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勃拉姆斯20歲,出於對音樂的狂熱,到處找人請教作曲,終於在這一年,聽聞了偉大的音樂家舒曼在找音樂傳人,於是就託朋友,把自己介紹到了舒曼的家中。
舒曼對朋友的介紹也是半信半疑,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就知道,年輕人,你給我彈一曲吧。勃拉姆斯緩緩地坐到舒曼的鋼琴邊,深吸了一口氣,彈起了自己作的《C大調鋼琴奏鳴曲》。
剛開始彈,舒曼說:「停。」
並不是舒曼要pass掉他,而是前面的幾個音符就讓他有了找到知音的感覺,於是馬上進房間,叫出了自己的妻子克拉拉,妻子也是個音樂高手,這麼好的曲子一定要跟妻子一起享受。
克拉拉走了出來,勃拉姆斯眼睛瞬間泛著綠光,雖然故作鎮定,內心已經翻騰蹈海。但是勃拉姆斯還是克制住了內心的激動,沉穩地談完了這首曲子。
聽完曲子,舒曼和克拉拉都激動不已,從此,收下了這個關門弟子。
當了舒曼的徒弟之後,勃拉姆斯了解到了師父和師母當年的故事,那也是一個學生和老師有關的故事。
記得那是1830年,舒曼20歲,在自己的老師家學習鋼琴,就認識了老師的女兒克拉拉。音樂天才遇見音樂女神童,兩人很快就擦出了火花。
愛情總是藝術最好的源泉。這段時間,舒曼創造了很多高水平的作品,其中有13首就是獻給克拉拉的,真的是最動人的情書。
可是,當兩人公開戀情的時候,克拉拉的父親強烈反對。為了捍衛自己的愛情,舒曼和克拉拉不惜與父親相見於法庭,最後經過了11個月的官司,父親才勉強同意他們在一起。結婚後,克拉拉陸續為舒曼生下了7個孩子。所以見到勃拉姆斯這一年,34歲的克拉拉已經是7個孩子的母親了。
真愛可貴,勃拉姆斯決定繼續壓抑住心中的感情,只是轉化為音樂的輸出。
1854年,也就是勃拉姆斯拜師的第二年,舒曼就發作了精神病,「撲通」一聲,就一頭扎進了萊茵河。好在被發現及時,救了回來,可是舒曼還是徹底精神失常了。
作為學生,勃拉姆斯決定做點什麼。他推掉了所有演出,住進了老師家,一心照顧老師和老師的孩子,讓師母克拉拉出去演出掙錢。雖然有機會跟師母表白,但是勃拉姆斯還是克制住了,依然默默無聞地做著一個保姆的工作。
兩年後,也就是1856年的7月29,舒曼終於還是抵抗不住病魔的折磨,在妻子的懷裡去世了。
照料完了老師的後事之後,勃拉姆斯就不辭而別了。
此後的日子,勃拉姆斯寫了很多情書,但是一封都沒有寄出去,他也創作了很多作品,其中的《C小調第一交響曲》更是被認為是「貝多芬第十交響曲」。他每創作出一部作品,都會第一時間寄給克拉拉鑑賞一番,對師母的評價著實在意。
1896年,克拉拉病逝,身在瑞士的勃拉姆斯也是63歲的老頭了,他也是抱病在床。當他聽到師母的死訊,立刻起身,趕到火車站,買了張去法蘭克福的火車票,準備見師母最後一面。
可是,天意弄人,勃拉姆斯傷心過度,趕上火車才發現,坐反了方向,於是各種輾轉,終於在兩天後,去到了法蘭克福,這時候,克拉拉已經入土了。
從20歲到63歲,這些年的經歷,在勃拉姆斯的腦海就像電影一樣,老人淚流滿面。
43年前,我對你一見鍾情,但是你是我師母,我克制住了感情。
為了你,我終身不娶,為了你,我甘願寂寞。
43年後,我愛了你43年,如今物是人非,天各一方,就讓我再為你奏上一曲吧。
克拉拉的墳邊,勃拉姆斯拿起小提琴,奏出了43年心中的真愛。
第二年,跟貝多芬齊名的勃拉姆斯也去世了。
世間還會有真愛,但是世間難再有勃拉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