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巾自由背後,是陷入月經窘境的萬千女性

2020-12-12 觀復文化

生活難

我有難處

……

在淘寶的商品提問區,當被問及「為什麼要購買包裝如此簡陋,看上去像三無產品的散裝衛生巾」時,購買者非常坦誠地說出了上面兩句話。

很快,這個回答裹挾著提問者的善意勸諫與購買者的實屬無奈,像一粒隕石,砸進本就不平靜的網際網路賽博世界,激起了新的輿論漩渦。

這個漩渦的名字叫——月經貧困。

什麼是「月經貧困」?

第一次看到這個詞,我下意識的反應是女性經期常見的月經不調或痛經等症狀。

然而實際上,月經貧困(period poverty),指的是女性因經濟原因落後觀念等因素的制約,無法在月經期間獲得安全、充足的衛生用品。

箭廠視頻《月經迷思》

而中文網際網路關於月經貧困的大型討論,還得從前不久,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散裝衛生巾談起。

它是這樣一款產品:

價格便宜的散裝衛生巾

看起來與正規品牌的衛生巾差不多,價格卻低了不少,每片均價2毛,100片一大包。

但由於沒有嚴格的外包裝,散裝衛生巾在運輸、儲藏過程中很容易被汙染,從而威脅使用者的健康。

像這樣的衛生巾,每月銷量過萬。

當「散裝衛生巾」作為話題湧入大眾視野後,有人提出質疑,不就是幾包衛生巾嗎,也就一杯奶茶的錢,貼身用的東西也敢亂買?

也有人感到納悶,普通品牌的衛生巾也不貴,不過十幾塊,省這點錢真的有必要嗎?難道現在還有買不起衛生巾的人?

而賣家店鋪提問區的這張截圖,最能說明這個話題的矛盾所在:

散裝衛生巾賣家店鋪截圖

當有人問「某某品牌產品不香嗎?」的時候,購買者十分認真地回答「這個沒有味道」「沒有味」。

在時下流行語的語境裡,「某某品牌不香嗎?」的意思,其實是想問對方,你為什麼不選某某品牌,難道它不好麼?

儘管提問者是出於勸諫與好奇。但這場對話還是看起來像一個賽博世界版的「何不食肉糜」——面對同樣的議題,購買者和提問者有著全然不同的認知。

說來無奈,網絡在溝通萬物的同時,似乎不可避免地給我們建了一個又一個信息繭房。

我們習慣性地被自己的興趣所引導,呆在讓自己感到舒適的圈層,能夠更高效地與認知對等的人溝通,但我們時常會忽略,繭房之外,才是更廣闊、更真實的世界。

對於一些人來說,價格低廉的散裝衛生巾,真的已經是她們每個月提供給自己的最優解

更為殘酷的是,有人甚至連散裝衛生巾的費用都無法承擔。

國際婦產科聯盟的一項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4000萬女性用不上安全、充足的衛生巾。

