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法》來了!海外代購還能不能行?

2021-01-10 人民日報海外網

河北省承德市網絡代購經營者陳晨(右)從工作人員手中接過帶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 劉環宇攝(人民圖片)

近年來,中國跨境電商快速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產業集群和交易規模。2018年8月31日,歷時5年時間,歷經4度審議,後又3次公開徵求意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商法》)於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將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有聲音稱,《電商法》落地,海外代購「壓力山大」,那麼海外代購究竟將受到怎樣的影響?代購時代真的要終結了嗎?

多數代購需工商登記

可以發現,讓代購一族感到有壓力的,主要是《電商法》所規定的電商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當依法履行納稅義務」等條款。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在關於《電商法(草案)》修改情況的匯報中提到,規定電商經營者應當依法辦理登記是必要的,這主要是從中國的商事登記和稅收徵管制度上總體考慮,並且體現線上線下的公平競爭。那麼,是否對於所有的電商經營者都需要進行市場主體登記呢?

《電商法》也明確了適用除外的情況,即個人銷售自產農副產品、家庭手工業產品,個人利用自己的技能從事依法無須取得許可的便民勞務活動和零星小額交易活動以及依照法律、行政法規不需要進行登記的除外。這主要是考慮到,實踐中有許多個人經營者交易的頻次低、金額小,法律已要求平臺對其身份進行核驗,可不要求其必須辦理登記。

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周漢華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如果海外代購進行的是大規模的商業行為,就是市場主體,超過一定數額需要依法納稅;如果是偶爾出國幫家人朋友代購少量東西,則不需要登記,而「零星小額」的具體標準,還需等待市場監管總局明確。

工商登記是稅收徵管的基礎,但不需要辦理市場主體登記的電商經營者,並不等於完全與納稅無關。如果發生了納稅義務,同樣應當依照稅收徵收管理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申請辦理稅務登記,並如實申報納稅。

跨境電商享政策鼓勵

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在《電商法(草案)》修改情況的匯報中表示,《電商法》的修改思路主要是遵循規範經營與促進發展並重,保障並支持電商創新發展,按照「鼓勵創新、包容審慎」原則,對有關方面認識尚不一致、還看不準的問題,僅作原則規定或不作規定。

周漢華認為,作為一部規範和促進電商健康發展的綜合性法規,《電商法》只是對跨境電商做了一些原則上的規定,對代購這種業態的影響還不到終結這個程度,就此說海外代購到了末日是不準確的。總體而言,《電商法》對於跨境電商是持鼓勵態度的。例如,《電商法》的第五章明確寫到,國家促進跨境電商發展,建立健全適應跨境電商特點的海關、稅收、進出境檢驗檢疫、支付結算等管理制度。

電商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億達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毅智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國家對跨境電商的支持是明確的,同時,國家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從事跨境電商。對於個人代購,《電商法》並沒有禁止,但更多細則還需要部門規章和行政法規來調整。

個人代購面臨轉型

《電商法》對電商經營者做出了明確定義,是指通過網際網路等信息網絡從事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包括電商平臺經營者、平臺內經營者以及通過自建網站、其它網絡服務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電商經營者。

周漢華表示,這就是說,除了電商平臺上的商家,那些通過微信、網絡直播等方式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者都涵蓋在內。一般所稱的海外代購大多通過社交平臺完成交易,屬於跨境電商經營者,是《電商法》的適用對象。

從本質上看,海外代購的成本相對較低,催生了需求,這一正常的市場行為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過,從事跨境電商,本來就應當遵守進出口監督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即使是個人從境外攜帶商品入境,也需要遵守海關、出入境、免稅商店等的相關規定。因此,海外代購們從事跨境代購的法律風險是確定的、稅務風險也是真實存在的。

那麼,在《電商法》實施之後,從事海外代購的個人將有何選擇呢?董毅智告訴記者,目前看來,要麼轉型為從事跨境電商的小微企業,要麼偶爾少量進行代購。他分析說,目前代購們的利潤點在於免交關稅、消費稅,這與以往的執法依據不夠明確、執法程度不夠到位有關,現在立法已經明確,執行上也沒有技術阻礙,一旦成本上去了,代購們的優勢就會不復存在。因此長遠來看,個人代購生存的空間是越來越小的。(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葉 子)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11月12日 第08 版)

原題:海外代購會消失嗎?

