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困難來臨時,那些真正的價值創造者,將會站穩腳跟。
倍受投資者追捧的數字健康產業,今年的投資額將回落。Rock Health近期發布的2018年數字健康投資報告(下稱報告)呈現了這一信息。
該領域2017年獲得投資57億美元,創行業歷史紀錄。2018年爆漲至81億美元,增幅高達42%。
資金的退出,與資金的激增一樣強勁。報告顯示,2018年,110家數字醫療公司通過收購退出,而IPO的「缺席」已持續超過一年。
報告預計2019年數字健康獲得風險投資的增速將會放緩。
Rock Health是一家全球網際網路醫療創投基金公司,素有健康醫療產業「孵化器」之稱。
報告呈現的,是美國數字健康(Digital Healthy)領域的發展狀態。所謂一葉知秋,此態勢或可為中國市場所借鑑。以下為八點健聞編譯並摘選的報告內容。
市場擔憂情緒蔓延
報告稱,市場及監管方對數字健康產業的審查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嚴峻的現實給行業提出了一個問題:目前這個行業創造價值的能力,能否滿足資本的期待?據悉,投資者對投資項目10年內的回報預期為投資額的4倍。「 最近行業內的對話出現越來越多的B-word(髒話)」,報告說。
「數字健康是一場泡沫嗎?」報告自問自答:「我們的判斷是:這不是一場泡沫」。
報告認為,與其他行業一樣,數字健康領域的發展,與經濟整體狀況和風險密不可分。2018年以來「股市調整和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給2019年帶來了一個不同的,更為緊縮的背景」,這導致未來幾年對數字健康的風險投資有所收斂。
Rock Health稱,目前數字健康領域佔整體風險投資的比例為10%。「這一態勢將繼續保持」。
△美數字健康領域佔整體風投比例約為10%
為回應市場的恐慌情緒,Rock Health根據一個被投資者們共同驗證過的認知框架,對行業進行了分析。
該認知框架提出了六個觀察行業泡沫的著眼點:
-炒作是否取代了基礎商業
-高燒錢率
-退出途徑是否明確
-新投資者的現金激增
-高估值與基本面脫鉤
-欺詐或濫用資金
報告逐一對照了美國數字健康投資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和判斷。
商業模式總體清晰
當資金投入的量遠遠超過現實所需時,泡沫就會增加。在網際網路泡沫時期,投資者向新的網際網路公司注入資金,「但很少有可行的商業模式來證明投資的合理性。這個痛苦的教訓,是我們尋找數字健康泡沫跡象的首站」。
「數字醫療保健行業很複雜,這不是秘密」。報告說,數字醫療創業公司必須弄清楚如何駕馭長銷售周期、緩慢的償付、複雜的監管、行業界限……在種種制約下,投資者和企業家正積極學習,不斷創新來展示自身的服務價值,並與宏觀趨勢保持一致,走向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報告表示,61%的創業公司開始從B2C轉換為B2B或B2B2C模式。
「在我們看來,今天的數字醫療投資,更多地是依靠技術推動醫療保健市場發展,而不是非理性炒作。」
報告援引Flare Capital聯合創始人兼合伙人Michael Greeley的話,說「美國醫療保健市場超過3萬億美元,是美國廣告業的近15倍。我們花了十年時間才達到今年的80億美元投資速度。其他行業的泡沫往往圍繞著不確定的商業模式和太多的資金湧入太快。在這裡,我們擁有清晰的商業模式,可以服務巨大的市場」。
燒錢太快,確有「適度泡沫」
報告承認,在「燒錢」方面,數字健康行業的確存在「適度泡沫」。
在網際網路泡沫期間,公司大量使用投資者的資金,當資金枯竭時難以償付。目前數字健康領域的初創者們也呈現類似的症狀。
許多發展良好的初創公司正在以更快的速度籌集更多的資金。自2011年以來,種子輪到A輪籌資的時間從30多個月縮短到15個月左右。密集的籌資周期反映出錢不夠燒的現實。
一些投資者強調了數字健康的混合性質:與傳統醫療投資(如生物製藥和醫療設備)相比,數字健康產業資本密集程度低,但銷售周期比傳統技術更複雜、更慢。初創公司必須花費更多時間和資金來穩固其技術市場,協調市場需求和創業創新之間的衝突。
「由於銷售周期長,你必須投入大量資金來確定你的目標。這是一個基本的,令人不安的現實。那些儘可能高效地了解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執行長將能夠在公司中保留更多的所有權,並在退出時給予自己更大的靈活性。」Kaiser Permanente Ventures的總監Liz Rockett說。
