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話:「會當媳婦兩頭瞞,不會放媳婦兩頭傳」是啥意思

2020-12-22 豫南鄉農

別看農民不會咬文嚼字,著書立傳。但從民間流傳下來的一些諺語和俗話,卻蘊藏著深奧的科學和做人的原則。「會當媳婦兩頭瞞,不會當媳婦兩頭傳「從這句俗話的意思中明顯的可以看得出來,一個女人對兩個家庭關係的重要性。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媳婦是影響婆家和娘家關係的主要因素。我們都知道當一個女人由姑娘變成媳婦後,她就是娘家和婆家的一個紐帶。

兩頭瞞的媳婦怎麼能是個好媳婦呢,「兩頭瞞」不明思議就是在娘家和婆家兩頭都互相隱瞞。當然,隱瞞是指特定條件下的隱瞞,這句俗話的意思主要指的是家務事,也就是說隱瞞兩頭家務事的媳婦就是好媳婦;在娘家和婆家兩頭互相傳送家務事的媳婦就不是好媳婦,她會使婆家和娘家相互指責生氣。按照常理來說,坦誠相待,不互相隱瞞都說實話的人才是實誠人,兩頭都相互傳遞消息不隱瞞的反而不是好媳婦呢,是不是讓人有點費解啊。

其實,這個道理非常簡單,當你的女兒嫁到婆家後,娘家人最關心的就是女兒在婆家過的日子怎麼樣,生活的好不好。

不過,娘家最關心就婆家是不是欺負了自己的女兒等等。如果天天生氣,就是頓頓吃肉她也不上肉。因此,娘家最關心的就是女兒在婆家裡是不是經常挨打受氣。這個時候對於媳婦來說在娘家和婆家之間就要做到圓滑,不相互傳送雙方的家務事。

新過門的媳婦到陌生的婆家,對他家的生活方式和家教會有一個適應的過程,要學會融入新家庭的生活本領。不要自己看到不順眼的事情都理解是針對你的,就是學會一些包容,不要受到一點誤會或委屈就跑到娘家去哭訴,想讓娘家人過來替你出氣。

這樣不僅會讓娘家人生氣,而且還會讓婆家認為你和娘家人都不明理。也不要把娘家對婆家的不滿和牢騷說給婆家聽,比如,「我媽和哥、弟都說了,再給我生氣,他們就不願你的意等等「,這樣會把兩家的關係越搞越僵。

當然,這裡說的「兩頭瞞「並不是沒有底線的,如果是婆家故意的找茬欺負你或是虐待你、毒打你,你不但要給娘家人說,而且還要報警尋求法律來保護你的生命安全。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作為婆家來說娶一個媳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都比較爭惜。都會把媳婦當做女兒一樣來看待這裡要說一點的是,丈夫也是維繫婆媳關係最為關鍵的一個成員。丈夫應該像個轉軸一樣在自己爸媽和老婆之間周旋,化解他們之間的矛盾。就像現在人們冪牛一樣,總是在牛繩中間,拴一個可以旋轉360度的轉軸來化解牛和冪樁的矛盾:冪樁冪在地下是死的,而牛在另一端會不停的走動,它每走一步就會把牛繩旋轉一點,走動的次數多了就會把牛繩擰得像麻花一樣,久而久之牛繩就會擰斷。如果在中間拴一個轉軸,當牛來回走動的時候轉軸就會跟著旋轉,這樣就避免整根牛繩被擰得像個麻花一樣導致斷裂。

因此,丈夫把媳婦娶到婆家以後,就應該像這個轉軸一樣,來化解爸媽和老婆之間的矛盾,真心呵護自己的妻子。

所以,做為媳婦來說只要婆家不是故意的針對你、欺負你,一些家務事忍一忍就過去了,不要動不動就跑到娘家去訴苦求援。我們都知道舌頭和牙時時刻刻都在一起打交道,關係那麼鐵有時牙還會咬著舌頭呢。何況幾個性格不同的人天天都在一起生活,摩擦和小矛盾肯定也會時常發生。都抱著一個寬容的心態來看待對方,那麼你的家庭一定是幸福美滿的。

