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變法的王安石、章惇等官員,為何會成為古代史家眼中的奸臣

2020-12-21 李思說歷史

中國的二十四史屬於官方正史,所有史書都有自己的奸臣傳,奸臣傳記錄了將個人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上,貪汙腐敗橫徵暴行導致前朝滅亡的貪官佟臣,讓後世統治者吸取教訓,保持本朝的長治久安。

但是,在元朝人編撰的《宋史》中,看到宋神宗和宋哲宗時代支持變法的官員,如呂惠卿、章惇、蔡確等,被元朝史家列入《奸臣傳》。雖然王安石並沒有被列入《宋史奸臣傳》,但從南宋開始的歷代對王安石的評價也與奸臣匹敵,直到中國進入現代社會,社會各界才重新認識王安石變法的價值。

王安石

理所當然,王安石、章惇、呂惠卿、蔡確等人主持變法,富國強兵,在宋哲宗去世前將大宋帝國的國力推巔峰,為國家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但是,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的大臣大多被列入奸臣傳,王安石本人的負面評價也非常多。那麼,支持變法的王安石、章惇等官員為什麼會成為後世眼中的奸臣呢?這與參與王安石變法的投機者蔡京有關。

蔡京與王安石、章惇的合作蔡京是北宋後期的宰相,書法家。他是北宋滅亡的最大奸臣,也是王安石變法的參加者之一。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副總理,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改革運動。第二年,蔡京從福建到開封考試,進士。這時候的王安石怎麼也想不到,蔡京站在自己的變法陣營裡,成為新黨的主力幹將。

蔡京

新法推進期間,北宋矛盾得到緩解,軍隊戰鬥力穩步提高。但蔡京本人參與變法的動機也逐漸曝光。王安石和章惇變法是為了富國強兵,不是私心。蔡京參加變法完全是政治投機,利用王安石變法獲得政治資本。由於新法的漏洞有利於蔡京的個人晉升,蔡京拼命支持王安石變法。

參與變法期間,蔡京到處拉王安石。他的業務能力很強,處理新的法律。他的弟弟蔡總統是王安石的兒子。宋神宗去世後,高太后和司馬光一起大規模清洗新黨,蔡京被司馬光降級為外國官員,他的人生低潮了。

1094年,高太后去世,宋哲宗親政,任命法派骨幹章惇為首相。章惇上臺後,恢復了王安石的新方法,對保守派進行了大規模的報復。章惇上臺後,蔡京回到開封擔任戶部尚書,繼續支持章惇的恢復新法,以新黨骨幹的面貌出現在宋哲宗和滿朝文武面前。宋哲宗和滿朝文武也沒想到蔡京支持章惇恢復新法律不是公心的。一旦獲得了政治資本,他的真面目就會出現。

公元1100年,宋哲宗去世,章惇因阻止宋惠宗登基而被宋惠宗罷免。蔡京看到機會,逐漸得到宋惠宗的信賴,成為宋惠宗時代隱藏的權利。擔任首相期間,蔡京傷害了忠良,使反對自己的官員(包括新黨官員)成為元祐黨人展開了瘋狂的迫害,他興起了花石綱,瘋狂地搜索民脂民膏,引起了基層人民的強烈反抗。

蔡京曾經支持變法,但他花光了宋神宗和宋哲宗兩代明君留下的財富家底。公元1125年,蔡京被宋欽宗罷工,但北宋帝國已經風雨飄搖。1126年,金軍克服開封,北宋滅亡。

宋欽宗趙桓(1100年-1156年)

王安石、章惇等官員背著蔡京的黑鍋。

事實上,早在1125年宋欽宗即位時,對王安石等新黨官的批評就開始了。宋欽宗即位後,一位官員公開說蔡京誤國的源頭是王安石。以程門立雪聞名的官員楊時也指出,蔡京禍國的災民令人討厭,但蔡京禍國主要負責的是王安石。誰讓蔡京在王安石下工作?

