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藍」中國文化的瑰寶,收藏界的寵兒

2020-12-10 騰訊網

中國文化的瑰寶

收藏界的寵兒

景泰藍正名「銅胎掐絲琺瑯」,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用柔軟的扁銅絲,掐成各種花紋焊上,然後把琺瑯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而成的銅器器物。

因在明朝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盛行,製作技藝比較成熟,使用的琺瑯釉多以寶石藍、孔雀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

景泰藍·歷史

景泰藍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工藝在我國出現始於元朝,忽必烈(元朝建立者)西徵時(1252年),俘虜了一批西亞的能工巧匠。阿拉伯地區的金屬胎琺瑯製品便這樣傳入中土,首先在雲南一代流行,以後受到京城人的喜愛,得以傳入中原。我國古代的工匠們很快地掌握了這門製作技藝,並結合我國本土的傳統工藝技法,幾經改良,製作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嶄新的金屬胎掐絲琺瑯器——景泰藍。

景泰藍

景泰藍作為宮廷藝術,從一出生就被打上了「御用」的烙印,在幾百年來一直被譽為重器,以此顯示皇威、帝尊。

景泰藍·歷史

明清兩代的帝王在宮內均設有專門機構,明代是「御用監」,清代為「造辦處」。明景泰帝朱祁鈺:大愛景泰藍工藝並推向極致。

景泰為宣德皇帝的兒子,因為宣德很重視銅器的鑄造,宣德皇帝朱瞻基酷愛藝術,非常迷戀冶銅藝術,宣德三年鑄造了三千隻異常精美的香爐,被後人稱為「宣德爐」。景泰在幼年時,便耳濡目染,但是,在鑄造方面,宣德年間的工藝已經達到了極端,已經無力再發展下去,只好在顏色方面另闢蹊徑,終於找到了新的藍色釉料。於是,就有了景泰藍的創製。因為事先對顏色的選擇及籌謀上極費苦心,所以在成功之後,也對它極端鍾愛,所有御用陳飾全部都由景泰藍製作,種類之多不可勝數。到清朝乾隆時期,景泰藍的製作迎來了它的最高峰。這時期的景泰藍嚴格規定只有皇家可以使用,只有少量用於封賞二品以上大員及頒賜給大德高僧、寺廟作供奉之用

景泰藍

據史書記載,小到手上的扳指,大到室內的桌椅、花瓶、燻爐、床榻都用的是景泰藍。

景泰藍·發展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景泰藍的設計和技術人員不斷地開拓創新,從造型、題材等方面源源不斷地為景泰藍注入新鮮的元素。在顏色方面,元、明兩代只有7種用色,清代出現了20多種,而現在已經有70多種;2006年5月20日被國家列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位列「四大名旦」、「燕京八絕」之首。

而十八大以來,在國家領導人外事交往中,屢屢擔當國禮重任,泱泱大國,禮儀之邦,一帶一路,與國運同脈!當今中國與世界交往日益密切,景泰藍不負歷史使命,勇立潮頭,歷數近年來中國贈送的國禮,景泰藍可謂受到偏愛(喜鳳瓶、一帆風順、四海昇平、和平歡歌、直頸瓶、花觚、鼎式爐、雀之翎)

一件如此華貴,

幾近完美的物品,

一件不能用機器代替手工生產的藝術品,

一件「包含人溫度的東西」是可以傳世的!

景泰藍

在中國的古代工藝品中,絕大部分是官民共享的,但景泰藍是個例外,景泰藍只在宮廷內製作,因為它是一門繁複的綜合工藝,不僅運用了青銅和瓷器的工藝,而且把繪畫和雕刻技術也融入其中,是美術、工藝、雕刻、鑲嵌、冶金、玻璃熔煉等技術的結晶。

圖片:博雅堂

文字:博雅堂

編輯:奔尼

審稿:思貝

今 日 互 動

如果你喜歡藝術,

同時對我們的線上展覽十分感興趣

趕緊掃碼入群吧~

ArtTree雅趣藝術館,是一個結合文化藝術與生活的複合空間,除不定期提供藝術展覽,課程,工藝品,藝術沙龍,亦介紹國外的藝術家及作品,並把中國的藝術家帶向世界。雅趣傳遞美的概念,以不同的方式在公眾平臺呈現,致力於藝術生活化,為大家帶來美的享受。

