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再添4位臺灣藝術大師 泥塑、剪黏、玉雕、木雕各有千秋

2020-12-13 華夏經緯網藝術

華夏經緯網12月1日訊:據臺灣「中時新聞網」報導,臺灣文化部門日前公告新增8位傳統藝術大師,其中4位為臺南傳統工藝大師,分別為泥塑杜牧河、剪黏陳三火、玉雕黃福壽與傳統木雕蔡德太。目前臺南共有10位藝術大師,顯示臺南擁有珍貴文化資產。

泥塑藝術大師杜牧河。(李宜傑臺南傳真)

泥塑藝師杜牧河師承廣泛多元,從家傳捏麵人起始,融會糊紙、花燈扎制、剪黏、彩繪、泥塑等多項技藝,並善用製作捏麵人的細緻手藝,掌握多種傳統與現代材料的特性,個人風格強烈,表現手法不拘一格,所塑造的神像靈動鮮活、形象飽滿,充滿雕塑應具備的寫實感與動態感,作品造形寓意及詮釋自成一格,堪稱聯結古今、融入新技,是卓然有成的一代巨匠。

剪黏藝術大師陳三火。(李宜傑臺南傳真)

剪黏藝師陳三火則師承洪坤福派下,修建過100多間廟宇,被譽為「屋頂上的藝術家」。在材料上,從前期廢棄瓷片、杯碗,至中期的彩色玻璃,到晚期淋搪使用,深刻反映了臺灣各時代的價值觀、工藝演進的歷程。而在製作方式上,則將剪黏轉向立體化、巨型化,呈現動態美感,刻畫細膩、色彩華麗,深具個人風格。

玉雕藝術大師黃福壽。(李宜傑臺南傳真)

玉雕藝師黃福壽,中學畢業後與玉石結緣,藉由手傳達心,包括對大自然的寶愛、對土地的情感、對宇宙生命的觀察,作品呈現數千年來玉雕文化藝術的極致,創作多取材自鄉間田野的花鳥草蟲,尤精於刻畫四時花葉的莖脈肌理,以及蝗蟻蜓蝶的羽翼、肢足和觸鬚等微小細節,其心靈手巧和場景營造亦不落俗套,是當代極具指標性的玉雕創作者。

傳統木雕藝術大師蔡德太。(李宜傑臺南傳真)

傳統木雕藝師蔡德太師承張永全與黃澄雄,擅長神桌、神轎及廟宇、祠堂鑿花,作品極為精巧細緻,能雕能畫能設計,鑿花技藝精湛、工法細緻,不論仿古或新作,均能堅持古法並精進超越,充分掌握技藝及運用場域之表現形式。

據悉,目前臺南共有10位藝術大師,分別為南管音樂張鴻明(已故)、剪黏泥塑技術王保原、傳統建築彩繪陳壽彝(已故)、大木作技術廖枝德(已故)與許漢珍、傳統木雕陳啟村,及4位新增的藝術大師。(高楊)

