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聯手,景泰藍與粉彩瓷碰撞,一轉一景,美到驚豔!

2020-12-10 騰訊網

在藝術收藏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行話:「收藏若無景泰藍,藏盡天下也枉然!」

話雖霸道,卻也彰顯了景泰藍非同一般的地位與影響力。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就是一套精美絕倫的景泰藍「轉心杯」。

何為「轉心杯」?

看,置於手中,輕輕轉動杯子,便可賞到仙鶴悠悠、荷花盛開的變換之景。實在妙哉!

能在杯子上實現這樣的雅致的奇景,其實暗藏了一個小玄機:轉動機關。

早在明代,中國的文人墨客便崇尚機巧精密的作品,匠人們更是將其巧妙地與瓷器結合,把高級的中國審美發揮到淋漓盡致。

僅故宮博物院,就收藏了眾多轉心之器。

轉動內胎,從「窗外」窺見「窗內」江山如畫、水天一色之景。

但實不相瞞,今天所說的這套轉心杯,可比它的前輩們更巧妙。

因為這是銅胎掐絲琺瑯和景德鎮官窯粉彩瓷的創新結合。

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永森和故宮古陶瓷特邀修復專家陽士琦聯袂創作,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作。

今天,聯合兩位大師,為這套「轉心杯」做以全面講解。共三款:

五牛聚福

口徑:9.5cm,高度:6.8cm,容量:120mL

千裡江山

口徑:9.5cm,高度:6.8cm,容量:120mL

一路蓮升

口徑:9.5cm,高度:6.8cm,容量:120mL

木製禮盒包裝,雅致得體。送人彰顯品位和重視,自用也頗有一番美意。

三隻組套購買,更有精緻木盒包裝,內附杯架可用於陳列收藏,尊貴有品。

名家「強強聯合」,收藏級珍品

劉永森,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北京特級工藝美術大師,中國世匠榜導師。

他是中國著名工藝美術家金世權先生當代唯一徒弟,北京老天利景泰藍(皇宮造辦處)第三代優秀傳人。

劉永森精於花絲、鑲嵌等工藝製作,特別擅長將景泰藍與嵌玉工藝巧妙結合,代表著當代景泰藍製作的超高水準。

2005年設計的景泰藍「八瓣果實盒」榮獲中國禮品大賽金獎;2007年作品「漢煌如意爐」榮獲國家百花杯金獎。

2016年,劉永森榮獲「中國世匠榜」導師的光榮稱號,是傳統工藝傳承的一代先師。

陽士琦老師則負責粉彩瓷部分。他是故宮博物院粉彩瓷傳承人,故宮古陶瓷修復專家。

2008年設計製作紀念瓷《奧運鳥巢壺》,被奧組委收藏並頒發榮譽證書;2009年紀念建國60周年創作了《和諧寶鼎》紀念瓷,被人民大會堂永久收藏。

2010年應故宮邀請,修復故宮乾隆花園「延趣樓」的工程並取得成功。

兩位大師強強聯合,在創作時,對待細節始終一絲不苟,力求更好。

名家聯袂,值得擁有。

每款都附有兩位大師親筆籤名的收藏證書,彰顯身價,十分珍貴。

皇家尊享工藝,光彩奪目

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瑯」;,在古代是皇家尊享的獨特工藝。有著「一件景泰藍,十箱官窯器」的說法。

「銅胎掐絲琺瑯」是指在銅胎上,用細薄的扁銅絲掐成各色花樣,然後在鉛絲立面圍成小隔間裡填充琺瑯釉彩。

再經過反覆燒制、鍍金、打磨而成一件件光彩爍目的琺瑯器皿。

讓世界敬仰了600年的中國景泰藍,由108道純手工工藝及60道現代工藝相結合。

既運用了傳統製作工藝,又融入了現代手工繪畫和雕刻技藝。

因工藝複雜,如今依然堅持景泰藍製作的匠人越來越少。

2006年,景泰藍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以重點保護。

而與之結合碰撞的,正是有著「東方藝術瑰寶」之稱的粉彩瓷。

粉彩瓷器是景德鎮四大名瓷之一,始於康熙晚期,至今盛燒不衰。

粉彩瓷器有著「始於康熙,精於雍正,盛於乾隆」的說法,被贊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鮮嬌奪目,工致殊常」。

