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都美食地圖

2021-02-27 21我們的遊樂園

今年是我在成都的第十年,十年間口味改變不少,相比較家裡人的口味可以說很激進了。每年都在解鎖新的食物。曾經不吃腦花,現在要吃了,曾經不啃鴨頭,現在也能毫無心理障礙地啃了,還一啃啃四個。

 

十年間成都的美食潮流一直在變,剛來成都時流行吃梭邊魚,第一次吃到梭邊魚我就愛上了,魚肉一坨一坨的卻很嫩,沒有刺也沒有土腥味,和前任可以吃三斤的魚還要加酸菜。那時滿大街的餐飲店都是魚火鍋梭邊魚冷鍋魚。也就一兩年的時間大家就不愛吃魚了,開始流行吃芋兒雞,芋兒雞火了幾年,又輪到烤魚,烤魚後就是串串和火鍋。成都以前也吃串串的,那時的串串店多半在巷子裡,籤籤也便宜,吃一頓都不到一百,現在好多串串店都搞起了加盟做了統一的裝修,吃一頓串串和吃火鍋一樣貴。火鍋這兩年的氣勢又起來了,鹽市口到紗帽街下來全是火鍋店。

 

不過還是有東西不吃的,比如魚腥草折耳根。第一次吃到魚腥草是在前任家,她家過年桌子上只有肉菜,唯一的素菜就是涼拌魚腥草,我只想解解油膩就夾了一大筷子,嚼了一口就感覺味道很奇怪,又嚼了幾口腥腥的汁水更多了像在生啃魚一樣,又不敢吐出來,硬吞,那一頓年夜飯可以說因為魚腥草很提神醒腦了。從那之後再也沒有吃過魚腥草。在菜場一年四季都能聞到魚腥草折耳根的味道,尤其是夏天,正是吃魚腥草折耳根的季節,現在聞多了倒也能接受了,吃還是不會吃的。

 

兔子也不吃,兔子肉對我來說太硬了口感很奇怪,自然也不會啃兔頭。兔子對成都人民來說是一道家常菜,大街小巷有各種以兔子為主材料的餐飲店,滷味兔子手撕兔乾鍋兔子紅油兔子。曾經問朋友為什麼你要吃兔子,兔子那麼可愛,她邁著輕快地腳步回頭笑著說:但是它更可口。

 

我是可以吃很辣,但是現在很少吃。不會覺得川菜最高,也不覺得只有我們自己家鄉的菜最好吃,個人的口味更喜歡浙江菜的清淡鮮美,每次去紹興上虞都吃得很開心。只要是好吃的都愛吃,能吃鮮來能吃辣能吃甜也能吃鹹,可以說飲食的範圍還是比較寬的。

 

成都的早餐和湖北相比可以用匱乏來形容,要麼面要麼抄手水餃,能遇到賣油條的都很少,如果是住在老城區在一些巷子裡可以買到剛炸出來的油條,和窩子油糕。窩子油糕又分椒鹽味道的和豆沙的,我個人喜歡吃椒鹽的,窩子油糕是糯米做的在油鍋裡炸的脆脆的,全部吃掉會很膩,每次只把最好吃的四個邊邊啃了就不吃了。

 

在成都的前幾年基本是在東邊住,所以對東邊比較熟悉,推薦的基本上以東邊為主。

 

{早餐}

早上基本吃麵,成都的面和四川其他地方的面不一樣,麵條粗且硬。成都話的語氣助詞非常多,你哪裡去了嘛,我跟你嗦哈,你給我弄一哈兒嘛,我去雀一眼內,男生女生說話都軟趴趴地不行。不曉得為啥子面卻那麼硬!如果吃得慢,那完蛋了,面一膨脹更多了。

 

最常去的一家叫做莫名堂,愛吃他家的牛肉麵和素椒雜醬。我愛吃牛肉麵勝過素椒雜醬,他家打面的師傅如果是老闆娘打面就會非常好吃,如果不是就一般,素椒雜醬味道的底料很好,攪拌後看不見肉但是很香。他家以前只做到下午三點就不做了,下午老闆和服務員們就打打麻將煮煮牛肉炒炒肉燥,後來因為房租漲價,全天都在賣。

