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力量辦大事是中國戰「疫」的最大優勢

2021-01-16 人民論壇網

作者: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甘霖

集中力量辦大事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正是因為有這個顯著優勢,中國才能成功破解許多發展中國家難以破解的難題,黨和國家事業才能在新時代發生歷史性變革並取得歷史性成就,才能創造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中,「中國之治」的這一獨特優勢得以充分彰顯。

領導核心堅強有力

確立和維護領導核心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成熟的顯著標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論述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和無產階級政黨建黨原則時深刻闡明,統一的組織領導使人類社會得以成為有機體和共同體,這是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人類文明演進和政黨建設的必然邏輯。馬克思、恩格斯在總結巴黎公社失敗教訓時指出,沒有能夠形成眾望所歸的領袖核心,沒能建立起力挽狂瀾的權威領導,是導致巴黎公社革命失敗的重要原因。馬克思主義政黨成熟與否的顯著標誌,就在於是否形成了能團結帶領全黨前進的堅強領導核心,因為沒有權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動。中國共產黨的奮鬥史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確立和維護領導核心的探索史,這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理論邏輯與中國共產黨奮鬥實踐歷史邏輯的有機統一。遵義會議後,中國革命事業之所以轉危為安,中國革命面貌之所以煥然一新,就緣於我們黨開始形成堅強的領導核心。新中國成立後,從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一條重要的歷史經驗就是堅持核心領導。鄧小平指出:「任何一個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0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領導開展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中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成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這是歷史、人民和實踐的選擇。「兩個維護」既是對馬克思建黨學說的堅持和發展,也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鬥歷史經驗的總結,更是中國共產黨走向成熟的顯著標誌。

領導核心堅強有力充分彰顯了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的制度優勢,是戰「疫」必勝的根本前提。抗擊疫情是一場需要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和各種資源的總體戰,既需要快速做出總體研判、總體部署和總體指揮,又需要有及時反應力、資源整合力和強大執行力。在瞬息萬變、最佳防控時點稍縱即逝的情況下,堅強有力的核心領導有效避免了有些國家面對疫情時客觀存在的權力掣肘等制度性障礙造成的利益衝突、歧見叢生,從而成功把握住了戰機。在這場歷史性戰「疫」的不同階段,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用宏大的戰略視野把關定向、精準布局、調兵遣將、指揮若定。在疫情發生之初,習近平總書記發出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行動號令;在疫情膠著對壘之際,習近平總書記發出了「高度警惕麻痺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鬆勁心態」的警示;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親赴武漢發出「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的戰鬥衝鋒令;在疫情顯現轉機之時,習近平總書記及時做出「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大部署;在境外疫情呈現加速擴散蔓延時,習近平總書記精準確立了「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體防控策略。正是在習近平總書記的科學指揮和親自部署下,全國上下形成了多個部門多條戰線多個層面的同頻共振效應,在極其嚴峻的形勢下迅速贏得主動、贏得轉機,創造了人類抗擊病毒的偉大奇蹟。實踐證明,領導核心堅強有力對於更好凝聚黨和人民力量應對各種挑戰至關重要,對於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意義深遠。

兩個積極性充分發揮

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是中國共產黨一脈相承的治國理念。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對處理好中央和地方關係高度重視。1956年毛澤東在《論十大關係》中提出「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的著名論斷,成為我國處理中央和地方關係的綱領性指南。改革開放後,我們黨始終強調以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原則為基礎來調整中央與地方關係,從設立經濟特區,到確定沿海開放城市,再到內地全面開放,黨中央不斷賦予地方更多自主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健全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體制機制」作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做出戰略部署和制度性安排,把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作為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的政治前提和核心要義,在加強中央宏觀事務管理的基礎上尊重基層首創精神,支持地方創造性開展工作,規範垂直管理體制和地方分級管理體制,構建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機構政令統一、運行順暢、充滿活力的工作體系。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逐步從原則框架落實為更加具體的制度,推動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

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彰顯了全國一盤棋的制度優勢,為戰「疫」匯聚了強大合力。在抗疫過程中,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雙向互動、同向發力,形成既規範高效又充滿活力的良性互動機制和破解難題的動力系統。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全國疫情防控的統一指揮,中央指導組深入湖北武漢一線指導督導,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集合32個部門按照戰時要求統籌調度並密集出臺系列政策,人民解放軍聞令即動、勇挑重擔,全國醫療機構迅速馳援武漢,有效保障了中央頂層決策的快速傳導和高效落實。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全面承擔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因地制宜、分區分級分類做好屬地抗疫工作,快速形成了一級守一級、層層抓落實,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防控體系。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在抗疫中之所以相得益彰,關鍵在於理順了中央和地方權責關係,中央的積極性通過科學的體制機制傳導為地方的積極性,地方通過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將中央決策部署轉化為處理公共事務的效能。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之所以同頻共振,更在於從上到下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始終用這個理念把兩個積極性緊密連接起來。此次戰「疫」啟示我們,有效防範和應對未來各種重大風險的挑戰,必須進一步完善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的協同制度和傳導機制。

