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支持變法到反對改制,歐陽修經歷了什麼?

2020-12-21 塵封歷史君

在中國歷史上的長河中,幾乎每一個王朝為了延續統治與保證國家安全都要進行改革。現如今歷史上主要有管仲改革,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慶曆新政,王安石變法,戊戌變法等等。在宋朝有過兩次變法,兩次變法卻截然不同。

歐陽修雕像

歐陽修他曾主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並且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其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是北宋時期的政治家、文學家。

歐陽修畫像

歐陽修出生於一個官宦世家。他父親歐陽觀在任綿州軍事推官。但是在歐陽修年僅4歲是他的父親去世了,使其與被稱為中國古代四大賢母之一的母親鄭氏相依為命。

在隨後不久前往了湖北隨州投奔歐陽修的叔叔歐陽曄。而歐陽曄為人正直,尤以廉潔自恃,這對年幼的歐陽修產生了重要影響。歐陽曄家不是很富裕,但是好在鄭氏出身名門望族,知書識理,是受過教育的大家閨秀,並在沙地上用蘆杆當筆在沙地上教歐陽修讀書寫字,由此誕生了畫荻教子的典故 。歐陽曄也不時關懷年幼的歐陽修,這使得年幼的歐陽修的教育並沒有得到缺失。

而他與韓愈的淵源是在歐陽修十歲時,從隨州大姓李氏家中得到了唐代詩人韓愈的《昌黎先生文集》六卷,這為日後歐陽修對以後的詩文革新運動播下了種子。

韓愈畫像

1030年,在歐陽修進士及第,從此步入北宋政壇。據當時主考官晏殊的回憶,他未能奪魁,主要是鋒芒過露,銳氣過盛。在他洛陽任留守推官的日子裡,歐陽修結識了很多摯友,如梅堯臣,尹洙等,這讓歐陽修收穫了很多官場的朋友,為他在北宋政壇一展宏圖打下了基礎。1034年,歐陽修被召入京參與編修《崇文總目》。但與此同時,北宋王朝弊病開始顯現,貧富差距拉大,社會矛盾日益突出。並且在朝中感受到了真正的政治氛圍及北宋王朝此時所面臨的諸多困境。

因為趙匡胤以杯酒釋兵權而登上皇位,為防止武將造反,讓重文輕武的風氣愈演愈烈。雖然在初期為宋朝營造了極其開明的政治環境,但這種政策也逐漸顯露出很大的弊端,讓大部分才幹的人都選擇習文,對於武將則不屑一顧。逐漸造成了「冗官」;並且由於人才的缺失,宋朝士兵戰鬥力低下,為了大量招兵以維持國防,很多士兵都是饑民和罪人組成的。這使得軍隊越來越多,但是越來越爛,逐漸形成了「冗兵」的局面。由於上述原因,讓宋朝財政不堪重負,造成了「冗費」的問題。這就形了「三冗」。範仲淹著呼籲改革,並展開慶曆新政。可是結果以為觸犯了貴族官僚的利益而失敗。歐陽修作為範仲淹一派也受牽連,被貶為夷陵縣令。

範仲淹畫像

雖然慶曆新政失敗了,但是在1067年宋神宗即位以後。年輕的神宗開始對北宋進行改革,於是即位之初便招支持改革的王安石入京拜相。以三冗危機為背景在第二年,王安石變法開始。同時已人到暮年的歐陽修一直在觀察朝中政局,尤其是關於剛開始的變法。王安石變法的目的在於富國強兵,以富國位中心,通過一系列理財新法的實行,國家增加了「青苗錢」、「免役寬剩錢」、「市易息錢」等新的財政收入項目。以此基礎改變「三冗」的問題。

王安石雕像

通過一系列理財新法的實行,國家增加了「青苗錢」、「免役寬剩錢」、「市易息錢」等新的財政收入項目讓財政收入有了明顯的增加,國庫充裕,通過變法中「強兵之法」的推行,積弱局面得以緩解,讓北宋國力有所增強。但是這也是有弊端的。

王安石變法

在改革中的一項核心政策——青苗法,開始是為了緩和民間高利貸盤剝的現象,同時做到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可是地方官員強行讓百姓向官府借貸,並且隨意提高利息,使得百姓苦不堪言。就此青苗法就變質為官府輾轉放高利貸、收取利息的苛政。歐陽修隨後站出來抵制新法,卻無可奈何最終不了了之。但總體來說變法依舊是有極大的進步意義的。

新法在1085年,以宋神宗去世而告終,歐陽修在1072年在家中逝世後也沒有沒有看到新法結束的那一天反而新舊黨爭愈演愈烈。歐陽修的一生都致力於改變北宋朝政的弊端,卻依舊不能夠在朝政中做出巨大改變,令人唏噓不已。