那天我們吃麵還搭配隔壁的滷味,可以說好快活喔

 另外一家叫巴味,他家的面全點了一遍,比一般的麵館貴幾塊,很捨得給料的。成都好些麵館牛肉小小粒,要麼薄得夾起就能斷掉。他家的牛肉麵蹄花面,牛肉很大坨飄在上面,蹄花也不像其他店只見骨頭不見蹄花肉。豌豆雜醬面得到外地朋友的好評,熬化的豌豆鋪滿了一整碗,攪拌均勻後的麵條裹著豌豆肉燥香極了。

 

太古裡有一家龐氏私房面,這家店是朋友推薦的,他家的面比巴味還貴,貴是貴勝在味道好分量也足。蹄花面是半個蹄花,牛肉麵的牛肉厚厚一塊相當於小牛排了。除了鱔魚面,他家所有的面我都吃了,最愛的是幹拌辣子雞,他家的辣子雞分紅湯和幹拌,如果你不說吃幹拌,老闆會默認你吃紅湯。這個辣子雞面帶過好幾個辣區的朋友去吃,吃幾口她們就想喝水,嗦嗦吸吸地吃完。他家的辣子雞先炒再油滷,雞肉吃起來是軟耙的,雞肉經過油滷更辣更入味了。

 

如果想吃粉,就會去雙橋路吃李強米線,他家的紅湯牛肉不錯,午飯時間賣得好的是豆花飯和粉蒸肉。

 

偶爾會想吃抄手,就去建設路吃老麻本味抄手,起初是被老闆在門口剁肉餡吸引,抄手的肉很多也不腥是很紮實的一顆,配上一碗帶絲湯,很完美了。

 

有時早餐想吃所謂的成都小吃就去小譚豆花,味道嘛還行,比較全面吧,價格也不貴。成都的小吃中推薦甜水麵,手指一般粗的面,甜辣甜辣的,文殊院洞子口的張老二涼粉裡的甜水麵最好吃,就是人太多了。

 

{小吃}

剛來的那兩年經常在巷子口在路邊看到挑著擔子賣的豆花,大部分是婆婆守在巷子口,現在很少看到了。我家吃豆花加白糖,這邊是加辣椒油加豌豆加大頭菜末,一碗辣乎乎的吃完很舒服。紅糖餈粑偶爾也買,現在漲到五塊錢一小碗,在地鐵口和學校附近能看到推著自行車賣的。

糖油果子如果看到也會買,糖油果子是餈粑在大油鍋裡油炸後裹上紅糖撒上芝麻,撈起串成一串,好吃的糖油果子外邊脆裡面軟。剛炸出來的糖油果子特別好吃,能吃完一串,如果不是只能吃掉兩顆球,冷了的糖油果子比較膩。

 

冬天的時候經常提前一站下車,去買紅糖鍋盔,咬一口看著紅糖轟地流下來,只想捂胸口啊。不過在爐火裡烤的紅糖鍋盔現在比較少看到了。什麼豬肉牛肉鍋盔我基本不吃,太油膩了,配上肥腸粉吃更油膩,我愛吃肥腸,但吃不來肥腸粉,所以鍋盔和肥腸粉我也不吃。

 

最後寬窄巷子錦裡的一切小吃都不推薦。

 

夏天呢就吃涼糕涼蝦冰粉了,四川的夏天是紅糖的天下。我是來到成都才吃到涼糕,湖北的夏天也有類似的冰品涼粉,豌豆粉煮好放涼成型後劃一塊一塊的,要吃的時候就加冰水加白醋加白糖,而四川這邊的涼粉是要加辣椒油的。所以第一次吃到涼糕的時候非常驚豔了,紅糖還可以這樣用,紅糖在我們家那邊除了紅糖包子就是紅糖水了。冰冰涼涼的一坨涼糕加上熬得特別黏稠的紅糖,吃一點攪拌一點,是樂趣。

涼糕是夏日吃麵吃冒菜的標配,店家也會在涼糕上市的季節在店裡貼四個大字,涼糕已到,看到那四個字就知道夏天是真的來了。我吃過最好吃的涼糕是在瀘州,那邊的米粉也好吃,涼糕真的是手工做的,形狀是一塊一塊的,成都市區能吃到的涼糕基本是圓形的,應該是統一配送的。