公元1126年,宋高宗趙構登基稱帝,南宋成立。當時,宋徽宗第九子趙構想盡一切辦法減輕父親對北宋滅亡的罪行,在這個政治風向的指導下,對王安石等新黨官員批判的聲音越來越高。

蔡京(1047年2月14日至1126年8月11日),

1134年,趙構讓編撰《宋神宗實錄》的範衝給王安石變成了法定調子,趙構和範衝等南宋官員認為,北宋滅亡的罪魁禍首是奸臣蔡京,而不是宋徽宗。但王安石等新黨官員也要對北宋滅亡負很大責任。這是因為蔡京是王安石變法的積極參與者,沒有王安石變法,蔡京沒有上升的政治空間,蔡京在宋惠宗時代欺騙皇帝,不會給國家帶來災難。

在趙構的支持下,南宋官方史書對王安石進行了反調,支持王安石變法的中堅官章惇在去世多年後被趙構貶官。南宋朝廷還下令章惇後代永遠不能當官。宋孝宗即位後的1197年,王安石的兒子王培的品牌被趕出孔廟。1244年,宋理宗評價王安石為萬世罪人,將王安石的牌位移出孔廟。

趙昀(1205年1月26日至1264年11月16日)

當然,從今天的歷史觀角度來看,王安石、章惇、呂惠卿、蔡確等新黨官員不是奸臣,他們只是背著給國災民的蔡京黑鍋。但是,當時的人們不能認識到王安石變法的正面意義,也不能平反王安石、章惇等參加變法的官員。

南宋滅亡後,元朝成立。元朝史官照片全部收到南宋政界對王安石等新黨官員的評價,將章惇、呂惠卿、蔡確等官員列入《宋史奸臣傳》,雖然王安石沒有列入《宋史奸臣傳》,但元朝對王安石的評價是全面否定的評價,對王安石的變法平反是政治上的錯誤。此後,明朝和清朝的皇帝繼續堅持南宋政府對王安石、章惇等新黨官員的負面評價,將王安石、章惇等視為奸臣。

直到中國進入現代社會,迎來3000年沒有的大變局後,人們再次評價王安石變法的正面意義,對王安石、章惇、呂惠卿等新黨官員進行了全面客觀的評價。

王安石變法

今天我們來看看變化。到目前為止,史學界對王安石變法的評價,甚至對王安石、章惇、呂惠卿、蔡確等新黨官員的評價有爭議。但是,今天的大部分史家已經站在歷史的高度,總體上看到王安石變法前北宋面臨的一系列社會問題,王安石變法對北宋富國強兵起著積極的推進作用。

王安石、章惇、呂惠卿、蔡確等官員也是希望國家強大的正面官員,他們與蔡京對政治投機參與變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將他們與蔡京並列,列為所謂的奸臣顯然是不公平的。

公允說,在王安石變法之前,北宋問題非常嚴重,慶曆新政突然停止。大宋帝國需要一場富國強兵的改革運動,而宋神宗、王安石、宋哲宗、章惇等為國家富強負責的君臣在這樣的背景下走上歷史舞臺,他們有著巨大的爭議,頒布了一系列法律,包括青苗法、免役法,增加了宋財政的收入,使宋軍在軍事上取得了一系列勝利。

直到宋哲宗執政後期,北宋國力蒸蒸日上,多次打敗西夏入侵,奪回天都山,西夏跪下求和,創造了北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即使王安石變法有問題,也只是執行中的問題和新法的脆弱性,我們不能因為這些問題和脆弱性而否定變法。否定王安石、章惇、呂惠卿、蔡確等官員的貢獻,不能把他們和姦臣蔡京等號。

