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分享了高瓴資本張磊先生的專訪,過去高瓴是圈內出了名的投資好手,騰訊、滴滴、京東、美團、去哪兒、摩拜單車等諸多網際網路知名企業的背後,都有其身影。
近些年還投資了愛爾眼科、寧德時代、海螺水泥、格力電器、愛康醫療、凱萊因等。
最近有條消息燃爆私募圈。。自2020年3月12日至4月2日,高瓴旗下的二級市場私募投資平臺天津禮仁備案了32隻私募基金產品,保守估計,募集金額百億以上。
禮仁投資在2018年7月成立,以往規模不是很大,近一個月開始大舉募集,20來天邁入百億私募行列,挺好奇他們接下來在A股會繼續買什麼。
他一直看好中國,看好醫藥生物行業。
就在昨天,張磊對話全世界最大的獨立另類資產管理機構之一黑石集團CEO蘇世民。他呼籲重倉中國,就在當下:
這個我會持續跟蹤,如有新動態,會分享給各位。
...
我去扒了一下,禮仁投資這家私募過去規模不大,在A股進入過一家公司的十大股東,在2019年就開始潛伏。
去年一季度買入279.69萬股,隨後在二、三季度加倉。
最新數據顯示,持有363.8萬股,佔流通股比例0.72%,市值差不多1.5億。
這家公司就是水井坊。
上周應大家要求,今天就聊一聊這家公司。說明下,這不是推薦股票,純屬就是扒一扒大佬買入的原因。
我覺得高瓴投資水井坊,有以下幾個邏輯。
1、白酒行業格局。
白酒既不是朝陽行業,也不是夕陽行業,而是傳統的消費品行業。和其他消費品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它是高頻+高價。
給大家弄了一張神圖,感受一下:
白酒日子之所以很滋潤,特別是龍頭公司茅臺、五糧液,是因為它們不僅僅是酒,還具備了文化屬性。也就是社交需求,所以有了很高的溢價。
從行業內來看,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加劇了品牌的兩極分化。高端品類茅臺和五糧液佔據了90%的市場份額,形成寡頭壟斷。這一地位很難短時間撼動。
近幾年白酒行業增速整體放緩,其中次高端300-600 元區間處於壟斷競爭格局,還未形成寡頭壟斷。
從行業供給端來看,很多過去做600元以上,300元以下的酒企,也紛紛推出一些產品,加入到300-600元這個價格區間,爭奪市場份額。
目前很多家庭宴請、普通宴會喝白酒,首選300~600元的酒,這是很大的一塊增量。所以,在此價格範圍內耕耘多年的水井坊,迎來了新的消費群體,挑戰與機遇並存。
高瓴過去還投資了江小白,主要也是這個邏輯:有些行業確實很大的份額都被龍頭佔據了,但如果有差異化屬性,在垂直細分領域也可以做到不小的規模,分取一杯羹。
高瓴投資了水井坊,我猜大概也是這個邏輯的延伸。
只不過次高端這個區間,競爭很激烈,有劍南春、郎酒、洋河、汾酒、瀘州老窖等二線品牌。所以,水井坊是很難躺贏的,需要有好的經營策略。
接下來看,水井坊是個什麼樣的公司?
2、水井坊的前世今生。
2000年白酒老大並不是現在萬億市值的貴州茅臺,而是市佔率37.27%的五糧液。老二是水井坊,市佔率11.96%,瀘州老窖第三,貴州茅臺還未出現在前10的排名內,意外不意外?