相關焦點

  • 臺灣玉雕大師——黃福壽
    作品《生生不息》獲得文建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第三屆「傳統工藝獎」雕塑類三等獎,參與國立故宮博物院現代館和高雄市歷史博物館等巡迴聯展,並被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選為代表之一,於法國巴黎臺北新聞文化中心展出;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典藏。作品《梁祝》被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專案典藏。
  • 第七屆遼寧工美大師、優秀工美大師、工美特聘大師名單出爐
    經第七屆遼寧省工藝美術大師評審工作委員會的專家評審,確定第七屆遼寧省工藝美術大師59人,遼寧省優秀工藝美術師38人,第七屆遼寧省工藝美術大師特聘大師11人,名單如下:第七屆遼寧省工藝美術大師名單(59人)(以拼音首字母為序)艾雅芝(藝術陶瓷)
  •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黃小明給武昌理工學院學子授課 傳授木雕工藝
    為了讓同學們對東陽木雕有所了解,將木雕文化傳承和創新,12月7日晚,武昌理工學院特邀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陽木雕」傳承人黃小明來校授課,帶來了一堂「東陽木雕的傳承與創新」學術講座。該校藝術設計學院百餘名師生參加,講座歷時兩個多小時。
  • 梅經寒苦自生香——隆回縣泥塑大師周梅生傳略
    邵陽市政協文史研究員劉期貴先生曾在其《泥巴也能形神具備——記隆回縣建築泥塑藝人劉吉生》一文中寫道:「劉吉生的師傅周梅生是遠近聞名、有口皆碑的大師傅」,這既是對「名師出高徒」的詮釋,也是對師徒二人泥塑藝術成就的高度評價。那麼,周梅生到底是怎樣一位泥塑大師呢?
  • 手工達人季│年輕的木雕工藝美術大師彭勁傑
    東陽木雕是以平面浮雕為主的雕刻藝術。2009年,勁傑回到合肥,在市文化館的幫助下,成立合肥市非遺木雕傳習所,結合徽州文化,獨創的《彭氏木雕》成為包河區級非遺,2010年成為合肥市級非遺,2014《廬州木雕》成為省級非遺,今年勁傑又被評為安徽省工藝美術大師,成為省內最年輕的工藝美術大師
  • 除了越劇、越鄉龍井、小吃,還有木雕!25位藝術家聚嵊州創作精品
    木雕之鄉嵊州的人民,靠巧手創造美化。日前,25位國內雕刻藝術家,集聚嵊州現場創作木雕作品。2020年12月11日,由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嵊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三屆「雕聖杯」中國(嵊州)木雕大師現場創作邀請賽在嵊州文創園拉開序幕。此次大賽邀請到了浙江、福建、四川、廣西、重慶、河南等地的國內頂尖的25名雕刻藝術家參加。
  • 玉不琢不成器,四大玉雕流派各有千秋,你的玉石屬於哪一派?
    - 張玉堂已為逾30萬位玉石愛好者服務 -種水色工,雕工對翡翠的價值有極大的影響,在國內,玉石的雕工分為四大流派:揭陽工、蘇揚工、瑞麗工和四會工當翡翠上有瑕疵時,他們寧願再切割一下做成小件,小件也做不成就做掛件。總之就要既顧全整體,又完善細節,也正是這種力求完美的態度造就了揭陽工的金字招牌。精細。
  • 木雕之鄉又添閃亮名片 雲南劍川建成木雕藝術小鎮
    從獨具特色的木雕牌坊步入雲南省大理州劍川縣木雕藝術小鎮,寬闊的湖面上一座九孔石橋連接兩岸,木雕藝術博物館、風水塔、戲臺、白族院落……一座以劍川白族木雕風格為主,兼具多種特色的獨特小鎮徐徐展現眼前。
  • 【雲賞鎮平 相約玉都】數十位玉雕大師走進網絡直播間
    【雲賞鎮平 相約玉都】數十位玉雕大師走進網絡直播間 2020-05-22 02: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即將失傳泥塑繼絕學 藝術家陳宗蔚重塑鹿港武廟文衡聖帝
    (鹿港鎮公所提供/吳敏菁彰化傳真)華夏經緯網2月20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鹿港鎮武廟文衡聖帝神像已經有百年歷史,鹿港鎮公所為了保存文物,特聘請在鹿港唯一泥塑師陳宗蔚重新塑造與本尊同樣尺寸的神像,以便日後神明賜福踩街活動,由新塑神像代表出巡。並請來桂花巷藝術村駐村藝術家陳俊位製作神明的椅,寫下薪傳的新頁。
