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冬至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所謂「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今天就來盤點幾道冬至適合享用的美食。
冬至團,團團圓圓
冬至的節令食品是冬至團,冬至團用糯米粉做成,中間包裹糖肉、菜、果、豌豆沙、蘿蔔絲等。包成團,稱作「冬至團」,並饋贈親友。
也有在早餐全家聚食的,取團圓的意思。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糰。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好吃不過餃子,皮薄餡嫩,味道鮮美
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原名「嬌耳」,是古老的漢族傳統麵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餃子的特點是皮薄餡嫩,味道鮮美,形狀獨特,百食不厭。餃子的製作原料營養素種類齊全,蒸煮法保證營養較少流失,並且符合中國色香味飲食文化的內涵,所以冬至這一天吃餃子絕對落不下。
一碗湯圓下肚,肚皮鼓鼓有力氣
在這一天,南方有的地方則願意來一碗湯圓,湯圓別稱「湯糰」「浮元子」,是漢族傳統小吃的代表之一,象徵著合家團圓美滿,吃湯圓也意味著合家幸福、團團圓圓。
簡單地說,湯圓和元宵是一種以糯米和糖為主的食品,各種各樣的餡都有,可葷可素,風味各異,據清朝文獻記載,江南人用糯米粉做成麵團,裡面包上精肉、蘋果、豆沙、蘿蔔絲等。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冬至吃麵條是我國南方地區常見的習俗之一,這就跟很多地區吃餃子吃湯圓一樣。尤其是在安徽的合肥地區,冬至這一天一定要吃麵條。過去手工擀的麵條都很長,在冬至節氣到來之後,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一碗熱騰騰的雞蛋掛麵,這才是完完整整的過了一個冬至節。
好了,今天的美食就講到這裡了,吃餃子也好,吃餛飩也罷,人們在意的並不是味蕾的滿足。在這個時候來一份屬於冬至的美食,代表的也是對不久之後春節團圓的期盼。我們下期再見~~
部分資料綜合自美食類網站平臺部分圖片選自網絡
編輯:張志遠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