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喜!東莞水域生態環境好轉 最近東江的魚又多又大!

2021-01-09 東莞陽光網

  《2015年東莞市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公布

  東江水域生態環境有所好轉

  江裡的鰱魚鱅魚鯪魚增多了

  細心的垂釣小夥伴會發現,最近在東江釣魚,總是有意外的驚喜,魚多,魚的個兒也大。

  是的,東江水域生態環境有所好轉,漁獲自然也就豐富起來了。

  7月19日,市海洋與漁業局公布《2015年東莞市海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2015年全市海域水質均劣於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海水中主要汙染物為無機氮、活性磷酸鹽、石油類,總體水質狀況較2014年有所好轉。全市海域在2015年未發生較大海洋環境汙染事故、未發現鹹潮入侵情況。

  但是,通過對南海區、珠江口及東江東莞段漁業資源監測,其中東江東莞段監測總漁獲量、平均漁獲率分別比2014年增加4.3%、37%,這表明東江水域生態環境有所好轉。

  東江水域的魚漁獲增多

  東莞有海域面積82.57平方公裡、海岸線112.2千米、海島5個。為促進東莞漁業水域生態環境的改善,2015年市海洋與漁業局會同虎門、長安、石碣、石龍和麻湧等鎮在所轄漁業水域共開展5次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共計放流魚苗560萬尾、蝦苗150萬尾。

  《公報》顯示,2015年東莞市全年安排監測樣本船12艘繼續做好南海區、珠江口及東江東莞段漁業資源監測。共開展面上調查24次,收集漁撈日誌110本,錄入數據11萬組。監測船(雙拖2艘,拖蝦2艘,刺網4艘,釣具2艘,籠捕2艘)總噸位456噸,總漁獲量為437噸。根據收回的漁撈日誌統計,東江監測船2015年總漁獲量13861公斤,平均漁獲率6.7公斤/小時,與2014年產量13294.3公斤、平均漁獲率5公斤/小時相比,分別增加4.3%、37%。

  7月21日,市海洋與漁業局解釋稱,增產原因是東江水域生態環境有所好轉。與2014年相比總產值持平,成本降低,所以效益較往年略好。漁獲物組成與2014年相比大致一樣,主要有鰱、鱅、鯪、鯉、廣東魴、草魚、黃顙魚等,其中以鰱、鱅、鯪為主。

  海水汙染物含量在下降

  2015年,市海洋與漁業局組織對轄區內海域開展了海水、沉積物、陸源入海汙染物、漁業資源等監視監測,監測結果表明,全市海域水質均劣於第四類海水水質標準,海水中主要汙染物為無機氮、活性磷酸鹽、石油類等。其中,無機氮、活性磷酸鹽含量有所下降,石油類含量較2014年略微升高,總體水質狀況較2014年有所好轉。長安、虎門、沙田、麻湧四處近岸海域水質狀況均總體較差。不過與2014年相比,四處近岸海域的無機氮含量均有所下降。

  《公報》顯示,2015年黃唇魚自然保護區水質質量與2014年基本一致,主要汙染物為活性磷酸鹽、無機氮;保護區沉積物質量同比有所好轉。2015年,威遠島濱海旅遊度假區海域的海水質量與2014年類似,主要汙染物仍然是活性磷酸鹽、無機氮。

  2015年,對我市有影響的颱風主要有第10號颱風「蓮花」、第13號颱風「蘇迪羅」和第22號颱風「彩虹」,但均未對我市海洋經濟造成重大影響。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市並未發生鹹潮,東莞海域也未發生較大海洋環境汙染事故。

  相關資料

  海水水質標準

  根據海水水質標準,第四類水質適用於海洋港口水域,海洋開發作業區;第三類則適用於一般工業用水區、濱海風景旅遊區;第二類適用於水產養殖區,海水浴場,人體直接接觸海水的海上運動或娛樂區,以及與人類食用直接有關的工業用水區。第一類適用於海洋漁業水域,海上自然保護區和珍稀瀕危海洋生物保護區。(記者 周桂清 實習生 盧明慧)

版權聲明:

1、凡註明來源為「東莞陽光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東莞陽光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在摘編網上作品時,由於網絡的特殊性無法及時確認其作者並與作者取得聯繫。請本網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權人直接與本網站聯繫,商洽處理。

