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與蘇軾惺惺相惜,準確預言北宋滅亡,卻被列入《奸臣傳》

2021-03-02 史學界的9527

常言道,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查閱史書的時候,不可囫圇吞棗,要保持質疑的心態,盡信書不如無書。縱觀兩千多年封建社會,奸臣幾乎從未斷絕,每個朝代都有奸臣出現,有些是如假包換的奸臣,但有些是被冤枉的,比如宋代名相章惇,簡直比竇娥還冤。

章惇,字子厚,性格豪爽,敢作敢當光明磊落,史書稱他「 相貌俊美,文雅灑脫」,家世也非常不錯,父親曾任銀青光祿大夫。嘉佑二年,章惇進京趕考,這是一場高手雲集的考試,後來上榜之人當中,有許多名留青史的人物,比如蘇軾和蘇轍兩兄弟,還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這哥們是歐陽修的得意門生,以及程朱理學的奠基人程顥。

另外,還有著名的思想家張載,振聾發聵的千古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就出自張載之口。有趣的是,當科狀元叫章衡,在歷史上沒啥名氣,但他身份很有意思,是章惇的侄子,並非親侄子,而是出自同一個家族。

別人考中進士都激動到睡不著覺,喝酒擼串慶祝,唯獨章惇悶悶不樂,雖然金榜題名,名次也不算差,但狀元是他侄子。章惇感覺自己才華那麼高,竟然被侄子超過,越想越生氣,直接扔掉錄取通知書,回到老家閉門不出,於嘉佑四年捲土重來,這次位列一甲第五名。

歷史上的進士數以萬計,主動放棄功名,後來又中進士者,估計只有章惇一人,張揚的個性,不服輸的脾氣,註定他會與眾不同。章惇確實非常有才,連王安石都稱讚道:「章子厚才極高。」年紀相仿,才華相當的蘇軾與章惇,私下關係很好,經常把酒言歡,一起旅遊撩妹。

不拘小節的章惇,自幼極具冒險精神,喜歡新奇有挑戰性的事情,所以成為王安石變法的堅定支持者。而蘇軾稍微保守,起初反對變法,兩人因此分道揚鑣,但只是政見不同,文學方面還是惺惺相惜,蘇軾曾當眾說:「子厚奇偉絕世,自是一代異人,至於功名將相,乃其餘事。」

蘇軾這種文學大咖,竟然說章惇「奇偉絕世」,而且是發自肺腑的誇獎,可見章惇有多厲害。北宋預言奇書《梅花詩》的作者邵雍,對章惇也讚不絕口,他說:「天下聰明過人唯程頤,其次則章惇。」在邵雍看來,天下智商最高的兩個人,第一是程頤,第二就是章惇。

章惇的仕途並非一帆風順,先是到商洛等地為官,後來被調到京城,而後又經略江南,並於元豐三年擔任參知政事(副宰相)。宦海沉浮,但章惇性格未變,與保守派大臣據理力爭,不在乎個人得失,即使面對司馬光、範純仁等人的口誅筆伐,章惇仍然不讓步,寧死也要捍衛王安石變法所取得的成果。

宋神宗駕崩後,宋哲宗登基,高太后垂簾聽政,司馬光升任宰相,企圖廢除所有新法,為了保全自身,原本那些支持變法的大臣,此時全部不說話,唯獨章惇與之爭論。章惇那麼聰明,豈能不知得罪司馬光與高太后的下場,但他毫無畏懼,結果被貶到嶺南。

在此之前,司馬光為息事寧人,竟然建議朝廷割地給西夏,章惇氣得破口大罵,奈何胳膊擰不過大腿,他眼睜睜看著大宋疆土淪為敵手。元佑八年,宋哲宗親政,立即調回章惇,並讓他擔任宰相,章惇首先追究司馬光當年割地之事,但司馬光已經去世,怒火衝天的章惇,請求掘了司馬光的墳墓,皇帝沒有答應。

接下來,章惇立馬停止給西夏的歲賜,還下令加固邊防,提高將士們的作戰士氣。此舉非常成功,幾年後擊敗西夏軍隊,西夏趕緊求和。章惇就是這麼硬氣,對待西夏如此,對待遼國也是如此,雖為文臣,卻不乏武將的骨氣和手腕,單憑這一點,他的格局與能力就在司馬光之上。

