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段《菜根譚》清心寡欲句,身居高位淡泊名利,隱居山林心懷天下

2020-12-15 民俗文化與詩詞

心境簡單了,就有心思經營生活;生活簡單了,就有時間享受人生;我們要學會經營自己的生活,不是天天混日子,也不是天天熬日子,而是天天享受日子,這就需要經營日子;塵世中有太多的喜怒,太多的悲歡,太多的煩惱和痛苦;惟其如此,才能知足常樂!

1、

原文

名根未拔者,縱輕千乘甘一瓢,總墮塵情;客氣未融者,雖澤四海利萬世,終為剩技。

追逐名利的思想根基如果不從內心徹底除掉,即使表面上輕視世間的高官厚祿、榮華富貴,甘願過著一瓢飲的清貧生活,最終也擺脫不掉世間名利的誘惑;外來的影響不能被自身的正氣所化解的人,雖然他的恩惠能夠澤及世上所有的人並有利於後代萬世,最終也只是一種多餘的伎倆。

爭名奪利之累是眾所周知的,但不得不說名利之誘惑也確實太大。一個人不消除錯誤的名利觀念,不論他如何標榜清高聲稱退隱林泉,都不過是以退為進的託詞。

2、

原文

談山林之樂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厭名利之談者,未必盡忘名利之情。

好談山居生活之樂的人,未必真的領悟了山林生活的樂趣;口頭上說討厭名利的人,未必真的將名利忘卻。

實際上,經常暢談山野林泉生活之樂的人,未必就能完全領悟山林的真正樂趣;成天高談討厭功名利祿的人,心中未必就能完全忘懷名利。

時間不光是在流逝,也在帶走虛而不實的東西,若是沽名釣譽,僅以虛偽來蒙蔽世人的眼睛,終會被揭穿,落下罵名無可避免。所以,為免落得遭到萬人唾罵的境地,做人還是心口如一比較好。與人交往多些誠心,少些虛偽;工作時多些踏實,少些圓滑;生活中,以真心待人待己。只有卸下面具,我們的人生才會在陽光下呼吸。

3、

原文

居軒冕之中,不可無山林的氣味;處林泉之下,須要懷廊廟的經綸。

身居要職享受高官厚祿的人,不能沒有山林之中淡泊名利的思想;而隱居山林清泉的人,要胸懷治理國家的大志和才能。

一個人只要能有山林隱士的高風亮節,就能體會出孔子所說的「富貴於我如浮雲」,就能領悟到生活在林泉之下的樂趣。不過,不管是真退隱還是假出世,都要面對是否仍要關心國家大事這樣的問題。儘管你可以過閒雲野鶴般自由自在地生活,但不能完全忘記國家興亡大事。在現代社會,人們參政議政的意識愈加強烈,表現個人意願的方式也更多,社會的透明度越來越高,「志在林泉,胸懷廊廟」的傳統依然影響著人們。由此可見,社會的發展不容許人把自己屏蔽於社會之外,鎖在個人的小天地裡。

4、

原文

勝私制欲之功,有曰識不早力不易者,有曰識得破忍不過者。蓋識是一顆照魔的明珠,力是一把斬魔的慧劍,兩不可少也。

在戰勝私情克制物慾方面,有人說由於沒及時發現私情的害處才沒有堅定的意志去控制,有的人雖然能看清物慾的害處,卻又忍受不了物慾的引誘。所以一個人的智慧是認識魔鬼的法寶,而堅定的意志是一把消滅魔鬼的利劍,二者都是不可缺少的。

5、

原文

從冷視熱,然後知熱處之奔馳無益;從冗入閒,然後覺閒中之滋味最長。

從熱鬧的名利聲中退出後再來看名利場,才知道熱衷於爭名奪利最沒有意思;從忙碌的生活轉到安閒的生活,才知道安閒的人生趣味最能長久。

當一個人從名利場中退出來以後,再「冷眼」旁觀那些熱衷於名利的人,會發現奔波勞碌的生活竟是多麼毫無意義;當一個人從忙碌不堪的工作環境中抽身回到閒適的生活環境中,才會發現安逸悠閒生活中的滋味最悠長。

6、

原文

魚得水遊,而相忘乎水;鳥乘風飛,而不知有風。識此可以超物累,可以樂天機。

魚在水中才能自由遊動,卻忘記自己置身於水;鳥兒乘風飛翔,卻不知道自己藉助了風的力量。認識了這個道理就可以超脫外物的束縛,可以享受到快樂的天趣。

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長,就在於人能用物而不為物所用,更不為物所累。就像魚在水中遊,鳥乘風而飛一樣,正因為物我兩化,才不應被物慾所制約,心性自由了,樂也自然而然地出現了。

但是,卻有很多人沒有參悟這一點。有人存在於生活中,卻時刻謹記我正在「生存」,過於在意和重視自己的「存在」——我是否應該這樣做才能更健康?我是否需要多添置一些家用,才能備不時之需?我和某人說話時是否需要警醒一些?