相關焦點

  • 電商法讓代購寸步難行 日本實體店忽臨寒冬
    ,而電商行業也逐漸向跨境發展,中國電商龐大的市場無疑是帶活了海外國家的零售行業,但《電商法》的實施無疑對海外的零售行業產生了一定影響。根據日經中文網的報導,自從中國在一月份開始實施《電商法》之後,作為代購的熱門地點的日本也受到了波及,根據電商法的規定,從事海外代購的朋友將會被認定是"電子商務經營者",因此代購在買賣交易的時候需要在國內繳稅,否則就要面臨過百萬的罰款。目前國內大部分的代購主要是以網紅妝品以及奢飾品為主,因此從業者大部分都是女性。
  • 電商法來了,如何做代購?
    2019年元旦,對於很多代購來說是一個黑色的日子,從這一天開始代購銷售被法定為電商,並需要繳納稅費。這使得很多賺代購差價,擁有產品零繳稅、低價銷售優勢的代購來說,一下子就失去了競爭優勢。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18年12月裡,代購瘋狂的降價甩庫存,準備清倉離場,進行觀望。
  • 電商盯上奢侈品 海外代購的春天漸行漸遠了
    原標題:電商盯上奢侈品 海外代購的春天漸行漸遠了   奢侈品差價少了電商巨頭集體又來插一腳   「這幾天,店裡陸續來了幾位出手二手香奈兒包包的客人,她們在聽到我們給出的報價時,無奈至極,猶豫再三還是決定轉了
  • 海外代購因疫情遭受重創,跨境電商平臺再迎發展契機
    近期,兩名代購人員因違反疫情防控要求,連續往返北京和疫情嚴重國家被拘的消息在電商圈掀起熱議;另有一位海外代購在朋友圈曬購物行程後被舉報,後經警方查實為「假代購」的消息讓人啼笑皆非。這類亂象頻出的背後,無不折射出海外代購在境外疫情局勢嚴峻下的困境。
  • 看臺灣跨境電商都怎麼玩海外代購與直購
    這個話題很快引起熱議,有網友提出淘寶是不是會比馬英九先完成「化獨漸統」來統一臺灣(想看更多八卦可以戳這裡)?經濟與商業對統一大業的助力尚待時日觀察,但臺灣現有的電商圈格局已經足夠引人注意。本文作者以本地人的角度,對臺灣現有電商進行了一些總結、分析,從中已經能看出淘寶、京東等大陸電商的優勢所在。
  • 蘑菇街搶佔海外代購:導購電商如何做好代購
    DoNews 10月28日特稿 (記者 餘維維)隨著電商行業不斷發展,海外代購逐漸成為了各企業搶食的又一重要領域。電商導購平臺蘑菇街自然也不會錯過這一機會,於2013年9月正式上線了海外代購頻道。  雖然蘑菇街海外代購頻道開展了已有近兩個月時間,但蘑菇街公關部負責人徐達也坦言,海外代購背後所涉及的各項程序紛繁複雜,且正處於探索階段,未來,蘑菇街的海購業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海外代購網站排行榜 跨境電商網站推薦
    現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熱衷於海淘購物的消費者越來越多,他們大多都會通過海外代購網站進行跨境購物。那麼,有哪些比較不錯的海外代購網站呢?作為一枚經常海淘的購物達人,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份海外代購網站排行榜,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1、亞馬遜 Amazon。
  • 電商法實施對代購影響如何?一部分被限制、少數想辦法逃脫
    商品超重便花二三千元升艙,監管嚴格就選擇其他城市  電商法實施,代購「求生」出新招  「現在刷朋友圈找代購難了,刷到的概率小多了。」日前,在北京工作的姚剛對記者說。  今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以下簡稱電商法)施行。
  • 電商法支持下的外貿代購模式成賺錢新方式
    市場現狀:網紅代購行業消失  曾經誰的朋友圈沒有幾個代購的身影,不少人通過代購發家致富,海外代購也成了許多人必不可少的購物選擇。2019年1月1日,新的《電子商務法》如約而至,這次電商法把微商和代購以電子商務經營者的身份納入監管範圍,無經營許可的海外代購不再允許。
  • 個人海外代購蕭殺:逝去的美好時光
    做個人代購十多年以來,她從未感覺像現在這般艱難。自2019年1月1日《電商法》實施以來,這個行業的微利已經眾所周知。長期遊走於灰色地帶的人肉代購部分已經離場。 個人代購可粗略分為二種,一是私人包裹郵遞;二是個人攜帶通關,即人肉代購。而海外代購貨品的售價通常由五部分組成:產品海外售價、當地的消費稅、國際國內快遞費用、關稅和利潤。 於麗還在微利中堅守。
  • 電商法實施後,「失業」代購的出路在哪兒?-虎嗅網
    元旦之後《電商法》將實施,一個代購在朋友圈調侃道:「元旦以後自己就是操著賣白粉心,賺著賣白菜錢。」但起碼她還能賺錢。《電商法》對營業執照、納稅及商品的限制,讓大多數個人代購望而卻步。「失業」的代購們,如何選擇未來的出路?《電商法》的另一面如今,電商不再是個新鮮詞了,很多企業把電商部都改成了新零售部。新零售要線上線下相結合,而《電商法》最核心的內容,也要求線上線下經營者權責一致。
