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內免稅店,正在幹掉海外代購!
中國海外代購人群的戰鬥力有多強?他們僅靠著將海外的包包、奶粉、馬桶等商品肩挑手扛地運回中國,就生生造出了一個萬億規模的行業。
即使是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電商法》明確規定海外代購要持有營業執照,還要依法納稅,還是抵擋不住那一顆顆通過海外代購鋌而走險的心。
但是,對廣大的海外代購而言,最危險的時候已經到了!
3天前,國務院原則同意落實北京市內免稅店相關政策,明確支持王府井步行街開免稅店。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這件事的意義到底有多大,這麼說吧,這是中國免稅店歷史上最具顛覆意義的變革:國家給王府井集團這樣的非國有資本發放免稅店經營牌照了,免稅店在今後遍地開花將成為常態。
一直以來,我國的免稅業務都是由國家管制的,非公有制資本基本不能入內,如今,這個口子一打開,必定會有更多的非國有資本入局,國內免稅店的春天也就不遠了。
與此同時,海口海關剛剛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海南離島免稅新政實施兩個月以來,免稅購物金額高達55.8億元,同比增長221.9%。
只要政策給到位,國民對海外購的熱情也絕對不會玩虛的。
而市內放開免稅店這一條,有可能是壓倒海外代購的最後一根稻草。
其實在今年初電商法正式實施之後,海外代購的日子已經非常艱難了。
比如說,為配合新《電商法》,深圳和香港海關的識別系統都升級為智慧人臉識別,退過港的人一經識別就會報警被查,有不好代購紀錄的海外背包團基本上在案難逃。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今年7月起,國內很多城市開始大範圍下調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這些日用消費品基本覆蓋了所有的進口品類,平均降幅高達55.9%,基本上擠掉了海外帶貨黨的利潤空間。
正是從這個趨勢來看,市內免稅店,正在幹掉海外代購!
動真格,市內免稅店來了!
市內試行免稅店,對很多城市而言,是開天闢地頭一回。
一直以來,我國的免稅店主體都是機場、口岸和海口這樣特設的離島免稅店,海外消費的場景基本已被限制得死死的,而且,能享受免稅政策的也是有出境需求的一小撮人。
而在機場、口岸和離島免稅店之外,全國市內免稅店的數量是屈指可數的:960萬平方公裡的中國國土上,到2019底只有13家市內免稅店,遠遠低於國土面積只有我們96分之一的韓國;而且中國的免稅店大多數持有國外護照的人員出境時才可以購買,而韓國的免稅店對國民開放的程度要高得多。
但是,國人對海外商品的需求一直以來都是澎湃高漲的,既然國內免稅店解決不了他們的需求,那就紛紛外擴,湧向日、韓等國唄!
於是,全球一些主要發達國家的免稅店基本被中國海外代購給「承包」了。以韓國為例,2015年,韓國免稅店的總銷售額為81.43億美元,其中44.76億美元是中國人創造的,佔到韓國免稅店銷售額的52%!
中國人對海外購的瘋狂把沒見過世面的韓國人直接給嚇懵了,到了2016年,韓國直接出臺了一個被視為是為中國人量身定製的限購令:每人在免稅店購買背包和手錶的總數量不能超過10件,化妝品、香水等同一品牌產品限購50件。但是,中國人最擅長的人海戰術很快就來了,全國人都做海外代購,還發動親戚朋友的全家人一起做海外代購!
而在全國的市內免稅店陸續放開後,那些由中國的海外購創造的海外免稅店的輝煌估計會一去不復返了。
首先,在機場免稅店的人設下,國民的海外購需求其實上並沒有充分爆發出來:本來出個國都有很多必帶的東西,機場離市區又那麼遠,行動非常不方便,誰還那麼認真地在免稅店大張旗鼓地購物啊?而免稅店開到市內後,下班後直接漫步過去就把東西給買了,長期以來被冰凍的消費熱情也會徹底被喚醒。
其次,國內機場免稅店的購物體驗真的好不到哪裡去:場地太小,品類不齊全,有時同樣一件商品和國外免稅店相比價格還是要高出不少。原因也很簡單,機場免稅店是要收租金的,而且是很貴的租金。而王府井集團地方打造出的免稅店,就是要把購物體驗提升到沒邊沒邊,讓喜歡海外購的人樂不思蜀、流連忘返!
面對疾風吧!市內免稅店說來就來了!
市內免稅店背後的商業邏輯
為什麼這個時候國家會大力支持市內免稅店的發展?
現在是什麼時候?後疫情時代,非常需要消費的抬頭。所以最近這幾個月以來,大家也都感受到了,全國各地不斷推出消費券,地攤經濟持續火爆,疫情以來的第一個618電商節再破消費紀錄。
但是,如果當前的消費只有這些內容,還只是虛假的經濟復甦!
為什麼?國外的疫情還沒有得到好轉,正常的海外購還是有太大的風險,也就是說,此前洶湧的海外購熱情不在此列啊!
公開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中國的跨境電商交易規模從當初的2.1萬億一路上升到2019年的10.8萬億,平均一年增長了25%以上。這說明,中國人的家庭可支配收入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間。
與其讓這些無處安放的消費熱情揮霍在海外,還不如用他們的海外購熱情來反哺國內的經濟。
從這個思路延伸出去,今後,不光是北京,也不止是王府井,而是在全國的各個城市,在每個城市的顯著地點,都會出現越來越多的市內免稅店。
只是,這個時候最落寞的,就要說是海外代購了。
誰能想得到,打敗海外代購的,不是他們的同行,不是朋友圈的微商,甚至不是傳說中摧毀實體經濟的電商,而是,國內免稅店?
作者:電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