 


涼蝦其實也是涼糕,只不過是像小蝦米一粒一粒的,雖然我覺得它的形狀更像蝌蚪。涼蝦是四川人的奶茶,去買涼蝦,一般是兩勺下去杯子就滿了,倒一些紅糖進去,吸管一插邊走邊喝,涼蝦不太好吸,紅糖水喝完了,涼蝦大半還在被底,揭開蓋子仰面倒入才算完。

 

冰粉以前沒這麼大陣仗,以前也是流動攤攤,現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開了很多餈粑冰粉店,冰粉裡面也加了各種配料,奶茶店裡能加的它都能加,奶茶店裡不能加的它也能加。我一般就吃餈粑冰粉,不要花生不要葡萄乾不要山楂,店家一聽我這不要那不要就會給我加很多餈粑。冰粉配涼麵配炸物是最完美的,不過我現在還沒看到幾家是這樣做的,只是在賣冰粉。

 

{火鍋}

我很少吃火鍋,更喜歡自己在家煮,可以吃一會兒歇一會兒,如果是在外邊就掌握不好節奏,火鍋店又熱又吵很容易吃悶到,一年也就吃一兩次火鍋吧。成都這幾年有很多火鍋店大火過,還有那種以成都最辣的火鍋店噱頭在網上營銷的網紅火鍋店,而人氣始終如一的是大宅門火鍋。

 

大宅門火鍋有幾家分店,冬天就去新華公園店,因為離家近,夏天就去川音店,因為空調足。夏天吃火鍋最重要的就是空調,這家火鍋店不像其他店捨不得開空調,冷氣打得很低,很舒服,人多也不怕。

 

每次去大宅門必點現炸酥肉,大宅門在成都開了蠻久的,到現在每天排隊的人也還是很多,所以它家的酥肉都是現炸的。不像有些火鍋店,說是現炸酥肉,端上來已經冷硬冷硬只能丟進火鍋裡涮著吃。大宅門的酥肉是可以直接吃的,剛炸出來的酥肉又脆又香,還有點花椒的麻。

 

酥肉這東西,再香,吃多了還是膩。這時我們就需要點紅糖冰粉,我喜歡吃餈粑紅糖冰粉。我覺得現炸酥肉和紅糖冰粉這兩樣小吃是檢驗一家火鍋店是否好吃的標準,如果連這兩樣小食都能做得好,那麼火鍋一定不差。大宅門的紅糖冰粉比其他火鍋店好吃是好在紅糖,有些火鍋店的紅糖那叫一個稀,完全不甜,冰粉也不冰,要麼冰渣渣比冰粉都多。大宅門的紅糖冰粉裡的紅糖很黏稠,冰粉和冰的比列剛剛好。

 

去大宅門如果是周末去,成都的周末從周五的下午三點開始,那個點雖然還沒放假但大家已經蠢蠢欲動了,所以就要早點去排隊,最好下午四點就去排隊,不然飯點兒去排隊排得好焦心喔。

 

{串串}

串串店我吃得不多,那種邊吃邊煮的串串店在我看來都大同小異。最常去的一家店叫盧媽冷鍋串串,這家店的對面就是著名的康二姐。康二姐早幾年也是火得要命,冬天動不動休幾個月,店面不斷擴寬,排隊的人依然很多。盧媽開在康二姐對面純屬撿漏型生存,很多人吃不到就將就吃了盧媽冷鍋串串,我就是因為吃不到康二姐才吃得盧媽,那時的盧媽味道真叫一個普通。過了很久我又去排康二姐還是沒吃上,又吃了一次盧媽,發現味道居然升級了,變成油滷串串,味道也香了許多。比串串更好吃是的是它家的腦花和鴨舌。

 

腦花要做到不腥不老又很入味很難,它家的腦花完全是肉豆腐一樣的口感,一點點異味都沒有,吃它家的腦花筷子夾起的第一小坨真是幸福感爆棚。我自己也滷過鴨舌,鴨舌很容易一滷就變小肉變緊,它家的鴨舌肥肥胖胖又耙乎。

 

