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鋼琴家盛原來說,昨天是相當忙碌而特殊的一天:上午11:30左右,他結束了與徐洪、黃亞蒙、鄒翔在中山公園音樂堂的「接力式」鋼琴獨奏音樂會,匆匆在咖啡廳吃過午飯,12:30,又一場講座快閃開始了。晚上19:30,盛原再次出現在音樂堂的舞臺上,與李飈執棒的北京交響樂團奏響了貝多芬的《C大調鋼琴、小提琴和大提琴三重協奏曲》。
著名鋼琴家盛原奏響6首貝多芬鋼琴小品
盛原親歷了一場音樂「事件」。從早上10:00到晚上22:00,一次以樂聖貝多芬為主題的「馬拉松」在中山公園音樂堂起跑,盛原、譚小棠、黃濱、謝楠、宋元明、周正中等超過180位音樂家集中上演了鋼琴獨奏單元、重奏單元、公益兒童音樂會和交響合唱單元四場音樂會和一場講座,快手、抖音等平臺進行了全場直播,而在演出間隙,不斷有音樂家做客直播間,分享有關貝多芬的音樂小故事。直播的各個環節無縫銜接,長達12小時。
盛原與小提琴家謝楠、大提琴家馬雯,攜手李飈執棒的北京交響樂團演奏貝多芬《C大調鋼琴、小提琴和大提琴三重協奏曲》
這場全天候的「奔跑吧!貝多芬—2020貝多芬馬拉松音樂會」由北京交響樂團和中山公園音樂堂共同策劃。
「這是一次非常特別的體驗。」購買了全天通票的觀眾胡女士說。因為9歲的女兒在學習樂器,胡女士經常會帶她看些演出,但馬拉松式的音樂會,胡女士和女兒從來沒有參加過。小朋友顯然充滿了好奇,在音樂堂裡到處走走看看。像她一樣的孩子還有不少,音樂堂的大廳裡,許多小朋友都在和卡通貝多芬的立牌合影。售賣衛衣、帆布包、胸章等限量主題周邊的小桌位也備受歡迎,設計師手繪的貝多芬主題圖活潑生動,為這場宏大的音樂盛事平添了一些童趣。
連結
幕後揭秘:全天候的音樂馬拉松如何做成?
晚上19:00,「馬拉松」即將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中山公園音樂堂負責人徐堅拿出手機,看了一下微信步數,已經超過了一萬步。四場音樂會、12小時直播,有許多細節,徐堅需要親眼看過才能放心。
「演出、講座、直播、文創,我們想在12小時裡為觀眾提供儘可能多的體驗。」徐堅說。但要把「馬拉松」的構想變成現實,並不容易。
四場音樂會中,有的觀眾可能只購買了其中一場或兩場,有的購買了包含簡餐的全天通票,每次換票和檢票入場,都要工作人員仔細確認,而為了分清每場音樂會各自對應的節目單,音樂堂特意給每本小冊子用了不同的顏色加以區分;疫情仍未消散,每場演出結束後,劇場內都要啟動新風系統,徹底通風換氣;12小時的直播不能間斷,每次換場都要又快又準,為此,導播團隊進行了無數次排練;登臺的音樂家眾多,且到達時間不一致,接待工作繁瑣而細緻……
「我們的全部工作人員幾乎都上陣了。」徐堅把這段時間大家的忙碌都看在眼裡。一次馬拉松,帶來的考驗是全方位的。
中山公園音樂堂大廳裡,觀眾與童趣滿滿的貝多芬立牌合影
觀眾們用熱情回應著音樂家的付出。專門為小樂迷們打造的午間兒童音樂會是完全公益免費的,招募報名消息一發出就迅速報滿,每天都有觀眾打電話來詢問還能不能再加名額;中山公園音樂堂還為這次的全天候直播開闢了海外平臺,大家驚喜地發現,竟然有不少印度的樂迷被吸引前來……正如李飈所言,「貝多芬的音樂充滿了對勝利的嚮往和希望。在全世界抗擊疫情的緊急關頭,大家都需要他的音樂精神。」
這場「馬拉松」收穫的不只有成功,也有一些可供同行們借鑑的「教訓」和經驗。比如,音樂堂原本準備了一百多份套票,實際銷售情況卻不如預想。徐堅並不避諱這個結果,「我們問過許多觀眾,早上十點就來看音樂會,一坐一天,他們還是不太習慣,也有一些觀眾表示,每次都是只買一兩場音樂會,他們並不知道可以購買套票,這說明在宣傳上,我們還有做得不足的地方。」另外,四場音樂會的銜接還可以再做精簡,下午的重奏音樂會開始於14:30,而晚上的音樂會開始於19:30,中間的幾個小時,讓現場觀眾有些不知「何去何從」。但徐堅相信,隨著策劃團隊的逐漸完善和對觀眾的培養,「音樂馬拉松」或許將在未來成為一種全新而有前景的觀演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