元符三年,宋哲宗駕崩,向太后堅持立端王趙佶為儲君,樞密使、尚書等人紛紛迎合太后,而章惇又站了出來,他反對太后的意見,希望讓簡王趙似做儲君。章惇憑藉超強的第六感,預言若趙佶當皇帝,大宋必然斷送在他手裡,原話為:「端王輕佻,不可君天下。」後來事實證明,宋徽宗趙佶確實不是當皇帝的料,章惇一語成讖。

趙佶繼位後,起初對章惇還算可以,封他為申國公,只是沒過多久,就把他別到外地,直至貶為湖州團練副使,最終章惇病逝於湖州,追封魏國公。三十年後,宋高宗趙構,竟下旨追貶章惇為昭化軍節度副使,還不許他子孫做官,更令人心酸的是,章惇還被列入《奸臣傳》,這對他來說他不公平了。

對朋友,章惇夠義氣,當年皇帝要處死蘇軾,別人都不敢替蘇軾求情,害怕惹禍上身,而章惇挺身而出,即便兩人政見不合,有這樣講義氣的奸臣嗎?司馬光讓皇帝向西夏割地,章惇截然反對,有如此深明大義的奸臣嗎?章惇去世後,家人連像樣的棺材都沒有,有這樣清廉的奸臣嗎?

如今千年過去了,或許章惇有不足之處,做事風格有瑕疵,但絕不是奸臣。梁啓超評價道:「元佑的那些人是君子,所以可以驅逐小人;章惇是小人,所以不可以驅逐君子。我不知道,他們所說的君子和小人是怎麼來區分的。」