基層治理效能有效釋放

重視基層組織建設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優良傳統。基層是國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更是黨的執政根基。馬克思、恩格斯認為無產階級政黨的根基和命脈就在基層,列寧首次提出「基層的工人支部」這個新的組織名稱,認為「每個支部和每個黨的工人委員會,都應當成為在群眾中進行鼓動工作、宣傳工作和實際工作的據點」(《列寧全集》第1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37—338頁)。通過基層組織把群眾有效地組織起來,是中國共產黨的重要經驗。毛澤東在三灣改編時提出把「支部建在連上」,成為建黨建軍的一項基本原則和制度。1949年毛澤東在《中國人民大團結萬歲》中指出,「我們應當將全中國絕大多數人組織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及其他各種組織裡,克服舊中國散漫無組織的狀態」。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們創造了基層社會管理的「楓橋經驗」。改革開放後,鄧小平特別強調釋放基層社會活力,黨的十七大將「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體系之中。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基層社會治理,強調「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到城鄉社區」。從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我們黨將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納入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戰略進行謀劃和部署,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逐步成熟,基層社會治理的新格局加快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

基層治理效能有效釋放彰顯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制度優勢,為戰「疫」提供了強大支撐。抗疫是一場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阻擊戰,其主戰場在基層。面對嚴峻疫情,之所以能在基層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格局,城鄉基層治理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央戰略部署和地方具體要求切實落實到了最基層。在戰「疫」過程中,基層黨組織發揮密切聯繫群眾的優勢,彰顯了強大的政治組織動員力,成為基層防控的核心力量;各醫療機構緊急調度設備、籌措藥品、騰空床位、排查患者,爭分奪秒開展醫療救治,成為抗疫主要戰場;機關、學校、農村、街道社區、企事業單位等基層組織共同築起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特別是城鄉社區、村組發揮自我管理、自我組織、互幫互助的功能,迅速形成工作單元,織牢了網格化防控網絡;各級各類社會團體開展困難救濟、愛心捐贈、心理撫慰、防疫宣傳等系列志願服務活動,一大批醫藥企業、商場超市、物流快遞、公共運輸等各類企業不計成本保產保供保運,降低了疫情對人們正常生活秩序的衝擊,有效緩解了社會恐慌心理,確保了特殊時期的正常社會運轉。在基層這個疫情防控的主戰場上,各類基層組織主動作為、密切配合、集體作戰,實現了政府、社會和居民之間的良性互動,釋放了強大的基層治理效能。此次戰「疫」啟示我們,基層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和支撐,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必須把重點和重心放到基層。

人民主人翁意識全面激發

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和核心。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根本立場,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1974年版,第104頁)。列寧認為,人民群眾是蘇維埃國家治理的基礎,「社會主義革命就要幾千萬人積極地、直接地、實際地參加國家管理才能完成」(《列寧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405頁)。作為植根中華文化沃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的理論來源是馬克思主義,深層支撐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堅定立場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家國情懷、愛國主義精神熔鑄在一起,始終把實現人民當家作主作為長期奮鬥目標。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領導人民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權,確立了人民的主人翁地位,人民群眾的主人翁精神成為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力量源泉。毛澤東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毛澤東選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031 頁)鄧小平也講,「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368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集體主義是融入中國人民血脈的價值觀念,要求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廣大幹部群眾表現出來的主人翁意識、愛國主義精神、無私奉獻精神。從黨的十八大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我們黨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不斷完善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人民主人翁地位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人民主人翁意識全面激發彰顯了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優勢,為戰「疫」奠定了群眾基礎。抗疫是一場總體戰、阻擊戰,更是一場波瀾壯闊的人民戰爭。疫情發生後,人民群眾以主人翁的自覺意識,以顧大局、識大體、講奉獻的自覺擔當,在萬家團圓的特殊時刻中斷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自覺「宅」家,在全國範圍內迅速形成阻斷病毒傳播鏈的防控格局。在抗疫最困難的時刻,人民群眾以主人翁的奉獻精神迎難而上、奮勇向前,廣大醫務工作者白衣執甲、逆行出徵,衝鋒在抗疫主戰場;廣大社區工作者、公安幹警、基層幹部、下沉幹部、志願者不懼風雨、堅守一線;普通民眾自發捐款捐物,共同營造良好輿論氛圍,詮釋了民胞物與、守望相助的深厚情懷。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期,人民群眾以主人翁的責任意識,克服疫情影響,按照分區分類推進復工復產的要求迅速走上工作崗位,努力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此次戰「疫」啟示我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實現這個偉大事業必須充分發揮人民主人翁精神。