它以豐富的表現形式、特有的藝術風格、粉潤柔和的色彩,格調高雅的藝術特色而風靡世界,備受人們的賞識和鍾愛。

看,無論是憨態可掬的小牛,還是壯美的千裡江山,亦或是秀氣雅致的荷花,都能通過粉彩瓷得到完美呈現。

讓品茗這件事,更多了幾分美感。

三款景泰藍,各有美好寓意

此次選了三幅收藏在故宮博物院的傳世名作復刻在陶瓷內杯上,以另一種形式品鑑千年珍寶留存下的歷史脈絡。

五牛聚福

以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唐代韓滉《五牛圖》局部(「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原型,結合景泰藍工藝和可旋轉的工藝為一體的創新設計。

《五牛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也是現存最古的紙本中國畫。

圖中的五頭牛從右至左一字排開,各具狀貌,姿態互異。

一俯首吃草,一翹首前望,一回首吐舌,一緩步前行,一在荊棵蹭癢。整幅畫面除最後右側有一小樹除外,沒有其他的背景,因此每頭牛可獨立成章。

牛是中國古代繪畫的傳統題材之一,《五牛圖》更是代表著中國人耕織持家的傳統價值觀,寓意勤懇、富足、收穫。

千裡江山

以故宮王希孟《千裡江山圖》為原型,將大美中國搬到杯子上,時時可賞。

古人信奉天人合一,這種思想始終包含在山水畫中。

在山水組合間,充分體現了「萬物與我為一」的和諧,達到「乘物以遊心」的內心感受,瀟灑自如。

一路蓮升

以故宮《清光緒粉彩荷花鷺鷥紋碗》圖樣為原型。

「一路蓮升圖」也是中國瓷器史上絕無僅有的吉祥文化代表之作,雍容華貴,富麗堂皇。

因其繪畫中暗含仕途、財運高升之意,一直被官司場和商界視為名瓷饋贈的不二之選。

瓷面荷花隨風搖曳,在微波蕩漾的水面亭亭玉立,婀娜多姿。

紅花碧葉之中,潔白的鷺鷥浮萍飄蕩,宛如仙境。

孝莊皇后曾將此圖親自贈於康熙,並稱讚他:「皇孫聰靈,得此珍瓷可一路蓮」升也!

不僅如此,杯子的每一處設計都滿載美好寓意。

純手工掐絲纏枝蓮紋樣

纏枝紋約起源於漢代,盛行於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清。

圖案以蓮花組成的稱「纏枝蓮」,又名「萬壽藤「,寓意吉慶。因其結構連綿不斷,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

委婉多姿,富有動感,優美生動。

古樸典雅的開窗設計

精心設計的窗口,古樸典雅、輪廓優美大方。

特別是巧妙的旋轉裝置,配合小窗口,由靜態欣賞變成了動態欣賞,讓美好的藝術活了起來。

也增加了茶杯的把玩性,更具欣賞價值。

古法制瓷,精工於型,匠心於質

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如此描述制瓷工序:「共計一坯之力,過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細節目,尚不能盡也。」

每一件手工陶瓷製品從揉泥到燒造完成,經歷幾十道工序數十個技術關鍵點。

每一件都出自匠人經年累積的技藝,經歷一筆一划的精心繪製,即使是相似的內容也每一隻都具有著自己獨特的生命。

結合了非遺景泰藍、粉彩瓷製作工藝,並賦予「轉動變換圖案」的創新巧思,這款茶杯的製作就更為複雜。

粉彩的燒造過程相當複雜。

需要在預先燒制好的白瓷上經過設計畫樣、勾線、配色、研色、打底、填色、洗染、燒制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原料全部來源於景德鎮原產泥料,全面繼承官窯技法。

