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實驗室|前浪VS後浪 關於設計和青春,他們有不同的答案

2020-12-14 WWD國際時尚特訊

超時空對話

解碼中國原創設計新動力

當後浪的影響力被足夠放大,心生敬畏的前浪在做什麼?

讓產業與時尚水乳交融的原創設計,是時尚產業破局發展的核心關鍵,新生代設計師正在刷新中國時尚形象。

在年輕一代設計師為中國時尚業定義未來願景的關鍵時刻,潮流設計創意平臺Hard Candy硬糖青春,特別策劃「超時空對話,解碼中國原創設計新動力」,聚焦新銳設計師,關注中國設計新生力量。

青春是你的,未來,也是你的。

都說時尚是一個圈,我們總是迎著前輩的寶貴遺產,在前浪的指引下,探索新的風格,新的創意。而在後浪的影響受到敬畏的今天,原創設計之路對於前浪和後浪設計師們是什麼模樣?

Hard Candy硬糖青春帶你走進設計師們的世界,一起探討關於設計,和青春的話題。

感謝設計師李德寧Jen、閆睿,

漢帛獎獲獎與入圍選手張媛媛、

林晏德、劉一霏、白雪。

設計是什麼?

對大部分人來說,提到設計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美術設計,是外觀,是造型,是色彩,是曲線,但設計的內涵不僅僅是對外觀的追求,而是對問題的探索與解決,是一個完整系統的創造。

設計師 李德寧 Jen

女裝設計師品牌Jn:Dn創始人

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專業

帕森斯設計學院服裝設計專業

在校期間,獲得了Hugo Boss獎學金和Parsons x Kering畢業設計比賽的提名。

她曾在知名設計師品牌Marchesa和Marc Jacobs工作。

李德寧在哥倫比亞大學二年級時便萌生了當設計師的想法,這個理想伴隨著她,並引導著她,直到最終成立了自己的品牌Jn:Dn。李開復看著女兒從創立品牌到現在的親力親為,說:「看著女兒從設計,到客服、文案、包裝,全流程工種一步步做下來,我心疼,但更開心。這是創業者應有的本色。」

在她的設計中,李德寧堅持追求自我個性的表達。化繁為簡是她的設計理念,保留自己設計當中只屬於自己的個性部分。

1、對於2020的前1/2,她這樣說:

Jen:從表面看疫情讓我們損失了不少寶貴的時間, 但也給了我們磨練自己,充實自己的機會。

2、對於Z世代們,她這樣說:

Jen:每一代的童年的回憶挺不一樣的。 不過我相信,不管是Y世代還是Z世代,大家心裡一定還是「那個少年」,渴望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

3、對於少年與機會,她這樣說:

Jen:科技的發展讓更多人把自己愛好變成事業的機會。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分享自己生活, 成為博主; 可以淘寶開店, 賣自己原創的設計。以前這種機會比較少,但是現在因為機會比較普遍了,競爭也會更激烈。

我覺得沒有必要在意這一代還是上一代生活環境比較好:每代人都有自己的挑戰,但也都可以做到最好的自己 追求自己的夢想。

4.關於靈感和設計,她這樣看:

Jen:因為我從小就喜歡彩色的衣服,上了大學以後又愛上了古著, 所以我的設計都會有明亮的色彩,還有一些復古的感覺。

每一季的靈感也都是我喜歡的東西: 最近這一季的靈感來自Wes Anderson的Moonrise Kingdom。本來是被電影的復古感吸引,但後來發現這是一部四十多歲的導演回想十二歲的童話故事, 覺得正好適合我想表達的精神。

5.關於作品傳達的精神,她這樣說:

Jen:我想表達一種少女心:不是小朋友的童心,而是已經長大,有自己獨立想法,有自己想堅持的夢想的少女心。

衣服要能夠陪伴你走向你的夢想, 不會有特別緊身或者過於複雜的款式 主要是舒適的毛衣衛衣套在連衣裙外面, 搭配的也不是高跟鞋 而是球鞋。

6.在她心裡,青春應該是什麼口味的硬糖?