恩格斯曾指出:「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進步為補償的。」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49頁)大疫如大考,不獲全勝決不輕言成功。這次大考既是對我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次綜合檢驗,又是中國集中力量辦大事制度優勢的一次集中展示。在奮力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徵程中,必須進一步深刻認識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極端重要性。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須注重發揮領導核心、中央地方、基層組織、人民群眾諸要素有機統一的制度結構化優勢,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的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匯聚磅礴力量。

相關焦點

  • 【地評線】荔枝網評:全民戰「疫」,凝聚必勝力量
    全民戰「疫」,透過烽煙,我們聽到了振奮人心的消息、感受了直抵心靈的觸動、堅定了團結一致的信心,更凝聚起屬於我們中國的「必勝力量」。正是有了中國共產黨這個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定海神針」,全國人民才能萬眾一心、步調一致,才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凝聚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的最大合力。   透過戰「疫」烽煙,我們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成就偉大事業的「不二法寶」。
  • 經濟日報:以制度優勢匯聚共克時艱的磅礴力量
    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制度優勢是形成共克時艱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只要堅定『四個自信』,堅持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就一定能夠使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起來,發揮出攻堅克難、推動事業發展的強大能量」。這一規律性認識,既是理論層面的概括提煉,也是生動實踐的深刻總結,更是億萬人民的切身感受。
  • 「戰「疫」說理」疫情防控戰:中國道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大展示
    戰「疫」打響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科學部署,積極應戰備考,將「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條戰線統籌起來,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疫情防控形勢持續轉好,社會生產生活秩序正加快恢復。這不僅是戰「疫」取得階段性勝利的直接體現,更是一次中國道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集中展示。
  • 以中國戰疫堅定「四個自信」
    原標題:以中國戰疫堅定「四個自信」  【教育探索】 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高校要通過在線思政課、形勢政策課、主題黨日、主題團日等途徑,講清楚戰疫中的四大事實,引導大學生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自信。
  • 戰「疫」顯現中國企業力量
    疫情發生後,不計其數的中國大健康產業人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無所畏懼,無愧於時代所賦予的使命。其中,作為「硬核力量」的中國企業的身影穿梭在這場戰「疫」的各個環節,通過火線馳援物資、逆行而上提供醫療援助、復工復產確保藥品供應、開發藥物研發疫苗等一系列舉措打出戰「疫」組合拳。
  • 制度優勢是我們必定戰勝疫情的法寶
    越是在艱難困苦和重大鬥爭的時候,越是能夠充分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深刻道理和巨大優勢。「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疫情發生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一領導、統一指揮下,各地各部門各司其職、協調聯動,緊急行動、全力奮戰。
  • 戰「疫」,我們為什麼能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疫情防控中,廣大黨員幹部身先士卒、英勇頑強,唱響了「我是黨員,首戰用我」的英雄讚歌。一個個戰鬥堡壘、一面面先鋒旗幟,匯聚起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是奪取抗疫鬥爭偉大勝利的中流砥柱全民同抗疫,軍隊當先鋒。
  • 戰「疫」中的環保人(80)丨感受廣西南寧的戰「疫」環保力量
    下面,讓我們一起走近——戰「疫」中的環保人。眾志成城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越是困難時刻,越能見證守望相助的真情;越是緊要關頭,越要凝聚眾志成城的力量。在這場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的疫情阻擊戰裡,從生態環保鐵軍到環保企業,南寧環保人緊密團結、迅速行動,匯聚起磅礴的戰「疫」環保力量!
  • 經濟戰「疫」錄:中國與東協「合作力量大」
    (抗擊新冠肺炎)經濟戰「疫」錄:中國與東協「合作力量大」  中新社北京4月8日電 題:經濟戰「疫」錄:中國與東協「合作力量大」  中新社記者 魏晞  「我認為對於各國政府,目前首要問題是,如何在共同防控的同時確保商業活動順利進行。」寮國駐華大使館經濟和商務參贊波沙萬說。
  • 遼寧省文藝工作者以藝戰「疫」 匯聚精神力量