在低收入國家,超過50%的女性不得不選擇自製經期衛生用品,以應對每個月如期而至的窘境。

對於肯亞貧民窟的女孩們來說,月經是她們最難熬的幾天。由於買不起衛生巾,她們不得不用破布、舊背心、襪子,甚至報紙來替代。

肯亞貧民窟的孩子們

即使在發達國家,月經貧困也是每月定期浮現在窮女孩頭頂的達摩克裡斯之劍。

「英國計劃」(Plan UK)的一項調查顯示,在英國,每10位女性中,就有一人買不起經期衛生用品。

英國街頭反對衛生巾高稅額的女孩們

而衛生巾品牌always的調研數據表明,在美國,有五分之一的女孩因為缺少經期用品被迫曠課。

女性對於匿名女性月經秘密的反應

事實上,無論是生活在電商高度發達的中國,還是撒哈拉沙漠邊緣,亦或是紐約中心城區,月經貧困是每個女性都可能會面對的問題。

不是所有女性都實現了「衛生巾自由」。

更令人揪心的是,圍繞在女性每個月必經之路周邊的,除了貧困,還有另外一朵烏雲——羞恥

美劇《小小安妮》

高中時期,有個問題困擾了我三年,那就是為什麼我每次去學校商店買衛生巾,那個賣貨的阿姨都會特意拿黑色塑膠袋幫我裝起來,即便我從來沒有要求這樣做。

其他女生也有相同的待遇。

只要你買了衛生巾,你就會收穫阿姨十分貼心的黑色塑膠袋。以至於,這成了全校男女心照不宣的一種默契——黑色塑膠袋等於衛生巾

所以,這個袋子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掩耳盜鈴麼?這個問題直到今天我也找不到答案,姑且將它命名為「黑色幽默」。

在這小小的塑料質地的黑色幽默背後,是埋藏在人們內心深處,對月經的羞恥感。

衛生巾有什麼不可見人的?它只是再平常不過的一款衛生用品。只因它被用在女性月經期間,便不可避免地被羞恥化了。

然而弔詭的是,在衛生巾廣告中,它卻又突然變得美好起來。

廣告裡,穿著公主裙的少女,在夢幻氛圍中,上躥下跳,似乎要消耗掉成噸的卡路裡。

常見的衛生巾廣告

然而,卻鮮有廣告直呼月經大名。在這些充斥著粉紅色的廣告中,月經被稱為「好朋友」,或者「那幾天」。

這反而很戲劇地顯示出人們對月經的羞恥感。

一個耐人尋味的數據:

月經,作為每個女性都存在的生理現象,據統計,它在這個世界上,有超過5000種代稱

我們中國人叫它大姨媽、那個、來事兒...... 20世紀的西方人,對月經的主要代稱甚至是「The curse」,詛咒。

月經羞恥,不只存在於中華文化,它幾乎是全球性的。

如果有人覺得「代稱」只是無關痛癢的語言習慣,那麼接下來的這些內容,則不僅僅是對月經避而不談這麼簡單。

2018年,尼泊爾的一位母親和她的兩個孩子在喬帕迪(chhaupadi)小屋不幸去世。

那天,這位母親按照習俗,在經期離開家,住進被稱為chhaupadi的「月經小屋」。

尼泊爾chhaupadi

天太冷了,她們在小屋生了一把火。因為通風不暢,這把火毫不留情地帶走了三個年輕的生命。

這件事在尼泊爾激起了軒然大波。

儘管政府早已立法禁止 「月經小屋」。但仍有尼泊爾人認為月經是不潔的,會帶來厄運。因此,經期的女性必須離開家,前往月經小屋隔離。

chhaupadi中的女孩

在尼泊爾廣袤的農村地區,仍舊佇立著各式各樣狹窄、簡陋的月經小屋,用來安置經期的女性。

月經期間,她們不能進入家中,不能進入廟宇或參加任何慶祝活動,不能觸摸其他人,三餐依靠家人送飯,像坐牢一樣。

有的月經小屋建在牛棚中,女孩被迫與牛同住

在2019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短片《月事革命》裡,無論男女老少,大部分人聊到月經都支支吾吾,顧左右而言他,就好像這個詞就該被從腦海中抹去。

短片《月事革命》

一位年長的女性對年輕女孩說,經血是骯髒的、是邪惡的。而至於為什麼會流血,那是只有神知道的事。

短片《月事革命》

然而,女性們月經期間卻不能去寺廟。長輩說,神聽不到她們的聲音

短片《月事革命》

面對這種難以自洽的解釋,一名印度女性調侃到:「如果你流血,就是不潔;如果你不流血,就是不道德。

不是只有印度和尼泊爾存在這種情況。在很多地方,月經羞恥以及對月經的汙名化,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嚴重得多。

借用小說《使女的故事》的作者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的一段話:

女性對於經期會有羞恥與恐懼,是否是因為這個社會,在經歷陣痛?