Jen:潮流青春可能是海鹽焦糖口味的, 甜鹹的碰撞,大膽又有層次。

我的青春就白桃烏龍的吧。

設計師 閆睿

首飾品牌「硬糖」創始人

碩士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首飾系

作品曾獲第十二屆全國美展銅獎、中央美術學院特別獎、Auditions China[黃金暢想]國際金飾設計大賽優勝獎等多項業內賽事大獎。

在她的設計中,展現了女孩的多面性格。女孩不應只有一個面孔,可甜可酷,活出自我,是她追尋的理念。

「硬糖」就是為那些從不隨波逐流的人而設計。「硬糖」的首飾設計,融合了著童話元素,酷甜氣質和哥特風格,帶給人充滿神秘和未知,一種略帶危險的美感。

1.對於2020的前1/2,她這樣說:

閆睿:2020是對所有人都不太容易的一年,很多人離開了,發生了太多事情,使我對「無常」的感受越發深刻。但是如何在「無常」中保持「平常心」,正是一個很好的課題。

2.對於Z世代後浪們,她這樣說:

閆睿:Z世代成長於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原住民,我認為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度或許是最高的,獲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多元,然而也可能會面臨信息過剩和思想扁平化的問題。每一代都有每一代的時代印記啦~

3.對於少年,她這樣說:

閆睿:我認為只要對人對事都保有一份赤誠,和保有對新事物的好奇,就是保有「少年」之心的人,跟年齡無關。

如果所謂的前浪後浪是以年齡來劃分的話,那很多比我年輕的設計師的設計我是非常欣賞的。不過我自己倒沒有很在意自己是前浪還是後浪。我也不是很喜歡有的媒體似乎會刻意製造兩者之間的對立。人畢竟是不同的個體,有各自不同的處境。

每一個個體都有各自的優勢與劣勢、幸福和苦惱,認真對待自己的人生,做好自己當下想做和能做的事就好,何必被別人貼的標籤束縛呢?

4.關於靈感和設計,她這樣看:

閆睿:我的設計幾乎都來源於自己的生活——讀書、電看影、旅行會激發我的想像和思考。另外我的每一季作品都會塑造一位我喜歡的女性形象,就像角色扮演一樣,把自己的理想投射到這個形象上,通過這個形象去講述一個故事。這是我比較喜歡的創作方式。

5.關於作品傳達的精神,她這樣說:

閆睿:首先我希望產品本身是有比較好的裝飾性、好的佩戴感受和好品質的,其次我希望能通過產品和故事,去引起更多人的共鳴。

希望首飾不止帶給人們美,還能讓人感覺參與了一個故事,帶給人樂趣和力量。

6.在她心裡,青春應該是什麼口味的硬糖?

閆睿:我的青春啊,應該是混合了紙張、顏料、汗水和啤酒的味道的硬糖吧,特別夏天的那種,嘻嘻。

而這些漢帛獎入圍的年輕設計師選手們,啟程了自己的設計之路。

他們在原創設計的海洋中剛剛揚起了帆,他們年輕,他們充滿對未來的憧憬,對設計有著自己的理解。

張媛媛 學生

魯迅美術學院 服裝設計專業

向右滑動查看作品

張媛媛覺得前輩們是精神引領,她欽慕於他們的藝術修養和造詣,同時他們也要面對商業環境的壓力與思考。能達到前輩們那樣的成就,是每一個後輩都心之嚮往的。

她的靈感來源於某一刻的情緒,或者想表達一種態度;甚至是她知之甚少、激起她想一探究竟的欲望的陌生領域。然後把他們記錄下來。

林晏德 自由職業男裝設計師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 男裝研究生畢業

向右滑動查看作品

與其說尋找設計的靈感,對於林晏德來說,反而更像是靈感來尋找他。他的靈感總閃現而來,當他的腦海中出現一個關鍵詞,他便會在手機上記下,並圍繞著這個關鍵詞去進行發散,這已經成為了他的習慣。