【參考文獻: 《答手詔條陳十事》,《續資治通鑑》】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從王安石變法到元豐改制,宋代的稅務變革影響如何?
    2.王安石變法的失敗神宗年間,在宋相王安石的主持下,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變法。在這次變法當中,王安石很多提法都頗具前瞻性,例如在青苗法中他首次提出建立國有信貸機構的主張。這也就是為什麼王安石變法的後期,越來越多人敢跳出來反對,因為他們的仕途不再受宰相控制了。元豐改制進一步地削弱相權加強皇權,但是改制的目的,主要還是針對當時嚴重的冗官現象。冗官現象主要在於宋代當時分權而治的政治主張,衙門越多,官員也越多,職能重疊就越嚴重。以上述的三司衙門為例,據史書所載三司分為鹽鐵;支度;戶部。
  • 韓琦支持慶曆新政卻反對王安石變法,對其提出很多意見
    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個差事是吃力不討好的,怎麼做都一樣,做不出來什麼實事,自然很難得到升遷的機會。 但是韓琦卻並沒有這樣想,他不僅將自己的本質工作做得很好,還向仁宗請求設立「傳宣合同司」,免去主管清點,仁宗自此看到了這個年輕人身體之中蘊含的潛力。景佑三年(1036年),他又擔任了右司諫的職位,完成了自己職位上的多重跳。
  • 湖南美女胥氏,是歐陽修唯一的正牌髮妻,年僅16歲就因難產去世
    歐陽修一生,先後有三位正妻,只有胥氏是結髮妻子,另外兩位都是續妻。筆者今天的故事,講一講歐陽修與髮妻胥氏的故事。胥氏出身名門。父親是胥偃。胥偃,字安道,湖南長沙人,時文大家,北宋進士。胥偃在武昌當一把手的時候,落魄的歐陽修上門求見。歐陽修時年22歲,先後經歷兩次科舉落榜的痛苦。
  • 範仲淹轟轟烈烈的慶曆新政是毀在兩個豬隊友之手:石介和歐陽修
    原因有兩點:1.先看看改革派的陣容你就明白了,晏殊是富弼的嶽父,章得象雖不屬改革派,但也絕對不是舊勢力代表,範仲淹、杜衍、富弼、韓琦已都是副相之職,歐陽修、蔡襄等御史也是支持變法的。這麼一看,改革派已經把整個朝廷中樞幾個重要的官職都佔了,朝廷之事除了宋仁宗之外,都是改革派說了算,宋仁宗本人也已支持變法。
  • 宋朝名人的交往:蘇軾、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不得不說的故事!
    蘇軾、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這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宋代名人。我們對於這些人的了解實際上往往局限於他們的文章,但是在現實之中他們實際上並非孤立的個體,他們共同生活在北宋那個璀璨的年代,彼此之間還有著各種各樣的交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蘇軾、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四人究竟是什麼關係!
  • 歷代變法為何舉步維艱?改革所面臨的對手是誰?難怪變法屈指可數
    ---《史記》李悝變法之所以名氣沒有商鞅變法大,主要原因是李悝所支持的魏國,沒有一統天下。而商鞅支持的秦國是一統天下的主角。其實從內容上來說,兩者並沒有太大區別,而且商鞅是帶著李悝的《法經》作為教義前往秦國的,他屬於李悝的傳承人。
  • 戊戌變法,究竟是一次維新變法運動,還是一次政治鬧劇
    康有為康有為維新變法的主張,打動了年輕的光緒皇帝。光緒皇帝想變法,但他又沒有多少實權。如果慈禧不支持變法,戊戌變法根本搞不起來。看來慈禧太后是支持變法的。1898年6月,戊戌變法開始了。康有為提出要設立制度局,滿朝文武,包括慈禧太后都吃驚了,康有為想幹什麼:康熙皇帝為了專權設南書房;雍正皇帝為了專權設軍機處,康有為設制度局到底有何圖謀?當康有為的變法措施推行不下去的時候。康有為認為在朝廷內部存在著以慈禧太后為核心的一批守舊實力。
  • 歷史丨《大變法》:一場變法打破君臣共治
    王安石表示反對。理由是,這是治標不治本,更重要的是開拓財源,增加財政收入。如果稅賦充足,給官員點賞賜,又算什麼呢?看起來,他們是在爭論要不要削減賞賜的問題,實際上,暴露出雙方對改革的方向,有截然不同的認識——司馬光主張節流,王安石主張開源。宋神宗站在王安石一邊,定下基調:開拓財源,增加財政收入。
  • 北宋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軾四位大師的恩怨情仇
    蘇軾和歐陽修的會面並不多,只有四次。嘉佑二年,蘇軾、蘇轍參加進士考試。兩人進士及第後,一起到主考官歐陽修府上拜謝,這是蘇軾和歐陽修的首次見面。 而王安石看司馬光,「 司馬十二,真君子也 熙寧二年,王安石大刀闊斧主持變法,而司馬光針鋒相對,旗幟鮮明地反對變法,這對好友成了勢同水火的政敵。 雖然王安石與司馬光的關係因政見不同而破裂,但兩人依舊互相保持著對對方人格的敬重。
  • 變法就是與舊勢力做鬥爭,困難重重,商鞅變法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但是,變法是需要根據當時的國情而制定,無法效仿古代,同時,變法必然會觸碰到原有權力階層的利益,成為變法的阻礙者,使得變法很難成功。中國歷史上,唯有商鞅變法最為成功,最為徹底,那麼,商鞅變法之所以能夠成功的秘訣到底是什麼呢?