短片《月事革命》

紀錄片中,當被問到「什麼是月經」時,女孩足足沉默了半分鐘。我看得出她努力想要說出些什麼,但直到最後,她一個字都沒能說出來。

短片《月事革命》

而當這個問題被拋給村裡的男性,他們給出了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答案:月經是一種病……

短片《月事革命》

對月經同樣的不了解也發生在中國。

在知乎一個問題下,有的男生坦言,曾以為女生一個月只用一支衛生棉條,買一包能用一年。

知乎問答截圖

這充分暴露出一個問題,在月經貧困和月經羞恥的背後,是缺失的生理教育

避免談論性以及性周邊的一切,似乎是我們的一種文化默契,是為了保護孩童。

那青春期呢?

豆瓣話題廣場#衛生巾與沉默的青春期#的討論裡,一些女生聊到,青春期因為身體的變化,被班裡男同學的捉弄、嘲笑;要偷偷摸摸跟其他女同學借衛生巾,生怕被男生看到;月經初潮,弄髒了凳子,坐在教室一動也不敢動......

豆瓣話題廣場

但也有不少女生說,得益於家庭和老師開明的生理教育,自己從未體會過月經羞恥。

不可否的是,時至今日,很多人心中仍存在著對月經的難以言說。

所以,我們到底該怎樣面對月經?

並不是非要每個女性都大張旗鼓地將衛生巾高高舉起,而是希望通過生理教育的普及,讓每個人,無論男女,都能以科學的眼光看待自己。

正確的生理教育,絕不能止步於女生,捉弄和嘲笑或許恰恰來源於一些男生對生理知識的匱乏。

全面、恰當的生理知識,才是保護的真正含義。

短片《月事革命》

解決月經貧困和月經羞恥的最佳途徑,是我們先正視它,然後,解決它。

每多一個人擁有更科學的生理認知,女性所遭遇的窘境或許能多一點點改善。

最後...

月經不過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是子宮內膜周期脫落形成的出血。它沒有什麼神秘,沒有什麼不可談,更沒有什麼骯髒。

有科學家曾收集過未被氧化的經血,它與流淌在每個人血管中的血液一樣,是鮮紅的...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撰文:觀復歪歪子