相關焦點

  • 千古奇冤話章惇:本是中興名臣,卻被寫入《奸臣傳》?
    好在當時宋神宗繼位,召王安石赴京,推行 「熙寧變法」。 變法給章惇一個轉折,為了更好地推行變法,王安石四處招攬人才協助自己,章惇便是被推薦給他的其中一個,當時王安石見到章惇思路清晰,有善於變通,大喜過望!章惇之後就成為「王安石變法」的核心成員。雖然改革阻力重重,但是章惇雷厲風行、事必躬親的作風還是得到了宋神宗的喜愛。
  • 史上最該平反的奸臣:一代北宋名相,蒙冤9個世紀
    然而,當我們仔細閱讀《二十四史》中《宋史》的《奸臣傳》就會發現:這《奸臣傳》裡面的大臣有很多和宋神宗時期的變法有關。比如,蔡京、蔡卞、章惇、王安石等人。然而,歷史的事實告訴我們,在和宋神宗變法有關的「大宋奸臣」中,除了禍國殃民的蔡京是名副其實的奸臣,其他的奸臣都是被史書冤枉的。
  • 一代奇才,被冤枉近千年:大宋最應該平反的「奸臣」
    他終生信奉、發揚和改良王安石變法的內容,卻在另一名變法派領袖蔡卞極力推行王安石個人崇拜的時候,頭腦清醒地站出來反對搞偶像崇拜,說自己不曾喚王安石作「真人、至人、聖人」。若他是奸臣,請問有不諂媚的奸臣嗎?他為官清廉,據說死後家貧難以下葬,手指都被老鼠啃掉一個。
  • 王安石變法有皇帝支持,為何還會失敗?主要是因為這些原因
    那麼王安石變法為什麼會失敗呢?要知道王安石變法可是有著宋神宗支持的,在有皇帝直接支持的情況下還會失敗,這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討論一下。
  • 此人與蘇軾惺惺相惜,準確預言北宋滅亡,卻被列入《奸臣傳》
    歷史上的進士數以萬計,主動放棄功名,後來又中進士者,估計只有章惇一人,張揚的個性,不服輸的脾氣,註定他會與眾不同。章惇確實非常有才,連王安石都稱讚道:「章子厚才極高。」不拘小節的章惇,自幼極具冒險精神,喜歡新奇有挑戰性的事情,所以成為王安石變法的堅定支持者。而蘇軾稍微保守,起初反對變法,兩人因此分道揚鑣,但只是政見不同,文學方面還是惺惺相惜,蘇軾曾當眾說:「子厚奇偉絕世,自是一代異人,至於功名將相,乃其餘事。」蘇軾這種文學大咖,竟然說章惇「奇偉絕世」,而且是發自肺腑的誇獎,可見章惇有多厲害。
  • 興風作浪的章惇:想要追廢宋英宗的皇后,認為宋徽宗輕佻不可為君
    大家好,我是梨白,不是「磚」家,一枚歷史愛好者。本文原創,盜文必究!無論我們將芒果衛視評價的多麼「爛俗」,她每年還是會推出一檔火遍大江南北,讓我們一邊吐槽一邊追著的綜藝,今年就該是《乘風破浪的姐姐》。成也王安石,敗也王安石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任參知政事,開始變革,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王安石變法」。王安石十分賞識章惇的才能,便委任他為編修三司條例官,加官為集賢校理、中書檢正,自此章惇成為了改革派的中堅力量,也是王安石的有力臂膀。
  •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變了味兒」的王安石變法已成害民之法
    自從春秋戰國時期起,古代很多政權,為了扭轉政權的頹勢或更好的發展,明智的統治者往往會採取不同的改革措施,以繼續維護政權的統治。比如商鞅變法,比如戊戌變法,再比如我們今天要說的王安石變法等等,但是,變法會嚴重損害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阻力重重,除了商鞅變法外幾乎所有的變法都是以失敗告終。
  • 好心辦壞事,良法變惡法,王安石變法為何成為一場禍國殃民的鬧劇
    王安石變法折騰了民眾,摧垮了國家,北宋也隨之灰飛煙滅。原本利國利民的舉措,為何起到了反效果?變法迫在眉睫公元1067年,趙頊(xū)登基,成為北宋第六任皇帝,是為宋神宗。和大家想像的不同,當時的朝廷並不保守,反而以變法為時尚。就連教科書裡認為是保守派領袖的司馬光,實際上也是改革派。這一點我們後面再說。宣揚變法的官員那麼多,但宋神宗偏偏選擇了王安石。
  • 王安石的無奈:夫人為他購置小妾,他堅決不肯接受,內情如何?
    不過在古代,男子娶妻往往只是考慮門當戶對,而對妾,沒準還真的能有幾分真正的感情,因此,在古代社會存在這樣的現象,那就是雖然妾不可能成為妻,朝廷法度也禁止把妾提拔成妻,但是家主可能在其他領域給妾一定的偏愛。
  • 北宋最像穿越者的人:王安石與熙寧變法
    這一年,王安石主導的熙寧變法登上了歷史舞臺,每個保守派回憶起那年,都會想起被新政支配的恐懼。 為了國家富強,王安石提出的新法在財政方面有均輸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在軍事方面有置將法、保甲法、保馬法等。苗法者,以常平糴本作青苗錢,散與人戶,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斂。