他最憧憬的設計師是Helmut Lang以及Craig Green,他也想和他們一樣,做那種可以用作品,去啟發他人的設計師。

劉一霏 學生

四川師範大學 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

向右滑動查看作品

她非常欣賞前輩設計師們強烈表達自己主觀意識的自信,她崇拜那些在設計中表達自己生活經歷的設計師。大膽,富有創造力的亞力山大麥昆是她的偶像,她希望未來自己也能夠成為能夠自信去表達自己的設計師。中國著名設計師郭培也是她欣賞的前輩,郭培設計鼓勵她將天馬行空的幻想付諸實施,將設計做到精緻。

白雪 學生

湖北美術學院 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

向右滑動查看作品

對於2020的前半年,白雪的想法是感恩。作為一個武漢人,這是她頭一次切身感受到如此巨大的災難降臨在自己身邊,因此現在她對逐漸趨於和平安穩的生活更加珍惜。

她覺得,少年時期人生可以不斷試錯,有充分的時間探索自己的愛好。少年是向陽而生的。青春是一顆怪味硬糖,品嘗到最後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與驚喜。

前浪的厚重,與後浪的新生,在這個時代碰撞。前浪是後浪的指明燈,是後浪們的憧憬。

在設計面前,他們有著不同的靈感來源,面對暫停的2020上半年,他們的感受也不同,而對於青春的模樣,他們卻有著一致的看法。

撰文:Joy

編輯:Joy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焦點

  • 前浪vs後浪,時尚解讀大不同
    有一些後浪覺得這個視頻是「前浪」對「後浪」的誤解,甚至引發部分後浪們猛批。今天,夠範兒就來歸納一些前浪與後浪關於時尚的不同見解與表達。時尚啟蒙對於很多前浪來說,時尚啟蒙可能是一部電影,一本雜誌,或者《欲望都市》or《緋聞女孩》這樣的美劇。像五月天的歌詞唱的「在我的時代,還有唱片行」。
  • Z世代實驗室|硬糖廣播:當音樂與設計碰撞,未來是什麼模樣?
    當「後浪」將Z世代的影響力逐步放大,令人敬畏的「後浪精神」到底是什麼?站在2020將要過半的當下,Z世代給出的答案更值得回味:溫暖、治癒,焦慮情緒之外,用音樂/設計重新「煥新」生活。他們足夠樂觀,他們足夠勇敢,他們屬於明天,他們正在定義明天。潮流設計創意平臺Hard Candy硬糖青春著眼於未來,特別策劃「超時空對話,重新定義設計、生活與未來」。
  • 什麼後浪推前浪,誰的青春不遠航!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萍語文,ID:dypyuwe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原創〡萍老師首發〡萍語文(ID:dypyuwen)青春走了,青年節還在。昨夜夢回青年,不見後浪前浪,只聞濤聲依舊。
  • 再談《後浪》:「前浪」的讚美為什麼不被年輕人買帳?
    《後浪》所傳遞的積極主題是真實的,現代文明的發展確實帶給了年輕人更多的知識、更多的機遇、更廣闊的視野和更加豐富的選擇。但是,視頻的初衷是「來一場不同代際間的平等對話」,卻似乎缺少了「後浪」的視角——或者更確切的說,是多樣化的「後浪」的視角,這也許是導致視頻引發的激情澎湃漸漸消退之後,引來更多爭議的最根本原因。
  • 《後浪》霸屏,「前浪」太懶!
    因為前浪只需說一句「漲房租」,就可以讓後浪啞口無言!仔細查看朋友圈,你就會發現一個詭異的現象:1,熱情轉發的都是80後、90後,還有一部分70後。2,不少還是領導和老闆,寫一段感慨萬千的寄語。3,倒是真正的後浪,基本都沒轉,也可能是我朋友圈裡的後浪,覺悟都不太高。貳就像硬幣的兩面,一個作品總會伴隨不同的聲音。這一回讓不少90、80、70後的叔叔阿姨們「酸了」。
  • 深度解碼「Z世代」:推動B站前進的洶湧後浪
