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水資源難題的廣東東江探索樣本

2021-01-09 騰訊網

引言

君住東江頭,我住東江尾,共飲東江水。

東江是珠江流域四大水系之一,不僅為贛粵港4000萬人口提供用水,也承載著贛州、河源、惠州、東莞、深圳、廣州等地的航運和灌溉,為珠三角及香港地區的繁榮穩定提供著重要保障,是名符其實的「政治水、經濟水、生命水」。

近年來,東江流域因氣候變化帶來的水量減少,經濟發展帶來的資源緊缺、水質汙染等問題越來越突出。加之上下遊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各種矛盾逐一顯現。東江流域水危機成為政府和公眾迫切關心的問題。

2011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瞭望東方周刊》記者由深圳水庫至江西尋烏縣椏髻缽山對東江進行「潛水」考察,途經東莞、惠州、河源等地區,行至新豐江、楓樹壩、白盆珠三大水庫,沿途採訪當地居民、相關水利水電單位及各級政府官員。水資源緊缺是各城市共同面臨的發展瓶頸,圍繞著水的使用權和排放權的競爭日漸激烈,因水質下降造成的資源性缺水更是讓整個流域各級政府頭疼。

與此同時,非法採礦帶來的生態災難、大規模養豬造成的面源汙染、垃圾汙廢處理能力匱乏、工礦企業的歷史欠帳過多??重重問題困擾著東江流域各城市。

在水資源壓力之下,有的城市甚至做出了巨大犧牲,保障了4000萬人的用水安全。這場保護水、挽救水的戰役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是,道路依然漫長。

2011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鎖定水利,劃定「三條紅線」,提出「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廣東省藉此機會強推東江流域「最嚴格水資源管理」:推動一系列工程實施更嚴格的水量監控,加強保護區的環境監督,嚴格控制水源地的工礦開發、經濟林種植和養殖業規模。

「紅線」對流域內的各城市而言,既是枷鎖,也是空間。在此契機下,人們開始反思發展模式、呼籲制度優化,並且積極尋求出路。

多位相關職能部門官員和業內人士都發出這樣的聲音:從國家層面統籌跨省流域的規劃和管理;在立法和制度層面儘快建立起全流域綜合整治的協調配合機制;儘快將水資源保護的責任以考核的形式落實到地方官身上……

形勢逼人。東江流域對於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的探索已經走在全國前列。如何解決東江面臨的各種困難,建立起省、市間更合理更有效的責、權、利機制,東江探索的樣本意義值得深思。

新豐江水庫——廣東最重要的飲用水源保護地

水汙染:誰是子孫後代的罪人

表面上不顯山露水,但是整座山很快就被毀掉了。

「誰盜採稀土礦,誰就是子孫後代的罪人」;「採取超常規措施,堅決打擊非法開採稀土礦行為」??從贛南到粵北,此類橫幅標語隨處可見。

在東江流域水源涵養地的山林裡,到處活躍著鋌而走險的「稀土大盜」,以及圍追堵截「稀土大盜」的國土、公安、林業執法人員。

東江水質最大的威脅之一,來自源區開礦造成的面源汙染和重金屬汙染。稀土礦的破壞式開採法帶來的危害尤甚。

最近幾年來,「國家重要戰略礦產資源」稀土走私猖獗,因為限制開採更是價格飆升,利益驅使下,稀土遭瘋狂盜採。

「持久戰、遊擊戰??他們都用上了。」2011年10月下旬,河源市龍川縣上坪鎮一名幹部對本刊記者說,「白天搗毀了,晚上他們又去開工,一個坑、一袋碳酸氫銨、一張塑料布就可以開採。」但是他強調,在嚴厲的打擊下,這裡已經沒有規模化的盜採。

至於之前發生在這個鎮新村的那場「槍戰」,他解釋說,是由於農民搶奪開採以前開礦時留下的邊角餘料發生的衝突。目前,公安局已經成立專案組,駐紮在上坪鎮,尚未結案。

山村裡的槍聲

導致1人死亡、3人受傷的鎮新村槍擊事件,被官方定義為「林地糾紛引起的持槍鬥毆事件」。隨後廣東多家媒體跟進報導,直指這一惡性事件是非法採礦引起的糾紛。

2011年10月5日凌晨,在新村村委渡田河自然村一個小店門口,28歲的劉振金被26歲的曾凡漕開槍擊中,左胸至腰間被裝小鋼珠彈的獵槍打成了蜂窩。據媒體報導,劉振金一伙人開了個稀土礦點,曾凡漕等人要求入股,雙方沒有談攏並發生衝突,後曹持槍行兇。