  • 鹿港的「楚留香」還是發明王 臺灣戲偶大師十指演繹傳奇
    華夏經緯網4月2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戲偶大師徐智雄可比手下捏制偶像還傳奇,50歲因病休養發奇想,發明創意套生梯,摘下多座世界發明獎,奇想大師卻更是地道的薪傳推手,不負身背三代工藝世家之名,將土黏香布袋戲改良DIY童玩,賦予新生命,他的跨界遊走,讓文化餘韻留香,十指演繹布袋戲的江湖傳奇
  • 東陽陸光正:木雕藝術是一生摯愛_中國夢實踐者_新聞頻道_央視網...
    在東陽木雕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陸光正的手下,一塊普通的香樟木或者椴木,同樣充滿著無限可能。 陸光正從藝60載,他在木雕藝術領域孜孜以求,有貫穿多種雕刻技法、涉及各種題材的藝術珍品500多件問世,曾多次參加全國、國際性大展並獲大獎,贏得國內外讚譽,不少佳作被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歷史博物館、臺灣南園及知名人士收藏,被工藝美術行家們稱之為「國之瑰寶」。
  • 【印千山• 2021秋拍|當代玉雕大師作品及翡翠、腕錶專場】
    藝術創造的過程是一個物質精神化過程,美學大師白宗華曾言:「藝術源於自然,卻非刻畫自然之表象,而是體會其精神內蘊,將自己的精神,體悟及意志貫注於物質內,而製作萬物,使萬物精神化。」陳冠軍,1976年生於浙江上虞,中國玉石雕刻大師,蘇州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玉雕專業委員會副會長,浙江省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單位會員。
  • 大理劍川木雕藝術小鎮新晉3A級旅遊景區,你打卡了嗎?
    文旅頭條訊(融媒體記者 夏仕華 文)12月7日,大理州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發布通知,依照國家旅遊局旅遊景區質量等級管理辦法及劃分與評定標準,批准劍川木雕藝術小鎮為國家級AAA級旅遊景區,繼國家4A級旅遊景區石寶山-沙溪古鎮、3A級旅遊景區千獅山,劍川縣再添一枚靚麗旅遊名片。
  • 王一卜:用藝術心態做玉雕 感受古代藝術召喚
    1日在此間接受記者採訪時強調,從事玉雕事業要更多地用藝術心態來做,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充分感受古代藝術的召喚,就一定能創造出有靈魂的藝術作品。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的玉雕市場迎來相當的繁榮期,而以蘇州為代表的玉雕界也湧現了一大批聲名鵲起的優秀玉雕大師,王一卜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之一,他畢業於蘇州工藝美院書畫專業,師從中國玉石雕刻大師葛洪。  王一卜的作品取魏晉造像的超然之韻與宋元水墨的空明幽淡,具有簡、靜、空、逸的藝術風格;其人文玉雕作品獨具一格,先後獲得多個藝術獎項的金銀大獎。
  • 臺南白河廟宇修繕 發現11幅潘麗水大師畫作
    華夏經緯網11月13日訊:據臺灣「旺報」報導,臺南市白河區太城宮是內角裡民重要信仰之一,1958年重建後未辦過建醮及謝土儀式,廟方去年整修時意外發現11幅未落款壁畫為潘麗水大師作品,太城宮主委魏鳳珍也歡迎遊客前往觀賞。
  • 非遺廣東|「翁仔屏」——泥塑(大吳泥塑)
    清中葉至民國初年,大吳泥塑進入鼎盛期,製作作坊遍及全村,幾乎人人會泥塑,產銷鋪戶有60多家,以吳潘強為突出代表的泥塑匠師達100多人,並創造了貼塑、浮花雕等新技藝,其塑品遠銷東南亞多個國家。大吳泥塑尤以即時為活人捏塑肖像最具代表性,為名師高手方有的超群技藝,傳說當年吳潘強大師為地方名流塑像,其畢肖酷似傳神,令真人無不驚嘆稱絕。
  • 玉露為徑,波瀾不驚——玉雕大師房旭
    房旭,1995年出生於安徽阜陽,玉雕師、工藝美術師、青年玉雕設計師。多年來一直從事玉雕藝術的研究與創作,創作出眾多優秀作品,深受藏家愛好者好評,作品多次獲得業內大獎。
  • 他醉心木雕,妙手刻畫藝術人生
    憑著對木雕藝術的喜愛,來自惠來的盧亞畢潛心雕刻,傳承傳統技藝,用妙手刻畫出自己的藝術人生。今天的「藝術路上」,我們一起來聽聽盧亞畢和木雕的故事。 專注的眼神,熟練的雕刻,隨著細小木屑的不斷飄落,一件木雕作品已經顯現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