相關焦點

  • 支持變法的王安石、章惇等官員,為何會成為古代史家眼中的奸臣
    中國的二十四史屬於官方正史,所有史書都有自己的奸臣傳,奸臣傳記錄了將個人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上,貪汙腐敗橫徵暴行導致前朝滅亡的貪官佟臣,讓後世統治者吸取教訓,保持本朝的長治久安。但是,在元朝人編撰的《宋史》中,看到宋神宗和宋哲宗時代支持變法的官員,如呂惠卿、章惇、蔡確等,被元朝史家列入《奸臣傳》。
  • 一代奇才,被冤枉近千年:大宋最應該平反的「奸臣」
    宋朝出「奸臣」。但有的是「真奸臣」,有的是「被奸臣」。官修正史《宋史》中,《奸臣傳》4卷共21人,蔡確、邢恕、呂惠卿、章惇、曾布、安惇等人榜上有名。章惇死後數年,他才得到朝廷追認,被追封為魏國公,而蘇軾則被打入另冊。但北宋滅亡後,兩人身後的命運再次反轉。章惇被當成了奸臣,宋高宗追貶章惇為「昭化軍節度副使,子孫不得仕於朝」。
  • 史上最該平反的奸臣:一代北宋名相,蒙冤9個世紀
    然而,當我們仔細閱讀《二十四史》中《宋史》的《奸臣傳》就會發現:這《奸臣傳》裡面的大臣有很多和宋神宗時期的變法有關。比如,蔡京、蔡卞、章惇、王安石等人。然而,歷史的事實告訴我們,在和宋神宗變法有關的「大宋奸臣」中,除了禍國殃民的蔡京是名副其實的奸臣,其他的奸臣都是被史書冤枉的。
  • 一把扇兩萬錢,北宋第一書法家蔡京,為何會成為十惡不赦的奸臣?
    宋徽宗擁有絕佳藝術品味,這大家都知道;能獲得徽宗的認可,那表示此人絕非尋常之輩。蔡京不僅獲得宋徽宗的認同,還因此被拔擢為宰相,說他是當代最強藝術家,一點都不為過。蔡京風頭最盛的時候,隨便寫個字都能在市場上賣出好價錢。人們一談到蔡京的書法,張口就是"冠絕一時"、"無人出其右者",話裡話外都透露出"蔡京書法天下第一"。
  • 千古奇冤話章惇:本是中興名臣,卻被寫入《奸臣傳》?
    同樣的道理,被官修寫進正史《宋史—奸臣傳》的章惇,難道真的就十惡不赦麼?歷朝歷代都出「奸臣」,但是有的是「真奸臣」,有的是「被奸臣」。而章惇,則是一個最該獲得平反的「奸臣」。章惇,福建人,不但出身世族,而且長相不錯,文化水平也不低,但是性格卻有點高傲自負。
  • 蘇軾之母:北宋女傑程夫人
    三蘇祠雕塑:八娘伴母,左為程夫人她是名門之後,父親程文應官至北宋大理寺丞;她十八歲嫁給蘇洵為妻,中國文學史上的「唐宋八大家」,四川蘇門佔了三席,有她的丈夫蘇洵,兒子蘇軾、蘇轍。她作為蘇洵之妻,未曾有過蘇夫人,蘇太太之稱謂,也無「蘇程氏」之俚語,見諸書籍的,都稱她為「程夫人」!
  • 北宋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軾四位大師的恩怨情仇
    蘇軾、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都是北宋時期如雷貫耳、光照千秋的人物,其中蘇軾、王安石、歐陽修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司馬光以一部《資治通鑑》就足以名垂青史。 歐陽修對司馬光、王安石、蘇軾有推薦之恩 歐陽修是北宋文壇領袖,以「好賢」著稱,一生薦才無數,而且推薦的人才如王安石、司馬光、文彥博、包拯等都成為北宋政局的主宰者,這些人大多繼承了歐陽修的政治人格,所以說歐陽修的「好賢」對北宋政局影響很大。
  • 為什麼說蔡京摧毀大宋王朝的一號奸臣?看完你就明白了
    然而他卻以奸臣的形象聞名後世,被稱為「六賊之首」。功過能否相抵未可知,但稱其為「大宋的一號奸臣」卻是有依有據的。 一、媚上欺下,禍亂朝野 在宋徽宗即位之初,北宋王朝的實力尚且強大,且社會經濟發展良好。
  • 靖康之變北宋滅亡,那個詩詞爛漫的朝代,消散在歷史之中
    間接導致靖康之變的宋徽宗是一位如李後主一般的君王,他繼位之後不理朝政,每日醉於山水字畫,識人不清,將北宋朝廷政權交到蔡京這等小人手中,時局動蕩,內有外患。背景宋徽宗雖自詡文人詞客,卻無文人氣量見識,他統治下的北宋奸臣當道,霍亂朝綱,蔡京這樣無德無能的小人也可做一國之相,可見宋徽宗的眼裡著實不佳。
  • 漢末最神奇的預言家:算出東漢滅亡時間,卻被劉備處死
    在中國古代,讖緯之術非常流行,所謂讖緯是一種特殊的預言,主要是政治領域裡的。比如在東漢時期,讖緯之術就非常流行,劉秀就是靠著這種預言做的皇帝。到了東漢末年,依然有不少非常神奇的預言家,比如劉備麾下就有一位,此人算無遺策,甚至推測出了東漢的滅亡時間,然而他的下場卻很慘,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蘇軾:流離數十載,詩詞傳千古,一句「此心安處是吾鄉」道盡玄機
    01走近蘇軾蘇軾一生經歷了北宋五位皇帝,仕途之路大起大落,但在文學成就上名列北宋之首。風雨飄搖下,他在政治、生活、文化藝術等方面開創北宋新高,並在這些領域卓有建樹。宋神宗稱「白有軾之才,無軾之學」,宋孝宗稱蘇軾「雄視百代,自作一家,渾涵光芒」。
  • 同為豪放派大家,北宋的蘇軾和南宋的辛棄疾,有什麼不同