後來我還是去吃了康二姐,我是非常能吃辣的,但康二姐的辣是吃了幾口就無法忍受的辣,太辣了,辣到發苦,後來點的串串完全是靠雪碧送服,貴就不說了麼,去之前就知道比一般的串串店貴,那麼辣是真的沒想到。

 

盧媽升級後生意比康二姐還好,每次去吃都和朋友忍不住算這家店的流水,非常羨慕了。盧媽的串串也辣,不過她的辣是循序漸進的,每次我帶朋友去吃我都會提醒有點辣喔,剛吃她們都會滿不在乎:一點也不辣啊,哪裡辣嘛。快吃完的時候才肯承認還是有點辣的,不過她家的辣比康二姐溫柔多了,不燒心。不過每次看到美食攻略推薦都有康二姐說她是成都最好吃最火的店,那有什麼辦法,畢竟人家上過天天向上。

 

說到串串,還有人推薦冒x火辣,我那天也是大中午趕過去吃,不了解為啥被吹那麼厲害,死鹹死鹹。還在吃呢,店家說他們中午要休息,就要我們把沒吃完的籤籤抽出來讓他們數籤籤,服務態度是完全沒有。在我們吃飯的時候還不停有人過來問現在營業麼,服務員拽得很:下午早點過來排隊。

 

我覺得成都人民在吃方面真的有點受虐傾向,老闆越歪(歪這個詞,如果是用在喜歡的人身上那就是暱稱,如果用在餐飲業就是說老闆服務態度不好的意思)他們越要烏央烏央過去排隊,並且還會在點評上寫老闆很歪。我是很受不了這樣的,出來做生意那麼歪幹什麼,食客又不欠你的。之前一家紅油水餃店就是以老闆很歪著稱,態度也差每次都大聲嚷嚷:搞不贏簡直搞不贏(很忙轉不開的意思),食客則戰戰兢兢吃飯。現在我是不上這個當了,如果老闆很歪,再火都不要吃的,我吃飯是為了開心又不是為了受氣,搞不贏就不要開店啊,搞不贏就多請幾個人啊。

 

早幾年成都人民還很追捧蒼蠅館子,而且樂於宣傳來什麼開著豪車的有錢人也去吃。蒼蠅館子的衛生條件真的讓人無處下腳,桌面油膩膩。不說和福建的小吃店比了,就是和江浙一帶比都比不上。蒼蠅館子我吃過幾家,我覺得一般,重鹽重油。

 

{陳麻婆}

陳麻婆還是七八年前和朋友門中午聚餐吃過一次,沒留下太多的印象。白種元老師來成都時去吃了,看著他吃麻婆豆腐配飯一碗又一碗就想再去吃吃看,米飯是檢驗白種元老師吃得開心不開心的標準之一,之二是奇奇怪怪的呻吟聲。以前的陳麻婆就是那種老字號酒樓,服務啦環境啦還停留在九十年代,這次去發現一切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

我之前不太吃麻婆豆腐,要麼鹹要麼肉末和豆腥味沒有融合,豆腥味太重。陳麻婆的麻婆豆腐太好吃了,鹹香下飯,一份麻婆豆腐可以吃四五碗米飯。不過他家其他的菜回鍋肉魚香肉絲就一般了。第二天為了麻婆豆腐又去吃了,還點了其他的菜,也一般。是一家只有麻婆豆腐好吃的店。我下次再去會只點一份麻婆豆腐。

 

 

 {輕食類}

太古裡有很多輕食類的餐廳,最常去的一家在望平街的河邊,叫RawHeart生機輕食,輕食店不都會擺一些有的沒的雜誌麼,這家店擺的書還蠻好看的,也是第一次在一家餐廳看到許舜英的書。它家的果昔比摩卡的要濃一些好喝一些,穀物餐吃一份撐到跳不動,餃子披薩鬆餅好吃。目前這家店人不太多,非常適合和朋友來。

 

另外一家輕食店在高新區天府三街,叫拾谷。是一家把所有的綠植都養得很好的店,綠植都養的這麼好,食物也肯定不錯(這是我莫名的偏見了,還好它好吃,不然我就要說開什麼店還不如去養植物開花店)他家的東西單價比較貴,中午只提供套餐,雖然貴,勝在環境舒服還好吃,有些輕食店吃完只會有我今天很健康吧的寡淡,他家是東西是好吃又健康的。不過也不是沒有黑暗料理,有一款紅菜根椒鹽蛋糕,會隨餐附送,我吃了幾口才確定這塊蛋糕真的是椒鹽味道的。