  • 歷史上著名的變法有哪些?變法之始李悝變法,經典變法商鞅變法
    一個國家到了進行變法的時候而最終沒能進行改革或是改革失敗、改革不徹底、不符合,最終的結局就是被吞併、或是覆滅。相反改革的成功且符合國情可以使國家變強。比如戰國時期秦國的商鞅變法,就使得秦國得到了重大的發展,到最終秦王政一統六國,建立多民族、大一統、中央集權的秦朝。
  • 輔佐三代帝王的太后,始終反對王安石變法,死後被贊為「堯舜」
    但是,在一件大事上,她卻始終不渝地反對。這就是宋神宗繼位後,極力推動的熙寧變法。宋神宗意氣風發,王安石構思精妙,在君臣同心下,這次變法聲勢浩大,也遭到了一片反對之聲。反對派中,大臣當然是以司馬光為首,後宮則是以高太后和太皇太后曹氏為首。
  • 商鞅變法,獲得了什麼效果?
    商鞅變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秦國的經濟與政治得到發展,政權得到鞏固,武力得到增強,秦國開始強大起來。公元前355年,魏惠王與秦孝公在杜平相會,從此結束了中原各國長期不與秦會盟的局面,顯示了秦國地位的提高。
  • 王安石變法有皇帝支持,為何還會失敗?主要是因為這些原因
    那麼王安石變法為什麼會失敗呢?要知道王安石變法可是有著宋神宗支持的,在有皇帝直接支持的情況下還會失敗,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討論一下。
  • 高考熱點——維新變法運動
    他把西學中的有關政治學說與儒家經史相結合,撰寫了《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等重要著作。 1895年8月,維新派的政治團體強學會在北京成立 強學會以研習西學、交流變法思想為宗旨.得到了文廷式和張之洞等中央和地方要員的支持。一些外國傳教士也加入了強學會。
  • 歐陽修告訴你:攤上個豬隊友有多可怕
    範仲淹是有理由這麼自信的,慶曆新政上有宋仁宗鼎力支持,中無宰執掣肘,下有歐陽修、王素、蔡襄、餘靖慶曆四諫等一眾名滿天下的骨幹搖旗吶喊,形勢可謂是一片大好。 範仲淹鐵桿心腹歐陽修甚至放言幾個月就可以掃除弊端,改天換地,再造乾坤。
  • 19歲就登基的少年天子宋神宗,如何憑著變法實現大宋強國夢
    年僅19歲的皇太子趙頊在韓琦等重臣的支持下登基繼位,他就是宋朝歷史上胸懷大志的一代明君宋神宗。他和王安石共同倡導的熙寧變法在中國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君臣的共同信念讓宋神宗不顧群臣反對,大膽啟用王安石,展開了北宋歷史上,乃至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變法運動。1069年2月,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1070年,王安石又升為宰相。在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推出了一系列有利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法律: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青苗法、免役法、保馬法、保甲法等等。
  • 商鞅及其變法的爭議史:從司馬遷到章太炎
    商鞅。然而,犯法的是太子,商鞅卻不敢對太子行刑,而向他反對的「六蝨」之一儒家所謂「教不嚴,師之過」的荒唐邏輯求助,讓太子的師傅充當替罪羊。諺雲「王子犯法,庶民同罪」,道出了民間對法治的理解,所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商鞅初令就宣稱罪與罰必以軍法從事,但逢到太子向他的法度挑戰,就顯得手軟,同樣宣稱支持他行法的太子之父秦孝公,竟示以左庶長執法有例外的處置得當。
  • 好心辦壞事,良法變惡法,王安石變法為何成為一場禍國殃民的鬧劇
    靖康之恥從王安石變法到北宋亡國,前後也不過50多年。我們當然不能說是王安石變法搞垮了宋朝,但變法加速了北宋的滅亡,恐怕也是不爭的事實。一腔熱血的王安石,非但沒有扭轉乾坤,反倒起了反作用。宋仁宗計劃冊封自己的老丈人,結果受到了包拯的強硬反對。君臣二人就在朝堂上吵了起來,包拯越吵越來勁,甚至連唾沫星子都噴到了皇帝臉上,最終宋仁宗只好悻悻作罷。包拯但是王安石變法卻把這個平衡給打破了。
  • 支持變法的王安石、章惇等官員,為何會成為古代史家眼中的奸臣
    第二年,蔡京從福建到開封考試,進士。這時候的王安石怎麼也想不到,蔡京站在自己的變法陣營裡,成為新黨的主力幹將。但蔡京本人參與變法的動機也逐漸曝光。王安石和章惇變法是為了富國強兵,不是私心。蔡京參加變法完全是政治投機,利用王安石變法獲得政治資本。由於新法的漏洞有利於蔡京的個人晉升,蔡京拼命支持王安石變法。參與變法期間,蔡京到處拉王安石。他的業務能力很強,處理新的法律。他的弟弟蔡總統是王安石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