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5日,本屆二十國集團(G20)峰會輪值主席國沙烏地阿拉伯發表聲明稱本屆G20將於3月26日舉行第二場「基礎工作會議」,由於疫情原因本次會議將採用虛擬會議方式召開。而G20財長以及央行行長會議已經分別於2020年2月22日以及3月23日提前召開,各國都同意以合作姿態應對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衝擊。本篇將對本次G20峰會後的財政貨幣政策走向做出預判。
▍G20央行行長團隊達成政策同步共識,國內貨幣政策寬鬆空間可能打開。
隨著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不斷發酵,3月23日G20財長央行行長舉行了緊急視頻會議對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增長以及資本市場的衝擊。G20團隊承諾將會「毫不猶豫」的採取及時行動,以共同的戰略應對危機。而近期全球央行紛紛打開了「合作寬鬆」模式以應對疫情衝擊下的全球流動性緊張,在G20峰會全球主要央行同時採取同步政策的共識基礎下,料未來海外央行貨幣政策的進一步集體寬鬆無疑令中國貨幣政策空間更加舒適,雖然目前中國內部的疫情情況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穩就業的增長壓力可能將令央行打開寬鬆閘門。
▍COVID-19疫情衝擊在G20議題中的重要性不斷提升。
2月22日舉辦的第一次G20財長以及央行行長會議公報主要內容集中於政策工具使用、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全球金融標準的建立三大方面。由於會議時間仍處2月,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尚未造成流動性的巨大衝擊,G20對新冠肺炎疫情並非大篇幅提及,而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已經逐漸成為G20峰會最重要的議題之一。
中國的主要期待也集中於三方面:①加強防控疫情的團結態度;②加強防控疫情的互相幫助;③加強財政貨幣政策的改革與協調。政策主張核心為維持全球產業鏈運轉穩定,而這無疑也為國內財政貨幣進一步寬鬆奠定了外部環境基礎。
▍對比2009年G20峰會的歷史經驗來看,本次峰會的政策共識可能多於分歧。
2009年3月的峰會上,G20普遍共識是「已經做好準備採取一切手段直到經濟增長得到恢復」,但同樣出現了很大分歧,美國日本選擇呼籲全球共同採取大力度的財政刺激,歐洲卻將政策主要方向轉向了嚴格金融監管以及可持續的財政赤字政策。
我們認為本輪全球流動性危機有3點不同:①本輪流動性危機尚未轉化為全面的債務危機,各國央行寬鬆政策的推出也更加及時;②本輪全球貨幣政策已經更多的落入了非傳統區間,貨幣寬鬆的邊際效應已經逐漸減弱,對財政擴張的需求更加強烈;③歐元區對財政擴張的排斥已經不再如此劇烈,歐央行內部對財政擴張配合的呼聲也越發強烈。因此我們認為本輪G20峰會在財政政策方面可能達成更多共識。
▍對國內政策而言,貨幣政策近期或配合財政擴張而進一步降準、降息,存款基準利率亦有可能調降。
結合最近國家政策層對「新基建」的呼聲以及2020年穩就業政策的現實需要,我們認為目前貨幣政策尚在為財政擴張穩增長積存更多貨幣政策空間。未來「更加積極」的財政擴張大概率會促使央行放鬆流動性的閘門。在降低政策利率和數量型貨幣政策投放之外,還可以通過降低存款基準利率降低商業銀行的負債壓力,同樣能夠起到支持財政政策效果。本輪G20峰會首腦會晤或許是全球財政貨幣協同擴張的一大推力,而目前全球貨幣政策共同寬鬆也為我國貨幣政策提供了更舒適的空間,因此我們依舊堅定看好國內債市流動性的邊際改善。
相關推薦
G20峰會改網上舉行 G20峰會2020公布了!
G20峰會11月展開 2020年G20峰會有什麼亮點?
G20將舉行視頻會議 2020年G20峰會舉辦時間是什麼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