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櫻桃媽
最近在追《有翡》,趙麗穎和王一博主演,無意中看到一張偷拍的花絮照,瞬間笑出了聲。
老年裝的王一博,竟然在悄悄啃手!
朋友是王一博粉絲,我火速把這張圖片發給了她,朋友見怪不怪告訴我,王一博經常被拍到啃手!
參加活動時啃手
在臺下啃手
臺上主持時也啃手
朋友一臉姨母笑說:「這樣的王一博簡直太可愛了,奶糰子啊!」
我看著她花痴的樣子,笑著搖了搖頭。
事實上,生活中有很多孩子也都有啃指甲的習慣,很多家長一開始不以為意,可等到發現孩子啃得厲害了,想再阻止卻有些來不及。
啃手的行為,看似不大,其實不小。
之前看過一個讓人心驚的新聞,一個女生因為有啃指甲的習慣,差點命都丟了!
因為長期遭受校園霸凌,女孩從小養成了「啃指甲」解壓的習慣,這一啃,就是十幾年。
直到有一天,她把整個大拇指的指甲蓋都啃了下來!
當時她還沒在意,沒想到一段時間後,被啃的指甲和肉開始逐漸發黑。
檢查結果顯示 ,這些黑團是肢端甲下黑色素瘤,是一種罕見的皮膚癌!並且是惡性的。
醫生說,由於她之前咬指甲太多,導致整個甲床嚴重受損且長時間得不到治療,才會惡化成這種罕見的皮膚癌。
為了不讓癌細胞繼續擴散,醫生不得不選擇為她做了截掉大拇指的手術處理。小小啃指甲行為背後,竟然隱藏下如此大的隱患。
為什麼小時候常見的毛病,長大還不改呢?
實際上,據一項調查顯示:
寶寶通常 3 - 4 歲後痴迷於啃咬指甲,學齡前兒童咬甲癖的患病率是 23% , 7 - 10 歲的患病率為 20 - 33% ,青春期會達到頂峰—— 45% 。
也就是說,年齡越大越難改。
在百度「啃指甲吧」裡,就是幾十萬啃甲族們貼出自己的「血淚傑作」:
有啃了十幾年,指甲變形的;有把甲床啃壞的;還有把手咬得不成模樣,已經一年多不長指甲的:
有人納悶,十指連心,不疼嗎?
其實,對於啃指甲上癮的孩子而言,痛感會變成快感。這種體驗,無形之中可能會增加孩子心理疾病的隱患。
兒童心理學家佩斯說:啃指甲「上癮」的孩子,長大之後會有「自虐傾向」。他們的性格往往偏激、充滿暴力、還會孤僻不合群……這些都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所以,千萬別小看啃手的毛病。
有的家長說:好像每個孩子都會啃手,都要制止嗎?
並不是。
不同年齡階段,孩子「啃手」行為其實有不同成因,父母只有清楚孩子的成長法則,才能幫助孩子及時糾正行為。
一般來說,要分三個年齡段來對待:
1 歲內,寶寶咬手指是因為處於口腔敏感期,手口配合更精準、自如,口腔探索欲更強,啃手指或玩具更頻繁。家長在這時不要盲目阻止,而是積極配合,鼓勵寶寶去嘗試。
否則,會適得其反延長他的口腔敏感期,引發心理問題,很可能會導致今後啃指甲的壞習慣。
2 歲前,屬於「口欲期」,對於寶寶來說,飢餓或者喜怒哀樂都是通過口,以哭叫或者咬的方式表達。
3歲以後,如果孩子仍經常啃手,是孩子在心理上尋求嬰兒時期安全感的表現,心理學將其認作為「倒退」現象;
家長就要及時幹預了。
而且孩子在3歲的時候,牙齒基本已經長齊,高頻率的吃手會造成牙齒突出、咬合問題,還可能影響到孩子上下頜骨、臉部形態。
總之就是,3歲之前,孩子啃手指不稀奇,家長不用過多幹擾,或者適當幹預。
但3歲以後,孩子還啃手,家長就要及時制止了。
為什麼有的孩子愛啃手?
心理原因佔多數。
一位醫生接診了一個13 歲女孩,沒事的時候就喜歡一個人坐在角落啃手指,十個手指頭的指甲被咬得光禿禿,邊上的皮膚經常潰爛,母親著急得四處打聽求醫,最後找到了精神科室。
在醫生的引導下,女孩道出了心事:她特別害怕別人拿刀砍她。
起源是 8 歲那年,她親眼目睹父母吵架拿刀相見。
女孩說,從此之後,她一直精神緊繃,啃指甲能讓她稍稍緩解,於是越啃越上癮。
女孩的媽媽無比懊惱。
心理學裡,「啃咬」動作,能夠給孩子心理上的慰藉,是孩子抑制焦慮、得到暫時安心的方式。
據說王一博喜歡啃指甲,是他13歲時出國留學落下的毛病。那時年紀小,在異國他鄉生活,常常惶恐不安,就習慣了用啃手緩解焦慮。
還有同樣有「啃手癖」的鄭爽,也是比較明顯易焦慮型人格。
所以,如果孩子啃手不止,家長不要一味阻止,幫助孩子找到根本原因,打開心結,再去糾正啃手的習慣,就能水到渠成了。
還有什麼方法呢?
有網友說,弟弟6歲了總啃手,後來媽媽和弟弟來了一場約定:只要一天不啃指甲,他就可以每天多看 10 分鐘動畫片。
就這樣,弟弟不知不覺戒掉了啃手的毛病。
還有一個媽媽用了2個步驟,成功戒掉了孩子啃手的毛病。
她先是給孩子普及啃指甲的壞處,指甲裡的細菌、變形的指甲、因啃指甲而變形的牙齒等。
之後,給孩子的手指畫上漂亮的圖案,孩子看了滿心喜歡,一旦要放到嘴裡時,這些圖案就像在對孩子提醒:不能啃!不能啃!
既是提醒,又充滿對圖案的無比喜愛,這種感情,會讓孩子向內產生自制力,不知不覺就克服了壞習慣。
還有一個媽媽說,女兒愛吸手指,已經5歲了,屢勸不止。
後來,她偶然發現一款創可貼,帶藥味,專治啃手。她帶女兒去藥店買,還特意鼓勵女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圖案。
好長的一段時間,小女孩除了洗澡,其他時間都在手指上貼創可貼。有時候玩玩具入神了,抬手就要咬手指時,突然咬到創可貼的怪怪的感覺,讓她很快意識到自己的壞習慣又來了。
後來,孩子有時一抬手看見可愛的圖案就停了下來,半月後,她再也沒咬手指了。
簡單的創可貼,就這樣把孩子的頑習改掉了。
總之,孩子啃手,看起來是不起眼的小毛病,實際上後患無窮。
3歲前的啃手行為不用在意,但3歲後就要開始幹預了。
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要一味粗暴制止。
適當的轉移注意力,給孩子更多安全感,用一些小方法幫孩子改掉習慣,是父母最聰明的做法。
- End -
作者:櫻桃媽,自由撰稿人,兩個孩子的媽媽,愛生活,愛世界。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