報告認為,精明的企業家需要找到減少新資本需求的方法,同時實現增長的裡程碑。
投資者眾,接盤者少
「60%到90%的創業公司都失敗了」。報告說,但只要有足夠多的公司能成功退出,投資者資本也會獲利。
在數字健康方面,退出市場一直低迷,接盤者少。這讓投資者感到擔憂。這種擔憂可能讓投資者會想方設法撤回資金。因而引發泡沫。
自iRhythm 2016年公開發行以來,儘管技術IPO活動在2018年有所回升,但尚未進行數字健康IPO。併購仍然是主要的退出策略,2018年出現110次收購,在過去三年中略有下降。
今年以來在美國市場,出現一些「人才收購和清倉大甩賣」,也有新興的數字醫療公司通過收購來擴大其產品組合。Livongo收購了Retrofit及其DPP解決方案,以發展他們的數字治療產品。ResMed以2.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Propeller Health,希望成為「COPD數字健康領域的全球領導者」。
一些投資者表示擔心這種大手筆的醫療整合將限制數字醫療公司的潛在買家數量。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這種最大型企業之間的戲劇性重組必將推動對數字創新的更多需求。報告認為,低迷中,仍湧動著機會(並且合理預測)合併即將到來。
重複投資者多於新投資者
泡沫價格的上漲會吸引新的投資者進行投機性賭注,隨著資金的不斷湧現,炒作和資本也隨之而來。這可能會激勵自2015年以來每年進入數字醫療領域的200多位新投資者。這些會誇大估值的「新手」投資者們,也很可能是第一個在衰退跡象下退縮的人。
新資本的流動可能是一把雙刃劍,它幫忙行業實現流動與退出,但也可能製造泡沫。「平衡就是一切」。Rock Health調查發現了一幅平衡的圖景:即使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新投資者,自2015年以來,重複投資者和新投資者在數字健康領域的數量一直存在並且越來越多,並且這種差距正在擴大。
那些在這個領域裡紮根生長的企業家,也給市場釋放穩定的信號和影響力——他們鼓勵公司加快增長速度並制定長期籌款計劃,而不是每年都有大量現金流入。這些跡象讓泡沫自生自滅。
估值過高被鄙視
隨著更大、更頻繁的輪次,一些估值飆升,導致美國市場上出現七個數字健康領域吸資「獨角獸」(私人公司價值10億+美元)。 其中六家公司在2018年提出了一輪融資,平均交易規模為2.31億美元。 Tempus是一個提供癌症研究臨床和分子數據的平臺,今年籌集了兩輪——在12個月內籌集了2.6億美元。
之前的獨角獸企業Human Longevity在2018年失去了它的力量。它最近的下行輪次使該公司估值約3.1億美元——比2017年的15億美元估值大幅下降。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的史蒂夫克勞斯警告說,「我不喜歡對獨角獸估值的痴迷。重點應該是在醫療保健領域建立一個『獨角獸產品』,其餘部分自行解決即可。」他對一些創業公司通過大規模投資來提升估值,而不是採取有節制的方法來減少現金和低價出售的做法表示不讚賞。
參與欺詐或濫用資金代價大
報告稱,在泡沫出現之前,市場參與者為獲得巨額回報,可能心生貪婪。2017 ~2018年的加密貨幣泡沫期間,多達80%的初始硬幣產品都是騙局。像這樣的故事或非法的貪婪,會推動市場走向泡沫。
2017年,Outcome Health通過操縱有關其藥品廣告業務有效性的數據,打破了客戶和投資者的信任。該公司僅在幾個月內就獲得了5億美元的增長股權收益,從而獲得了獨角獸地位。2018年底,Theranos完全崩潰,給市場上了寶貴一課。「這樣的故事在數字健康中,是值得注意的例外」,報告寫道,數字健康公司將保持誠信創新的道路。
總結:價值創造者將站穩腳跟
報告提出,作為風險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健康領域將越來越多地與宏觀經濟周期掛鈎。在大環境下,當資金變得更難獲得,數字醫療公司們必須證明他們能守住基本面。
報導說,「醫療保健創新在整體上正面臨巨大機會,我們認為不會出現泡沫破裂。」
報告提出,聰明的投資者和企業家應該為資金的流動做好準備——包括擴大收入途徑、探索可行的退出途徑和迎接整合,當困難來臨時,那些真正的價值創造者將會站得住腳跟。
秦鈺陽|編譯
周瓊|責編
專家問診一毛錢,網際網路辦醫與大三甲上線你爭我搶
醫生月薪高達20萬,這個行業正經歷倒閉潮
我們尊重原創版權,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