並有陽士琦老師的精細作畫,最大程度在瓷器上的還原傳世故宮藏品的色彩與細節特徵。

練泥

從礦區採取瓷石從礦區採取瓷石,敲碎至雞蛋大小的塊狀,再打成粉狀,淘洗,除去雜質,沉澱後製成磚狀的泥塊。

然後再用水調和泥塊,去掉渣質,用雙手搓揉,或用腳踩踏,把泥團中的空氣擠壓出來,並使泥中的水分均勻,使得陶瓷質感細密,堅硬。

拉坯

拉坯是成型的第一道工序。將泥團摔擲在轆轤車的轉盤中心,手工拉制出坯體的大致模樣。

由於景德鎮瓷泥的柔軟性,拉制的坯體均比之其他黏土成型的要厚。拉坯不僅要注意到收縮率,而且還要注意到造型。

利坯

利坯。也稱「修坯」或「旋坯」,這是一道對技術要求很高的工序,是最終確定器物形狀的關鍵環節。

要使器物表面光潔、形體連貫、規整一致,不僅要求匠人需要熟悉泥料性能,而且要熟練掌握造型的曲線變化和燒成時各部位的收縮比,以及各部分留泥的厚薄程度。

施釉

普通圓器採用醮釉或蕩釉,琢器或大型圓器用吹釉。大部分陶瓷製品均需經施釉後才能進窯燒造。

施釉工藝看似簡單,卻是極為重要和較難掌握的一道工序。

要做到坯體各部分的釉層均勻一致,厚薄適當,還要關注到各種釉的不同流動性,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繪圖

在瓷上作畫與紙上作畫有著巨大區別,第一,紙是平的,而瓷器是立體的,各個側面所表現的都不同,這也要求畫家在構圖上要更加嚴謹。

第二,對畫作技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瓷器上作畫,並不順暢,畫起來常常要耗費很多的時間。