聯繫郵箱:tougao0769@qq.com

相關焦點

  • 舞蹈+生態!石碣檀香島生態舞遊周圓滿收官
    當天的沙腰碼頭與往日大不相同,仿佛變成熱鬧的集市,各種美食小吃、當地特產、新鮮蔬菜、服裝飾品等攤位林立,吸引了眾多遊客。另一邊,「精彩石碣」2020年粉絲見面會同步開展,美味佳餚與驚喜抽獎相結合,舞蹈表演與活動主題相呼應。
  • 東莞作家採風團走進石碣暢談東江印象
    近日,東莞作家看石碣採風暨「詩意東江」文學沙龍活動舉行,10多位東莞知名作家走進石碣鎮,暢談東江印象,交流採風感受,分享創作經驗,為石碣文藝事業發展積極建言獻策。石碣將文化作為一項重點工作,推出了「東江生態文化季」,通過攝影、舞蹈、文學、朗誦、徒步等活動,進一步展示東江生態之美,挖掘水鄉文化,推進文旅融合,彰顯石碣的城市魅力。  香傑新希望各位作家為石碣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為文化發展把脈,用手上的生花妙筆為石碣點睛,創作更多優秀的文藝作品,展示新石碣形象、講好石碣故事。
  • 【阿瑪迪斯「愛魚仕」】保護環境,生態釣魚在行動!
    青山綠水對咱釣魚人來說,不再僅僅是一道養眼的風景,還是我們與魚逗趣的大本營!  然而,作為一名合格的「愛魚仕」,對魚兒我們是來者不拒還是只取所需?對釣場我們是肆意破壞還是盡心維護?保護環境,生態釣魚,讓我們時刻懷揣著一顆對大自然感恩的心,以正確的姿態去享受大自然賜予的漁樂生活,握筆成文攝影為媒,分享咱「愛魚仕」的每一個精彩瞬間,讓更加的釣魚人參與進來吧!
  • 能長知識又能玩,帶你回歸大自然,就在東莞東江印象特色農業園
    最近發現了東莞的一個地方又能長知識還能玩的地方哦。你可以親近大自然了,這個地方到底在哪裡呢?下面就有君君帶領大家去看一下吧。這個東莞東江印象特色農業園就在東莞市的新豐路。這個東江一項特色農業園,是最近新開不久的。所以很多小夥伴都不知道這個東江印象特色農業園,下面就由君君來帶替大家探路吧。
  • 博羅縣沿東江經濟帶發展規劃(摘選)
    博羅發展也面臨嚴峻的挑戰:一是外部環境嚴峻複雜;二是土地、勞動力和生態等資源環境約束趨緊;三是區域競爭激烈,千帆競發、百舸爭流。周邊強市(區、縣)林立,產業大平臺眾多,集聚效應明顯。博羅在大灣區的發展中相對滯後,產業布局散亂,集聚效應不強,基礎設施配套欠帳多,缺乏發展大平臺。
  • 衛星上看廣東東莞石龍鎮:被東江環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提到廣東東莞的鎮,長安、虎門、厚街等大鎮一直是大家所關注的對象。今天我們不看這些大鎮,而來關注一個「小鎮」——石龍鎮。不過由於東莞的強鎮實在太多,28個鎮均入圍了千強鎮,而石龍鎮排在第20名,排名比較靠後。但是如此袖珍的石龍鎮,能有這樣的成績,也是挺不容易的。石龍鎮擁有輝煌的歷史,是東莞唯一的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在舊時石龍曾設立石龍市,屬於省屬直轄市。在清代,與廣州、佛山、陳村一起被譽為廣東「四大名鎮」。
  • 解決水資源難題的廣東東江探索樣本
    東江流域水危機成為政府和公眾迫切關心的問題。2011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瞭望東方周刊》記者由深圳水庫至江西尋烏縣椏髻缽山對東江進行「潛水」考察,途經東莞、惠州、河源等地區,行至新豐江、楓樹壩、白盆珠三大水庫,沿途採訪當地居民、相關水利水電單位及各級政府官員。
  • 上下遊地區同心協力 一起保東江之水長清
    深圳晚報記者陳玉攝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4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陳莉 王新根)今年11月初,深晚記者赴「東江之源」尋烏採訪了解到,在中宣部和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推動下,深圳市對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支援合作工作深入展開。作為東江的發源地,尋烏一手抓基礎配套建設,一手穩生態環境保護,守住了綠水青山,為東江下遊群眾的用水安全把好了第一道關。
  • 湖北保康:檢察建議促職能部門實施水域環境整治
    2020年7月,襄陽市政府對漢江襄陽段等重點水域實施全面禁漁政策。8月,保康縣檢察院成立工作專班,由公益訴訟部門分管領導帶隊在全縣重點河流及水域開展「落實禁漁令我先行」檢察公益訴訟專項行動,發現部分河段的垂釣者存在「一人多杆」、使用違規漁具捕撈等違法行為。走訪調查中,檢察官還發現南河沿線的寺坪鎮簡家坪村,有村民將生活垃圾隨意丟棄、傾倒在河流附近的溝渠裡,惡臭難擋。
  • 東莞市企石鎮東江邊隱藏著一個最古老的魚市,值得一去
    據宇宙君打聽,在這裡販賣的小販都是東江邊原住民,他們世世代代都是打魚為生,改革開放前他們都是以船為家,在1949年11月廣東解放後他們就在東江邊定居了。如果有東莞的市民想嘗嘗東江裡原生態的魚的滋味,企石鎮這個小魚市是個不二的選擇。
  • 東莞超好吃的水煮魚,竟藏在一個小村裡,味美景更美
