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的長河中,幾乎每一個王朝為了延續統治與保證國家安全都要進行改革。現如今歷史上主要有管仲改革,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慶曆新政,王安石變法,戊戌變法等等。在宋朝有過兩次變法,兩次變法卻截然不同。
歐陽修他曾主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並且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其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是北宋時期的政治家、文學家。
歐陽修出生於一個官宦世家。他父親歐陽觀在任綿州軍事推官。但是在歐陽修年僅4歲是他的父親去世了,使其與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賢母之一的母親鄭氏相依為命。
在隨後不久前往了湖北隨州投奔歐陽修的叔叔歐陽曄。而歐陽曄為人正直,尤以廉潔自恃,這對年幼的歐陽修產生了重要影響。歐陽曄家不是很富裕,但是好在鄭氏出身名門望族,知書識理,是受過教育的大家閨秀,並在沙地上用蘆杆當筆在沙地上教歐陽修讀書寫字,由此誕生了畫荻教子的典故 。歐陽曄也不時關懷年幼的歐陽修,這使得年幼的歐陽修的教育並沒有得到缺失。
而他與韓愈的淵源是在歐陽修十歲時,從隨州大姓李氏家中得到了唐代詩人韓愈的《昌黎先生文集》六卷,這為日後歐陽修對以後的詩文革新運動播下了種子。
1030年,在歐陽修進士及第,從此步入北宋政壇。據當時主考官晏殊的回憶,他未能奪魁,主要是鋒芒過露,銳氣過盛。在他洛陽任留守推官的日子裡,歐陽修結識了很多摯友,如梅堯臣,尹洙等,這讓歐陽修收穫了很多官場的朋友,為他在北宋政壇一展宏圖打下了基礎。1034年,歐陽修被召入京參與編修《崇文總目》。但與此同時,北宋王朝弊病開始顯現,貧富差距拉大,社會矛盾日益突出。並且在朝中感受到了真正的政治氛圍及北宋王朝此時所面臨的諸多困境。
因為趙匡胤以杯酒釋兵權而登上皇位,為防止武將造反,讓重文輕武的風氣愈演愈烈。雖然在初期為宋朝營造了極其開明的政治環境,但這種政策也逐漸顯露出很大的弊端,讓大部分才幹的人都選擇習文,對於武將則不屑一顧。逐漸造成了「冗官」;並且由於人才的缺失,宋朝士兵戰鬥力低下,為了大量招兵以維持國防,很多士兵都是饑民和罪人組成的。這使得軍隊越來越多,但是越來越爛,逐漸形成了「冗兵」的局面。由於上述原因,讓宋朝財政不堪重負,造成了「冗費」的問題。這就形了「三冗」。範仲淹著呼籲改革,並展開慶曆新政。可是結果以為觸犯了貴族官僚的利益而失敗。歐陽修作為範仲淹一派也受牽連,被貶為夷陵縣令。
雖然慶曆新政失敗了,但是在1067年宋神宗即位以後。年輕的神宗開始對北宋進行改革,於是即位之初便招支持改革的王安石入京拜相。以三冗危機為背景在第二年,王安石變法開始。同時已人到暮年的歐陽修一直在觀察朝中政局,尤其是關於剛開始的變法。王安石變法的目的在於富國強兵,以富國位中心,通過一系列理財新法的實行,國家增加了「青苗錢」、「免役寬剩錢」、「市易息錢」等新的財政收入項目。以此基礎改變「三冗」的問題。
通過一系列理財新法的實行,國家增加了「青苗錢」、「免役寬剩錢」、「市易息錢」等新的財政收入項目讓財政收入有了明顯的增加,國庫充裕,通過變法中「強兵之法」的推行,積弱局面得以緩解,讓北宋國力有所增強。但是這也是有弊端的。
在改革中的一項核心政策——青苗法,開始是為了緩和民間高利貸盤剝的現象,同時做到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可是地方官員強行讓百姓向官府借貸,並且隨意提高利息,使得百姓苦不堪言。就此青苗法就變質為官府輾轉放高利貸、收取利息的苛政。歐陽修隨後站出來抵制新法,卻無可奈何最終不了了之。但總體來說變法依舊是有極大的進步意義的。
新法在1085年,以宋神宗去世而告終,歐陽修在1072年在家中逝世後也沒有沒有看到新法結束的那一天反而新舊黨爭愈演愈烈。歐陽修的一生都致力於改變北宋朝政的弊端,卻依舊不能夠在朝政中做出巨大改變,令人唏噓不已。
【參考文獻: 《答手詔條陳十事》,《續資治通鑑》】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