 

找圖時才發現這家店去了這麼多次居然沒有拍圖。

拾谷的旁邊有一家類似的店,叫G1,純粹是看到名字笑嘻嘻,沒有吃過。

 

{其他}

成都外來菜系活得不是很好,之前有一家潮汕菜倒掉了,粵菜茶餐廳也就那麼一兩家還行,稍微好些的日料比上海還貴。在上海的時候朋友帶著我吃了很多異國風味的小店,都蠻不錯的,成都這邊還是不行。

茶餐廳推薦太古裡的吳系,除了吃飯沒有紙巾外沒有缺點。

泰國菜推薦太古裡的尚蓮,他家的咖喱蝦和菠蘿炒飯好好吃喔,明年生日時我還要去點一份。

日料吃得很少,沒有推薦。

韓國菜高升橋有一家叫漢城軒,喜歡吃他家的拌飯和蒸蛋。

伊勢丹樓上有一家披薩店叫卡布裡喬莎,披薩和墨魚意面好吃,每次去都能碰上人過生日,也是很神奇了。

滷味,最好吃的一家在溫江,天佑祥老滷,這家店最好吃的是蹄花,其次是肥腸,他家的肥腸有點甜。

東邊以前吃最多的是蓮花路的丁滷肉,看著他從小推車變成一家小店,每天下午四點營業到晚上八點,東西都能賣完。

去青城山的時候迷上了吃青城山的臘排骨。早上上山的時候一小根十五塊,晚上下山時就便宜了,有一次貪多,把剩下的三根都吃了,結果第二天醒來眼睛都腫成豆泡了。

 

城市裡能吃到特色的好吃的其實不多,而且為了照顧大多數人的口味,在城市裡能吃到的菜和在其他城市差不多,我在武漢吃到的烤魚和在成都吃到的沒差。成都菜也不辣,是油,想吃一些不一樣的得往外跑,四川其他地方的菜沒有經過改良也不用照顧很多人的口味,用料大膽又猛烈,那才真的叫吃鬧熱。我在四川其他地方吃到的乾鍋和烤魚都比在成都吃到的好吃。

 

如果說一定要說成都什麼最吃的,我是覺得都還好吧。

延伸閱讀,成都的水果,那個才叫豐饒的四季啊!

成都,快耍慢活

 

 

 

 