    五四青年節前夕,一部名為《後浪》的宣傳片登上了央視一套的黃金時段,隨後又霸屏了朋友圈,引來眾人熱議。當「後浪」一詞頻頻被談及之時,該片的發布方bilibili網站(即B站)也隨之成為了公眾茶餘飯後的談資。
  • 打動後浪們的鑽石界「後浪」:培育鑽石
    鑽石界的「後浪」:培育鑽石培育鑽石作為鑽石界的「後浪」,它跟其他「後浪」們不太一樣,我們並不想把「前浪」拍死在沙灘上,而是想和「前浪」們一起在鑽石市場快樂翻湧前行。培育鑽石和礦產鑽石在化學、物理和光學屬性上都是相同的,都是真鑽石。他們最大的不同就是,來源和價格,一個來源於地面,一個來源於地底,一個價格親民,一個價格昂貴。
  • BEASTER發起後浪計劃:Z世代不定義,無邊際
    10月20日BEASTER官方微博發布「後浪計劃」啟動概念視頻,以展現四位不同職業的Z世代後浪來宣布品牌後浪計劃的啟動,這是新銳國潮品牌BEASTER繼9月官宣小鬼-王琳凱成為品牌代言人後的又一大品牌戰略性動作。  BEASTER於2014年創立於杭州,是一個集時尚潮流與青年亞文化於一體的先鋒街頭服裝品牌。
  • Vans 棋盤格新品,憑什麼徵服後浪?
    在他們之前,日本的寬鬆世代和美國歷史上垮掉的一代都曾經佔據輿論的風口浪尖。因為不同,所以不被理解,所以充滿反叛精神。被後浪們溫柔以待,完全不用擔心作為前浪被拍死在沙灘上。它的魔力,究竟在哪裡?對於現實生活,他們能夠做到心中有數,但又不會被無謂的壓力桎梏,終日精神緊繃。張弛有度是 Z 世代引以為傲的智慧。
  • 「長江後浪推前浪」後一句是什麼?很多化用,還是偉人的最有氣魄
    「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後一句是什麼?李敖曾寫過歪詩:「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後浪風光能幾時,轉眼還不是一樣。」也有人說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這些都含有調侃的打油詩,做不得數。元代,王子一的《劉晨阮肇誤入桃源》,中有:「水呵抵多少長江後浪推前浪,花呵早則一片西飛一片東,歲月匆匆。」這部元曲是說有劉晨、阮肇兩人誤入桃花源,在裡面和仙女成婚,一年之後,返回家中,卻發現物是人非,才知道洞中一日,世上百年。
  • 60後在運動,z世代在養生,破解Z世代養生怪圈!
    他們是一群常常用「喝杯啤酒加枸杞,按完肩頸去蹦迪」自嘲的90後大軍。思想獨特每天掛著黑眼圈卻又極度惜命的群體已經成為了新的養生大軍,為保健品、健身、康養行業貢獻了他們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重量。不僅如此,在養生領域裡也分出了幾個獨屬於他們的消費怪圈,我們將其總結為:「皮囊怪」、「肌肉怪」和「體檢怪」,來看看這三大門派怪圈,你中招了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年輕群體對於自身「皮囊」的呵護尤為重視。根據數據發現:皮膚與身材已經被列入困擾國民的前三大健康問題。
  • 前浪?後浪?另一個維度思考爭議下的「浪花朵朵」
    不想被代表的年輕人「《後浪》在拍攝時並沒有為了達到最大的傳播效果去設計,只是為了傳遞一個開放、積極、正面的信息和力量,讓主流重新認知大多數比較年輕的人。」那些權利那些自由,都是時代給予的,沒有時代的變遷,90後00後跟70後80後又有什麼區別?視頻中出現的很多是知名up主,都是某個領域的佼佼者,是不是只有他們,不平凡的他們,才叫後浪?而那些人,連平凡的那些人,連浪花都算不上?前浪贊?後浪踩?
  • B站前浪和後浪的那些故事