相關焦點

  • 農村有句俗語「會當媳婦兩邊瞞,不會當媳婦兩邊傳」,有道理嗎?
    農村俗話是什麼?就是總結性與趣味性更強的口頭語,是農民朋友的家常話。很多農民尤其是老年人都知道不少的俗語,因為簡練、表述直白,所以他們能夠記憶深刻。有的人可能聽過這樣一句話「會當媳婦兩邊瞞,不會當媳婦兩邊傳」,就是一句使用頻率非常高的農村俗話,多被用於涉及家庭內部人際關係的日常交談當中。
  • 農村俗語「好媳婦兩邊瞞,壞媳婦兩邊傳」這句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好媳婦做事兩邊瞞,壞媳婦做事兩邊傳」,那麼這句話有什麼道理嗎?咱們先來說說這個好媳婦的為人處世之道,所謂的農村裡的好媳婦,對於在家裡裡還是外面,都是有拿捏事情的輕重一說,比如有的兒媳婦在自己父母面前就不會說男方家裡的壞話,比如兩口子吵架了之後,聰明的媳婦不會告訴自己的父母給丈夫打了或者是罵了,這樣就不會激發雙方的矛盾,有的父母在得知自己女兒被打了之後,就會找男方家裡理論,這樣就惡化了家庭的矛盾,另外不管是公婆什麼樣,作為兒媳婦的來說
  • 在農村,老人常說「肉肥滿口香,媳婦胖好生養」啥意思,有何道理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在農村,老人常說「肉肥滿口香,媳婦胖好生養」啥意思,有何道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在農村,很多地方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唯一不變的就是一些老話。這些老話不僅是我們祖祖輩輩的知識。有一些還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有很多覺得農村人沒有什麼文化,根本說不出什麼大道理。
  • 農村俗語:看看娘的腳後跟,知道閨女三四分,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有很多的俗語和諺語被農民交口相傳,每一句不僅押韻,而且都表達了一個道理,說明了一種人性。有的可能是農民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被農民家庭奉為家庭教育的格言,即使放在現在依然還在散發著智慧的光芒。可能我們每個人都能脫口而出幾個這樣的俗語,大部分都是從小聽著家裡人說,然後印在了自己的腦海裡。
  • 農村俗語:「醜媳婦怕見婆,勤媳婦好打碗」,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是不是正如那句俗語所說的一樣:「醜媳婦怕見婆,勤媳婦好打碗」?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醜媳婦怕見婆「婆」也就是「婆家」,也可以理解成公公婆婆,也就是丈夫的父母。農村人經常會說:給你找個好婆家,意思就是給你找個家庭好的丈夫。
  • 農村俗話說娘家的飯香,婆家的飯長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農村俗話裡包含著不少的人生哲理,但同時也要看閱讀的人到了什麼年齡段,還要看閱讀到的人經歷過什麼。當年齡和閱歷不同,讀到時候感受到的道理也是不樣的。這就是農村俗話獨有的魅力。往淺了看,這只是一句說閨女到媳婦的轉變,以及農村家庭怎麼相處的俗話,但往深了去看,這裡面有適用於各種事情的哲理。那麼,這句話具體是啥意思呢?有什麼道理?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一、這句話啥意思我們初看這句話,會覺得意思簡單明了。
  • 「六月立秋兩頭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啥意思?今年何時立秋?
    在農村中關於立秋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六月立秋兩頭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是六月立秋還是七月立秋呢?六月立秋兩頭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六月和七月指的是農曆的六月和七月,兩頭指的是夏收和秋收。
  • 興起的江浙兩頭婚:受益的是兒媳,婆婆再也逃脫不了帶娃的責任!
    近日一則江浙兩頭婚的新聞刷爆網絡,據悉這兩頭婚乃是江浙一帶近幾年悄然興起新的婚姻形式,俗稱兩頭婚。兩頭婚的意思是這樣的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亦是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其具體的婚姻形式就是
小夫妻成家後,可以仍然和雙方原生家庭住在一起,在原有的基礎上保持一定黏」,也就是結婚後的夫妻各住各家。
  •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 兩頭婚什麼意思?和傳統婚姻有何不同?
    兩頭婚的家庭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和小西夫婦一樣,選擇兩頭婚的多是江浙農村的獨生子女。「這種情況主要出現在杭嘉湖地區,我接觸的案件當事人,集中在杭州市周邊的九堡、臨平、餘杭一帶,多為村轉社區的地方,還有就是湖州地區,兩頭婚現象非常普遍。」
  • 什麼是「兩頭婚」? 定義是什麼?
    澎湃新聞:為什麼「兩頭婚」興起在江浙一帶?趙春蘭:我想能夠流行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獨生子女家庭本身有家庭繼替、財產繼承、養老方面的困境,而另一個方面,此前「雙獨二孩」的政策也為這些困境的解決提供了可行性。另外,江浙一帶農村社會的結構還是超實心狀態,與西北或者中部農村的空心化有很大不同。為什麼是「超實心」?