相關焦點

  • 成都人必備的美食地圖,最全的成都美食攻略
    成都人很好吃,同時也很好客,作為吃貨的天堂,很多外地來的遊客都因為美食而流連忘返,愛上這座城,成都各個大街小巷、各個商圈都充滿著各種大大小小的美食,作為美食之都,從早到晚、從南到北
  • 成都美食地圖|用吃貨的方式打開成都的一天,竟然是這樣的
    每每通宵加班掏空身體之後,我們獨自一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忍不住問自己: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嗎?但成都人骨子裡就有一種超然物外的閒適,慢而不懶,任世界紛擾,我自有自己的節奏,在愛玩的年齡痛快去玩,過最讓內心舒適的生活。所以說少要入川,去感受那種擺脫他人節奏的生活,再去問自己:「我想要的生活到底是什麼?」
  • 成都女孩手繪「吃貨」成都
    成都女孩手繪「吃貨」成都 康清繪製的美食地圖。     □本報記者 程文雯    合江亭的四角掛著小辣椒;紅綠燈是顏色不同的包子;整個成都則變成了一隻可愛的熊貓頭……近日,一張手繪成都美食地圖在微博上惹得不少「吃貨」口水直流,而地圖充滿創意的表達方式也讓不少網友直呼「太萌了!」    這幅地圖的作者叫康清,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成都妹兒」。
  • 成都社區美食消夏體驗季啟幕 將打造美食互動體驗新場景
    央廣網成都7月3日消息(記者賈宜超)7月2日,「愛成都·迎大運」國際美食之都社區美食消夏體驗季暨錦江區東門市井美食節正式拉開帷幕。本次美食節將在7至8月推出傳統川潮曲藝夜、街頭文化藝術周、廚藝挑戰日、錦江區美食地圖徵集、市井小吃選拔賽等系列主題活動,全面展示成都市井文化,構建社區美好生活新場景,豐富社區居民生活,營造全民樂享迎大運的良好氛圍。
  • Weekends 走走停停丨舌尖上的成都——「蒼蠅館子」裡的成都美食地圖
    那麼,在成都這座2000多年未更名的城市裡,到底有著多少「蒼蠅館子」,裡面又有哪些美食會讓你欲罷不能呢?來看下面吃貨眼中的成都72小時~春熙路美食推薦小譚豆花大牆東街店皇城壩牛肉三桂前街店雙柵子街冒牌火鍋菜71號豆湯飯總府路店三聖面宜賓燃面張麻辣李記糖醋燒烤ETC小麵館很乾淨,全部是不鏽鋼桌椅板凳
  • 味道臺北:西門町美食地圖
    西門町所發展出來的流行商圈,自然而然地也帶動了周邊美食小吃的風潮,當地悠久的歷史和人文發展更讓西門町的美食小吃聞名臺灣甚至享譽國際,成為臺北美食集中地之一:成都楊桃冰、阿宗面線、老天祿滷味、趙記菜肉餛飩、美觀園、爭鮮、王記牛肉麵等等等,無數的美味等著你去品嘗,我和石頭連續在西門町吃了好幾天,下面就跟著我的鏡頭一起去挨家探店,一路吃過去吧!
  • 倡導終身學習 成都高新發布「學習地圖」
    活動上,高新區全民智學「1.0版學習地圖」正式發布。通過紙質地圖和網絡地圖的融合,帶領大家共同體驗高新社區教育學習的多元化、便捷化和高品質。優服務所有社區教育服務一圖集合本次活動的重頭戲,便是成都高新區全民智學「1.0版學習地圖」的發布。該地圖分為紙質版和電子版。
  • 和我在成都的街道走一走,我帶你吃遍美食(成都必吃美食)
    成都「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成都的生活悠閒節奏很慢 美食很多 美女帥哥也多鬼飲食更是多得不得了今天給大家介紹成都數不完的美食保證讓你不踩雷!首先 如果大家來成都旅遊 最先提醒大家的就是寬窄巷子 錦裡 這些旅遊地方的「美食」你們就不要去嘗試了 每個城市總有那麼多「專騙外地人」的地方我都覺得難吃所以給大家介紹一些正兒八經的美食 讓你吃了還想吃 圖片有限 有些就沒有傳照片 但是放心 地址我都會給你們的我給你們介紹的 有些是有很多分店的 但是 我始終認為總店才是最巴適的
  • 「愛成都·迎大運」國際美食之都社區美食消夏體驗季暨錦江區東門...
    隱匿在街頭巷尾的成都美食是城市的一種文化表達,每一位來到這座城市的人都對這味覺的「誘惑」寄予了期待。為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成都不僅聚焦融入「國際」,也看重社區餐飲美食,這是成都濃濃的煙火氣息之所在。
  • 成都小巷的美食,味在天下,讚嘆不已的美食文化