11月1日,龍川縣公安局發出了對曹凡漕的「懸賞通告」。截至記者發稿時,辦案民警說犯罪嫌疑人尚未落網。

行兇者的槍是自製的。10月底,在河源市東源縣仙塘鎮仙塘工業園區以北的205國道上,本刊記者偶遇一群擺攤叫賣槍枝、電棍、管制刀具的人。做工粗糙的自製獵槍,裝填的小鋼珠彈與死者身上取下的子彈看起來類似。劣質一些的「手槍」實際上不過是裝塑料子彈的玩具氣彈槍,但是電棍和砍刀都是貨真價實。

國道上,儼然一個流動市場。本刊記者下車觀看時,不時有粵B、粵P、粵L等牌號的車停下,與各攤主討價還價、看貨交易。

「鳥槍800,手槍600,電棍200,要的話可以便宜點??」女攤主招呼起客人,泰然自若。

「頭頂生瘡,腳下流膿」

2011年11月初的一天,粵北地區還是烈日炎炎。本刊記者跟隨河源市國土執法大隊隊長吳鏡輝一行人上山,尋找盜採稀土礦的作業點。

在和平縣優生鎮新聯村,剛剛因為媒體曝光而端掉了一個窩點。上百畝山體斜坡上,架著白色的水管網。本刊記者一行人趕到現場的時候,當地的執法部門已經在做清理工作。水管已經被一節節砍斷,刀痕處滲出溶解著草酸的水來。

山坡上的幾個大沉澱池隨著「轟隆」一聲巨響,被炸成亂土,滿池的水噴向天際,又順著山體譁啦啦地留下來。

「這個規模不是農民偷挖老礦的邊角餘料,顯然是老闆做的事,而且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現場的國土執法人員這樣下判斷。

在現場協調各執法部門的鎮幹部發誓賭咒地對本刊記者說:「我們也都不知道老闆是誰,我們跟他們都是仇人!他們白天都不出現,一個星期前我們才來清理過,但是很快他們又恢復了。」

現場的公安幹警也向本刊記者證實:來過幾次,即便是把車放很遠,走路上來,也堵不到人。「他們都有放哨的。」

吳鏡輝告訴本刊記者:「市委市政府打擊盜採稀土下了很大決心,從2006年以來,我們已經打掉了200多個窩點。」

河源市開始有大規模的稀土盜採行為,也就是近幾年稀土價格上漲之後的事。2006年到2007年集中打擊了兩年以後,2008年情況有好轉。但是,自從2009年至2010年稀土價格飆升後,盜採行為又有抬頭之勢。

吳鏡輝用「頭頂生瘡,腳下流膿」來向本刊記者解釋盜採稀土礦對山體造成的災難性破壞。以前的國有稀土大礦是採用露天開採的方式,整片整片的山體被挖開,觸目驚心,汙染嚴重並造成水土流失。

最初的私挖濫採也是露天開採,在受到嚴厲打擊後開始轉換操作手法---從山頂打洞灌藥侵蝕山體。手法隱蔽了,也更危險。表面上不顯山露水,但是整座山很快就被毀掉,變成植被不能生長、徑流攜帶面源汙染、且潛藏著次生地質災害的危險區域。

2011年7月22日開始,河源市又展開了打擊違法盜採稀土的專項行動,即便是坐在計程車裡,也能聽到廣播裡反覆播出懸賞通知和舉報電話。

根據9月份統計,自專項行動以來,和平縣一共出動了3100多人次,投入250多萬元整治資金,對53個非法採礦點(含老礦點)進行整治、毀閉。炸毀礦池204個,回填水池5000多立方米,搗毀廠房6360多平方米。清除的水管,連起來有9.6萬米長。