監製:觀復文化

相關焦點

  • 從衛生巾到棉條,中國女性的月經自由實現了嗎?
    就在不久前,一線女性醫護人員的生理用品短缺還在引起熱議。人們突然發現,直到今天,女性基本的生理健康需求仍然常常被忽略,甚至被認為是羞於擺上檯面的,而女性生理用品也還不是可以被坦然公開的生活必需品。女性衛生用品的迭代和消費品市場變化背後,是人們如何看待和處理女性月經的複雜問題。而這,不僅僅關乎女性。
  • 從衛生巾到棉條,中國女性的月經自由實現了嗎?-虎嗅網
    人們突然發現,直到今天,女性基本的生理健康需求仍然常常被忽略,甚至被認為是羞於擺上檯面的,而女性生理用品也還不是可以被坦然公開的生活必需品。女性衛生用品的迭代和消費品市場變化背後,是人們如何看待和處理女性月經的複雜問題。而這,不僅僅關乎女性。
  • 「散裝衛生巾」背後的月經貧困
    「散裝衛生巾」背後的月經貧困 2020-10-21 17
  • 「散裝衛生巾」爭議背後:被遮蔽的全球「月經貧困」和女性生理剛需
    另一方面,一個月數十元的衛生巾支出,對於中產階級而言不過少喝一杯奶茶,絕不至於因此陷入貧困,但對於本就不富裕的女性,卻可能「因貧致貧」產生一系列結構性問題。廉價衛生巾或舊布等替代品容易導致生殖系統感染與疾病。
  • 「散裝衛生巾」爭議背後:被遮蔽的全球「月經貧困」
    來源標題:「散裝衛生巾」爭議背後:被遮蔽的全球「月經貧困」 昨日,有關「散裝衛生巾」的話題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大量討論,僅微博就有超過 2.6萬名網友對此發表了自己的觀點。爭議的開端是一位網友發布的兩張圖片。
  • 全球數千萬女性仍身陷月經貧困,最懂衛生巾的卻是愛善天使張帆?
    淘寶上賣「散裝衛生巾」的網店,大部分銷量在100-200之間,評價達800左右,其中,就有很多消費者表示已經復購過多次。拼多多上低至1毛錢一片的衛生巾,購買訂單就達3.5萬。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有人甚至來不起月經,連幾毛錢一片的衛生巾都要糾結半天。就在很多女性討論車釐子自由、包包自由、口紅自由、旅行自由時,殊不知還有很多女性卻難以實現「衛生巾自由」。
  • 都2020年了,還在「月經羞恥」嗎?俏妃衛生巾互助盒走進長沙醫學院
    女性來月經是最常見不過的生理現象,但許多人提到這個,仍然仿佛這是見不得人的病症一般,不能以平常心視之。你會發現每次買完衛生巾售貨員會飛速的遞給你黑袋子,大家通常用"大姨媽""麵包""那個"來稱呼月經及衛生巾,把衛生巾藏進袖子也是很多女生基本操作。對於月經的汙名,從古自今就沒有停止過。
  • 兩毛一片"散裝衛生巾"刷屏:5億女性正在經歷「月經貧困」
    據統計,全球有18億女性正經歷月經,其中5億多婦女無法獲得經期用品,而在印度貧困的中東部,該比例達到80%,有些貧困地區的女孩甚至用粗糙衛生紙、棉襪來當衛生巾,作為婦產科醫生我知道,這有多麼「不衛生」。
  • 被忽視的月經帳:衛生巾單片成本按毛算全球5億女性仍在經歷「月經...
    一片優質衛生巾成本真的只有3毛?「月經貧困」的女性,靠省一杯奶茶就能省出「衛生巾自由」嗎?到底該不該給衛生巾降稅?3毛錢背後的隱藏成本其實,衛生巾進入中國市場不過短短40年,而根據智研諮詢的報告數據,目前衛生巾在我國的市場滲透率已基本達到100%。
  • 2020年了,有些女性卻還沒能實現衛生巾自由
    我們沒能留意到的是,在「奶茶自由」和「車釐子自由」等無關緊要的自由之前,這個世界上竟然還有這麼多人沒能實現「衛生巾自由」。根據鳳凰周刊、澎湃新聞等新聞消息,即使是現在,也有不少女孩在用粗糙的衛生紙、不能穿的T恤等代替衛生巾。一邊流著血,一邊花著錢,一邊還要忍受著疼痛不便,這樣的困境喚起了人們的同理心,不少人也因此呼籲衛生巾免稅,或是免費發放給貧困山區女性。
  • 被忽視的月經帳:衛生巾單片成本按毛算 全球5億女性仍在經歷「月經...
    「真的有人用不起衛生巾嗎?」「衛生巾太貴了!應該給衛生巾降稅。」一時間,不同的聲音此起彼伏,爭論不休。一片優質衛生巾成本真的只有3毛?「月經貧困」的女性,靠省一杯奶茶就能省出「衛生巾自由」嗎?到底該不該給衛生巾降稅?3毛錢背後的隱藏成本其實,衛生巾進入中國市場不過短短40年,而根據智研諮詢的報告數據,目前衛生巾在我國的市場滲透率已基本達到100%。這份報告顯示,我國2017年衛生巾和護墊消費量達1200.1億片,市場規模達527.4億元,同比增長率為33.5%。