    「奔湧吧,後浪,我們在同一條奔湧的河流,和十三億年輕人一起表達自我,擁抱世界。」這是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在今年五四青年節推出的演講《後浪》中的臺詞。這些年,B站就像一條奔騰轉折的河流,在不斷破圈中尋找的自己的位置;而那些曾經、仍在、剛剛關注B站的用戶們,也在失望、憧憬、傷心和喜悅中感悟自己的變化……他們如何看待前浪後浪?又是如何定義自己的B站文化?我們找到了五位B站「老人」和小白,去聽聽他們與「小破站」的故事。
  • 前浪後浪系列:那些仰之彌高的前浪
    在師生間相互交往的過程中,形成了一種極為穩定又特殊的關係,這種關係既包含普通的師生關係,又有特殊的師徒情懷。都說「名師出高徒」,「自古前浪推後浪」,如今眾所周知、卓有成就的藝術大師們與他們當年的恩師相比較,是更勝一籌還是望塵莫及?後浪是否能趕超前浪?他們之間又發生過怎樣令人難忘的師徒軼事呢?
  • 「Z世代」後浪:在觸漫,我是自己的導演
    在觸漫的兩年以來,沫瑩雪嘗試創作了多部不同題材的漫畫和漫劇作品。每部作品裡,她都會給不同角色弄上獨特的裝扮,用服裝強化不同的角色性格,比如A角色的清冷、B角色的威嚴等,讓自己創作的漫劇看上去就像是一部真的電視劇一樣。而粉絲的每一個點讚和支持,都會讓她收穫巨大的快樂和滿足感。
  • Vans上新,當Z世代遭遇經典
    什麼樣的經典能成為 Z 世代後浪們的 one pick? Vans 這一季的新品,用經典鞋款與經典元素,讓你感受 Vans 與生俱來的魅力!當 Z 世代後浪們席捲整個網際網路世界,所有前浪都在他們展示的銳氣面前不堪一擊。
  • 麥當勞深圳掌門人:不管前浪後浪,追求夢想就是「年輕人」
    對於即將踏入職場的「後浪」們,為何選擇麥當勞? 麥當勞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如何才能在麥當勞的「各種浪」中C位出道,成為人見人愛的明星員工? 要回答這些問題,不妨看看「年少有為」P哥的經驗分享。
  • 汽車圈赴美IPO的前浪、後浪與破浪
    這段古訓中寫下的「長江後浪推前浪」在時隔千百年後於2020年再度流行了起來,「前浪」與「後浪」近乎可以包含各行各業,比如近段時間赴美IPO的理想汽車,就預料之中的被打上了「後浪」的標籤。對於如今被稱為「後浪」的95後而言,80年生人的李想已經可以稱為為「前浪」了,而和眾多80後一樣,李想趕上了網際網路浪潮興起的好時候,泡泡網應運而生。2005年,李想的泡泡網已經一躍成為了國內第三大中文IT網站,年營收近2000萬元,但對於目標「做新領域的第一」,不願常年做老三的李想而言,泡泡網已經沒有上升的空間,於是他轉型做起了汽車資訊網。
  • 後浪還是巨浪?要我說經典還得看前浪
    中國有句老話「長江後浪推前浪」,如果說Bilibili在5月的演講中開啟了大家對於「後浪」的討論,那麼今天盛時君也想來聊聊表圈裡的「前浪」和「後浪」。茫茫表海中,每年都會有大批「後浪」被推向市場,但僅有部分新款才能得到門店銷售人員「賣得還算不錯」的好評,因為在他們眼裡,新秀「後浪」哪比得上經常供不應求的經典「前浪」,用如今的流行語來說就是「爆款」,你可以說它們是大眾審美,也常常會看到撞款,但是who cares,它們依然保持著話題的熱度。
  • B站《後浪》刷屏,為何轉發的都是「前浪」?
    一夜之間,網際網路分成了「前浪」和「後浪」兩大陣營,掀起了一場關於「年輕人」的大討論,B站也又一次站在了主流視野的中心,許多人認為,這是B站自跨年晚會之後又一次成功的出圈嘗試。負責策劃該視頻的B站市場中心公關總經理楊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後浪》在拍攝時並沒有為了達到最大的傳播效果去設計,只是為了傳遞一個開放、積極、正面的信息和力量,讓主流重新認知大多數比較年輕的人。「大多數的年輕人還是有正面的一面,有積極的一面,而我們其實是通過這種誇獎再去鼓勵,從而激發他們正向開放的一個心態。」楊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