雅趣承辦了商會協會高端會所的各類活動和聚會,完成了一次次藝術與心靈的對話和交流。

相關焦點

  • 景泰藍銅胎掐絲琺瑯彩收藏界的潛力股
    景泰藍銅胎掐絲琺瑯彩收藏界的潛力股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瑯」,使用的琺瑯多以藍色為主,故而得名「景泰藍」,「歷史上對於中國掐絲琺瑯工藝的源起時間並無明確記載,但是多數中外學者、美術史家都主張掐絲琺瑯工藝是在元代從阿拉伯地區傳入中國的 ,在銅製的胎上捏出各種圖案花紋,再將五彩琺瑯點填在花紋內
  • 三大知名「假」珠寶:景泰藍、琉璃、施華洛世奇水晶,值不值錢?
    都說珠寶純天然的好,那常常被人們提及的「假珠寶」:景泰藍、琉璃、施華洛世奇到底值不值錢呢?是否有收藏價值呢?1景泰藍景泰藍的學名叫銅胎掐絲琺瑯,也叫「琺藍」、「嵌琺瑯」,是中國的傳統手工藝品。關於景泰藍的起源,考古界至今沒有統一的答案。一種觀點認為景泰藍誕生於唐代;另一種說法是元代忽必烈西徵時,從西亞、阿拉伯一帶傳進中國,先在雲南一帶流行,後得到京城人士喜愛,才傳入中原。但有一點是學術界公認:明朝宣德年間中國的景泰藍製作工藝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達到輝煌階段。
  • 剖析《中國牛轉乾坤》景泰藍驚豔了藏品界
    如果說青花瓷像茉莉一樣清香,那麼景泰藍就像牡丹一樣美豔高貴。如此光彩奪目之物,它到底有什麼著迷之處呢?景泰藍是600年來最神秘的宮廷藝術,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頂級的藝術瑰寶,更是象徵著身份和地位。是中國傳統藝術的集大成者,堪稱百工之王!如今的景泰藍,同樣是國之瑰寶。並且頻頻於大國外交重大時刻,以國禮之姿耀目世界,成為中國偉大崛起並成為世界舞臺主角的重大見證和友好信物。2013年6月28日,韓國總統出使中國,進行了為期4天的國事訪問,在此期間,為了表示我們國家的友好謝意,特別向韓國總統贈送了一件張同祿手作景泰藍「喜鳳」瓶,祝願兩國關係能更進一步。
  • 2020中國·大廠景泰藍實用產品設計大賽成功舉辦
    &nbsp&nbsp&nbsp&nbsp精雕細琢的景泰藍作品。 通訊員木驍騰攝&nbsp&nbsp&nbsp&nbsp河北新聞網9月24日訊(河北日報記者解麗達)今天,2020中國·大廠景泰藍實用產品設計大賽在大廠回族自治縣舉行。
  • 景泰藍《中國牛轉乾坤》,大國牛圖騰,世界共賞
    牛文化不但以其自身的特點成為畜牧農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還滲透到了其他民間的文化事項中。牛不但為人類提供了衣食之源,還寄託著人們的某些精神信仰。牛在現代中國,化身圖騰在現代中國,雖然牛在自然經濟中所起到的勞力作用被現代大機械化運作所取代,但是牛千年來的服務和奉獻,使其被賦予了一種物種上的高尚殊榮。
  • 中國的古代頂級青銅器,頂級古玉器才真正是中華瑰寶
    因為中華五千年古代玉器,古代青銅器才是中國人的臉面,才是中華歷史文化偉大文明的物證。收藏界歷來是好貨賣給識貨的人,好貨總是配給好人家,收藏界從來不是以收藏品的數量之多取勝;有道是中華傳統文化才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珍貴的瑰寶,好東西常宜子孫世代相傳,中國古代青銅器,玉器應該一件抵它萬件價值連城。進入收藏領域走近這些收藏家們看到他們手裡的國寶重器,真是感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 黃國華(中國景泰藍大師)
    黃國華,出生景泰藍工藝世家,著名景泰藍琺瑯畫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也是當今世界上少數精通景泰藍掐絲琺瑯畫藝術家。曾被國家輕工部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擅長景泰藍琺瑯畫這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人之一,在景泰藍琺瑯畫藝術成就非常高,以其細膩的描繪風格和高超的景泰藍工藝而著稱,被譽為中國掐絲琺瑯畫第一人,並多次獲得各種榮譽。
  • 景泰藍(掐絲琺瑯)工藝畫入駐徽品會商城
    2006年,景泰藍首批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工藝冠絕天下,素有「一件景泰藍,十箱官窯瓷」之說。景泰藍工藝非常繁雜,由金、銀、銅貴重金屬集設計、繪圖、掐絲、燒焊、點藍、燒藍、打磨鍍金等108道工序精製而成,古樸典雅精美華貴。至今它還是我國領導人在國際交往間作為禮品饋贈的上乘之選。景泰藍工藝在歷代工匠追求卓越,不斷創新的精神下,達到了一個又一個新的高度。
  • 這會轉動的景泰藍轉心杯,當年乾隆嫌貴不肯多燒,今在你手極風雅
    收藏界有句行話:一件景泰藍,抵過十箱官窯器。  轉心杯的外杯,就採用這個皇家宮廷秘藝——景泰藍。如今完整掌握景泰藍者甚少,非數十年積累,不得精髓。  這轉心杯,就特意邀請「宮廷景泰藍」的正統傳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永森操刀設計並監製。