與盜採者玩「貓捉老鼠」

為什麼盜採稀土行為在打擊力度這麼大的情況下,還會屢禁不止。吳鏡輝總結說:「因為風險低,利潤大。」

根據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盜採礦產資源達到一定的價值,才能提起訴訟。但是如何取證和鑑定,就很困難了。稀土包含在礦石中,以現在的「遊擊戰」作戰方式,盜採者往往是蠶食搜集,且馬仔在前,老闆在後,就算抓到人,也很難認定他究竟盜採了多少。且評估機構全省僅一家,基本沒辦法走國土條線的法定程序來給予盜採者沉重的打擊。

所以,除了一些超常規手段,如收繳摩託車、砸掉柴油機等打擊方式之外,聯合執法組一般都是從林業角度入手,按照盜採稀土礦造成的「毀林面積」來認定和處罰。

而對稀土盜採的「頭目」來說,抓住了一般只是損失工具成本,只要別跟同行火拼出人命,月入千萬也不是夢想。

國土執法之難,還不僅僅是制度上的執法困境。在龍川縣踩點時,幾位執法人員告訴本刊記者,他們總結的對手有三種人:有錢的、有權的、帶黑的。

「有的時候情況很詭異,」一位執法人員告訴本刊記者,「你到一個鎮一個村之後,就會覺得氣氛不對勁。我們有理由相信,有的盜採行為,尤其是上規模的盜採行為,是存在保護傘的。在你的地頭上開礦,你能不知道嗎?」

長期從事執法工作,與盜採者玩「貓捉老鼠」,不僅要頂著工作壓力,也要承擔很大的心理壓力。「這幾年來,我經常收到恐嚇簡訊,精神壓力真的很大。」龍川縣一位國土執法人員告訴本刊記者,「他們連小孩子都不放過。」說著說著,他的聲音哽咽了。

而他的另一位同事則告訴本刊記者,這些「帶黑的」團夥從執法人員的親人下手,拉他上中學的兒子「入夥」,還打他。最後,他迫於無奈將小孩轉學異地。他們認為,要打擊盜採行為,必須得整治行業市場,要挖出「幕後老闆」,懲治「保護傘」,否則,這場沉重的戰役永不落幕。

爭水與爭發展

2009年10月,廣東汕頭市南澳縣,該縣唯一的水源水庫乾涸

當上遊地區提出生態補償說要錢的時候,下遊地區常常就會提出汙染問題說賠錢的事,「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的議案被反覆提了多年,仍然推進艱難

江西省尋烏縣環保局副局長趙志麟,最近兩次被叫到贛州,向贛州市環保局寫「情況說明」。

因為,廣東省來函告了他們的狀。

根據尋烏縣提供給本刊的資料,尋烏境內的水源地水質基本是國家二類水,出境斷面基本是三類水,符合國家飲用水源標準,有時會有些波動,比如枯水期,個別指標會超過四類。但是並不會危及下遊的飲水安全。

而根據廣東省相關部門的檢測數據,江西入境的水質卻非常差,遠不及廣東自己監測廣東省部分的東江幹流水質。尋烏水、定南水省界交水斷面的水質近幾年經常為四類水,有時達到五類。

「我們只有義務沒有權利」

「如果說汙染的話,一般也就是面源汙染造成的氨氮超標,是最容易處理的。絕大多數指標都沒有問題。」趙志麟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他說,尋烏原有的100多個國有稀土礦點已全部關停,連續三年的礦權指標也全部取消;2007年至今,原本可以上馬的15家企業,都因為保護東江源而未能落戶;三年內還取消了經濟林的砍伐指標,以限制發展的代價讓出大量環境容量??如今,在年財政收入僅2個多億的情況下,還投資4000多萬進行綠化工程,5000多萬興建縣城汙水處理廠,實施「五大」工程,「十項」措施等等。對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來說,已經有些不堪重負。因此,他們不斷呼籲著上下遊責任共擔。

「我們只有義務沒有權利。」趙志麟有些抱怨,「說到生態補償,下遊不會給錢;但是一說到汙染,下遊就要來告狀問責。」

當上遊地區提出生態補償說要錢的時候,下遊地區常常就會提出汙染問題說賠錢的事,「建立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的議案被反覆提了多年,仍然推進艱難。

