題展現給了觀眾。《心靈捕手》講述的是問題青年威爾的成長故事。威爾是個來自波士頓南區的孤兒,他生活貧困,經常和朋友一起打架生事。
  • 《心靈捕手》看教育:接連5位心理醫生失敗後,為什麼桑恩可以?
    常年在豆瓣據居9.0高分的《心靈捕手》,猶如「一千個讀者眼裡的一千個哈姆雷特」,在平緩而簡單的故事中,讓人們看到不同的人生影射下各自的情感和人生目標追求。每個個體來自不同的生活環境和因自身不同的個性因素,都有不同的人生經歷和體驗。桑恩作為一名心理教師,他深知教育裡尊重個體的複雜性和特殊性,而不是以偏概全。
  • 大本+馬達自《心靈捕手》後,終於再次聯手創作劇本了
    作者:李嘯天我們都知道,本·阿弗萊克與馬特·達蒙是一對多年的好基友,孟不離焦焦不離孟那種。現在,我們都知道本·阿弗萊克是著名的導演,馬特·達蒙則是著名演員。本·阿弗萊克憑藉自己執導的《逃離德黑蘭》拿到過奧斯卡最佳影片。
  • 【文旅資訊】風從金山來丨漫畫普及培訓:做心靈的捕手
    【文旅資訊】風從金山來丨漫畫普及培訓:做心靈的捕手 2020-07-10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心靈捕手》——推薦1997年馬特·達蒙主演勵志劇情影片
    《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是一部勵志劇情電影。影片由格斯·范·桑特執導,羅賓·威廉士,馬特·達蒙等主演。影片講述了一個名叫威爾(Will Hunting)的麻省理工學院的清潔工的故事。
  • 《心靈捕手》:從威爾的療愈成長,淺析「社會支持系統」的意義
    之所以想起這個話題,是今天重溫了一部電影《心靈捕手》。這是一部經典的心理學題材電影,上映於1997年,劇情溫暖療愈,獲得了第70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影片講述了一個名叫威爾的麻省理工學院的清潔工的故事。
  • 「師道|電影」《心靈捕手》「那麼,我們現在開始了解心理諮詢」
    文丨魷魚不會夢見墨魚@bigfun社區前言今天是2020/12/4,放假回家,閒來無事,正好推送了《心靈捕手》,也便點了進去。最初看時,並沒有多大感觸,無非是高智商少年的裝逼之路罷了,也可以看進去,正好打發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