    蘇軾與辛棄疾的區別,簡單來說,主要是兩人「身份」的不同。蘇軾是北宋時期理想的士人形象。蘇軾是北宋時期的一代文學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開宋詞豪放一派,在整個中國古典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一篇賦文,佳句頻出,一詞一句沁入人心——蘇軾借古悲今,唱出了多少古代士大夫的精神痛苦,而這種精神痛苦的解脫似乎只有世間的山水才懂得——「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嗎……而吾與子之所共適」。除去文學大家的身份,蘇軾還是一位頗有政績的地方官。
  • 名人系列故事——蘇軾
    蘇軾於1037年出生在今四川省眉山鎮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父親蘇洵,胞弟蘇轍皆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自幼受父親影響,喜愛讀書。蘇軾六歲進學堂,因他聰明伶俐,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有一次,母親教蘇軾《後漢書》中的文章《範滂傳》,範滂是東漢時的一位青年文人。東漢由於治理不當,政權落入宦官手中,以致全國貪汙、賄賂、斂財和濫捕盛行;正直忠貞的學者們一再進諫,卻招來殺身之禍,範滂就是其中之一。範滂臨死前與母親訣別,其母親深明大義,範滂 終於從容赴死。讀完這篇文章,小蘇軾說:「我如果做範滂,母親能允許嗎?」
  • 黑到不能再黑的元佑黨籍碑:北宋的文字獄,將大文豪們一網打盡!
    北宋徽宗時蔡京專權,把元祐、元符間司馬光、文彥博、蘇軾、黃庭堅、秦觀等三百零九人列為奸黨,將姓名刻石頒布天下,後徽宗下詔毀其碑。現存碑刻為南宋慶元四年(1198)梁律據家藏舊本重刻。碑距地丈餘,額有蔡京手書「元祐黨籍」四字。久經風雨侵蝕,文字已模糊不清,但尚可辨認。
  • ...另一國寶蘇軾畫作《北宋蘇軾瀟湘竹石圖》明年2月2日將亮相...
    12 月 22 日,遼寧省博物館 "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 中從吉林省博物院商借的文物《北宋蘇軾行書洞庭中山二賦卷》撤展。將展出其複製品。不過在 2021 年 2 月 2 日,該展覽上還將有重磅文物《北宋蘇軾瀟湘竹石圖》亮相。
  • 北宋滅亡是他的錯嗎?
    宋神宗畫像北宋為什麼要變法?在許多人印象中,北宋經濟、文化高度繁榮,所以北宋皇帝手中的江山都美得像幅畫一樣,可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北宋是中國歷史上最富庶的朝代,這是事實,可北宋由於制度問題造成的財政支出極高也是事實。從北宋中期開始,朝廷財政收支便時常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到了宋神宗即位後,北宋國庫早已捉襟見肘。
  • 北宋詞人張先最風流,偏愛一樹梨花壓海棠,歐陽修和蘇軾是其粉絲
    北宋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有人可能不知道這個人物,但你若知道了,肯定忘不了。張先「能詩及樂府,至老不衰」。 其詞內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詞與柳永齊名,擅長小令,亦作慢詞,一些清新深婉的小詞寫得很有情韻。
  • 蔡京被「書法四大家」退群的背後:實則是貫穿北宋的南北之爭
    翻不了身的「六賊」之首一套卡片我們認識了梁山好漢,透過述說他們事跡的《水滸》第一次認識了北宋,也認識了書中的大反派「非常6+1組合」:(「北宋六賊」:蔡京、梁師成、童貫、王黼、朱勔、李彥) + 高俅。蔡京作為六賊之首,在書中出場的戲份雖然沒有最大反派高俅多,但《水滸》中許多重要事件都與他有關。
  • 蘇軾為什麼被貶到黃州?
    一、蘇軾其人蘇軾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和詩人,號東坡居士。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期,曾在鳳翔、杭州等地任職。蘇軾仕途生涯相對平坦,但在元豐三年的時候,因「烏臺詩案」被貶,直到宋哲宗繼位,任翰林學士、禮部尚書等職務,到了晚年,安度田園,一改豪放之氣息。蘇軾與老師歐陽修都是「唐宋八大家」裡的成員,他是北宋時期的文壇領袖人物。
  • 繼周延儒之後,崇禎時期第二位被寫入奸臣傳的內閣首輔溫體仁
    據《明史·奸臣傳·周延儒》記載:而延儒至目陛下為羲皇上人,語誖逆。六年六月引疾乞歸,賜白金、彩緞,遣行人護行。體仁遂為首輔矣。趕跑周延儒後,溫體仁終於坐上了內閣的頭把交椅,成為第五十八位內閣首輔。接下來,我們一起走近這位被《明史》列入「奸臣傳」的內閣首輔。 溫體仁(1573年——1638年),字長卿,號園嶠,浙江烏程(今浙江省湖州)人。