這樣的糾葛不僅發生在省際,也發生在市與市之間。比如,因為東江二級支流淡水河的汙染問題,惠州市數年來也多次跟深圳交涉,深圳則「提交省政府仲裁」。

「深圳很有戰略性眼光,他們的東部引水工程,從我們上面把優質水引走了,然後淡水河的排汙卻流回惠州,這樣公平嗎?」惠州市的一位政府官員對本刊記者說。

相關焦點

  • 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廣東財政理論與實務》10月刊導讀
    隨著今年8月《廣東省東江流域省內生態保護補償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的出臺實施,廣東推進省內流域上下遊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工作邁出了實質性步伐。《廣東財政理論與實務》第10期雜誌圍繞廣東探索推動東江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開展宣傳。
  • 粵港澳大灣區樓盤-海倫堡十裡東江在哪裡
    項目臨江而起,享0距離無遮擋一線江景,浩瀚東江推窗即見;家門口的東江畫廊,歸家途中山水相迎。同時,項目為新江南片區作品,坐擁「三橋一道」便捷交通。經江南大道8分鐘可達下角生活圈;經合生橋,約10分鐘可達江北CBD;在建的第三東江大橋開通後,即刻串聯惠城、博羅、仲愷三城。隨著未來濱江公園升級、周邊配套完善,繁榮生活近在咫尺,升值潛力不可限量。
  • 博羅縣沿東江經濟帶發展規劃(摘選)
    探索舊廠房舊物業改造、企業自建、政企共建、政校共建、政村共建等多種孵化器建設形式。引入專業孵化器管理公司,提供專業化服務。對接海外科技資源,設立留學生創業園。 四、探索異地孵化本地加速模式 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聚焦深圳、廣州、東莞等地,積極探索「異地孵化+沿東江經濟帶加速和轉化」的創新模式。
  • 「廣東故事」《東江風雲》國際獲獎,有望明年上映
    據了解,在全球95個國家入圍的影片中,中國電影《東江風雲》經過層層甄選,最終獲得「最佳國際電影導演」榮譽。賽普勒斯國際電影節(CYIFF)創辦於2006年,由國際電影界的著名電影專家、導演和演員組成評審團,其最高獎項是阿芙羅狄蒂獎,在國際電影界擁有較高的含金量。
  • 解決南湖多年藻華難題!以色列尖端科技助力保護珍貴水資源
    解決南湖多年藻華難題!以色列尖端科技助力保護珍貴水資源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從中國到以色列,從美國到南非,人們目睹著有害藻華正以不斷激增的速度侵害著淡水湖泊和海洋,而且這些藍藻一旦爆發,就將以指數級增長、失控,對周邊地區的經濟和生態環境造成難以挽回的危害。
  • 東莞市企石鎮東江邊隱藏著一個最古老的魚市,值得一去
    據宇宙君打聽,在這裡販賣的小販都是東江邊原住民,他們世世代代都是打魚為生,改革開放前他們都是以船為家,在1949年11月廣東解放後他們就在東江邊定居了。如果有東莞的市民想嘗嘗東江裡原生態的魚的滋味,企石鎮這個小魚市是個不二的選擇。
  • 資興:印象東江 點水成金
    近年來,資興市緊緊圍繞「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綠色發展」,加大東江湖流域汙染防治力度,推進水生態修復保護,並實現了點「水」成金的願景。
  • 衛星上看廣東東莞石龍鎮:被東江環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鎮
    提到廣東東莞的鎮,長安、虎門、厚街等大鎮一直是大家所關注的對象。今天我們不看這些大鎮,而來關注一個「小鎮」——石龍鎮。在清代,與廣州、佛山、陳村一起被譽為廣東「四大名鎮」。為何石龍鎮有這般厚重的歷史?這和它的地理位置有著很大的關係。珠江幹流之一的東江流經石龍鎮,北幹流與南支流交匯一處,形成一河三埠的風水寶地。從衛星圖上可以看到,石龍鎮的新城區幾乎是東江中的一個島嶼,四面臨水,僅東部有一條狹長地段和陸地相連。
  • 廣東最大的水庫,足夠14億人喝13年,是深圳與香港飲用水源地
    在印象中,比起我國的其他的地方,廣東似乎沒有特別出名的自然山水風光,其實也未必。探秘廣東的自然美景,還是可以找到許多清新秀美的地方。萬綠湖距離河源城區僅6公裡,距離廣州、深圳等廣東主要城市均在200公裡內,堪稱是珠江三角洲的「後花園」,是廣東人遊山玩水的熱門旅遊目的地之一。