其實,哪裡需要這些複雜的思考呢?用佛家的話來說,這些都是「雜念」和「執念」。飲食行為順應天時自然,身體當然不會有大礙;家用等到真正需要之時再去準備,也不會影響生活;說話做事但求誠信無傷於人,自然會擁有很多朋友。這些事情又哪裡需要刻意當作問題來讓自己煩惱呢?

謝謝閱讀!喜歡小編的可以關注一下!

相關焦點

  • 安貧樂道是一種智慧,淡泊名利是一種境界.
    《菜根譚》上說:  從冷視熱,然後知熱處之奔馳無益; 從冗入閒,然後覺閒中之滋味最長。  -   1   -   傳說諸葛亮年輕的時候,在隆中隱居,他看到世人為名利而紛爭勞碌,於是作了一首詩: 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
  • 孟浩然:但凡有一點辦法,誰願意淡泊名利?
    特別是李白,從開始就沒考慮過參加科舉考試,好作品自己會說話,就是靠寫詩在文壇闖出了名氣,也因此結識了許多身居要職的達官貴人和文化名流,比如賀知章、元丹丘等人,通過這些人脈關係,又認識了玉真公主,也就是唐玄宗的妹妹。你混什麼樣的圈子決定了你的事業高度。因為這些高端人士經常在朋友圈轉發李白的詩,終於引起了唐玄宗的關注。
  • 《道德經》和《菜根譚》人生智慧集錦
    老子的《道德經》和洪應明的《菜根譚》,都是作者經歷了很多人生坎坷之後,總結出的人生智慧或人生感悟,其中的很多內容都是中華文化中的經典。思想家魯迅講:「不看《道德經》,就不知人生的真諦」。老子《道德經》總結了很多人生中的規律,《菜根譚》中有很多對人生的感悟,二者各有自己的優秀之處。
  • 莊子——真正的智者是懂得淡泊名利,不為物慾所累!
    真正的智者懂得淡泊名利,不為物慾所累,所以能擁有明淨之心靈、快樂之生活。有一天,秋高氣爽,太陽已爬到半空,莊子還長臥未醒。忽然,門外車馬滾滾而來,喧鬧非凡,隨後有人輕輕叩門。原來是楚威王久仰莊周大名,欲將他招進宮中許以高位,以用其才,以期完成自己圖霸天下的事業。他派了幾位大夫充當使者,帶著人抬著豬羊美酒、黃金千兩,駕著駟馬高車,浩蕩而隆重地來請莊周去楚國當卿相。
  • 《菜根譚》修身之九:務實以建功立業,務虛以淡泊名利
    人人都想成就一番事業,但每個人的出發點顯然是不同的,有些人成就的事業是為了實現自己願望,有些是為了他人而實現他人的願望,有的甚至是為了天下百姓而實現百姓的願望。比如為了讓自己的物質水平能有所提高,房子,車子等,有的的人是為了實現家人的願望而努力,還有的人是為了讓天下百姓的生活水平能有所提高,不必再為果腹而發愁。
  • 白天耕種,晚上讀書,淡泊名利,與世無爭,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嗎
    白天耕種,晚上讀書,淡泊名利,與世無爭,這是儒家崇尚的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中國傳統農耕文化所追求的一種小康生活圖景。在古代,過著淡泊名利,與世無爭,白天耕種,夜晚讀書生活的人,大致有三種:一類人是鄉村的小地主,自耕農。這類人讀過書,但沒有考取功名,沒有進入仕途,然後繼承了上輩耕讀傳家的傳統,一代一代過著白天耕種,晚上讀書的安逸日子。一類人是隱士。
  • 年輕人不要輕易淡泊名利
    我搜尋了【陌上花開】所有徵友帖、所有主流社交軟體,發現現在年輕人都喜歡營造「喜歡有趣有意思」的人設,都一副文藝青年、淡泊名利的姿態。很多人追求淡泊名利,具體表現為,白天有自己小樂子,晚上也有自己小樂子,凡事不過度,追求體面,輕視收益。尤其是在大單位,淡泊名利更是一道保護傘,有利於營造出一種纖塵不染白蓮花的高貴感。
  • 《菜根譚》:讓人生秉持「專一」的精神,便有厚積薄發的結局
    《菜根譚》:讓人生秉持「專一」的精神,便有厚積薄發的結局。《菜根譚》之中說這樣一句話:進德修道,要個木石的念頭,若有一有欣羨,便趨欲境;濟世經邦,要段雲水的趣味,若一有貪著,便墜危機。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修身養性,追求真理,要有像木石一般冷靜堅定的意志,如果一旦有對世俗羨慕的念頭,就會落入充滿欲望的境地。
  • 是淡泊名利的高潔隱士,還是不忠不孝的偽君子?——介子推
    在我們山西有一個地方叫介休,介休有個山叫綿山,相傳介子推曾經隱居此山,晉文公重耳想要邀請介子推出來做官,以報答「割股啖君」之恩,但介子推不願為官,重耳就命人放火燒山,想將他們逼出來,但是介子推直到燒死也沒出來。為紀念介子推,就將此地命名為介休。