  • 名家聯手,景泰藍與粉彩瓷碰撞,一轉一景,美到驚豔!
    在藝術收藏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行話:「收藏若無景泰藍,藏盡天下也枉然 早在明代,中國的文人墨客便崇尚機巧精密的作品,匠人們更是將其巧妙地與瓷器結合,把高級的中國審美發揮到淋漓盡致。
  • 清代瓷器發展的工藝奇蹟——景泰藍,最高貴的皇家用瓷
    景泰藍雖然誕生的時間比較晚,但是是典型的中國陶瓷文化和外來琺瑯文化的完美結合,景泰藍能夠成為清朝王室的專屬御用瓷器,還是賴於工藝上的造詣,也足以看出當時對景泰藍的喜愛程度。1、景泰藍的歷史淵源提到景泰藍首先需要講一些瓷器的琺瑯工藝,因為中國的景泰藍是琺瑯工藝和傳統工藝相結合的結果。琺瑯工藝最早源於兩河流域,之後從古埃及國像世界各地傳播,深受西方和東方文明的喜愛。
  • 錢美華:挽救國寶景泰藍的大師之師
    搶救瀕於滅絕的景泰藍新中國成立不久,某一天,在北京和平門外琉璃廠文化街,梁思成正陪同林徽因逛古玩市場。在琳琅滿目的古玩藏品中,一件景泰藍花瓶吸引住了林徽因的目光,攤主見林徽因甚是喜歡,便說,這可是正宗的景泰藍,在別處你是見不到了。北京的景泰藍熱鬧了幾百年,到這兒算絕根了。
  • 來錢美華景泰藍藝術大展看究竟!
    故宮以東之「大師之師 匠心大觀——錢美華景泰藍藝術大展」在詠園盛大開展本次展覽是在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中共北京市東城區委宣傳部的支持和指導下,由東城區文化和旅遊局、東城區文化發展促進中心、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北京工藝美術行業發展促進中心、北京國藝源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 新年官宣|故宮以東之錢美華景泰藍藝術大展VR正式上線
    故宮以東雲上觀展為了豐富「雙節」文化活動,順應目前疫情防控要求,12月30日,「故宮以東 | 大師之師 匠心大觀——錢美華景泰藍藝術大展」從線下搬到線上,利用VR(虛擬實境)技術,以數字雲展覽的形式正式上線,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視覺藝術體驗
  • 通俗易懂——快速了解景泰藍及景泰藍畫
    今天開通了百家號,以後藉此平臺,將會把我在景泰藍掐絲畫領域的心得感悟,形成圖文,想了解或嘗試這一手工藝品的愛好者,如能因此獲得幫助,天命之年,我心足慰。好了,言歸正傳,景泰藍,是什麼意思呢?當時,這種工藝多用藍色釉為主,等到清代的時候,景泰藍,這一叫法才正式沿用至今。「景泰藍」,非中國本土原創的技術,是忽必烈連工匠帶技術,直接拿回來的,後來皇家更是設立了國營製造廠,專門生產這一手工藝品,滿足元朝貴族們的日常需要。現在,景泰藍一詞,既是指景泰藍製作這一工藝名稱,也指景泰藍工藝品,既是行業名稱又是產品名稱。
  • 勾畫濃淡皆相宜,春雨潤物細如絲,從景泰藍感受皇家極致藝術發展
    用一句經典的語言形容景泰藍的工藝造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點也不為過,甚至,絢麗的色彩與紋路從各個方面都相當於將中國陶瓷文化與外來的琺瑯文化做到了完美的結合。雖然,景泰藍出現在中華大地上的時間並不很早,可是,這一類工藝在出現之時就開始與中國文化做了積極的融入,這一點也足以見得中國當時的傳統手工藝人對於景泰藍工藝的喜愛,如此才使得景泰藍成為清朝皇室的專寵,工藝美術史的明珠。一、景泰藍的歷史淵源說起景泰藍,一定要先了解琺瑯工藝,因為中國的景泰藍是琺瑯工藝結合中國傳統工藝的結果。
  • 日本的「景泰藍」——源於一個美麗的誤會
    當世界琺瑯藝術百花齊放,走入東方世界的琺瑯,左轉幻化成中國的景泰藍,右走變幻出了日本的七寶燒。七寶燒,是日語中對金屬琺瑯器的稱謂,它以金屬為胎,表面裝飾以石英為主要原料並配合其他顏料燒制而成,憑藉著器形規整、胎骨輕薄、釉料細膩、色澤明快、璀璨華麗、紋樣典雅、線條纖細等耀眼的特點,一直以來都是日本頗為看重的瑰寶。
  • 景泰藍的發展史
    不管什麼文化,一旦進入中國,它就一定要起個中國名字。掐絲琺瑯也不例外,也有個中國名字:景泰藍。
  • 「大國工匠」中國景泰藍色彩第一人——戴嘉林
    中國智慧財產權文化大使他的創作視野開闊,能廣泛吸收古今中外姊妹藝術營養;他善於把景泰藍的掐絲工藝和工筆畫的線描技藝有效結合起來,並在國內首創"垂繞式裝飾法",作品能以形寫神且富於生命力。尤其是在色彩運用上,他講求作品的整體色調和美感,被譽為"中國景泰藍色彩第一人"。
  • 「景泰藍」的簡介與市場價值
    元 銅胎掐絲琺瑯纏枝蓮紋獸耳爐 17cm×33cm×24.5cm 原物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早在1793年,大英帝國使節團來中國進行文化交流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