燒窯

將陶瓷製品裝入匣缽,以1300多度高溫燒制而成。

1

千裡江山款

2

五牛聚福款

3

一路蓮升款

4

三款套裝

相關焦點

  • 這會轉動的景泰藍轉心杯,當年乾隆嫌貴不肯多燒,今在你手極風雅
    大美如此,全因它「還原」了乾隆爺至愛的瓷器——轉心瓶技藝,並運用到小巧的茶盞上。  盞身內置小機關,轉一轉,便換一景。如今完整掌握景泰藍者甚少,非數十年積累,不得精髓。  這轉心杯,就特意邀請「宮廷景泰藍」的正統傳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永森操刀設計並監製。
  • 景泰藍金絲彩釉手工畫 「非遺」還原名家作品
    在南充「非遺」寶庫中,景泰藍金絲彩釉手工畫是一門歷史悠久的特殊技藝,也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5月26日, 記者採訪獲悉, 近年來,這項「非遺」傳承人創新發展,將景泰藍金絲彩釉手工藝用於還原南充名家藝術作品,以弘揚城市文化。
  • 一盞會轉的風雅杯盞:嫋嫋塵世入眼帘,可與山水共清歡
    大美如此,全因它「還原」了乾隆爺至愛的瓷器——轉心瓶技藝,並運用到小巧的茶盞上。盞身內置小機關,轉一轉,便換一景。 工序耗時耗力,加上清末前皆為皇jia造辦,不得流入民間。這轉心杯,就特意邀請「宮廷景泰藍」的正統傳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永森操刀設計並監製。
  • 剖析《中國牛轉乾坤》景泰藍驚豔了藏品界
    六百年來,景泰藍工藝一直是宮廷秘傳,凡是掌握最關鍵的掐絲、點藍、鏨刻的藝人,一生只能為宮廷。只是今天全世界存世宮廷景泰藍已不足萬件,成為一度秘不可獲尋的藝術金礦。同時,景泰藍還象徵著身份和地位。乾隆四十四年年夜飯,只有皇帝一人的餐具是景泰藍,皇親國戚、王公大臣的陪宴桌上都是瓷器、玉器、金銀器,可見景泰藍尊貴地位無以復加,直接象徵皇權!
  • 景泰藍掐絲之美
    金絲之美,以金黃色為貴,以密集凸顯華麗,「金貴、金貴」,以金色為貴、為尊。
  • 景泰藍的美,難以抗拒
    工藝美術大師米振雄堅持「景泰藍首要的是手工藝美,從打胎到磨光,都必須是手工藝」。看他做掐絲,是一種安靜的欣賞。點藍是藝師把事先備好的琺瑯釉料,依照圖案所標示的顏色,用由銅絲錘製成的小鏟形工具,一鏟鏟地將琺瑯釉料填充入焊好的銅絲紋飾框架中。點藍時要填得飽滿、平坦,重輕色都靠師傅的把控,需一邊填色,一邊用吸水布吸乾多餘釉料。什麼顏色要塗多少層釉料,一層都不能少,因為圖案的明暗變化,色彩的深淺過渡,都在這毫釐之間凸現。
  • 金屬器 | 銅胎掐絲琺瑯景泰藍之美
    景泰藍(Cloisonne),中國的著名特種金屬工藝品類之一。 到明代景泰年間這種工藝技術製作達到了最巔峰,製作出的工藝品最為精美而著名,故後人稱這種金屬器為「景泰藍」。
  • 「景泰藍」中國文化的瑰寶,收藏界的寵兒
    中國文化的瑰寶 收藏界的寵兒 景 泰 藍 景泰藍作為宮廷藝術,從一出生就被打上了「御用」的烙印,在幾百年來一直被譽為重器,以此顯示皇威、帝尊。
  • 景泰藍巔峰之作——乾隆景麒麟香爐:圓明園被盜,天各一方
    3.燒焊:在胎上噴水潤溼,撒上一層焊藥,進行燒焊,使銅絲和銅胎牢結。焊接後入稀硫酸液中浸泡,洗淨胎上雜質。4.點藍:根據裝飾花紋的色彩要求,用小鐵鏟(俗稱藍槍)或玻璃管將各色釉料填在花紋輪廓裡,先點地,後點花,最後一次點藍完後加上亮白。
  • 無聲世界的景泰藍技師
    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的景泰藍技師、聽障人士趙楠,在工作檯為景泰藍作品「點藍」上色。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記者倪元錦、黃昕欣)今年38歲的趙楠是景泰藍技師,也是一位聽障人士。一歲時高燒後的用藥不慎,導致失聰。
  • 合景悠活商業全國布局再落一子 合景·悠方(廣州知識城)驚豔發布煥...
    2;全民生活遊樂場匠心打造大灣區商業新地標   發布會上,合景悠活商業華南區首座悠方項目——合景·悠方(廣州知識城)驚豔亮相,項目致力於從潮流青年、  菁英白領和品質家庭的審美和需求出發,將城市生態景觀、IP主題樂園、樂活社交空間及品質生活聚場相結合,打造全維度
  • 「當潮玩遇上非遺」三眼貓景泰藍版線上拍賣圓滿落槌
