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青島8月30日消息(記者焦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2020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夏季高峰會29日進入第二個議程日,多場主題分論壇召開,與會嘉賓熱議工業網際網路、新基建與數位化轉型、「六穩」、「六保」等時下經濟熱點話題。在29日上午舉行的焦點論壇上,洪崎、賈康、王晟等專家學者就如何解困中小企業發表觀點。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不少中小企業陷入困境,經營計劃被打亂。原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洪崎認為,這是突發性、暫時性的影響因素,一些中小企業並不是資產負債表出了問題,而是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出了問題。對於如何自救,他建議中小企業,要充分利用現在的優惠政策:「現在各個省、各個地區政府都有很多扶持中小企業的優惠政策,降稅減費、免租,包括銀行本息延期到明年三月等。中小企業在這個時候要善於解釋、善於談判,要充分利用現在的政策。」
對於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從可考慮的積極有作為的方面看,第一,中國的金融體系必須實施多樣化的改革,金融機構要多樣化,金融產品要多樣化,要有適應這些中小微企業的可以覆蓋其各種類型生產經營活動的融資的有效供給;另外,在我們的商業銀行系統裡邊有一些很積極的探索,它可以『放低身段』,跟基層的商城、社區形成一種配合關係,把風險高的小微貸款批量化,這樣綜合在一起使融資支持有了一定的規模,而且可行。還有值得稱道的是像阿里小貸等,數字經濟支撐之下,靠大數據、雲計算,零人工幹預就可以源源不斷地在網上提供小微貸款。」
中金公司投行業務負責人王晟則從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共生關係的角度思考。他認為,在大型企業快速恢復的標杆效應下,中小企業融資可以多用資本市場的工具。
王晟說:「中小企業往往是大型企業的產業鏈和客戶,大型企業的投資和開支往往是中小企業的收入。這次好的消息是,對於中國來說,大型企業基本元氣未傷,基本盤還在,疫情控制住以後,復工復產非常快。站在資本市場來看,這些大企業繼續往前走,樹立標杆效應,對帶動中小企業的融資發展也是有幫助的。原來我們覺得資本市場對中小企業來說很遠,要等著盈利以後或者做出市場份額再考慮;但是現在由於資本市場的改革,註冊制的改革,使得這種可能性變得越來越近,包容性和兼容性變得很強,所以中小企業一定要多用資本市場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