    東莞有一家神奇的餐館,位置十分偏僻,隱藏在村子裡,不當街不著店,方圓幾裡只有這一家店鋪,周圍只有村裡的民居,可是來這裡的食客卻絡繹不絕,「菜香不怕巷子深」。這家店叫做「尋水的魚」,位於東莞市萬江區幫凹村十三巷1號,東莞有很多家「尋水的魚」,但是萬江這一家並不是它的連鎖店,獨家秘方,東莞只此一家,別無分店。
  • 清道夫魚:水中清潔工實為「生態殺手」
    它因以各種水底垃圾為食而得名。坊間亦稱其為吸盤魚、琵琶魚、垃圾魚等。近幾年來,由於清道夫魚對水族箱的清潔效果並不十分理想而逐漸失去了養魚人的寵愛。然而,原本只應出現在水族箱中的清道夫魚卻逐漸被人們在城市的江河中發現,並且體型健壯,為數不少。許多人也許並不知道,這條不起眼的小魚其實已經在野外大量地繁殖了起來,並逐漸瓦解水體環境中原有的生態平衡,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生態殺手」。
  • 東江,共飲一灣水
    點擊觀看《東江,共飲一灣水》東江,珠江水系幹流之一,發源於江西省尋烏縣椏髻缽山,自東北向西南流入廣東。新豐江,東江水系最大支流,發源於韶關新豐縣海拔1434米的雲髻山。隨後在於河源市區匯入東江,繼續向南流往惠州。惠州城,東江畔,一人,一桶,一篩,惠州民間藝術大師劉漢新的目光不停掃過河灘,期待能找到幾塊上好的顏料。砂石做顏料,是他的得意之處。自小在惠州長大的他,在西湖岸邊玩耍,在羅浮山腳學做彩瓷,在合江樓旁讀東坡詩句——「蓬萊方丈應不遠,肯為蘇子浮江來」。
  • 從5分鐘到20分鐘,潛水電腦表裡的數據 見證江蘇水域生態環境改善
    很多人會選擇去國外的海邊潛水,去體驗那種象魚一樣遨遊在海底的感覺。其實在江蘇,也有不少可以潛水的地方。《人民的珍藏》系列報導去拜訪一位潛水教練,他熱愛潛水,幾乎把江蘇所有重要的水體都潛了一遍。他在海底看到的不止小魚小蝦,還親身體驗了這些年江蘇水環境的改變,而這些變化以數據的形式,記錄在了一塊潛水電腦表裡。
  • 2020年度盤點 & 航道建設篇 —— 省東江航道事務中心
    ★ 東江航道擴能升級項目取得重大進展  今年,東江項目兩大難點問題——永久基本農田、航運與供水矛盾,均取得突破性成果。✔通過有效迴避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目前該項目已經取得全部5個縣區同意用地意見,環評、防洪報告已分別經報省生態環境廳及珠江水利委員會,基本解決項目用地難題。✔ 加強項目環評專題的協調。
  • 冬季要釣小水域?其實只要找對地方,大水域也有魚可釣
    在寒冬時節,很多釣友選擇釣點時,會傾向於選擇背風向陽的小水域,認為大水域水面廣闊,水溫較低,魚類都停止覓食,躲到深水區過冬了。其實不然,因地制宜,小水域也有不適合冬釣的,大水域同樣有適合在寒冬垂釣的地點,關鍵是要找對地方。
  • 守住長江生態環境安全底線
    通過上述手段,夏某某等人共捕獲長江刀魚等漁獲物2185公斤,價值人民幣20萬餘元,非法捕撈導致的長江水域生態資源損失、恢復該水域生態所需費用41萬餘元。  強化長江經濟帶協同共治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需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出發,統籌考慮水、土壤、大氣的有機聯繫,強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種生態要素協同治理。  2016年5月,被告人曹某某、周某某共同出資在重慶市萬州區高粱鎮開辦電鍍作坊,僱請被告人楊某某負責具體生產。
  • 無錫市「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發布(附全文)
    據悉,《無錫市「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已經印發。根據規劃,無錫市的重點任務為總體目標為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切實管控好環境風險,著力拉長農村環保工作短板,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新飛躍。
  • 小金口:洗沙場、施工隊直排廢水 東江支流變渾濁
    最近,有市民跟我們反映,小金口街道辦白沙堆橋附近的東江支流,最近的水質經常都發白渾濁,而他們養殖的魚還頻頻病死,他們懷疑跟變質的江水有關,這是怎麼回事呢?據年先生反映,今年九月份開始,小金口街道辦白沙堆橋附近的東江支流,有部分水域的水質經常會發白渾濁。年先生表示,在11月10號上午,他開船途經此處時,發現有人正在往江裡偷排不明汙水。爆料人11月10號拍攝視頻:就這個管, 在偷排黃泥水過來。
  • 粵將建立水環境生態補償制度
    《條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按照《條例》規定,廣東將建立水環境生態補償制度和標準體系,通過資金補償、對口協作、產業轉移、人才培訓、共建園區等方式,推動上遊保護地區和下遊受益地區間建立生態補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