  • 《小窗幽記》:繼《菜根譚》又一部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值得一讀
    有的陳說利害,指點迷津,以言醒世;有的肯定情愛,頌揚忠貞,讚美人世間一切真情實感;有的強調道德修養的重要,倡導讀書,勸勉人們要有高尚的道德、豐厚的學養和良好的性情;有的提倡淡泊名利,嚴於操守,多做善事;有的描述隱居生活,讚美田園生涯,宣揚樸素為美;有的狀物寫景,以景悟情,回歸自然;有的強調靜心,體味物韻,提升人生的境界;有的評述奇人異物,闡言美文奇書,推崇高人奇士;有的描繪物、景的和諧綺麗
  • 淡泊名利、與世無爭,活得很佛系的星座,喜歡清靜
    文 | 老巫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有些人野心勃勃,渴望功成名就,但有些人卻淡泊名利、與世無爭,活得很佛系,喜歡清靜的生活。那麼十二星座中,哪些星座屬於後者呢?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他們把名利都看得很淡,活得很佛系,與世無爭,只願意享受當下,懶得去想那些遙遠的未來,就希望這樣過著清靜平淡的日子。水瓶座:不爭不搶水瓶座的人一生都在追求自由,比起那些身外之物,他們更在意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那種無拘無束的人生,才是他們窮其一生所追求的。
  • 不計較得失,淡泊名利,看淡了很多
    不計較得失,淡泊名利,看淡了很多大家的智商其實都相差不大,但也不能排除就是天生非常聰明的人,那類人生來就是和研究各種高精尖,其實比起智商,情商在這個社會中更加重要,往往高情商能讓你走得更遠,與人打好關係,不需要過於計較得失,該是你總是你的,不是你的強求也沒有
  • 千古奇書:《菜根譚》19
    342.就身了身,以物付物,就一身了一身者,方能以萬物付萬物;還天於天下者,方能出世於世間。【大意】能跳出自我來了解自我的人,才可根據自然法則使萬物按照本性去發展 而各盡其用;能把天下還給天下萬民所共有的人,軀體雖然生存於世間思想 卻超越凡人。
  • 《菜根譚》思想深邃,是一本中國人的聖經
    如果要找一本書都囊括這些思想的,那就讀《菜根譚》吧。裡面用優美簡潔的詩文講解為人處世的道理,雅俗共賞,深入淺出。可以說是一本了解中國文化的典籍,又是一部教育如何做人的聖經。《菜根譚》的作者是明朝的洪應明,這個人早年還是熱衷於仕途經濟,但是後來精心修佛,號稱還初道人。菜根,本是菜頭苦澀的根須,一般沒人吃。
  • 菜根譚:人生的至高境界,是返璞歸真
    菜根譚:人生的至高境界,是返璞歸真。真正厲害的人,都有一種自我淨化功能,他會不斷完善自我,正所謂說「人生即是修行」。《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驚奇喜異者,終無遠大之識;苦節獨行者,要有恆久之操一個喜歡獵奇愛好怪異的人,必然不會有高深的學問和遠大的見識,一個真正有遠大志向的人,表現也恰恰非常平常,並且自己的追求和喜好都是平淡無奇,沒有什麼怪異之處,但是相處久了,才能感覺到他的不平凡的地方
  • 非淡泊無以明志│ 漢字密碼 · 淡
    老子一生不慕名利,淡然處世。文/顧易「淡」,形聲字,從水,炎聲。《說文解字》:「淡,薄味也。」圖/新浪網淡是淡泊名利,恬淡寡慾明代薛瑄在《讀書錄》中寫道:「少欲則心靜,心靜則事簡。」弘一法師在《格言別錄》中講:「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 淡泊名利,看淡得失
    最好的心態是,即使青菜豆腐,也能陽春白雪。真正善良的人,磨難不會讓你的心變硬,反而更柔軟。
  • 最淡泊名利的3星座,與世無爭,從容不迫,卻總能功成名就
    導語:在生活中,很多人都相當看重名利,而有的人甚至為了名利不擇手段,從而會去做很多壞事,最後卻什麼也得不到。而在我們的身邊,往往會有這樣一類人,他們向來淡泊名利,不想和別人有太多的紛爭,所以內心也是從容不迫,但最後卻總能有所成就。
  • 纖穠、淡泊並重,董其昌繪《秋山圖》
    這幅《秋山圖》展示了董其昌對色彩的理解與運用,畫中描繪的秋景山水看上去淡雅寧靜,深藏文人追求的纖穠和淡泊之美。董其昌 秋山圖纖穠和淡泊原本是詩歌品鑑中常用的詞彙,用這個兩個詞形容董其昌的這幅《秋山圖》也很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