    遼寧省書法家協會戰「疫」作品義賣共40萬元,全部捐贈遼寧省慈善總會,作為抗擊疫情的專項經費。書法家翰墨言志在全國人民奮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時刻,遼寧省書法家協會倡議全省廣大書法家和書法工作者迅速行動起來,以「眾志成城、防控疫情」為主題創作書法作品,用藝術的感染力凝聚起全力以赴、共克時艱的強大力量,表達打贏疫情阻擊戰的必勝信念。
  • 戰「疫」中為何強調堅定「四個自信」
    【關鍵詞】道路自信 理論自信 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中圖分類號】D62 【文獻標識碼】A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同心協力、共克時艱,取得了戰「疫」的階段性勝利,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 「十三五」,中國為什麼能丨夯基固本,制度優勢聚磅礴偉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主要領域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形成,經濟社會發展動力不斷增強。共同的事業,共同的奮鬥。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是實現發展進步的根本保證。「十三五」時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各行各業深化改革取得全新進展。
  • 東臺市溱東鎮冬訓戰「疫」踐初心
    中國江蘇網2月22日鹽城訊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東臺市溱東鎮把黨員幹部冬訓課堂搬到疫情防控一線,把疫情防控阻擊戰作為黨員冬訓的主戰場和檢驗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試金石,號召全鎮黨員幹部在訓中戰、戰中訓,積極投身疫情防控,積極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當好戰鬥員、宣傳員、信息員、服務員
  • 全球戰「疫」的中國答卷
    鏡頭定格的瞬間,傳遞著一種溫暖人心的力量。「仰望人民,人民至上」——一位武漢網友寫下了這樣一句留言。 那一刻,人們更加強烈感受到,親自指揮這場戰「疫」的14億人口大國的中國領導人,與正在疫情中抗爭的人民始終心手相連、情感相通。 人民,是中國共產黨最堅實的依靠;人民,是共產黨人心頭最深沉的牽掛。
  • 黨徽在抗疫一線閃光㊿ 「磁鐵支部」的戰「疫」擔當
    戰「疫」打響,弭水橋村黨總支第一時間成立了以總支書記劉大衛為組長的疫情防控工作專班,有效發揮弭水橋村黨總支「黨群同心、戰之必勝」的磁力效應,細化任務分工,明確責任落實。「尖刀班」重拳出擊「其實這次疫情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與老百姓進一步拉近距離、成為大家庭的機會,現在無論大事小事,只要我們能夠做到,就一定要盡心竭力地為老百姓辦實事。」村黨總支書記劉大衛靠前指揮、身先士卒,帶領全村黨員幹部、志願者們忙碌在最前線,帶頭做好防控宣傳、入戶摸排、交通值守、體溫監測等工作,構築了疫情防控「紅色防線」。
  • 【戰「疫」說理】疫情防控做好「人文關懷」三個維度
    尤其是,中國實行了分級分類診斷救治,重症、危重症病例集中全力救治,密切關注孕產婦、嬰幼兒病例,做到了不問年齡,對每一個患者都免費救治,不計成本不計得失;與有些國家進行病毒檢測費用高額,後期治療天價相比,我國萬億美元巨額財政撥款和巨量的物資消耗只為守護國民的健康和生命。中國舉全國之力,用近兩個月時間將境內的新增病例清零。
  • 雙鴨山市:逆行在戰「疫」中的「藍色力量」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張宏宇 劉思序 楊軍 高偉)新冠肺炎疫情突襲而至,一場舉全國之力的疫情防控阻擊戰就此打響。市稅務局黨委高度重視,迅速響應,堅決貫徹落實稅務總局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在建立疫情防控「五大體系」中注重發揮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先鋒作用,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在戰「疫」中上演著一次次美麗逆行,在經受大考中展示著稅務人的忠誠擔當,用實際行動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著稅務力量。
  • 眾志成城凝聚安陽力量 同心協力譜寫戰「疫」之歌
    在這場「大戰大考」中,全市上下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共抗疫情,在大戰中踐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充分展現了安陽力量,唱響了一曲感天動地的戰「疫」之歌。領導帶頭,責任扛在肩市領導一線檢查疫情防控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 戰「疫」,求是網系列評論來啦!
    【詳細】  ★ 中國戰「疫」彰顯大國擔當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採取果斷、有效措施,以世所罕見、史所罕見的組織動員,開展了一場規模宏大的疫情防控阻擊戰,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中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權益,為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作出重大貢獻,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國際擔當,獲得國際社會廣泛尊重和支持
  • 以制度優勢凝聚奮鬥偉力
    我們要有效克服疫情影響,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充分發揮我國制度優勢。制度優勢是一個國家的最大優勢。發展環境越是嚴峻複雜,越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促進位度建設和治理效能更好轉化融合,善於運用制度優勢應對風險挑戰衝擊。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我們遭遇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