    近日,藝術玩具三眼貓景泰藍版在閒魚平臺拍賣圓滿落槌。2020年12月31日,經過4個小時線上競拍,最終成交價達6.3101萬元。投資新風口在閒魚拍賣誕生作為國內較早涉足潮玩與傳統工藝結合的藝術作品,三眼貓在藝術玩具領域的表現一直引發各方關注。
  • 求新求變的新粉彩瓷(圖)
    當然,這種轉變有一定的歷史背景,粉彩從產生一直到清朝末年,都是以供應皇家宮廷為主,凡有精品,皆會收購,藝術性越強,就越受到達官貴人的喜歡。所以,從流傳下來的粉彩看來,藝術性大多都比較高,畫風細膩,意境高遠,展現出格調高雅的藝術追求。民國之後,大量宮廷畫師流落民間,加上宮廷的採購渠道斷絕,景德鎮的畫師工匠只好自謀生路,受民間風格的影響,開始對粉彩瓷進行大膽改造,為了滿足客戶需求,商業路子就拓得更寬。
  • 美瓷鑑賞—黃地粉彩開光寶瓶花碗
    粉彩瓷是琺瑯彩之外,清宮廷又一創燒的彩瓷。在燒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塗上顏料後用筆洗開,由於砷的乳蝕作用顏色產生粉化效果。粉彩瓷在眾多的清宮廷粉彩瓷中,慈禧粉彩簡單率直,濃筆豔抹,富貴豪華而別具一格。
  • 來錢美華景泰藍藝術大展看究竟!
    ,這也是東城區域內「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大展後的又一重量級匠心大觀:以600年景泰藍獻禮600歲紫禁城。從新中國第一份國禮到大師之師第一人,為觀眾真實呈現錢美華大師為挽救和傳承中華瑰寶景泰藍「擇一事、終一生」的大國工匠精神。
  • 細數景泰藍的十一大類別
    當然,經過歷史的變遷,有好多的製作技藝已經不多見了,如果大家對景泰藍這藝術瑰寶感興趣的話可以到北京市琺瑯廠去逛一逛、看一看,了解一下被稱為工藝美術四大花旦之一的景泰藍是多麼的絢爛輝煌。以下簡單介紹一下景泰藍幾個種類:一、銅(金、銀)胎掐絲琺瑯器人們一般將銅胎掐絲琺瑯器稱為景泰藍,也有人稱之為金屬胎掐絲起線琺瑯器。
  • 書畫大家與攝影名家的碰撞,快來一睹張大千摩耶精舍的園林風貌!
    摩耶精舍富園林造景之勝,由張大千精心營造,其中一花一草一木的構想、擺設,均凝結張大千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他在江戶(現日本東京)賢崇寺購得這株盆栽,從巴西八德園移到美國,最後漂洋過海運到摩耶精舍。因其花開如酒盞一般大,曾被人誤以為是八重櫻。張大千感嘆胡崇賢鏡頭下這盆重盛於摩耶精舍的紅梅,豐豔更勝從前,遂以三十年前戲拈的小詩題於其上。他引用蘇東坡笑石曼卿作詩「認桃無綠葉,辨杏有青枝」的典故,感嘆市人只識表面之美而不知梅格與眾不同,寫道:「如此風標絕世無,認桃辨杏忍相誣。
  • 通俗易懂——快速了解景泰藍及景泰藍畫
    今天開通了百家號,以後藉此平臺,將會把我在景泰藍掐絲畫領域的心得感悟,形成圖文,想了解或嘗試這一手工藝品的愛好者,如能因此獲得幫助,天命之年,我心足慰。好了,言歸正傳,景泰藍,是什麼意思呢?到了明朝第七位皇帝——景帝朱祁鈺的景泰年號時(公元1428年——1457年),也就是距今600年前,這個時候,這種工藝技術達到了頂峰。當時,這種工藝多用藍色釉為主,等到清代的時候,景泰藍,這一叫法才正式沿用至今。
  • 龍魂傳承——芍藥居一社區開展景泰藍掐絲製作活動
    為了更好的提豐富社區老年居民生活,發揚中華傳統手工藝,提升社區居民的融合度,2020年12月4日,芍藥居一社區黨委攜手立德社會工作事務所在社區居委會活動室開展「龍魂傳承--景泰藍掐絲製作活動。一起動手享樂趣活動伊始,社工詳細講解了景泰藍工藝畫的製作流程,著重強調線稿的難度和製作要求。叔叔阿姨們早已躍躍欲試,等社工講解完畢後就迫不及待的動手做起來。每個人都小心的拿起金絲線按照底板的輪廓勾勒出一個一個線條,大家全神關注的進行創作,教室中只聽到剪刀剪金絲線的聲音。「好久都沒這麼認真幹過一件事情啦,這個還挺有趣。
  • 絕美「楓」景大片出爐!賞景攻略收好
    絕美「楓」景大片出爐!熱情似火的紅楓,層層疊疊的紅葉,相互碰撞,隨風旋舞,猶如跳動的紅色音符,勾畫出這時節的絕美風景。周末有空,拿起相機,走起!視頻來源/杭州發布抖音這是個賞葉的好時節,從深秋到初冬,顏色越來越濃,像打翻了調色盤,杭州,「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