  • 王安石的變法葬送了奄奄一息的北宋王朝,變個法怎麼就錯了呢?
    才華橫溢的王安石登上歷史舞臺,他網羅人才,進行改革?那麼他的改革會走向何方?按道理作為王安石變法的鄭俠應該是支持變法的,那為什麼他要反對變法呢?因為地位,觀念不同。王安石身居廟堂處理的是變法的大政方針,而鄭俠是看門的,他看到的卻是民間疾苦。按熙寧新法,百姓所有交易都需要交稅,包括災情下單賣兒典女。本就處於荒年,上門收稅的鄭俠不忍看到百姓的疾苦,忍無可忍的他決定上書。
  • 歷史上重要的變法運動——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王安石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紹聖元年(1094年),獲諡「文」,故世稱王文公。
  • 韓琦支持慶曆新政卻反對王安石變法,對其提出很多意見
    對於兩次變法改革的不同看法(慶曆新政、王安石變法) 當然了,韓琦在歷史之上留名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他參與過慶曆新政與王安石變法這兩次宋代重要改革。 在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後,至和三年(1056年),韓琦又重新回到政治的中心,拜樞密使,兩年後,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又三年,遷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韓琦,成為了北宋的宰相。
  • 王安石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他的性格原因?最後下場令人唏噓
    王安石此人在中國古代名臣之中名列前茅。他在政治,改革上頗有建樹。曾經的美國總統華萊士在訪問中國期間就說過,王安石是一位優秀的政治家,他的一些變法措施給美國的改革提供了靈感,他此舉很讓某些中國人自豪了一番。
  • 王安石變法褒貶不一,其失敗的原因,是因為政策思想太超前嗎?
    另外由於他的思想過於超前,在朝堂上阻力過大也是變法失敗的原因之一,神宗朝有仁宗留下來的大批為國為民的道德君子,卻不能為王安石所用,王安石只能大批啟用願意跟從他的政見的小人,此事最終導致了北宋黨爭間接覆滅了北宋。北宋終究還是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千年前的王朝,天災會被解讀為人禍,而王安石變法後期天災不斷,民不聊生,王安石施政的強硬態度就成為了他的包袱。
  • 世人都說,王安石不願意官,但為何能主導宋朝最大變法?
    說到宋朝的才子佳人不得不說王安石。王安石是詩人中文章寫得最好的,寫文章的人裡,政治做得最好的,政治家和變法家也是王安石最重要的身份。但是你知道王安石屢次三番地拒絕過升遷,就連宰相當三次也被罷免了三次。那麼王安石為與旁人背道而馳?又為何能主導宋朝變法。
  • 是誰導致王安石變法失敗?
    古往今來,評論王安石變法的很多,而易中天在中華史《王安石變法》一書中對該事件的評論是頗為新穎的,值得關注和思考。易中天對王安石的評價還是很高的,他認為王安石「確實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幾個既有熱情又有頭腦的改革者之一」。
  • 歷代變法為何舉步維艱?改革所面臨的對手是誰?難怪變法屈指可數
    因為大錢會成為剝削的工具,而他另外發明的契刀、錯刀等二十多種貨幣又非常難以流通,所以才會失敗。由此可見,王莽的改革,其實大多數還是惠及老百姓的。可是因為貨幣改革的失敗,最終導致了全民反對。新朝的各項改革措施,也就被那些失去利益的人,一一推翻。
  • 從支持變法到反對改制,歐陽修經歷了什麼?
    現如今歷史上主要有管仲改革,商鞅變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慶曆新政,王安石變法,戊戌變法等等。在宋朝有過兩次變法,兩次變法卻截然不同。歐陽修雕像歐陽修他曾主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並且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
  • 宋朝人為什麼認為王安石是奸相?細看王安石變法始末
    王安石變法是被當今的史學家們所稱道的。可是當北宋滅亡,宋朝南遷之後,南宋的人民卻對王安石無比憎恨,甚至說王安石是本朝四大奸相之一。王安石一心想通過變法,讓國家強大,可為什麼宋朝人認為是王安石毀了宋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