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簡單了,就有心思經營生活;生活簡單了,就有時間享受人生;我們要學會經營自己的生活,不是天天混日子,也不是天天熬日子,而是天天享受日子,這就需要經營日子;塵世中有太多的喜怒,太多的悲歡,太多的煩惱和痛苦;惟其如此,才能知足常樂!
1、
原文
名根未拔者,縱輕千乘甘一瓢,總墮塵情;客氣未融者,雖澤四海利萬世,終為剩技。
追逐名利的思想根基如果不從內心徹底除掉,即使表面上輕視世間的高官厚祿、榮華富貴,甘願過著一瓢飲的清貧生活,最終也擺脫不掉世間名利的誘惑;外來的影響不能被自身的正氣所化解的人,雖然他的恩惠能夠澤及世上所有的人並有利於後代萬世,最終也只是一種多餘的伎倆。
爭名奪利之累是眾所周知的,但不得不說名利之誘惑也確實太大。一個人不消除錯誤的名利觀念,不論他如何標榜清高聲稱退隱林泉,都不過是以退為進的託詞。
2、
原文
談山林之樂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厭名利之談者,未必盡忘名利之情。
好談山居生活之樂的人,未必真的領悟了山林生活的樂趣;口頭上說討厭名利的人,未必真的將名利忘卻。
實際上,經常暢談山野林泉生活之樂的人,未必就能完全領悟山林的真正樂趣;成天高談討厭功名利祿的人,心中未必就能完全忘懷名利。
時間不光是在流逝,也在帶走虛而不實的東西,若是沽名釣譽,僅以虛偽來蒙蔽世人的眼睛,終會被揭穿,落下罵名無可避免。所以,為免落得遭到萬人唾罵的境地,做人還是心口如一比較好。與人交往多些誠心,少些虛偽;工作時多些踏實,少些圓滑;生活中,以真心待人待己。只有卸下面具,我們的人生才會在陽光下呼吸。
3、
原文
居軒冕之中,不可無山林的氣味;處林泉之下,須要懷廊廟的經綸。
身居要職享受高官厚祿的人,不能沒有山林之中淡泊名利的思想;而隱居山林清泉的人,要胸懷治理國家的大志和才能。
一個人只要能有山林隱士的高風亮節,就能體會出孔子所說的「富貴於我如浮雲」,就能領悟到生活在林泉之下的樂趣。不過,不管是真退隱還是假出世,都要面對是否仍要關心國家大事這樣的問題。儘管你可以過閒雲野鶴般自由自在地生活,但不能完全忘記國家興亡大事。在現代社會,人們參政議政的意識愈加強烈,表現個人意願的方式也更多,社會的透明度越來越高,「志在林泉,胸懷廊廟」的傳統依然影響著人們。由此可見,社會的發展不容許人把自己屏蔽於社會之外,鎖在個人的小天地裡。
4、
原文
勝私制欲之功,有曰識不早力不易者,有曰識得破忍不過者。蓋識是一顆照魔的明珠,力是一把斬魔的慧劍,兩不可少也。
在戰勝私情克制物慾方面,有人說由於沒及時發現私情的害處才沒有堅定的意志去控制,有的人雖然能看清物慾的害處,卻又忍受不了物慾的引誘。所以一個人的智慧是認識魔鬼的法寶,而堅定的意志是一把消滅魔鬼的利劍,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
5、
原文
從冷視熱,然後知熱處之奔馳無益;從冗入閒,然後覺閒中之滋味最長。
從熱鬧的名利聲中退出後再來看名利場,才知道熱衷於爭名奪利最沒有意思;從忙碌的生活轉到安閒的生活,才知道安閒的人生趣味最能長久。
當一個人從名利場中退出來以後,再「冷眼」旁觀那些熱衷於名利的人,會發現奔波勞碌的生活竟是多麼毫無意義;當一個人從忙碌不堪的工作環境中抽身回到閒適的生活環境中,才會發現安逸悠閒生活中的滋味最悠長。
6、
原文
魚得水遊,而相忘乎水;鳥乘風飛,而不知有風。識此可以超物累,可以樂天機。
魚在水中才能自由遊動,卻忘記自己置身於水;鳥兒乘風飛翔,卻不知道自己藉助了風的力量。認識了這個道理就可以超脫外物的束縛,可以享受到快樂的天趣。
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長,就在於人能用物而不為物所用,更不為物所累。就像魚在水中遊,鳥乘風而飛一樣,正因為物我兩化,才不應被物慾所制約,心性自由了,樂也自然而然地出現了。
但是,卻有很多人沒有參悟這一點。有人存在於生活中,卻時刻謹記我正在「生存」,過於在意和重視自己的「存在」——我是否應該這樣做才能更健康?我是否需要多添置一些家用,才能備不時之需?我和某人說話時是否需要警醒一些?
其實,哪裡需要這些複雜的思考呢?用佛家的話來說,這些都是「雜念」和「執念」。飲食行為順應天時自然,身體當然不會有大礙;家用等到真正需要之時再去準備,也不會影響生活;說話做事但求誠信無傷於人,自然會擁有很多朋友。這些事情又哪裡需要刻意當作問題來讓自己煩惱呢?
謝謝閱讀!喜歡小編的可以關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