    成都小巷的美食,味在天下,讚嘆不已的美食文化如果你是一名遊客,初到成都,想找到真正好吃的地方,要到深宅小巷裡才能找到精華。幻想你現在就站在成都的大街上,手裡拿著一張成都地圖,請跟著我的指引來開啟美食天堂的大門。首先來介紹兩家好吃的麵館。
  • 跟著舌尖上的成都高新「美食地圖」,吃嗨這個假期
    一格香飄四溢的粉蒸牛肉、一碗肉質細嫩的涼拌雞、一片剛剛沐浴了紅油湯鍋的新鮮毛肚,一杯溫暖提神的咖啡……在成都高新區
  • 運動成都·體育生活地圖正式上線
    7月20日,成都市體育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對外發布了運動成都·體育生活地圖(測試版)。該地圖呈現的體育場館信息包括足球、籃球、排球、桌球、羽毛球、網球、遊泳、門球8大項目和49個大運會場館項目。據成都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後續還將進一步升級和完善地圖功能,最終實現成都市域全覆蓋和功能集成。明確目標構建三級三類體育基礎設施體系2016年5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提出增強群眾體育健身意識和群眾身體素質,充分發揮全民健身的教育、經濟和社會等功能,促進體育產業發展。
  • 文史丨百年前的成都相館與老地圖
    在攝影技術傳入中國幾十年後,成都才有了第一家照相館。如今,只要打開手機,不管去到多陌生的地方,都有電子地圖為我們保架護航,地圖導航可以精確到步數。然而,在距今120多年前的成都,地圖還沒有進入近代化進程,我們只能根據地圖判斷城市的大概位置與方向。
  • 成都美食攻略:麻辣濃香、青紅碧綠
    在骨灰級吃貨眼裡的成都美食,不僅僅是一道道誘人的美味,而是一個系統化的美食地圖,而且也會做美食攻略,這樣才有實力說明吃貨的功力嘛!成都美食攻略>>>夫妻肺片夫妻肺片,整個四川人人皆知。色澤紅亮.質地軟嫩,口味麻辣濃香。觀之青紅碧綠,津河暗湧。一大青瓷盤新拌的肺片端上桌,紅油重彩,顏色透亮;把箸入口中,便覺麻辣鮮香、軟糯爽滑,脆筋柔糜、細嫩化渣。
  • 城市唱片地圖丨滋養大批音樂人的成都(上)
    這期的唱片地圖,城君帶大家來到了成都。被稱為國內「音樂之都」的成都是一座從來都不缺乏音樂的城市,節奏慢、壓力小、懂生活的特性滋養了一大批的音樂人。01The Hang 得行音樂餐吧得行是一家藏在太古裡的黑膠音樂餐吧,是成都第一家集合了黑膠唱片、唱機、復古潮牌、咖啡、簡餐、酒吧、城市露臺為一體的多功能音樂概念店。
  • 成都地鐵嗨玩圖:3號線,隱藏在市井中的寶藏地圖
    2018年年末,成都地鐵3號線二、三期正式開通,北至4環、南至5環,瞬間拉近了新都和雙流的距離。這條穿南闖北的路線當中,隱藏著一張無形的遊玩地圖,同樣也包涵著無數令人難忘的美食好去處。建設路是原成都老工業基地東郊核心區域,位於成都成華片區,是成都第二大商圈,它既是老成都的工業歷史,更是新成都的發展證明。時至今日,建設路有了一個全新的代名詞——美食一條街。
  • 「濰坊夜經濟美食地圖」火鍋版塊出爐!涮火鍋嘍!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7月22日訊 「濰坊夜經濟美食地圖」是濰坊市商務局與濰坊日報社、濰坊銀行聯合推出的城市美食地圖,分為燒烤版塊、火鍋版塊、本地特色菜版塊、異國風情菜版塊、日料版塊五大類。繼「濰坊夜經濟美食地圖」燒烤版塊出爐後,火鍋板塊於7月21日滾燙出鍋!
  • 《青春夜佰味2》開播 打造中國夜市美食地圖
    由湖南廣電芒果超媒旗下全媒體內容製作與運營公司芒果娛樂製作的青春美食紀錄片《青春夜佰味2》,將於8月31日在湖南衛視&芒果TV同步開播。節目總導演黎岱宏透露,節目將延續《青春夜佰味》第一季的清新風格,在一道道誘人的美食裡感受青春氣息,在一條條熱鬧的夜市裡品味人間煙火, 旨在打造中國夜市美食地圖。
  • 被成都美食抓住了心,不想走了!這些美食街我最應該去哪條?
    在這條街上,濃縮了成都生活的精華,茶樓、客棧、酒樓、酒吧、戲臺、風味小吃、工藝品、土特產,無不帶著濃鬱的川味。旁邊妹子一口濃重的四川話,真是非常可愛啊!關鍵是這裡的美食攤點一家挨著一家,我已經目不暇接了,聞著香味走就不會錯的。依我看最吸引人的就是兔頭了,這道美味在其他地方可沒有。
  • 好吃不貴,成都特色甜品地圖
    趁到成都還沒有一秒變盛夏的節奏,咱們必須先把解暑降溫的冰涼甜品找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