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應是每個爸媽的寶貝
「醫院細菌多,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會嬰兒護理,受傷就該多睡覺!」
「尤其這是慢性病,她沒有明顯外傷」
「第一小孩元氣足,哪哪傷著看,哪哪補得特別快」
「小孩子她自己會生長發育,她哪裡受傷了,就會先把那傷給補好」
以上的話語,來自一個從5樓墜落受傷的4個月女嬰的父親。
事情是這樣的,11月30日,河北石家莊一快遞員在一樓金屬防護網處發現一名女嬰只穿了一個紙尿褲,四周的居民說是從5樓掉下的。後來,快遞員發現後將其抱起,並送往醫院。
經醫院診查孩子腦部有出血、肺部、腎部等多處受傷。而其孩子父親拒絕住院治療。原因就是:醫院細菌多,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官方回應女嬰墜樓事件
據石家莊市政府熱線消息:當地街道辦已於12月2日出資帶孩子去醫院檢查,12月5日晚上協調市救助站送孩子到省兒童醫院救治;目前孩子已經接到家裡治療,因為家長拒絕外界過多關注孩子,不同意讓其他人帶孩子去治療,現在街道社區和派出所安排專員每天連續掌握情況,孩子的母親已經送去治療了。
目前,女嬰的母親已被送往治療,墜樓女嬰也再次被送往醫院。
12月8日,民政局工作人員表示,正在對女嬰實行臨時救助。根據孩子病情給予相應的補助,原則上不超過12個月低保標準,低保標準為766,大概9000多元。如有特殊情況,可加大力度。
志願者稱幫墜樓女嬰穿衣被拒
視頻中志願者稱,女嬰家中非常髒亂,孩子睡的床特別髒,還發黴了。我們要給孩子換被子,換衣服,換尿不溼,爸爸都不讓。
這麼冷的天氣,女嬰的父親也不給她穿衣服。其解釋到:不穿衣服沒關係,孩子這麼光著身子挺好的,可以吸收天地精華。
友誼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介紹,孩子有專人陪護情況平穩,稍後公安和司法機關將介入,可能會對孩子父親做精神鑑定。
說醫院細菌多,主要是你覺得醫院病人多。但是正因為醫院病人多,所以醫院消毒工作肯定要做到位。
對於通過呼吸道傳播的疾病來說,在醫院傳染源相對集中。如果本身病人抵抗力比較弱,所以可能更容易感染疾病。
但其他的傳染病就不好說了,醫院病房會經常消毒,還有就是如果你去醫院會比去其他地方更注意保護自己,例如會戴上口罩或者頻繁清潔雙手等。
相比之下家裡,其實如果不注意通風消毒,打掃衛生,換洗衣服床單被罩,晾曬。可能其實比醫院細菌更多。
綜上,其實這個問題不好比較。做好個人防護更加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
小孩應該怎樣做才能更好預防感染?
1、不要親吻孩子
在這成年人看來,親吻是非常自然的感情流露,但是,對於小孩子來說,可能並不一定是好事。因為,在親吻的過程中,有可能將細菌傳遞給小孩。特別是有感冒症狀和腹瀉的家長更不要親吻孩子。
2、外面帶回來的用品別給孩子
如果大人有外出,鞋、帽、外套需掛在室外通風處;錢、硬幣不要給孩子玩耍;如果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最好全身清潔,換好乾淨的衣物再接觸孩子。
3、勤洗手
飯前便後要給孩子規範洗手,一般來講,用流動的水和香皂洗手 15 秒,可帶走手上 90% 的細菌,持續洗 30 秒可將手上99.9% 的細菌全部帶走。
父母在給孩子泡奶粉,餵飯前也要注意洗手。
4、多消毒
對於孩子的常用物品,奶瓶、奶嘴等耐高溫的,可以浸沒在湯鍋中煮沸超過 30 分鐘或蒸汽蒸 5 分鐘,就可以完成消毒。
家裡的碗筷最好放在消毒櫃中消毒。
不耐熱的玩具等物品,可以通過用酒精棉擦拭玩具表面的方式消毒。
孩子的衣物或者毛絨玩具,可以加入一定比例的消毒液清洗,來達到消毒的效果。
使用消毒產品時,務必要避免沾到孩子的眼睛和嘴,消毒後也要儘量靜置一段時間,讓刺激性物質發充分後,再與孩子接觸。
5、不要給孩子戴N95口罩
N95/KN95口罩對病菌阻擋能力最強,但是黃憮教授不建議孩子使用,以免呼吸困難甚至窒息。
孩子如果有出入公共場所,建議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如果孩子很小,無法佩戴口罩,那麼可以在嬰兒車外面覆蓋一層薄紗巾,孩子面部輕放一個口罩,適當阻隔細菌病毒。
6、父母製造玩法窩在家裡
孩子防病最好的辦法就是不出門。好好在家中待著。父母應多製造一些家庭玩法供孩子們家中娛樂。
去到醫院記住這幾點,讓病毒遠離自己:
1、儘量不要觸摸、倚靠醫院的牆壁、扶手及任何物品。包括醫護人員的制服,就算是多年不見的老友,也要跟他保持安全距離。
2、戴口罩,減少飛沫傳染的機會。
4、常洗手,尤其是吃東西前一定要洗手。
5、回家後,立刻換掉在醫院穿過的衣服,並全身衝澡。
來源:綜合醫學論壇網
編輯:楊小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