2012年從市佔率看,五糧液第一,茅臺第二,洋河第三,老窖第四。而曾經的老二水井坊,市佔率縮水到原來的十分之一,從11.96%到1.28%,相當於一個優等生考試落榜了。
2013年-2014年,水井坊營業收入分別為4.86億元、3.65億元,廣告投放3.25億元、2.18億元,歸母淨利潤為-1.54億元、-4.18億元。
銷量大幅下降,過高的廣告投放,導致公司兩年連續虧損,帶上了ST的帽子。好在後來轉危為機,廣告的投入也帶來了效果,迎來了營業額和淨利潤大幅提升。
水井坊最新市值217億,由於這4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基數不大,所以增速比較快:
從文化屬性看,水井坊過去是有一定的歷史基因的,廣告詞就是水井坊致力於600年傳承之道。在次高端戰場上,瀘州老窖也有同樣的基因。
從歷史變遷來看,白酒雖然毛利高,是賺錢容易的生意,但具體到公司上,品牌力、渠道力和產品力關乎企業生死。
當下全球白酒、洋酒公司市值排名,白酒老大茅臺,洋酒老大帝亞吉歐。
研究白酒企業,就是跟蹤這三個維度(產品力、渠道力、品牌力)是怎樣發力的,後邊我會詳細聊聊:要如何動態去觀察。
3、想像空間。
水井坊又名瓶子坊,瓶子得過設計獎,細心看財報能挖出一個細節,成本費用那裡,除了原料還有一塊不低的包裝材料費。
好看是要成本的,感興趣的去京東搜來觀摩下,真精緻。
這和它控股公司有很大關係。
水井坊的大股東是帝亞吉歐,控股世界最大的洋酒公司、曾經的世界酒王。這也為水井坊進軍海外營造了豐富的想像空間。
雖然外國人不喜歡白酒氣味,但把白酒調在雞尾酒裡,似乎也是一個白酒走向世界的方式。
而且水井坊現在市值比較小,有嬰兒股本巨人品牌的基因,這也為資本市場上帶來了想像空間。
所以這家企業的估值溢價,前幾年普遍比較高,相信高瓴投資水井坊,也是看重了這些屬性。。
4、總結。
綜上,高瓴投資水井坊,我認為就是以上幾個邏輯。但白酒行業是個高度競爭的行業,所以還要比拼經營能力。
不是說高瓴買了,就代表它一定是牛股,這都是要動態持續觀察的。聊這家公司,更不是讓大家去買,而是感受背後的邏輯。
不管是巴菲特,或者是哪位大佬也好,他們投資了某家公司,也不是說投了就一定會漲,這些都是要動態跟蹤的。
怎麼跟蹤?
前面聊過看企業要看產品力、渠道力和品牌力。這裡我總結了幾個觀察點,大家可以自己去動態跟蹤:
1、產品力。酒的品質一定要好,看這家企業對釀酒工藝的追求,還有消費者的評價。比如茅臺雖然看起來是社交屬性,但飛天茅臺確實好喝,如果不好喝,那茅臺不可能有今天這個地位。研究一家公司,要重點看產品力,產品本身是否過硬,短期靠包裝出道,品質跟不上,是不能持續的。蘋果手機之所以很火,也是賈伯斯過去打下的基因,產品使用體驗感確實好。
2、渠道力。國內市場代理制度的落地,經銷商們的主觀能動性,這裡面的核心就是經銷商能否持續賺到錢。經銷商就相當於銷售代表,只有讓他們賺到錢了,才有動力去壓貨和銷貨。過去茅臺酒出廠價969,經銷商賣2000塊錢,賺了巨大差價,但其實正因為有這樣的差價,才使得經銷商們有強大的主觀能動性。還有獨有的,大股東帝亞吉歐渠道優勢的借力。
3、品牌力。品牌力是一個企業最大的免疫力,是知名度、美譽度和誠信度的有機統一,看廣告和口碑。
4、觀察淨利率指標的變化,看市佔有率能否持續提升。提價後,產品銷量會不會持續穩定提升,這很重要。2018年水井坊產品提價後,有些銷量就出現過下降,這就不是好兆頭,要持續跟蹤這些指標。
順便聲明下:我們只是探討和學習看待生意的角度,以上提到的公司不作為推薦,本人不推薦股票,也不指導買賣。投資知識和理念歡迎交流,但個股問題就不交流了哈,免得給大家帶來誤導。
…
最後,嘮會嗑。。
投資老手們在公司選擇上會比普通投資者更厲害,這是毋庸置疑的。
機智的朋友和我說,要不直接抄大師作業吧。但大師有時也會碰到黑天鵝,甚至會看走眼,這都是正常的。
而如果對大師的邏輯理解不透徹,持股也是沒信心的。最終人家賺很多倍,你3、5個點就出局,不划算呀。
我一直堅信學習大佬們的邏輯比抄作業更重要,如果不能獨立思考,就不可能在投資上做得很出色。
這也是我長期堅持寫文章的動力。。
通過一次次的案例剖析,讓很多朋友學到邏輯,感悟到最本質的規律,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而長期一起學習的朋友,通過不斷進階,最後舉一反三,在自己的投資路上,收穫了財富。
我想這就是堅持的價值,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千裡之行始於足下,願你通過持續學習,成為真正的邏輯高手,在財務自由路上奔跑。
【行業研究庫(每周六研究一個行業)】
【投資經典進階視頻(每周三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