  • 「網劍行動」啟動:海外代購將迎嚴監管
    新聞觀察:「網劍行動」啟動 海外代購將迎嚴監管央視網消息:為了維護網絡市場秩序,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門於今年的6月至11月聯合開展2019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也就是「網劍行動」。對海外代購行為嚴格監管,並加大對跨境電商進出口環節整治力度。
  • 海外代購三部曲之最全簡史
    「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在發達的網絡時代,這句話絕對不是口號,網絡代購方式喚來了蜂擁而至的"代購族"。近年來,網絡海外代購作為一種便捷實惠的購物方式以其獨特的運營方式滿足了廣大消費者的需求,備受青睞。這種既能使國內消費者以較低的格購買到高品質的產品,又能給代購商帶來較為豐厚的回報的商業模式,讓不少人趨之若鶩。
  • 從離職空姐代購案重審 透視畸形的海外代購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了解,目前海外代購網站重要有淘寶、ASOS、幫購網、易趣、美國購物網、naning9等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100EC.CN)特攜中心數位特約研究員、全國多位知名網際網路專業律師、分析師,發表專業點評,供廣大從事海外代購的淘寶網店賣家、「海淘」用戶、跨境電商企業與業內人士經營決策參考。
  • 個人海外代購從月流水20萬跌破萬元,轉戰賣床墊|深網
    做個人代購十多年以來,她從未感覺像現在這般艱難。自2019年1月1日《電商法》實施以來,這個行業的微利已經眾所周知。長期遊走於灰色地帶的人肉代購部分已經離場。個人代購可粗略分為二種,一是私人包裹郵遞;二是個人攜帶通關,即人肉代購。而海外代購貨品的售價通常由五部分組成:產品海外售價、當地的消費稅、國際國內快遞費用、關稅和利潤。
  • 今日「黑五」,我們來聊聊「海外代購黨」是如何轉型「時尚買手」的
    編輯:崔相光今天是「黑色星期五」,這個最初只是用來標記美國「聖誕購物季」啟動的日子,如今隨著跨境電商的崛起,逐漸成為了又一個「網購狂歡節」。與此同時,曾經紅極一時的海外「代購黨」們則面臨著「淘汰」和「轉型」。
  • 代購行業「倒春寒」:海外疫情或致「人肉代購」走向停擺
    本報記者 許禮清 李向磊 北京報導近期,關於代購的熱點新聞頻出。海外疫情集中暴發,隨之而來的封國、停航、封倉、暫停銷售等一系列舉措讓代購事業瞬間陷入絕境。根據艾媒諮詢數據,2018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已達到9.1萬億元,用戶規模超1億。
  • 從代購轉型做進口電商,旅行淘希望讓中國消費者輕而易舉購買海外正品
    在用戶獲取成本如此高的當下,一家進口電商網站要求用戶先購買1999元的prime會員才能在網站上下單。這樣的設計聽起來像是瘋了,但今年春節後剛剛從P2P代購模式轉型做進口電商的旅行淘似乎有它自己的道理。
  • 海外疫情持續蔓延 豌豆公主推社交平臺一番市集幫代購轉型
    2月中,日本兩大航空公司全日空(ANA)和日本航空(JAL)開始不斷減少以中國為中心的海外航線航班。全日空的中國大陸航線,現在減少為新型冠狀病毒發生前的約四分之一;日本航空也減為疫情發生前的約3成的水平。政策禁令下EMS停運、籤證停發、航班停飛……隨著日本及海外其他國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代購們的"生存空間"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考驗。
  • 再見,海外代購!打敗他們的神秘力量來自國內!
    即使是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電商法》明確規定海外代購要持有營業執照,還要依法納稅,還是抵擋不住那一顆顆通過海外代購鋌而走險的心。但是,對廣大的海外代購而言,最危險的時候已經到了!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今年7月起,國內很多城市開始大範圍下調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這些日用消費品基本覆蓋了所有的進口品類,平均降幅高達55.9%,基本上擠掉了海外帶貨黨的利潤空間。正是從這個趨勢來看,市內免稅店,正在幹掉海外代購!動真格,市內免稅店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