  • 我們離衛生巾自由,到底還有多遠?
    01衛生巾自由,到底有多難?這幾天關於女性的衛生巾上了熱搜。事情的起因是:一位網友發現衛生巾竟然有賣散裝的,這種衛生巾價格便宜,100片只需22塊錢,差不多兩毛錢一片。底下有人評論說:這麼便宜的東西你也敢用?
  • 散裝衛生巾貧困的背後,女性窮的還真不是錢包
    衛生巾廣告也是淡漠甚至虛偽的,並不關心經期女性的真實處境。為了迎合主流男性的想像,避免引起男同胞的不適,衛生巾廣告代言的形象大多是自由飛揚美貌如花的青春少女。「自由暢動、舒心安眠」這樣的廣告詞模糊而又隱晦,從不說明女性月經的基本生理事實。
  • 4000萬女人,沒有衛生巾自由
    我們在討論車釐子自由,口紅自由,包包自由時,有些女性尚未能實現「衛生巾自由」。十分之一的年輕女性買不起月經衛生用品,12%的人需要使用不安全、不衛生的月經用品。在我們看來,這可能只是一組驚人的數字,但數字背後是現實生活中真正經歷月經貧窮的女人們真實殘酷的遭遇。三無衛生巾並不只是用料節省而已,你可能難以想像它可以有多髒。
  • 將香蕉葉變成衛生巾,這個人改變了萬千女性的人生!
    主人公為老婆發明衛生巾的故事,一定給不少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實上,現實中類似的事情也有發生。一名叫做伊莉莎白的女士,就將香蕉葉變廢為寶製成衛生巾,改變了數以萬計女性的人生!更糟糕的是,在莫三比克地區,月經被視為「不潔」的象徵,很多女孩子不僅不願意公開談論,就連因為缺乏衛生用品患上了生理疾病,也不敢光明正大地去醫院就診。對她們來說,社會風氣就像一個永遠無法掙脫的囚籠,只得被迫忍受在每月一次的生理期被困家中。知道真相之後,伊莉莎白覺得荒謬又憤怒,她決心要用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生產出物美價廉的衛生巾,改變非洲女性的」月經貧困「問題。
  • 「散裝衛生巾」引發熱議,4000萬女人,沒有衛生巾自由……
    我從來不懷以最大惡意揣度人性,所以我認為那些讓經歷月經貧困的女性「衛生巾省著點用」、「少買兩杯奶茶」、「少買點臉上塗的」的男性,說女人「真矯情」的男性,甚至是女性,是因為缺乏了解,所以無法理解,是因為無知,所以缺乏同理心。
  • 散裝衛生巾爭議背後的「月經貧困」:3片抵上印度人全天生活費
    更讓人擔心的是,如果這家售賣散裝衛生巾的店鋪被投訴乃至關停,原本經濟能力有限的女性在失去獲得廉價衛生巾的途徑之後,又該如何處理自己的生理需求呢?對於「散裝衛生巾」的討論,將長期被忽視的「月經貧困」問題拋到了大眾眼前。衛生巾真的很花錢嗎?「月經貧困」何以產生?身為男性,是否可以對這個問題置身事外?
  • 散裝衛生巾上熱搜:人類最大的貧困,源於不自由
    1高掛熱搜的散裝衛生巾 某寶上的散裝衛生巾上了熱搜,100片衛生巾只需要21.99元,一時間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2月經貧困的討論 月經貧困的背後,是對女性生理健康問題的探討。 月經貧困,是物理環境和人際環境雙重作用的結果。
  • 「小學女廁出現月經提示牌」:女性自由,不只靠一片衛生巾
    她說:「怕孩子過敏,我選了全棉的一次性內褲和衛生巾,日用、夜用都備了;紅糖薑茶選了個老牌子的,暖寶寶也是專門暖宮的;怕熱水袋質量不過關燙到孩子,要牌子好、又可愛的,就選了草莓圖案的。」
  • 散裝衛生巾爭議背後:愛善天使關注的不僅僅是衛生用品的匱乏
    拼多多上低至1毛錢一片的衛生巾,購買訂單就達3.5萬。在我們看不到的角落,有人甚至來不起月經,連幾毛錢一片的衛生巾都要糾結半天。就在很多女性討論車釐子自由、包包自由、口紅自由、旅行自由時,殊不知還有很多女性卻難以實現「衛生巾自由」。她們之所以購買著「花色隨機」、質量堪憂、看起來是三無產品的散裝衛生巾而不選擇更有保障的品牌衛生巾,就是因為散裝衛生巾夠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