  • 上下遊地區同心協力 一起保東江之水長清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尋烏縣森林覆蓋率由1979年的45%提高到現在的82.3%,東江源頭椏髻缽山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95%;東江源飲用水源水質穩定在Ⅱ類,東江源頭保護區團豐橋考核斷面水質穩定在Ⅱ類以上,地表水和東江源保護區水質滿足環境功能區水質要求;空氣環境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全縣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等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均達到了年度計劃控制指標和減排目標
  • 機械攪拌機可持續的水資源管理強調整個系統的解決方案
    機械攪拌機可持續的水資源管理強調整個系統的解決方案   中藍水處理成套設備(南京)有限公司,機械攪拌機,性能可靠,價格合理,在工作中可獲得理想的攪拌效果,歡迎來電諮詢洽談。    機械攪拌機相反工業發展也產生了大量的廢水?
  • 河源美食--東江鹽焗雞
  •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畢業論文題目(包含素材)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專業畢業(設計)論文需要有dwg圖紙,這讓畢業論文寫作難度變大,這裡給同學們提供一些畢業論文題目供參考,關鍵是論文模板屋有文獻綜述、畢業論文、dwg格式圖紙和答辯PPT等全套文件可供參考。
  • 廣東故事《東江風雲》閃耀國際電影節,俞才斌獲最佳國際電影導演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麗第15屆賽普勒斯國際電影節近日閉幕,在來自全球95個國家的入圍影片中,中國電影《東江風雲》榮獲「最佳國際電影導演」獎項。獲「最佳國際電影導演」的中國電影《東江風雲》,其導演俞才斌也因同樣緣由,未能親自前往領獎。
  • 建設田園城市新樣本的高明探索
    今年9月,中共佛山市委十二屆十次全會提出,高明區要牢牢抓住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建設重大歷史機遇,充分釋放珠江西岸門戶效應和樞紐優勢,努力建設灣區樞紐新門戶、臨空經濟新中心、田園城市新樣本。而全力推進美麗高明大行動,正是高明打造田園城市新樣本的重要舉措。
  • 2020年度盤點 & 航道建設篇 —— 省東江航道事務中心
    ★ 東江航道擴能升級項目取得重大進展  今年,東江項目兩大難點問題——永久基本農田、航運與供水矛盾,均取得突破性成果。✔通過有效迴避佔用永久基本農田,目前該項目已經取得全部5個縣區同意用地意見,環評、防洪報告已分別經報省生態環境廳及珠江水利委員會,基本解決項目用地難題。✔ 加強項目環評專題的協調。
  • 經典粵菜:東江鹽焗雞
    「東江鹽焗雞」是廣東的一款名菜。它首創於廣東東江一帶。300多年前的東江地區沿海的一些鹽場,有人把熟雞用紗紙包好放入鹽堆醃儲,這種雞肉鮮香可口,別有風味。後來東江首府鹽業發達,當地的菜館爭用最好的菜餚款待客人,於是創製了鮮雞燙鹽焗制的方法現焗現食,因此菜始於東江一帶,故稱這種雞為「東江鹽焗雞」。
  • 玉門市法院探索實行績效考核積分制解決三大難題
    為此,玉門市人民法院主動適應司法體制改革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在省、市法院原有績效考核基礎上進行大膽創新和積極探索,以積分制為導向,對各類人員辦案工作的質和量分類考核、綜合評判,一步到位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基層法院「案多人少」的難題,探索出了一條可複製、可借鑑的改革新路子。
  • 東莞水域生態環境好轉 最近東江的魚又多又大!
    但是,通過對南海區、珠江口及東江東莞段漁業資源監測,其中東江東莞段監測總漁獲量、平均漁獲率分別比2014年增加4.3%、37%,這表明東江水域生態環境有所好轉。  東江水域的魚漁獲增多  東莞有海域面積82.57平方公裡、海岸線112.2千米、海島5個。
  • 廣東東莞東江邊一個鎮,和惠州隔江相望,擁有黃大仙古廟
    在廣東東莞市的東北部,東江之濱,有一個企石鎮,隔江的對岸就是惠州。企石鎮人口12萬多,其中戶籍人口4萬多,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地處穗、深、港經濟黃金走廊,臨近京九線、廣九線交匯的東莞火車站,距廣州機場、深圳機場均約60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