  • 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 兩頭婚的好處都在哪
    隨著90後家裡獨生子女的長大成人,一方嫁給另一方,那麼總有一方的父母會特別孤單,目前兩頭婚就解決了這方面的問題,那麼什麼是兩頭婚呢?說高大上就兩頭婚,其實說實在點就有點AA搭夥過日子的樣子,兩頭婚的夫妻大多數是各過各的,長期分居兩地。夫妻通常會為兩個家庭各生一個孩子,第一個一般規男方養,第二胎規女方養。
  • 關於「兩頭婚」,你怎麼看?
    為什麼會興起兩頭婚?兩頭婚有何利弊?兩頭婚未來的發展趨勢如何?帶著這些問題,日前,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和律師。和小西夫婦一樣,選擇兩頭婚的多是江浙農村的獨生子女。「這種情況主要出現在杭嘉湖地區,我接觸的案件當事人,集中在杭州市周邊的九堡、臨平、餘杭一帶,多為村轉社區的地方,還有就是湖州地區,兩頭婚現象非常普遍。」浙江順博律師事務所律師杜鵬介紹說,「可以說,兩頭婚是獨生子女家庭的正常需求。」在杜鵬看來,兩頭婚是「招上門女婿」的更優解。「我們這裡有一句俗話叫『招女婿招女婿,最後招了一個懶惰女婿』。」
  • 吳越「兩頭婚」—— 妥協的藝術
    我身邊至今也沒發現「兩頭婚」的案例出現,客觀地說,「兩頭婚」這種現象跟獨生子女的傳統關係其實不大,反而倒是浙南一代可能有的傳統。浙南一代有一種入贅的女婿在孩子長大成人之後改姓的傳統方式。例如入贅的那個女婿姓方,入贅的女方姓朱。那麼他們生出來的孩子基本上會姓朱。
  • 農村俗話「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是啥意思?這個菘是什麼?
    確切來說,這並不能算得上是一句農村俗話,這句話最早出現在唐朝李延壽的《南史·周顒傳》中:顒清貧寡慾,終日長蔬食,雖有妻子,獨處山舍。文惠太子問顒菜食何味最勝。顒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這裡的意思是想說周顒這人甘於清貧,但假如我們仔細看,會發現有點奇怪,自己有老婆有家,卻獨自住在山裡,不過咱們題不在此處,故略過不提。那麼,這裡的春初早韭,秋末晚菘究竟是個啥意思呢?這裡的菘到底是個啥?黑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 在農村哪些人好找媳婦?
    在農村哪些人好找媳婦?哈哈!很有意思的問題?據我所知,有三個方面,即家庭條件好的、小夥子德才貌兼備的、小夥子有韜略的(和醜俊無關)。一、家庭條件較好的。父,母不很老,且有工作或退休金的、有車有房有存款的、小夥德、才、貌能佔住一般或以上的,這樣的家庭,都不缺媳婦。且找對象時,還具有擇優選擇的餘地。女孩子一般不硬性狂要彩禮。二、家庭條件一般,父,母雖都是農民,但都是殷勤過日子的好人,人設威望都很好。
  • 江浙一帶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女方真的虧了嗎?
    什麼是兩頭婚?我在網上看了一些關於兩頭婚的定義,也就是說這種婚姻不存在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的「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
  • 農村俗話「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有句話俗話叫「十分聰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給兒孫;倘若十分都用盡,後輩兒孫不如人」。很多人冷不丁看到這句話時,常常會產生誤解。因為大多數人會向玄奇迷信上理解走。比如說我們村以前有個人叫「王學道」,他會一些東西,就是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一輩子為別人看病,看邪氣啥的。
  • 江村的「兩頭婚」
    但是她還是覺得兩家的經濟條件差距太太,最終只能是自己嫁過去,沒法「兩頭」,因為兩頭講求的是雙方家庭比較平衡,很多事情可以一起做,但是這種差距太大的就沒法 「兩頭」 了。如果自己嫁過去,家裡人實際上是不太願意的, 她的外婆還告訴她 「嫁過去就丟死人了」 。家裡就只有她一個女兒, 一般是不允許出嫁的,出嫁會被認為是家裡太窮或者是不好的人家才做的事情。
  • 江浙「兩頭婚」引圍觀:天價彩禮倒逼下的新婚姻,是否得不償失?
    「兩頭婚」這是一個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流行的新婚姻形式,一經報導,立刻被大家關注。為何會有如此高的關注度?相信如果不知道現在找媳婦有多難,就不會知道為何結婚會這麼受關注。也正是因為彩禮的一高再高,稱之為天價也未嘗不可。往往一個家庭可能因為這個彩禮問題從天堂到地獄,從小康直接跌入貧困區。
  • 農村老俗話說「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農村俗話時,有一大類是說家庭生活的,在家庭生活中,又有一類是說老人如何和年輕人相處的,這類俗話是個異類,原本這類該歸在講孝順這類俗話中,但事實上並不是,為什麼不是呢?這個我們下面會說。在這類生活的俗話中,有一句說「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我們冷不丁聽到這句話時,會覺得說出這樣話的孩子們也太不孝順了,怎麼能這樣說父母呢?沒有父母,哪裡會有年輕的你?到父母老了,你怎麼能說出這樣的話?其實我們對這句話的理解有點誤會,那麼這句話怎麼就被人誤會了?我們先說一下這句話的意思,然後說一下有沒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