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古風歌曲《紅昭願》、《芒種》創作者音闕詩聽發布微博維權,點名浙江衛視、湖南衛視、東方衛視未獲得授權情況下隨意使用、改編歌曲。
但是有網友質疑,《紅昭願》、《芒種》本身就是抄襲作品,跳出來維權,未免可笑。也有網友表示,抄襲和維權是兩碼事,各衛視應該先給個說法。
抄襲,涉及原創版權問題;隨意改編,也涉及創作者版權問題。拋開抄襲談維權,確定不是耍流氓?
說到抄襲,前幾日北京高院將#小說錦繡未央侵權案#納入智慧財產權保護十大案例,這部小說原名《庶女有毒》,作者秦簡分散抄襲了12位知名作家的16部小說。有部分書粉稱這種「利用新技術大規模抄襲」的行為為「融梗」,藉此中傷原創作者。然而「融梗」不過是包庇抄襲者轉換概念的可笑說法,此次法院裁判抄襲也算堵了悠悠之口。
未授權是一個能夠很明顯確定的侵權行為,然而抄襲的鑑定卻十分困難,維權更是難上青天。
微博上真正控訴抄襲的作者不少,然而勢力單薄又無法掌控輿論的情況下,只能不了了之。當年#郭敬明涉嫌抄襲#事件沸沸揚揚,北京高院雖已裁定郭敬明小說《夢裡花落知多少》剽竊作者莊羽小說《圈裡圈外》,然而郭敬明面對網絡和大眾媒體卻拒絕承認抄襲,也不肯道歉,各出版社更是維護這顆「搖錢樹」。
就拿前幾年觀眾們十分喜歡的電視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來說,當年唐七隻是網站普通作者時,有書友問道她的作品和《桃花債》很像,唐七承認並說到喜歡大風作品所以借鑑,後其作品大火併拍成電視劇,卻改口否認「借鑑」。在書粉的支持下,《桃花債》原作者大風颳過向法院起訴唐七抄襲,然最終敗訴。部分網友在唐七的帶動下開始嘲諷內涵原作者,不知其裡的路人也只以法院裁判為準。
中國版權法界定的模糊,而原創耽美因受眾面狹窄以及排斥心理,很難維權。唐七大概正是依仗著這點,才耀武揚威地站在了制高點。
瓊瑤當年之所以能夠勝訴於正抄襲,除了有力的證據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很多人看著瓊瑤劇長大,她受觀眾喜愛,擁有本身的輿論導向。
甚至小有名氣和書粉支撐的原創作者「匪我思存」,在當年申訴流瀲紫的《甄嬛傳》抄襲時,也只能在微博上喊喊話。《甄嬛傳》的觀眾粉絲太多,他們喜歡這部電視劇,不認為抄襲的行為嚴重,甚至覺得不該涉及到電視劇和演員,這無形中就成了抄襲者立足的支撐。再加上《甄嬛傳》這塊「蛋糕」受益者廣泛,圈錢者不會因此而動搖它絲毫。
還有更多原創作者由於各種不足的條件無法申訴,也無力申訴。「融梗鼻祖」玖月晞《少年的你》、《楚喬傳》、《花千骨》……這些都具有這龐大的劇粉支撐,維權大概只能空談。
撇開抄襲空談維權,與以「融梗」來維護抄襲者,兩種行為在本質的意義上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